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莹;曹玉芬;田路明;董星光;齐丹;霍宏亮;徐家玉;刘超;王立东;
【目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梨种质资源描述评价体系,确定梨若干果实数量性状的分级评价指标及参照品种。【方法】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圃保存的梨11个种456份资源和114份新品种共570份材料的9个果实数量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及整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各数量性状频率分布直方图,进行分级评价并选取参照品种。【结果】梨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可滴定酸含量,为128.43%。9个果实数量性状数据均为偏正态分布。使用等距法绘制各果实数量性状频率分布图,果梗长度和果梗粗度采用5级分级,果心大小采用4级分级。由于脆肉型梨(含白梨、砂梨和脆肉型梨新品种)、西洋梨和秋子梨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6个性状差异显著,因此分别进行分级,相应分级标准为:脆肉型梨和西洋梨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采用4级分级方法,秋子梨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采用3级分级方法;果肉硬度均采用3级分级方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采用5级分级方法。每个性状的各等级选取2个参照品种。【结论】梨种质资源9个果实数量性状中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更能体现梨品种间的差异。9个性状均不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其原因可能是长期人为选择的结果。软肉型梨(秋子梨和西洋梨)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脆肉型梨。9个果实数量性状采用了3级、4级和5级等3种不同的分级方法。
2023年06期 v.40 1053-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孟君仁;牛良;潘磊;崔国朝;孙世航;段文宜;曾文芳;王志强;
【目的】多数桃品种果实在成熟后迅速软化,导致来不及采收、采后易腐烂,是制约桃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慢溶质桃具有较长的硬熟期,可以减轻因果实软化造成的损耗,是未来桃耐贮运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方法】以慢溶质品种春雪、春瑞为试材,通过构建群体、肉质评价,对慢溶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集群分离分析(bulk segregant analysis,BSA)定位。【结果】通过对比慢溶质品种和非慢溶质品种成熟过程中软化的特点,发现慢溶质留树时间较长,乙烯延迟释放。在慢溶质分离群体中,留树时间呈明显的双峰分布,遗传倾向分析表明慢溶质受到单基因或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控制,春雪慢溶质位点为杂合,春瑞为纯合。以春雪桃自交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BSA分析,将慢溶质定位到桃第4号染色体4个区段,总长度7.87 Mb。【结论】桃慢溶质性状遗传受显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其控制基因位于第4号染色体。
2023年06期 v.40 1064-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海玲;杨文君;张登山;王丽;
【目的】鉴定分析核桃(Juglans regia L.)分支酸变位酶(chorismate mutase,CM)家族基因,为解析莽草酸途径(shikimic acid pathway)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核桃全基因组数据,通过HMM搜索对CM家族成员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核桃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核桃基因组内共鉴定到7个CM家族基因,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JrCM6与JrCM7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其余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各基因均含有5~6个外显子,结构保守。预测表明,核桃CM均为亲水性蛋白且定位于叶绿体上,其中JrCM5含有信号肽。除JrCM4外,其余成员均无跨膜结构。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核桃CM家族蛋白与模板蛋白AtCM1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植物CM蛋白可分为4个大组,核桃CM蛋白聚集在第Ⅱ和Ⅳ分支上。其中JrCM2和JrCM5聚集在第Ⅱ支系,与胡杨CM同源蛋白Potri.T174200的亲缘关系较近;JrCM6、JrCM7、JrCM4、JrCM1及JrCM3聚集在第Ⅳ支系上;JrCM6、JrCM7和JrCM4与葡萄CM同源蛋白GSVIVG01010091001的亲缘关系最近;而JrCM1和JrCM3则与蝴蝶兰CM同源蛋白PEQU04269的亲缘关系最近。对启动子顺势作用原件的预测表明,除CAATbox和TATA-box外,各基因启动子中共发现光响应、激素响应、胁迫响应、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长和发育响应及昼夜节律等7大类调控元件,其中MYB、ERE、MYC、Box 4、G-box、ABRE、ARE、STRE、O2-site、TCA-element的数量最多,这与CM基因主要受到光照、逆境胁迫调控的结论较为一致。qRT-PCR定量检测结果表明,7个基因在核桃叶、茎、果柄和青皮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量与趋势各不相同故具有组织特异性。【结论】在核桃基因组中,共计鉴定得到7个CM家族基因,该家族蛋白具有理化特征、三维结构上的保守性,启动子区域具有响应多种不同信号的顺式作用元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核桃CM基因在莽草酸途径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023年06期 v.40 1072-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7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依玲;鲍荆凯;陈万年;吴翠云;王玖瑞;刘孟军;闫芬芬;
【目的】探究杂交F_1代果实性状的分离特点和遗传变异,为枣杂交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枣JMS2×交城5号的F_1代140个单株及亲本为试材,对果实成熟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等26个描述型和数值型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F_1代果实的成熟期表现出分离,36.26%的F_1株系成熟期多数在9月下旬。F_1代13个果实的描述型性状均出现不同的性状分离,其中果实形状出现了6个变异类型,子代果形倾向父本的倒卵圆形占比最高为35.85%,子代果形倾向母本的卵圆形占比为17.92%;果实质地出现4个变异类型,其中46.23%表现出果肉致密。果肩形状和柱头状态,分离比例依次为3∶1、1∶2∶1,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F_1代果实大小和果实内在品质指标等13个性状均呈现连续变异,且符合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具有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果实大小、果核大小以及可食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85%~32.27%之间,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果实内在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在11.29%~24.44%之间,其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核质量2个数值型性状表现趋高遗传,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等11个数值型性状均表现趋低遗传。果实大小与果核大小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与果实大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核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有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杂交F_1代果实成熟期倾向父本遗传,且果实形状、果实颜色、果实质地等8个描述型性状倾向父本遗传,果肩形状和柱头状态两性状均可能是受一对和少数几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果实大小、果核大小、可食率及内在品质指标等13个数值型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初步筛选出5个综合品质表现优良的株系。
2023年06期 v.40 1085-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张艺粒;朱嘉伟;劳安;李雨泽;夏黎明;莫啸;胡万里;何新华;罗聪;
【目的】卵形家族蛋白(ovate family proteins,OFPs)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前期通过杧果成花基因酵母文库筛选,获得了一个MiOFP1基因,为明确其功能,对MiOFP1的表达模式和转基因功能开展了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分析了杧果MiOFP1的启动子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iOFP1在杧果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生长发育期叶片中的表达模式;转化构建好的超量表达载体并侵染拟南芥研究MiOFP1的功能。【结果】四季蜜杧MiOFP1启动子包含激素响应元件:ABA响应元件、GA响应元件、SA响应元件和乙烯响应元件,逆境响应元件:盐响应元件、脱水响应元件、MYC转录因子和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MiOFP1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童期实生树和成年期嫁接树的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成熟果实中表达量最低;嫁接树不同成花发育时期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iOFP1在营养生长期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成花诱导期和花发育期表达水平较低。转基因功能研究显示,超量表达MiOFP1的拟南芥出现晚花表型,抽薹期叶片中成花抑制基因FLOWERING LOUS C(FLC)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成花促进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逆境胁迫处理显示,ABA处理显著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与根的伸长,但通过转基因显著提高了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降低了拟南芥根长对ABA的敏感性。进一步分析显示,MiOFP1显著提高了拟南芥在ABA处理后的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上调了ABA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明确了杧果MiOFP1抑制成花,且降低了转基因植株对ABA的敏感性,为进一步探索杧果MiOFP1参与杧果成花和逆境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2023年06期 v.40 1099-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朋飞;张学勇;孙骞;王楚堃;杨钰莹;芮麟;宋来庆;张振鲁;由春香;
【目的】苹果花脸病主要由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病害,通过分析苹果花脸症状相关基因表达,探索花脸症状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削取无症状且无ASSVd侵染的果皮和表现花脸症状的弘前富士苹果果皮,提取果皮总RNA,通过高通量测序并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利用RT-PCR方法从表现花脸症状的苹果果皮中得到两条ASSVd序列,其基因组长度分别为331 nt和330 nt,与已公布的ASSVd山东烟台苹果分离物SDYT-1(MW302328.1)和SDYT-3(MW315909.1)完全一致。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与无症状果皮相比,表现花脸症状的果皮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6938个,其中有3331个基因显著上调,3607个基因显著下调。通过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参与到植物激素(茉莉酸、水杨酸和生长素)合成和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植物防御反应相关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如MdWRKY18-like、MdWRKY71、MdNAC29、MdWRKY70等在表现花脸症状的苹果果皮中显著上调,而MdERF61等则显著下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变化情况。【结论】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苹果花脸病果实与正常果实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合成途径。此外,植物抗病相关转录因子及防御相关激素信号可能参与调控苹果花脸病的抗病反应。
2023年06期 v.40 1109-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宋梅杰;谭春艳;刘翠华;李瑞;刘芳芳;任小林;
【目的】筛选澳洲青苹苹果果实贮藏过程中虎皮病发生前的关键表达基因,为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发生预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澳洲青苹苹果果实为试材,于商业采收期采收并于低温(0±0.5℃)下长期贮藏,监测果实色泽和乙烯释放量,同时统计冷库贮藏期及冷藏后货架期的虎皮病发病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与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澳洲青苹苹果低温贮藏50 d时,果实在冷库中未发病,置于货架期2 d时,果实出现轻微的虎皮病症状;低温贮藏70 d时,果实在冷库中开始发病。基于前人研究及转录组数据,鉴定到MdACO、MdAFS、MdCAT1、MdCAT2、MdPAL1、MdPAL2、MdC3H、MdPPO、MdPOD1、MdPOD2与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相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分析,确定MdAFS、MdC3H和MdCAT1的表达量在虎皮病发生前10 d,即贮藏第40天急剧上升,随后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作为虎皮病发生的预警基因。【结论】MdAFS、MdC3H和MdCAT1可作为澳洲青苹苹果贮藏期虎皮病发生的关键预警基因。
2023年06期 v.40 112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森;何平;王海波;高文胜;常源升;何晓文;郑文燕;李林光;
【目的】风味是苹果的重要品质因子,明确不同产地鲁丽苹果果实风味品质指标的差异,探究环境因子对苹果果实风味的影响,对筛选适生区、改善果实风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山东、河北、辽宁、新疆、陕西、山西、安徽等7个苹果主产省份17个县(市、区)鲁丽苹果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果质量、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等常规品质指标,以及糖酸组分含量、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不同产地鲁丽苹果果实风味品质差异。【结果】不同产地果实平均单果质量为196.71 g,果实的果形指数差异不大,在0.83~0.99之间,变异系数仅为4.53%,阿克苏、广饶和平度果实硬度相对较高,在10.00 kg·cm~(-2)以上;新疆阿克苏鲁丽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为最大值。果实中糖组分中以果糖含量最高,其含量(w)范围为30.94~55.08 mg·g~(-1),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略低于果糖;果实中的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检测出香气成分65种,其中酯类31种,醇类22种,醛类6种,萜烯类2种,其他类4种。【结论】不同的产地对鲁丽果实品质指标影响较大,烟台蓬莱地区具有最大果实单果质量,阿克苏具有高糖高酸的特点,果实香气类型可划分为“果香型”。
2023年06期 v.40 1135-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伯臣;李鸿飞;杨亚州;丁小艺;赵政阳;
【目的】通过探究负载量对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高接树的果实生长、果实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高接瑞香红苹果树的适宜负载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高接第5年的瑞香红苹果树为材料,应用干截面积法设计3种负载量处理,以最大负载量为对照,T1:3.0个·cm~(-2)TCSA(树干横截面积,trunk cross-sectional area);T2:2.0个·cm~(-2)TCSA;T3:1.3个·cm~(-2)TCSA;CK:4.3个·cm~(-2)TCSA,测定每种负载量下果实纵横径增长速率、果实外观与内在品质、果实香气物质含量,根据果实产量与分级标准预估每种负载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随着负载量降低,果实生长速率、大型果所占比率、平均单果质量、翌年开花数量、果面a值,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香气物质含量均表现出增加趋势;果实的产量、硬度、蔗糖含量表现出降低趋势;果实的果形指数、果面L值、果面b值、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变化;预估经济效益先增高后降低。【结论】低负载量下果实生长速率较快,果实品质较好,但产量与经济效益较低;提高负载量虽然能增加产量,但会降低果实品质,综合来看,高接第5年的瑞香红苹果树以3.0个·cm~(-2)TCSA的负载量较为适宜。
2023年06期 v.40 1146-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乔帅;任玉锋;王佳伟;周军;张欣;徐文娣;张琨;冯骦;院钦;王惠冉;
【目的】探究宁夏不同产区土壤条件对金冠系苹果品种品质的影响,为提升宁夏金冠系苹果品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宁夏吴忠市、中卫市共7个果园9个金冠系苹果品种为试材,采用土壤元素含量分析、多样品品质隶属函数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土壤条件下果实品质的差异及不同营养含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土壤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果园土壤pH值在7.81~8.61,土壤呈弱碱性,主成分分析从15个品质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其中,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含量、硬度、破裂力在成分1上的载荷较高,成分1的方差贡献率最高。通过Topisis综合分析法得出宁夏万齐无锈金矮生评分最高,说明宁夏万齐的果实品质最好。土壤因素与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20~40 cm土层pH值以及有机质、水解性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含量等指标与果实部分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质地品质呈正相关,且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含量与果实品质中维生素C含量、单果质量、纵横径以及质地指标相关性显著(p<0.05),说明20~40 cm土层的营养元素对金冠系苹果果实品质影响最大,也表明该深度土壤是果树根系吸收土壤营养的主要部分。【结论】主成分分析表明万齐农业无锈金矮生苹果品质相对较高,南山台子是金冠系苹果的优质产区。20~40 cm土层的营养元素对金冠系苹果品质影响最大,该深度土壤是金冠苹果根系吸收土壤营养的主要部分;通过对土壤条件对比分析,在pH值弱碱性、有机质含量(w,后同)1~6 g·kg~(-1)、全氮含量0.15~0.30 mg·kg~(-1)、水解性氮含量9.2~32.8 mg·kg~(-1)、有效磷含量10 mg·kg~(-1)以及速效钾含量40~170 mg·kg~(-1)的条件下对金冠系苹果果实的外观性状、口感和营养成分积累最为有效。
2023年06期 v.40 1157-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李中瀚;刘明慧;唐美玲;郑秋玲;徐鲁成;高振;杜远鹏;
【目的】探究避雨棚膜Coverlys TF150~?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巨峰和赤霞珠葡萄盆栽自根苗为试材,在盆栽苗上方设置Coverlys TF150~?和PO膜材料避雨棚。【结果】与PO膜相比,Coverlys TF150~?降低了光照度,透射率比PO膜低8.82%,降低了08:00和16:00赤霞珠和巨峰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合能力,缓解了强光胁迫对葡萄造成的伤害,10:00—14:00 Coverlys TF150~?下赤霞珠和巨峰叶片F_v/F_m降幅较小,增加了叶绿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有利于电子传递的进行;显著提高了10:00—14:00赤霞珠和巨峰叶片净光合速率(P_n),缓解了“光合午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面积分别比PO膜高13.80%和14.39%,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气孔导度(G_s)以及蒸腾速率(T_r)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Coverlys TF150~?显著提高了赤霞珠和巨峰叶片质量、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及植株生物量,促进了新梢生长,提高了根冠比与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结论】Coverlys TF150~?较PO膜提高了葡萄叶片光合能力,减轻了“光合午休”,有利于葡萄植株生长发育,促进了枝条贮藏营养的积累。
2023年06期 v.40 1171-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星瑜;朱安繁;何小林;王茜;袁建民;叶祖鹏;周华;殷兵;曹芳;汪咏;
【目的】探究锌肥对枳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西道地药材产区的枳壳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枳壳品种新香为研究对象,以农民习惯施肥作为对照(CF),采用叶面喷施0.3%硫酸锌溶液的方法,统计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和药效成分累积量等指标。【结果】喷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药效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累积量和单株全锌累积量均显著提高,单株全锌累积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单株药效成分累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产地的枳壳产量构成因子和单果药效成分累积量对增施锌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增施锌肥后,枳壳的产量、单株药效成分累积量和单株全锌累积量均显著提高,且樟树产地的枳壳产量和药效成分提升程度大于新干产地枳壳的提升程度。
2023年06期 v.40 1180-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施清;谢钟琛;王贤达;许家辉;李健;
【目的】分析制定一年生西番莲生长季叶片的矿质元素适宜值标准与构建主要矿质元素BDRIS诊断体系。【方法】2021年于福建西番莲产区选择紫果(Passiflora edulis)、黄果(P. edulis f. flavicapa Deg.)的代表性果园81个,调查每平方米着果数与产量等级记录810条,统计分析丰产园界定标准;并据此选择丰产果园63个,分别采集夏、秋两季的叶片与果实样品126份,测试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和果实品质,据此开展西番莲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研究。【结果】(1)推荐黄果≥16果·m~(-2)、紫果≥20果·m~(-2)为丰产园界定阈值,基本与2个品种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产量基本相符;(2)夏果品质极显著优于秋果,夏果表现果大、高糖、低酸和高固酸比;果实品质的品种间方差大于季节性方差,即品种间的品质差异较季节性差异更显著;(3)品种间N、K、Fe、Cl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黄果>紫果);季节间N、Mg、Fe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除Fe为非移动性元素外,N、Mg等可移动性元素含量均夏季高于秋季,这或与秋果产量高于夏果产量有关(夏果∶秋果≈4.5∶5.5);(4)推荐夏季绿果期第10叶位的带柄标准叶的矿质元素临界值诊断标准“元素(<缺乏;适宜下限~适宜上限;>过量)”:N(黄果:3.90%~5.40%;紫果:3.35%~4.90%)、P(0.19%~0.31%)、K(黄果:2.10%~4.25%;紫果:2.10%~3.50%)、Ca(<1.50%;1.90%~3.41%;>3.81%)、Mg(<0.15%;0.20%~0.40%;>0.45%)、Cu(3.0~20.0 mg·kg~(-1))、Zn(24~80 mg·kg~(-1))、Fe(<70 mg·kg~(-1);90~160 mg·kg~(-1);>240 mg·kg~(-1))、Mn(<40 mg·kg~(-1);80~550 mg·kg~(-1))、B(<16 mg·kg~(-1);25~70 mg·kg~(-1);>85 mg·kg~(-1))、Mo(0.15~1.5 mg·kg~(-1))、Cl(<2.0%)、S(0.32%~0.48%;>0.52%);(5)研究样例叶片主要矿质营养N、P、K、Ca、Mg元素数据分布均满足正态假设p(normal)≥0.15,符合BDRIS建模条件,并构建诊断体系。【结论】推荐夏季绿果期为一年生栽培西番莲叶片矿质营养元素诊断的适宜采样期,确定了叶片矿质元素的适宜临界值和BDRIS诊断标准。
2023年06期 v.40 1190-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