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0053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杏果核与种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章秋平;张玉萍;马小雪;刘威生;刘宁;徐铭;刘硕;张玉君;

    【目的】探究杏果核与种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特异种质,为仁用杏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5份杏种质资源为材料,连续2 a(年)调查了果核与种仁17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1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61%~36.88%,杏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果核破裂力的变异系数最大,核木质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出仁率性状与仁侧径、单仁质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核厚度、破裂力和硬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划分为4个综合因子,两年的累计贡献率均达到81%以上,第1主成分包括果核或种仁的纵径、横径以及质量等性状,代表了核/仁大小性状;第2主成分代表了果核形状;第3和4主成分分别代表了果核硬度与木质素含量。基于树形聚类图,当遗传距离为15时,将本研究的杏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和Ⅱ类群分别由绿萼山杏和露仁普通杏组成;大多数大扁杏种质聚类在Ⅲ类群;第Ⅳ类群由薄核且出仁率高的普通杏组成;当遗传距离为10时,第Ⅴ类群被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群,这些亚群中均由山杏种质和普通杏种质混合组成。【结论】杏果核与种仁的数量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增加种仁侧径有利于提高仁用杏的出仁率;筛选出6份优异种质和21份特异种质材料,可以作为仁用杏遗传改良的亲本材料。

    2023年02期 v.40 19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欧李NAC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张忠鑫;郭夕雯;汪泽文;王鹏飞;张建成;杜俊杰;穆霄鹏;

    【目的】对ChNAC基因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表达模式,明晰ChNAC基因结构,预测其潜在功能,筛选抗逆相关基因,为欧李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全基因组数据的基础上对ChNAC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ChNAC基因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欧李NAC基因家族有76个家族成员,33个ChNAC基因编码碱性氨基酸,17个ChNAC基因编码酸性氨基酸,26个ChNAC基因编码中性氨基酸。ChNAC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80%ChNAC蛋白为不稳定蛋白,79%ChNAC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ChNAC基因可分为17个亚族,主要为OsNAC7、ANAC001、ONAC003等亚族。ChNAC基因多存在于Chr5染色体上,有8对ChNAC基因由染色体大片段复制而来,其中ChNAC01、ChNAC20、ChNAC64这3条基因是互为共线性。启动子分析结果表明ChNAC基因可能参与欧李的生长发育、激素调控及胁迫响应等方面。【结论】ChNAC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ChNAC基因家族成员响应不同的胁迫处理,尤其是ChNAC49基因在盐胁迫、干旱胁迫、低温胁迫和高温胁迫中均显著上调表达,推测其可能在欧李抗逆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2023年02期 v.40 206-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 ]
  • 沙田柚×枳杂交群体创建与InDel标记鉴定

    韩健;夏文文;杨贵兵;罗旭钊;蒋松良;李先信;邓子牛;马先锋;

    【目的】以沙田柚为母本,枳为父本杂交,以期获得具有枳优良特性并与柚嫁接亲和性强的砧木品种。【方法】2018—2021年在广西阳朔进行常规有性杂交,共采集274个果实,已播种70个果实的种子获得1830株F1代植株,结合形态学与InDel分子标记对F1代进行鉴定。【结果】授粉果实种子数量及形态与母本沙田柚相似,数量多,平均达123粒,但较母本大并稍圆;含饱满种子与败育种子,饱满种子∶败育种子≈1∶2.64;其中28个杂交果实繁育群体的叶片均为三出复叶,计551株;42个杂交果实繁育群体的叶片均为单身复叶,计1279株,通过InDel标记鉴定出杂种苗698株。【结论】沙田柚×枳的杂交后代叶型差异较大,需结合InDel标记进行精准鉴定。

    2023年02期 v.40 22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SR荧光标记构建板栗品种(系)核心种质群

    刘松;聂兴华;李伊然;刘海涛;张卿;王雪峰;田寿乐;曹庆芹;秦岭;邢宇;

    【目的】构建中国板栗品种(系)的核心种质。【方法】以342个中国板栗品种(系)为材料,用21对SSR荧光引物进行扩增,基于等位位点数最大原则,采用分层抽样、模拟退火算法、随机搜索算法构建核心种质;对板栗品种的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等19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后开展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2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12个等位位点,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0.095、3.488、0.596、0.658、0.642,表明板栗品种(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342个板栗品种(系)在分为南北两个群体基础上存在较多混杂,说明南北方品种存在较多基因交流。同时南北方板栗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刺苞厚、坚果厚、坚果宽呈显著性差异;总苞质量、苞质量、刺苞宽、刺苞高、苞肉厚、单粒质量呈极显著差异;含水量、总淀粉含量、出实率等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3种方法所计算的等位位点数比较,确定基于等位基因数的模拟退火算法为最优取样策略,依次构建85份核心种质。T检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遗传参数无显著差异,能够充分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论】确定基于等位基因数的模拟退火算法为最优取样策略,为构建板栗品种核心种质较好的方法,并得到85份核心种质,保留率为24.85%。

    2023年02期 v.40 23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栽培·生理·生态

  • 含海藻酸水溶肥减施对苹果生长、品质和根域土壤养分的影响

    于会丽;邵微;徐国益;谢宁;司鹏;

    【目的】研究含海藻酸水溶肥对苹果长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根域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其在苹果园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进行2 a(年)定位试验,以新红星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处理,NPK(C)(常规施肥)、NPK(F)(传统水溶肥)、NPK(HF)(含海藻酸水溶肥)、3/4NPK(HF)(减施25%含海藻酸水溶肥)和1/2NPK(HF)(减施50%含海藻酸水溶肥),测定不同处理苹果生长、果实品质、养分含量、土壤养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连续2 a 3/4NPK(HF)处理均能增加苹果产量、叶片百叶鲜质量和叶面积,且其产量连续2 a均最高,较NPK(C)处理分别增加20.74%和101.20%。同时,与NPK(C)处理相比,2017年含海藻酸水溶肥处理均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2018年,1/2NPK(HF)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滴定酸含量呈相反趋势,降低果实品质。连续2 a 3/4NPK(HF)处理和1/2NPK(HF)处理均降低了色度角,其中,2018年较NPK(HF)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0.50%和38.66%。此外,2018年,3/4NPK(HF)处理叶片磷钾养分含量最高,显著高于NPK(C)和NPK(F)处理,但其果实磷钾含量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且3/4NPK(HF)处理和1/2NPK(HF)处理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NPK(C)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连续2 a 3/4NPK(HF)处理的综合得分均最高,排名第一。【结论】在当前苹果园区,连续2 a减施25%含海藻酸水溶肥均可增加百叶鲜质量,提高苹果产量,保证果实品质和着色,增加叶片氮和土壤铵态氮含量,而减施50%含海藻酸水溶肥不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综合分析,连续2 a含海藻酸水溶肥减施25%综合效果最优。

    2023年02期 v.40 242-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新型环保防寒布对春见晚熟橘橙防冻效果的影响

    曾瑶;周上铃;尹杭;汪红秀;李群贞;侯灿;淳长品;

    【目的】探讨新型环保防寒布替代塑料薄膜提高晚熟柑橘春见防寒抗冻能力。【方法】设置树冠覆盖防寒布-果实未套袋(FH)、树冠覆盖防寒布-果实套袋(FHT)和树冠覆盖防寒布-果实套袋-地面铺设反光布(FHTF)3个处理,以树冠覆盖塑料膜-果实套袋为对照(CK),记录各处理和对照树冠温湿度变化、调查各处理和对照落果率和冻害程度、分析果实品质以及调查树体抽梢和开花情况。【结果】极端低温的温度由低到高依次为:FH<CK<FHT<FHTF,低温持续时间则相反。冻害指数和落果以FHTF处理最轻,其次是CK和FHT,FH最严重。试验结束时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名依次为:CK<FHTF<FHT<FH,树冠覆盖防寒布处理的果实品质整体较覆盖塑料膜处理更佳。【结论】在极端低温发生时,树冠覆盖与果实套袋相结合有较理想的防寒效果,且新型防寒布与果实套袋组合的留树防寒贮藏效果优于塑料膜与套袋组合,表明新型防寒布能较好地替代塑料膜在晚熟柑橘越冬上的作用。

    2023年02期 v.40 252-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不同生态型杜梨对缺铁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缺铁性评价

    王金珠;王子东;刘建龙;李鼎立;王然;

    【目的】杜梨在中国分布广泛,常被用作梨砧木。探索不同生态型杜梨的耐缺铁性及其机制,为解决梨树缺铁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源于山东、甘肃、河南3个地区的杜梨实生苗为试材,利用沙培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生态型杜梨的缺铁胁迫生理响应差异,进行耐缺铁性评价。【结果】3种不同生态型的杜梨在正常情况下生长势不同,以山东杜梨最强,甘肃杜梨次之,河南杜梨最弱。缺铁影响杜梨生长,以生长量大的山东杜梨受到的影响最大,甘肃杜梨次之,河南杜梨最小。株高、干质量和叶片黄化指数等能一定程度反映植株缺铁状况。缺铁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种不同生态型杜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甘肃杜梨的净光合能力受缺铁影响最大,山东杜梨次之,河南杜梨最小,这与其叶片黄化指数变化一致。在缺铁处理下,3种杜梨的根尖数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河南杜梨的根尖数增加幅度和幼苗根际酸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2种生态型的杜梨,同时,根系Fe~(3+)还原酶活性与根际酸化能力变化提高趋势一致,各器官中的全铁和活性铁含量也以河南杜梨最高,根部活性铁和全铁积累量以山东杜梨最高,甘肃杜梨最低。3种杜梨各器官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受缺铁影响最大的是甘肃杜梨,河南杜梨最小,山东杜梨居中。【结论】不同生态型的杜梨对缺铁胁迫生理响应敏感性不同,综合不同生态型杜梨本身生长势及对缺铁的响应,认为河南杜梨和山东杜梨的耐缺铁性优于甘肃杜梨。

    2023年02期 v.40 26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西南地区梨轻简化栽培品种和树形综合评价

    闫帅;张莹;曹玉芬;赵德英;

    【目的】明确西南地区梨轻简化栽培树形和品种的适配性,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和省力高效栽培。【方法】以西南地区代表性梨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品种在不同树形下新梢长势、萌芽率、成枝力、中短枝比例、早果性、产量等生长结果特性调查,并利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1)西南地区梨园树形以开心形为主,其余树形呈零星分布,栽培品种以砂梨品种和特色红皮梨为主。(2)采用开心形树形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黄金、圆黄、爱宕、满天红、美人酥、丰水、翠冠、翠玉8个。采用圆柱形树形的翠玉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755;彩云红最低,为0.561;总体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翠玉、美人酥、满天红、彩云红。采用倒伞形树形后综合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爱宕、丰水、黄冠、圆黄、翠玉、爱甘水。(3)圆黄生产上采用的树形主要包括开心形、倒伞形2种,不同梨园采用开心形的圆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763和0.762,均高于倒伞形的0.462。采用不同树形的翠玉生长结果综合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圆柱形、开心形(密植)、倒伞形,分别为0.740、0.690和0.490。美人酥采用不同树形后综合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圆柱形、Y字形、开心形(稀植)。满天红采用圆柱形整体表现优于开心形,采用圆柱形树形的综合评价值为0.828,开心形树形分别为0.604和0.467。采用开心形树形的翠冠适当密植有更好的生长结果表现。【结论】多主枝开心形和圆柱形可作为西南梨产区主推轻简化栽培树形。多主枝开心形可作为黄金、圆黄、爱宕、满天红、美人酥、丰水、翠冠、翠玉的轻简化树形,圆柱形是翠玉、美人酥、满天红、彩云红的适宜轻简化栽培树形。

    2023年02期 v.40 274-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3种葡萄砧木茎段快繁的影响

    李志慧;刘春燕;彭雪;薛婧;邓慧;周龙;

    【目的】通过对5BB、1103P、SO4葡萄砧木在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建立高效茎段快繁体系。【方法】以3种葡萄砧木的单芽茎段为材料,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案进行增殖培养,探究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繁殖系数的影响。【结果】适用于3种葡萄砧木的初代培养的培养基均为MS培养基,并添加2.00 mg·L~(-1)6-BA、0.20 mg·L~(-1)IBA、0.20 mg·L~(-1)GA3,萌发率均可达100%。影响5BB和1103P葡萄砧木增殖培养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次顺序为IBA>GA3>6-BA,最适宜的增殖培养配方为MS+2.00 mg·L~(-1)6-BA+0.25 mg·L~(-1)IBA+0.50 mg·L~(-1)GA3;影响SO4葡萄砧木增殖培养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次顺序为6-BA>GA3>IBA,最适宜的增殖培养配方为MS+1.52 mg·L~(-1)6-BA+0.25 mg·L~(-1)IBA+0.36 mg·L~(-1)GA3。最适宜5BB、SO4葡萄砧木的生根培养配方为1/2MS+1.50 mg·L~(-1)IBA+0.10 g·L~(-1)Ac,并进行7 d暗培养;最适宜1103P砧木的生根培养配方为1/2MS+1.00 mg·L~(-1)IBA+0.10 g·L~(-1)Ac,并进行7 d暗培养。【结论】最适宜3种葡萄砧木初代培养的培养基均为MS培养基。最适宜5BB和1103P葡萄砧木的6-BA质量浓度为2.00 mg·L~(-1)、IBA质量浓度为0.25 mg·L~(-1)、GA3质量浓度为0.50 mg·L~(-1);最适宜SO4葡萄砧木的6-BA质量浓度为1.52 mg·L~(-1)、IBA质量浓度为0.25 mg·L~(-1)、GA3质量浓度为0.36 mg·L~(-1)。最适宜3种葡萄砧木生根培养的暗培养时间均为7 d,Ac质量浓度均为0.10 g·L~(-1),最适宜5BB、SO4葡萄砧木生根培养的IBA质量浓度为1.50 mg·L~(-1),5BB葡萄砧木的生根系数可达2.60,SO4葡萄砧木的生根系数可达1.47;最适宜1103P葡萄砧木生根培养的IBA质量浓度为1.00 mg·L~(-1),生根系数可达2.30。

    2023年02期 v.40 28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缺铁胁迫下葡萄试管苗对外源褪黑素的生长和生理响应

    陈玉鹏;陈文绪;孙泽东;肖雪梅;吴玉霞;

    【目的】探究在轻度缺铁胁迫下,外源褪黑素(MT)对葡萄试管苗的生长和生理影响及对缺铁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以克瑞森无核葡萄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4个不同的处理组,分别为:CK,CK+MT(MT浓度为140μmol·L~(-1)),-Fe(Fe浓度为30μmol·L~(-1))和-Fe+MT,分别研究MT对CK和-Fe葡萄试管苗的生长生理响应。【结果】在缺铁胁迫下,葡萄试管苗的株高、茎粗、干鲜质量、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不同程度下降;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加入MT后,植株生长形态指标、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POD活性和NR活性有所上升,渗透调节物质(Pro、SS、SP)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SOD活性快速下降,葡萄试管苗上的缺铁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在轻度缺铁胁迫下,140μmol·L~(-1)外源褪黑素处理可以有效缓解葡萄试管苗的缺铁症状,保护植株在生理方面免受伤害,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2023年02期 v.40 300-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国庆1号温州蜜柑珠心胚苗培育及四倍体发掘

    谢善鹏;杨雯惠;陈昊;肖公傲;解凯东;夏强明;伍小萌;郭文武;

    【目的】温州蜜柑一般表现为雄性不育、果实无核,收集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简称G1)种子,用于培育珠心胚苗并发掘多倍体新种质,为其提纯复壮和珠心胚变异育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从G1成熟果实剥取种子,浸泡消毒后离体播种至播种培养基;待幼苗长至有3~5枚真叶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倍性和SSR分子标记鉴定遗传来源。【结果】从约12 500个果实中剥取获得106粒种子,离体播种后41粒种子萌发,经培养获得62株实生幼苗;对所有幼苗进行倍性检测,获得四倍体1株,其余61株均为二倍体;用4对多态性SSR引物对获得的四倍体和随机筛选的38株二倍体植株进行分子鉴定,表明发掘的四倍体和35株二倍体的带型与亲本G1完全一致,推测其均为珠心胚来源,且四倍体为G1珠心细胞自然加倍而形成;其余3株二倍体在部分SSR位点与G1带型不一致,推测由G1与周边其他品种杂交而来。【结论】这些珠心胚苗二倍体及四倍体种质为国庆1号温州蜜柑提纯复壮、珠心胚变异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种质资源。

    2023年02期 v.40 309-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疆野杏果实和种子性状与海拔的关系

    郭传超;廖康;石荡;蒋南林;唐莹莹;刁永强;刘立强;

    【目的】研究海拔对新疆野杏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影响,探讨野杏有性器官发育与海拔的关系及其决定程度,分析该种群对垂直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于2021年7—8月,在新疆新源县吐尔根杏花沟野杏林1100~1600 m的范围内,由低到高平均间隔约100 m划分Ⅰ~Ⅴ级海拔梯度设置样地10个,监测环境条件,对野杏果实和种子性状进行观测。【结果】新疆野杏果实大小、种子大小均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小,呈显著负相关;果肉色泽、果实品质、产种率均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决定程度分析表明海拔梯度的变化主要影响果实的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色度角,种子的鲜质量、干质量、纵径、产种率,果实5个性状的76.6%和种子4个性状的63.0%受海拔梯度的影响。【结论】海拔梯度的变化显著影响新疆野杏的果实性状和种子性状,其中海拔梯度对果实纵径和种子纵径的直接作用最大。野杏的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差异反映了环境变化引起的繁殖投入的调整,从而适应生存的环境。研究结果可以为野杏种群分布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2期 v.40 316-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山东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群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李志伟;汪少丽;刘保友;杜建峰;王英姿;

    【目的】明确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群结构及其致病力差异,为山东桃褐腐病病原菌的多样性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烟台、威海、临沂等地桃褐腐病样本,利用形态学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欧氏距离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等技术手段,对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致病力等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桃树叶片、果实、枝条褐腐病样品,通过组织分离获得41株桃褐腐病病原菌,这些菌株在菌落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a yunnanensis及Monilia polystroma,三者占比分别为80.48%、9.76%、9.76%。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为0.47~1.09 cm·d~(-1),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生长速率可被划分为慢、中、快三大类。采用桃叶片有伤接种菌饼方法,确定桃褐腐病病原菌引起的病斑大小范围为0~2.32 cm,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致病力可被划分为强、中、弱三类。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与致病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r分别为0.297 5、0.030 0,表明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与致病力无相关性。【结论】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主要为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a yunnanensis及Monilia polystroma,其中Monilinia fructicola为优势菌种,Monilia yunnanensis是首次在山东省被鉴定,证实了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趋于多样化,不同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与致病力无相关性。

    2023年02期 v.40 32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甜柿炭疽病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任立超;谢昀烨;施鹏程;武军;方丽;王汉荣;

    【目的】明确浙江金华太秋甜柿果实炭疽病主要病原种类,探究不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甜柿炭疽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6—10月,通过对浙江金华永康太秋甜柿生长期果实炭疽病病样的采集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主要病原菌种类;通过对不同甜柿炭疽病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类型、光照等培养条件和致死温度的测定,揭示不同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种甜柿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orii、C. siamense和C. fructicola)为浙江金华太秋甜柿果实炭疽病主要病原菌,其中暹罗刺盘孢引起太秋甜柿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果生刺盘孢、哈锐炭疽菌和暹罗刺盘孢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哈锐炭疽菌最适产孢温度为25℃;果生刺盘孢和暹罗刺盘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CMA和GA,果生刺盘孢产孢最佳培养基为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暹罗刺盘孢产孢最佳培养基为CMA培养基;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和C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pH值4~10均适宜甜柿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果生刺盘孢在pH值5和9时产孢最佳,暹罗刺盘孢和哈锐炭疽菌在pH值9和10时产孢最佳;光照对太秋甜柿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无影响,但对不同的炭疽病菌的产孢影响较大,持续光照有利于果生刺盘孢产孢,光照黑暗交替可刺激哈锐炭疽菌产孢,光照对暹罗刺盘孢的产孢影响不大;果生刺盘孢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7.9℃10 min,哈锐炭疽菌和暹罗刺盘孢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9.2℃10 min。【结论】首次研究明确3种甜柿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2023年02期 v.40 340-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专论与综述

  • 葡萄抗寒机制研究进展

    张利鹏;刘怀锋;辛海平;

    葡萄在中国果树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晚霜冻害和冬季低温冻害是制约葡萄产业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因子,研究葡萄低温应答机制对培育抗寒的葡萄新品种、保证中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葡萄抗寒研究进展,从葡萄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葡萄不同组织在低温下的结构变化、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抗寒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进展等方面介绍了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葡萄的抗寒育种、低温和抗抽干的发生以及不同组织器官的抗寒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2023年02期 v.40 350-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1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 ]

技术与方法

  • 中国和UPOV、日本葡萄品种DUS测试指南比较分析

    陆昱颖;万然;樊秀彩;张颖;孙磊;刘崇怀;姜建福;

    葡萄新品种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植物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是新品种保护的技术基础和品种能否授权的科学依据,DUS测试指南是指导测试单位开展DUS测试工作的技术标准,也是审批机关开展新品种实质性审查的技术规范。通过对中国、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简称UPOV)和日本的葡萄品种DUS测试指南在繁殖材料、测试方法、DUS判定标准、测试性状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葡萄品种DUS测试指南提供参考。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在提交繁殖材料的质量和形式要求、测试周期、测试地点、附加测试、带星号性状等方面基本一致,在提交繁殖材料的数量要求、DUS判定标准、测试性状、基本性状、分组性状、选测性状、技术问卷性状等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

    2023年02期 v.40 36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番木瓜均质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和高效植株再生

    魏岳荣;周陈平;邝瑞彬;杨护;黄炳雄;杨敏;

    【目的】提高番木瓜体细胞胚发生的同步性及其植株再生率,为番木瓜大量快繁、细胞工程和分子育种技术研发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紫晖110~120 d果实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经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液体悬浮培养和体细胞胚发生过程,建立均质胚性细胞悬浮系和高效植株再生技术体系,重点比较了不同质量浓度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不同质量浓度6-苄基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组合和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对子叶期体细胞胚萌发与生根的影响。【结果】4 mg·L~(-1)2,4-D可诱导62.86%未成熟合子胚形成胚性愈伤组织。经5个继代周期的筛选培养,可建立由单细胞和小细胞团组成的均质胚性细胞悬浮系。采用液体培养方式能诱导大量球形胚的形成,被转移至含5 g·L~(-1)AC的半固定培养基成熟培养30 d后,可获得大量子叶期体细胞胚。在含0.4 mg·L~(-1)6-BA+0.02 mg·L~(-1)NAA的萌发培养基中体细胞胚萌发率为97.58%,胚根端愈伤化比率为95.48%,补充5 g·L~(-1)AC后可获得92.62%体细胞胚同步萌发和生根,并显著降低愈伤化比率至33.10%;在不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仅含5 g·L~(-1)AC的成熟培养基中,体细胞胚同步萌发和生根率为88.33%,愈伤化比率降低至11.67%。正常萌发生根的体细胞胚在含0.1 mg·L~(-1)6-BA+2 mg·L~(-1)吲哚丁酸(3-Indolebutyric acid,IBA)+10 g·L~(-1)AC的再生培养基中可获得81.36%的植株再生率。【结论】以紫晖110~120 d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最佳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4 mg·L~(-1)2,4-D+400 mg·L~(-1)谷氨酰胺+60 g·L~(-1)蔗糖。最优体细胞胚发生方案为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ystem,ECS)经液体培养方式诱导球形胚形成,在含1/2 MS盐+MS维生素+50 mg·L~(-1)肌醇+400 mg·L~(-1)谷氨酰胺+30 g·L~(-1)蔗糖+5 g·L~(-1)AC的培养基中促进体细胞胚的成熟及后续的同步萌发和生根,可有效缓解胚根端愈伤化现象。

    2023年02期 v.40 376-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苹果新品种王林1号的选育

    郭靖;韩政伟;张振飞;杨新荣;

    王林1号是从王林苹果中选育出来的芽变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或卵圆形,果面光滑,采收时果面绿色,贮藏后转为黄绿色,颜色独特,色正,无需套袋,有蜡质,果锈、果薄粉,果点大而稀,外观较好,果肉松脆,多汁,风味甜,有香气;平均单果质量250 g,最大单果质量可达36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21.1%,可溶性糖含量9.16%,抗坏血酸含量0.053 g·kg~(-1),总酸含量4.46 g·kg~(-1),品质上等。果实发育期185~195 d,新疆南疆地区10月中下旬成熟;植株树势强,萌芽力和成枝力强。该品种抗寒性强,耐瘠薄,抗病性强,抗风性强。果实较耐贮藏,可贮至第2年4—5月。王林1号在新疆南疆苹果适宜栽培区均可种植,嫁接苗第2年开始少量开花结果,第4年进入丰产期,丰产性强、稳定。

    2023年02期 v.40 386-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苹果晚熟新品种华优贝茜的选育

    刘肖烽;丛佩华;王强;

    华优贝茜是以金冠为母本、华富为父本杂交选育的苹果晚熟新品种。果实圆柱形,平均单果质量为200.0 g,果形指数为0.98,果实底色黄绿色,正常状态下不着色,套袋可全面着红色。果肉淡黄色,质地硬脆,味甜汁多,品质极佳。果实去皮硬度为12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8.60%,最高可达21.00%,可溶性糖含量为11.60%,可滴定酸含量为0.65%,维生素C含量为111.70 mg·kg~(-1),制成果汁具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度高、色值高、透光率高等优点,适宜加工制汁。适应性强,丰产性好,5年生高接树单株产量为36.2 kg。贮藏性极强,可在4℃条件下贮藏8个月以上。在辽宁兴城地区,果实于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为165 d。

    2023年02期 v.40 390-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晚熟桃新品种秋忆的选育

    田启航;王召元;常瑞丰;李杰;刘国俭;陈湖;李永红;

    秋忆是由燕红桃自然实生种子播种成苗后,经筛选获得的晚熟桃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凹,缝合线浅,两侧对称,平均单果质量287 g,最大单果质量415 g。完全成熟时果面95%以上着深红色,具中等密度茸毛;果肉呈黄白色,近果皮处花青苷含量较高,硬溶质,风味甘甜,黏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2.6%,果实硬度12.5 kg·cm~(-2);蔷薇型花,花粉量多,自花结实。在河北昌黎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35 d左右,耐贮运,抗寒性强,丰产。适宜在河北、山东等北方桃产区种植。

    2023年02期 v.40 39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晚熟油桃新品种陇油金蜜的选育

    赵秀梅;王发林;牛茹萱;王晨冰;

    陇油金蜜是以01-6-7-1(油187×瑞光3号)油桃为母本、瑞光28油桃为父本杂交培育的晚熟油桃新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圆平,两半部对称,平均单果质量212.0 g,最大果质量242.0 g;果面全红,果皮底色浅黄;果肉黄色,近核处有红色素,硬溶质;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6.5%,可溶性糖含量12.9%,有机酸含量0.34%,维生素C含量50.2 mg·kg~(-1),果实硬度9.27 kg·cm~(-2),黏核。在甘肃省兰州市8月下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37 d。自花结实,丰产。适宜在甘肃省中部、东部及南部的桃产区推广种植。

    2023年02期 v.40 397-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毛花猕猴桃新品种甜华特的选育

    张慧琴;姚旭日;陆玲鸿;古咸彬;宋根华;谢鸣;

    甜华特是从华特毛花猕猴桃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充分授粉后的果实近圆柱形,果皮绿褐色,密集灰白色长茸毛;平均单果质量61.4 g,最大单果质量97.2 g,干物质含量(w,后同)18.79%~21.2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18.1%,总糖含量10.5%~13.1%,总酸含量1.06%~1.16%,维生素C含量589.6~619.3 mg·100 g~(-1);果肉绿色,髓射线明显,肉质细腻,易剥皮,品质上等,口感甜糯,有果香味;耐贮,货架期长,低温下可贮藏6个月以上。生长健壮,易形成花芽,结果能力强,坐果率高达100%,可在枝蔓上达到食用成熟度,适于采摘园种植;丰产稳产,种植后3 a(年)开始坐果,5 a开始进入盛果期,平均666.7 m~2产量在1200 kg以上;抗性强,较耐低温和高温,较抗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适于浙江等生态类似区域栽培。

    2023年02期 v.40 400-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投稿须知

    <正>(2023年1月修订)《果树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果树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国际标准16开本,192页码。1读者对象果树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

    2023年02期 v.40 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