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898737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梨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数量性状评价指标研究

    张莹;曹玉芬;田路明;董星光;齐丹;霍宏亮;徐家玉;刘超;王立东;

    【目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梨种质资源描述评价体系,确定梨若干果实数量性状的分级评价指标及参照品种。【方法】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圃保存的梨11个种456份资源和114份新品种共570份材料的9个果实数量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及整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各数量性状频率分布直方图,进行分级评价并选取参照品种。【结果】梨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可滴定酸含量,为128.43%。9个果实数量性状数据均为偏正态分布。使用等距法绘制各果实数量性状频率分布图,果梗长度和果梗粗度采用5级分级,果心大小采用4级分级。由于脆肉型梨(含白梨、砂梨和脆肉型梨新品种)、西洋梨和秋子梨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6个性状差异显著,因此分别进行分级,相应分级标准为:脆肉型梨和西洋梨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采用4级分级方法,秋子梨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采用3级分级方法;果肉硬度均采用3级分级方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采用5级分级方法。每个性状的各等级选取2个参照品种。【结论】梨种质资源9个果实数量性状中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更能体现梨品种间的差异。9个性状均不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其原因可能是长期人为选择的结果。软肉型梨(秋子梨和西洋梨)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脆肉型梨。9个果实数量性状采用了3级、4级和5级等3种不同的分级方法。

    2023年06期 v.40 1053-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桃慢溶质性状的遗传倾向及初步定位

    孟君仁;牛良;潘磊;崔国朝;孙世航;段文宜;曾文芳;王志强;

    【目的】多数桃品种果实在成熟后迅速软化,导致来不及采收、采后易腐烂,是制约桃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慢溶质桃具有较长的硬熟期,可以减轻因果实软化造成的损耗,是未来桃耐贮运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方法】以慢溶质品种春雪、春瑞为试材,通过构建群体、肉质评价,对慢溶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集群分离分析(bulk segregant analysis,BSA)定位。【结果】通过对比慢溶质品种和非慢溶质品种成熟过程中软化的特点,发现慢溶质留树时间较长,乙烯延迟释放。在慢溶质分离群体中,留树时间呈明显的双峰分布,遗传倾向分析表明慢溶质受到单基因或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控制,春雪慢溶质位点为杂合,春瑞为纯合。以春雪桃自交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BSA分析,将慢溶质定位到桃第4号染色体4个区段,总长度7.87 Mb。【结论】桃慢溶质性状遗传受显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其控制基因位于第4号染色体。

    2023年06期 v.40 1064-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桃CM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路海玲;杨文君;张登山;王丽;

    【目的】鉴定分析核桃(Juglans regia L.)分支酸变位酶(chorismate mutase,CM)家族基因,为解析莽草酸途径(shikimic acid pathway)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核桃全基因组数据,通过HMM搜索对CM家族成员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核桃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核桃基因组内共鉴定到7个CM家族基因,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JrCM6与JrCM7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其余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各基因均含有5~6个外显子,结构保守。预测表明,核桃CM均为亲水性蛋白且定位于叶绿体上,其中JrCM5含有信号肽。除JrCM4外,其余成员均无跨膜结构。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核桃CM家族蛋白与模板蛋白AtCM1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植物CM蛋白可分为4个大组,核桃CM蛋白聚集在第Ⅱ和Ⅳ分支上。其中JrCM2和JrCM5聚集在第Ⅱ支系,与胡杨CM同源蛋白Potri.T174200的亲缘关系较近;JrCM6、JrCM7、JrCM4、JrCM1及JrCM3聚集在第Ⅳ支系上;JrCM6、JrCM7和JrCM4与葡萄CM同源蛋白GSVIVG01010091001的亲缘关系最近;而JrCM1和JrCM3则与蝴蝶兰CM同源蛋白PEQU04269的亲缘关系最近。对启动子顺势作用原件的预测表明,除CAATbox和TATA-box外,各基因启动子中共发现光响应、激素响应、胁迫响应、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长和发育响应及昼夜节律等7大类调控元件,其中MYB、ERE、MYC、Box 4、G-box、ABRE、ARE、STRE、O2-site、TCA-element的数量最多,这与CM基因主要受到光照、逆境胁迫调控的结论较为一致。qRT-PCR定量检测结果表明,7个基因在核桃叶、茎、果柄和青皮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量与趋势各不相同故具有组织特异性。【结论】在核桃基因组中,共计鉴定得到7个CM家族基因,该家族蛋白具有理化特征、三维结构上的保守性,启动子区域具有响应多种不同信号的顺式作用元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核桃CM基因在莽草酸途径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023年06期 v.40 1072-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7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枣JMS2×交城5号F_1代果实性状遗传分析与优系筛选

    潘依玲;鲍荆凯;陈万年;吴翠云;王玖瑞;刘孟军;闫芬芬;

    【目的】探究杂交F_1代果实性状的分离特点和遗传变异,为枣杂交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枣JMS2×交城5号的F_1代140个单株及亲本为试材,对果实成熟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等26个描述型和数值型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F_1代果实的成熟期表现出分离,36.26%的F_1株系成熟期多数在9月下旬。F_1代13个果实的描述型性状均出现不同的性状分离,其中果实形状出现了6个变异类型,子代果形倾向父本的倒卵圆形占比最高为35.85%,子代果形倾向母本的卵圆形占比为17.92%;果实质地出现4个变异类型,其中46.23%表现出果肉致密。果肩形状和柱头状态,分离比例依次为3∶1、1∶2∶1,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F_1代果实大小和果实内在品质指标等13个性状均呈现连续变异,且符合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具有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果实大小、果核大小以及可食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85%~32.27%之间,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果实内在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在11.29%~24.44%之间,其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核质量2个数值型性状表现趋高遗传,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等11个数值型性状均表现趋低遗传。果实大小与果核大小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与果实大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核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有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杂交F_1代果实成熟期倾向父本遗传,且果实形状、果实颜色、果实质地等8个描述型性状倾向父本遗传,果肩形状和柱头状态两性状均可能是受一对和少数几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果实大小、果核大小、可食率及内在品质指标等13个数值型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初步筛选出5个综合品质表现优良的株系。

    2023年06期 v.40 1085-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杧果MiOFP1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张艺粒;朱嘉伟;劳安;李雨泽;夏黎明;莫啸;胡万里;何新华;罗聪;

    【目的】卵形家族蛋白(ovate family proteins,OFPs)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前期通过杧果成花基因酵母文库筛选,获得了一个MiOFP1基因,为明确其功能,对MiOFP1的表达模式和转基因功能开展了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分析了杧果MiOFP1的启动子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iOFP1在杧果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生长发育期叶片中的表达模式;转化构建好的超量表达载体并侵染拟南芥研究MiOFP1的功能。【结果】四季蜜杧MiOFP1启动子包含激素响应元件:ABA响应元件、GA响应元件、SA响应元件和乙烯响应元件,逆境响应元件:盐响应元件、脱水响应元件、MYC转录因子和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MiOFP1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童期实生树和成年期嫁接树的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成熟果实中表达量最低;嫁接树不同成花发育时期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iOFP1在营养生长期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成花诱导期和花发育期表达水平较低。转基因功能研究显示,超量表达MiOFP1的拟南芥出现晚花表型,抽薹期叶片中成花抑制基因FLOWERING LOUS C(FLC)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成花促进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逆境胁迫处理显示,ABA处理显著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与根的伸长,但通过转基因显著提高了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降低了拟南芥根长对ABA的敏感性。进一步分析显示,MiOFP1显著提高了拟南芥在ABA处理后的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上调了ABA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明确了杧果MiOFP1抑制成花,且降低了转基因植株对ABA的敏感性,为进一步探索杧果MiOFP1参与杧果成花和逆境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2023年06期 v.40 1099-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苹果花脸症状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分析

    郑朋飞;张学勇;孙骞;王楚堃;杨钰莹;芮麟;宋来庆;张振鲁;由春香;

    【目的】苹果花脸病主要由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病害,通过分析苹果花脸症状相关基因表达,探索花脸症状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削取无症状且无ASSVd侵染的果皮和表现花脸症状的弘前富士苹果果皮,提取果皮总RNA,通过高通量测序并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利用RT-PCR方法从表现花脸症状的苹果果皮中得到两条ASSVd序列,其基因组长度分别为331 nt和330 nt,与已公布的ASSVd山东烟台苹果分离物SDYT-1(MW302328.1)和SDYT-3(MW315909.1)完全一致。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与无症状果皮相比,表现花脸症状的果皮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6938个,其中有3331个基因显著上调,3607个基因显著下调。通过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参与到植物激素(茉莉酸、水杨酸和生长素)合成和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植物防御反应相关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如MdWRKY18-like、MdWRKY71、MdNAC29、MdWRKY70等在表现花脸症状的苹果果皮中显著上调,而MdERF61等则显著下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变化情况。【结论】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苹果花脸病果实与正常果实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合成途径。此外,植物抗病相关转录因子及防御相关激素信号可能参与调控苹果花脸病的抗病反应。

    2023年06期 v.40 1109-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关键预警基因的筛选

    宋梅杰;谭春艳;刘翠华;李瑞;刘芳芳;任小林;

    【目的】筛选澳洲青苹苹果果实贮藏过程中虎皮病发生前的关键表达基因,为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发生预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澳洲青苹苹果果实为试材,于商业采收期采收并于低温(0±0.5℃)下长期贮藏,监测果实色泽和乙烯释放量,同时统计冷库贮藏期及冷藏后货架期的虎皮病发病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与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澳洲青苹苹果低温贮藏50 d时,果实在冷库中未发病,置于货架期2 d时,果实出现轻微的虎皮病症状;低温贮藏70 d时,果实在冷库中开始发病。基于前人研究及转录组数据,鉴定到MdACO、MdAFS、MdCAT1、MdCAT2、MdPAL1、MdPAL2、MdC3H、MdPPO、MdPOD1、MdPOD2与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相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分析,确定MdAFS、MdC3H和MdCAT1的表达量在虎皮病发生前10 d,即贮藏第40天急剧上升,随后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作为虎皮病发生的预警基因。【结论】MdAFS、MdC3H和MdCAT1可作为澳洲青苹苹果贮藏期虎皮病发生的关键预警基因。

    2023年06期 v.40 112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栽培·生理·生态

  • 鲁丽苹果在不同产地果实风味及品质差异分析

    王森;何平;王海波;高文胜;常源升;何晓文;郑文燕;李林光;

    【目的】风味是苹果的重要品质因子,明确不同产地鲁丽苹果果实风味品质指标的差异,探究环境因子对苹果果实风味的影响,对筛选适生区、改善果实风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山东、河北、辽宁、新疆、陕西、山西、安徽等7个苹果主产省份17个县(市、区)鲁丽苹果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果质量、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等常规品质指标,以及糖酸组分含量、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不同产地鲁丽苹果果实风味品质差异。【结果】不同产地果实平均单果质量为196.71 g,果实的果形指数差异不大,在0.83~0.99之间,变异系数仅为4.53%,阿克苏、广饶和平度果实硬度相对较高,在10.00 kg·cm~(-2)以上;新疆阿克苏鲁丽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为最大值。果实中糖组分中以果糖含量最高,其含量(w)范围为30.94~55.08 mg·g~(-1),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略低于果糖;果实中的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检测出香气成分65种,其中酯类31种,醇类22种,醛类6种,萜烯类2种,其他类4种。【结论】不同的产地对鲁丽果实品质指标影响较大,烟台蓬莱地区具有最大果实单果质量,阿克苏具有高糖高酸的特点,果实香气类型可划分为“果香型”。

    2023年06期 v.40 1135-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负载量对高接瑞香红苹果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王伯臣;李鸿飞;杨亚州;丁小艺;赵政阳;

    【目的】通过探究负载量对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高接树的果实生长、果实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高接瑞香红苹果树的适宜负载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高接第5年的瑞香红苹果树为材料,应用干截面积法设计3种负载量处理,以最大负载量为对照,T1:3.0个·cm~(-2)TCSA(树干横截面积,trunk cross-sectional area);T2:2.0个·cm~(-2)TCSA;T3:1.3个·cm~(-2)TCSA;CK:4.3个·cm~(-2)TCSA,测定每种负载量下果实纵横径增长速率、果实外观与内在品质、果实香气物质含量,根据果实产量与分级标准预估每种负载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随着负载量降低,果实生长速率、大型果所占比率、平均单果质量、翌年开花数量、果面a值,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香气物质含量均表现出增加趋势;果实的产量、硬度、蔗糖含量表现出降低趋势;果实的果形指数、果面L值、果面b值、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变化;预估经济效益先增高后降低。【结论】低负载量下果实生长速率较快,果实品质较好,但产量与经济效益较低;提高负载量虽然能增加产量,但会降低果实品质,综合来看,高接第5年的瑞香红苹果树以3.0个·cm~(-2)TCSA的负载量较为适宜。

    2023年06期 v.40 1146-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土壤营养对金冠系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乔帅;任玉锋;王佳伟;周军;张欣;徐文娣;张琨;冯骦;院钦;王惠冉;

    【目的】探究宁夏不同产区土壤条件对金冠系苹果品种品质的影响,为提升宁夏金冠系苹果品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宁夏吴忠市、中卫市共7个果园9个金冠系苹果品种为试材,采用土壤元素含量分析、多样品品质隶属函数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土壤条件下果实品质的差异及不同营养含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土壤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果园土壤pH值在7.81~8.61,土壤呈弱碱性,主成分分析从15个品质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其中,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含量、硬度、破裂力在成分1上的载荷较高,成分1的方差贡献率最高。通过Topisis综合分析法得出宁夏万齐无锈金矮生评分最高,说明宁夏万齐的果实品质最好。土壤因素与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20~40 cm土层pH值以及有机质、水解性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含量等指标与果实部分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质地品质呈正相关,且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含量与果实品质中维生素C含量、单果质量、纵横径以及质地指标相关性显著(p<0.05),说明20~40 cm土层的营养元素对金冠系苹果果实品质影响最大,也表明该深度土壤是果树根系吸收土壤营养的主要部分。【结论】主成分分析表明万齐农业无锈金矮生苹果品质相对较高,南山台子是金冠系苹果的优质产区。20~40 cm土层的营养元素对金冠系苹果品质影响最大,该深度土壤是金冠苹果根系吸收土壤营养的主要部分;通过对土壤条件对比分析,在pH值弱碱性、有机质含量(w,后同)1~6 g·kg~(-1)、全氮含量0.15~0.30 mg·kg~(-1)、水解性氮含量9.2~32.8 mg·kg~(-1)、有效磷含量10 mg·kg~(-1)以及速效钾含量40~170 mg·kg~(-1)的条件下对金冠系苹果果实的外观性状、口感和营养成分积累最为有效。

    2023年06期 v.40 1157-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避雨棚膜Coverlys TF150~?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中瀚;刘明慧;唐美玲;郑秋玲;徐鲁成;高振;杜远鹏;

    【目的】探究避雨棚膜Coverlys TF150~?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巨峰和赤霞珠葡萄盆栽自根苗为试材,在盆栽苗上方设置Coverlys TF150~?和PO膜材料避雨棚。【结果】与PO膜相比,Coverlys TF150~?降低了光照度,透射率比PO膜低8.82%,降低了08:00和16:00赤霞珠和巨峰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合能力,缓解了强光胁迫对葡萄造成的伤害,10:00—14:00 Coverlys TF150~?下赤霞珠和巨峰叶片F_v/F_m降幅较小,增加了叶绿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有利于电子传递的进行;显著提高了10:00—14:00赤霞珠和巨峰叶片净光合速率(P_n),缓解了“光合午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面积分别比PO膜高13.80%和14.39%,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气孔导度(G_s)以及蒸腾速率(T_r)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Coverlys TF150~?显著提高了赤霞珠和巨峰叶片质量、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及植株生物量,促进了新梢生长,提高了根冠比与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结论】Coverlys TF150~?较PO膜提高了葡萄叶片光合能力,减轻了“光合午休”,有利于葡萄植株生长发育,促进了枝条贮藏营养的积累。

    2023年06期 v.40 1171-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锌肥对枳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黄星瑜;朱安繁;何小林;王茜;袁建民;叶祖鹏;周华;殷兵;曹芳;汪咏;

    【目的】探究锌肥对枳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西道地药材产区的枳壳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枳壳品种新香为研究对象,以农民习惯施肥作为对照(CF),采用叶面喷施0.3%硫酸锌溶液的方法,统计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和药效成分累积量等指标。【结果】喷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药效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累积量和单株全锌累积量均显著提高,单株全锌累积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单株药效成分累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产地的枳壳产量构成因子和单果药效成分累积量对增施锌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单株药效成分累积量和单株全锌累积量均显著提高,且樟树产地的枳壳产量和药效成分提升程度大于新干产地枳壳的提升程度。

    2023年06期 v.40 1180-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西番莲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研究

    施清;谢钟琛;王贤达;许家辉;李健;

    【目的】分析制定一年生西番莲生长季叶片的矿质元素适宜值标准与构建主要矿质元素BDRIS诊断体系。【方法】2021年于福建西番莲产区选择紫果(Passiflora edulis)、黄果(P. edulis f. flavicapa Deg.)的代表性果园81个,调查每平方米着果数与产量等级记录810条,统计分析丰产园界定标准;并据此选择丰产果园63个,分别采集夏、秋两季的叶片与果实样品126份,测试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和果实品质,据此开展西番莲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研究。【结果】(1)推荐黄果≥16果·m~(-2)、紫果≥20果·m~(-2)为丰产园界定阈值,基本与2个品种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产量基本相符;(2)夏果品质极显著优于秋果,夏果表现果大、高糖、低酸和高固酸比;果实品质的品种间方差大于季节性方差,即品种间的品质差异较季节性差异更显著;(3)品种间N、K、Fe、Cl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黄果>紫果);季节间N、Mg、Fe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除Fe为非移动性元素外,N、Mg等可移动性元素含量均夏季高于秋季,这或与秋果产量高于夏果产量有关(夏果∶秋果≈4.5∶5.5);(4)推荐夏季绿果期第10叶位的带柄标准叶的矿质元素临界值诊断标准“元素(<缺乏;适宜下限~适宜上限;>过量)”:N(黄果:3.90%~5.40%;紫果:3.35%~4.90%)、P(0.19%~0.31%)、K(黄果:2.10%~4.25%;紫果:2.10%~3.50%)、Ca(<1.50%;1.90%~3.41%;>3.81%)、Mg(<0.15%;0.20%~0.40%;>0.45%)、Cu(3.0~20.0 mg·kg~(-1))、Zn(24~80 mg·kg~(-1))、Fe(<70 mg·kg~(-1);90~160 mg·kg~(-1);>240 mg·kg~(-1))、Mn(<40 mg·kg~(-1);80~550 mg·kg~(-1))、B(<16 mg·kg~(-1);25~70 mg·kg~(-1);>85 mg·kg~(-1))、Mo(0.15~1.5 mg·kg~(-1))、Cl(<2.0%)、S(0.32%~0.48%;>0.52%);(5)研究样例叶片主要矿质营养N、P、K、Ca、Mg元素数据分布均满足正态假设p(normal)≥0.15,符合BDRIS建模条件,并构建诊断体系。【结论】推荐夏季绿果期为一年生栽培西番莲叶片矿质营养元素诊断的适宜采样期,确定了叶片矿质元素的适宜临界值和BDRIS诊断标准。

    2023年06期 v.40 1190-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不同苹果品种抗苹果绵蚜的漆酶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筛选

    李慧芳;滕子文;范银君;李津洋;万方浩;周忠实;周洪旭;

    【目的】明确不同苹果品种漆酶基因在抗苹果绵蚜过程中的差异表达模式,探索原核表达苹果漆酶蛋白的方法与条件。【方法】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抗蚜品种新红星(Starkrimson)、小国光(Ralls Genet)与感蚜品种红富士(Red Fuji)3个苹果品种被苹果绵蚜为害0 h、12 h、5 d后漆酶基因的表达模式,筛选抗蚜候选漆酶基因;选择pET-28a(+)、pET-32a(+)、pGEX-TEV、pHAT2 4种载体,对4个漆酶基因MdLac23、MdLac6、MdLac7、MdLac2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验证,镍柱亲和层析纯化,以ABTS为底物分析其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苹果品种被害12 h、5 d后,苹果枝条中漆酶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27个。不同苹果品种的漆酶基因表达模式存在差异,抗蚜品种新红星及小国光漆酶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居多,感蚜品种红富士下调表达居多,新红星12个基因上调表达,无下调表达基因;小国光9个基因上调表达,3个基因下调表达;红富士10个基因下调表达,4个基因上调表达。其中新红星特有的上调表达基因数量为6个,小国光特有的上调表达基因为5个,红富士特有的下调表达基因为9个。在16℃、0.5 mmol·L~(-1) IPTG,220 r·min~(-1)诱导24 h的条件下,MdLac23、MdLac2漆酶基因在pET-28a(+)载体上清液中成功表达蛋白,WesternBlot检测到清晰目的蛋白条带,与对照相比均未发现其催化活性。利用pET-32a(+)、pGEX-TEV、pHAT2载体均未在上清液中诱导出目的重组蛋白。【结论】明确了不同苹果品种漆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原核表达所需表达载体与条件,为进一步探索不同苹果品种漆酶抗蚜基因及其蛋白功能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2023年06期 v.40 1202-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3个苹果新品种病毒病的发生状况及ASSVd序列分析

    陈荣鑫;钟远闻;孙鲁龙;王辉;王伯臣;贾荣俭;赵政阳;

    【目的】近年来,苹果病毒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对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其在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上的发病状况尚不明确。【方法】在2021—2022年采用RT-PCR方法对白水地区198份新品种样品进行病毒病检测,并对感染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植株的果实症状进行了调查和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白水地区新品种潜隐性病毒的感病率显著高于非潜隐性病毒,其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91.72%,其次是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检出率分别达到了77.16%、37.13%,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NMV)的检出率为30.31%,苹果锈果类病毒和苹果凹果类病毒(apple dimple fruit viroid, ADFVd)的检出率接近10%;通过对新品种携带病毒类型分析发现,新品种瑞阳整体的检出率低于瑞雪和瑞香红,且73.17%植株病毒复合侵染种类以2~3种为主,而瑞雪、瑞香红57.55%、69.39%的植株以3~4种为主;3个新品种感染苹果锈果类病毒后,瑞阳主要表现为“花脸型”,瑞雪、瑞香红表现为“花脸型”“果面凹凸不平”2种症状;通过对3个新品种ASSVd分离物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新品种瑞阳分离物与伊朗苹果分离物(KM213397.1)同属一个分支,新品种瑞雪、瑞香红分离物序列与韩国、加拿大苹果分离物(AF421195.1、X71599.1)同属一个分支。【结论】检测结果表明,白水地区3个新品种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沟病毒感病率较高,非潜隐性病毒的感病率相对较低,且新品种瑞阳对病毒的敏感性较低;新品种瑞雪、瑞香红苹果锈果类病毒分离物属于同一分支,而它们拥有共同的亲本(克氏粉红×秦富1号),这从寄主亲缘关系远近的角度表明ASSVd侵染存在寄主特异性。

    2023年06期 v.40 1215-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风险评估

    蓝雯婷;任董董;李瑞环;潘斐;姜子德;潘汝谦;纪春艳;

    【目的】检测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测定抗烯酰吗啉突变株的生物学适合度,为荔枝霜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019—2020年来自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云南5个省份荔枝主产区的320株荔枝霜疫霉单孢子囊菌株进行烯酰吗啉敏感性测定,通过药剂驯化获得抗烯酰吗啉突变株,测定其生物学适合度。【结果】经过异常值分析并剔除,317株荔枝霜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EC_(50)值介于0.086 3~0.173 3μg·mL~(-1)之间,平均(0.122 2±0.000 9)μg·mL~(-1),以此建立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基线。来自2020年的荔枝霜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EC_(50)均值较2019年显著增高。3株荔枝霜疫霉抗烯酰吗啉突变株的抗性指数介于77.17~360.11之间,为中到高抗水平,抗药性可稳定遗传,与亲本相比,抗性突变株的孢子囊萌发率及卵孢子产量均下降,但致病力相当。【结论】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敏感,烯酰吗啉可继续作为防治荔枝霜疫病的有效杀菌剂。

    2023年06期 v.40 1226-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甜樱桃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艾佳音;周朝辉;何明莉;张琪静;

    甜樱桃多数品种存在净光合“午休”现象,乔化砧木对低浓度CO_2及高光照度的利用能力高于矮化砧木。树体新梢中部节位5~7节叶片P_n值最高,梢部叶片P_n值最低,树冠P_n值南面>东面>西面>北面,树冠上层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暗呼吸速率(R_d)、光饱和点(L_(sp))和光补偿点(L_(cp))均极显著高于下层。甜樱桃叶片叶绿素(Chl)含量与能量转换效率相关,较高的叶绿素a/叶绿素b(Chla/Chlb)值利于增强树体的光合能力与适应性,树体的碳素同化物主要以山梨醇的形式从叶片输出,源库调节可以更好地控制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此外,夏季自然光照下的甜樱桃叶片P_n呈总体下降趋势,遮阴处理能缓解降低趋势,短期的CO_2浓度升高会提高树体的L_(sp)和P_n,缓解高温、干旱、水涝、盐度非生物胁迫对氧化应激的损害。

    2023年06期 v.40 1235-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葡萄遗传图谱构建与抗病QTL定位研究进展

    李鹏;刘锐涛;谭西北;张颖;刘崇怀;

    葡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多种病原菌的侵染,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制约葡萄产业的发展。生产中多采用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防治,增加了投资成本,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培育高品质抗病品种对葡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葡萄抗病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QTL定位是研究数量性状的一种有效方法,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检测QTLs和克隆基因的基础。多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构建遗传图谱鉴定了一系列霜霉病、白粉病、皮尔斯病等抗性遗传位点,同时,根据抗性位点的基因组区域,开发了多个连锁标记,并应用到葡萄抗病性遗传研究中,加速了葡萄的育种进程。对葡萄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抗病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今后葡萄抗病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借鉴。

    2023年06期 v.40 124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晚熟桃新品种韦端蜜红的选育

    李文;曾志芳;陈小梅;潘腾飞;马翠兰;邱栋梁;

    韦端蜜红是从福建省古田县吉巷乡韦端村桃园中优选出的晚熟桃芽变新品种。具有晚熟、果大、肉脆、味甜、抗逆性较强等优良性状。果实近圆形,果顶微凸,果实缝合线浅且较明显,平均单果质量259 g;果皮底色黄绿色,果面带有深红色红晕;果肉黄白色,果汁多,风味甜,可食率达93.73%,成熟果实硬度为10.91 kg·cm~(-2)。果实汁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6%~14.5%,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10.4%~11.0%,可滴定酸含量(以苹果酸计)0.15%~0.21%,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10.2 mg·100 g~(-1),果皮花青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为18.03 mg·kg~(-1)、1.65 mg·g~(-1)和1.53 mg·g~(-1)。在古田县3月上旬始花,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35 d,在株行距5.02 m×5.03 m条件下,5年生树株产达92.41 kg。适宜在福建省桃主产区推广种植。

    2023年06期 v.40 1255-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浓香型鲜食葡萄新品种岳霞香峰的选育

    马丽;孙凌俊;高圣华;朱绍坤;郭荐硕;乔军;

    岳霞香峰葡萄为四倍体欧美杂交种,是以巨玫瑰为母本、巨峰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红色系浓香型鲜食葡萄新品种。果穗穗形整齐,呈圆锥形,平均穗质量为582.6 g,大穗质量797.5 g。果粒着生松紧适中,大小均匀,果粒圆形,平均粒质量5.74 g,大粒质量7.3 g,果皮红色,略厚,稍有涩味。果肉偏软,有肉囊,味甜,具有浓郁的草莓香味,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6.9%,可溶性糖含量14.11%,总酸含量0.76%,维生素C含量达到8.53 mg·100 g~(-1),品质上等。该品种树势较强,萌芽率81.3%,结果枝率70.5%,在熊岳地区露地栽培,果实8月末至9月初成熟,从萌芽到果实成熟需要125 d左右。抗病性和适应性与巨峰相似。可在全国巨峰葡萄适栽区推广种植,定植第2年开花结果,早期丰产性好。

    2023年06期 v.40 1261-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晚熟杂交柚新品种夏蜜柚的选育

    赵婉彤;江东;

    夏蜜柚是由清见橘橙×沙田柚杂交选育出的晚熟柚类杂种。果实阔卵圆形或锥状卵圆形,果顶端平,果面黄橙色,单果质量610 g,果肉浅橙色,中心柱充实,无核或少核。成熟时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w,后同)0.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还原糖含量4.18%,转化糖含量8.27%,维生素C含量(ρ)48.76 mg·100 mL~(-1),出汁率32.3%,出汁率明显高于沙田柚。夏蜜柚成熟晚,果实采收期从2月下旬至4月下旬,且4月下旬采收的果实没有枯水,品质优良,丰产性较好,4年生平均株产43.1 kg,每666.7 m~2按照5 m×4 m栽植密度栽培,产量可达1422 kg。对炭疽病、溃疡病的抗性较强,抗寒性较强。该品种适宜在年均温18℃以上,冬季无霜冻、最低温度在-3℃以上的地区种植发展。

    2023年06期 v.40 1265-1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蓝莓新品种宝珠的选育

    韩世明;卢雅妮;方玉梅;尹泽宇;王丽;王贺新;赵丽娜;徐国辉;熊荣川;

    宝珠是北高丛蓝莓新品种,由莱格西(Legacy)自然杂交实生苗选育而成。果穗密,果实形状呈扁圆形,果实萼片类型平展,果粉中且果粉质地均匀,中等蓝色(102-C,国际通用比色卡蓝色相),果实硬度大(3.0 kg·cm~(-2)),平均单果大小为1.55 cm(纵径)×1.74 cm(横径),最大果质量为2.48 g,平均单果质量为1.76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rix)为10.17%,酸度中。自然状态下的始熟期为7月上旬左右,早熟品种。该品种对灰霉病具有较强抗性,在半干旱、南方、多雨地区均可栽培。适宜高海拔区域或长江以北的地区,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排水性好,湿润但不积水;土壤质地以壤砂土或壤土为宜。该品种果实甜,质地面且皮厚,风味好、呈淡香,丰产性中等,适宜作为鲜食品种。

    2023年06期 v.40 1269-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油橄榄砧木新品种田园1号油橄榄砧木无性系的选育

    胡青;王健;赵敏;赵川;白小勇;高金昌;陆斌;

    田园1号油橄榄砧木无性系是利用从欧洲带回来的截风龙等绿化用油橄榄品种混合种子,经过单株选优,开展扦插繁殖试验、嫁接及嫁接亲和性观测试验、砧木适应性试验和砧木对树体产量和果实品质检测试验,获得的油橄榄砧木新品种。该品种植株树体呈塔状,枝条茂密,长势旺盛,叶片呈扁圆披针状,叶面翠绿色,幼叶叶背灰浅绿色,老叶叶背因着生金色茸毛而呈金色,果实较小且椭圆形,完全成熟时紫黑色,单果质量为1.56 g,纵径15.23 mm,横径13.03 mm,果形指数0.856;果肉质量为1.09 g,果核椭圆形,具网状刻纹,果核质量为0.47 g,果肉比69.9%,果核比30.1%。果实干基含油率40.6%,油质好。在丽江市玉龙县大具乡2月底至3月初开始萌动,3月20日左右花开放,花序长为25~35 mm,一般长有10~20朵较小的白色花,完全花率为75.2%,自由授粉率为7.7%,落果较少。以田园1号油橄榄砧木无性系为砧木嫁接其他油橄榄,嫁接成活率高且亲和性好,接口无小脚现象;与同期定植的其他油橄榄扦插成龄树相比,嫁接成龄树的果实性状与扦插成龄树的果实性状无显著差异,且嫁接成龄树的树势更加旺盛,枝条生长更健壮,果实产量和橄榄油品质显著提升。适合作为油橄榄砧木在云南省油橄榄适宜区推广应用。

    2023年06期 v.40 1273-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果树学报》投稿须知

    <正>(2023年1月修订)《果树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果树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国际标准16开本,192页码。1读者对象果树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

    2023年06期 v.40 1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参考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请勿列入,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或用脚注说明)。参考文献表按顺序编码制,各篇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列出,并置于方括号内。文献的著录请按下列格式:【期刊】责任者.文献篇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专著】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

    2023年06期 v.40 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3年《果树学报》

    <正>《果树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分别被有关权威期刊评价机构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农林水产类权威学术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知网、中国知网双语出版、Scopus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202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影响因子为1.737;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

    2023年06期 v.40 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