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0045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短枝型苹果杂种后代早期鉴别及评价

    张朝红;李扬;赵国栋;杨凤秋;陈东玫;张新生;赵永波;

    【目的】快速有效地筛选和鉴定短枝型苹果种质资源。【方法】以新红星和宫崎短枝富士的正反交群体为试材,调查了658株3年生实生树的8项枝芽形态指标,然后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在其10年生时进一步开展类型确证。【结果】节间长度、枝条基部粗度和萌芽率的次数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枝条长度、平均成枝数、总芽数和尖削度的频数分布为偏态分布;采用概率分级法,设X±0.534 6S两个分点,将6项指标均分成3级,其中关于萌芽率、枝条长度及枝条基部粗度的分级或可应用于枝芽形态特征的评价;相关分析表明,枝条形态特征指标间信息重叠,单一指标不能直接或准确地评价枝芽特性,为此运用因子分析,将影响枝条形态的指标综合成为5类因子,即枝条的长度因子(短枝率、枝条长度、尖削度)、空间密布因子(萌芽率和平均成枝数)、节长因子(节间长度)、节度因子(总芽数)和粗度因子(枝条基部粗度)。运用主成分分析对23个单株幼树期枝条的枝芽进行短枝型苹果形态指标的综合评价,后经成年期形态确认,发现这种评价能较好地区别短枝型与非短枝型植株,符合率为86.9%。【结论】采用概率分级的方法对苹果杂种后代枝条的萌芽率、枝条长度及枝条基部粗度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苹果杂种实生后代中短枝型种质,为苹果后代短枝型的选择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2021年05期 v.38 637-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3种梨野生砧木资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分析

    王超;霍宏亮;田路明;董星光;齐丹;徐家玉;刘超;张思梦;杨祥;郭瑞;曹玉芬;

    【目的】探究杜梨、木梨、秋子梨3种重要梨野生砧木资源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差异及盐碱胁迫处理后的变化。【方法】采集大树和实生苗期杜梨、木梨、秋子梨资源叶片,进行盐碱胁迫处理,测定处理前后SOD、POD、CAT活性并比较其差异。【结果】SOD活性,杜梨>秋子梨>木梨,胁迫处理后均明显上升;POD活性,秋子梨>木梨>杜梨,胁迫处理后均显著上升;而CAT活性,木梨>杜梨>秋子梨,处理后仅杜梨活性升高。杜梨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强于木梨、秋子梨。山西杜梨1和山西杜梨3耐盐碱性强。【结论】盐碱胁迫处理后,SOD平均活性增加最多,其次为POD平均活性,CAT平均活性降低。杜梨抗氧化酶活性及耐盐碱性强于木梨、秋子梨。

    2021年05期 v.38 646-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衢州香橙四倍体种质发掘及形态特征性评价

    蒋景龙;阳妮;李丽;秦公伟;邓家锐;赵桦;任可心;丁德宽;

    【目的】从衢州香橙(Citrus junos ‘Quzhou xiangcheng’)二倍体实生后代中发掘多倍体,希望获得一批四倍体新种质。【方法】秋季采摘衢州香橙果实,剥取种子并播种,种子萌发后,根据多倍体特征进行形态初选,筛选疑似四倍体植株,并用流式细胞仪和根尖染色体压片法对疑似四倍体植株进行倍性鉴定,最后对鉴定的四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的形态、气孔和叶片解剖结构等特性进行评价。【结果】从衢州香橙400株实生群体中初步筛选出疑似四倍体植株13株,经流式细胞仪和根尖染色体压片法最终鉴定获得衢州香橙四倍体3株,筛选成功率为23.08%,群体四倍体自然发生率为0.75%。与二倍体衢州香橙相比,四倍体植株生长缓慢,矮化明显,主根粗、侧根少,叶片浓绿,叶较宽,气孔增大。四倍体的叶形指数、油腺点密度、气孔密度和叶片组织疏松度均显著小于二倍体,而叶片总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和叶片组织紧密度均显著大于二倍体。【结论】首次鉴定获得了衢州香橙的四倍体植株,并评价了其形态及解剖特性,为柑橘多倍体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奠定了种质基础。

    2021年05期 v.38 65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19份黄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淼;董晓民;高晓兰;李桂祥;刘伟;张安宁;

    【目的】分析黄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有效避免骨干亲本重复利用和新品种遗传背景单一的问题。【方法】基于SCoT引物对19份黄桃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软件NTSYS2.10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15条SCoT共扩增出283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共277条,多态性比率为97.88%。19份黄桃材料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186~0.635,平均为0.324。聚类分析将19份桃材料分为5个群组,表明19份黄桃材料的遗传背景存在差异,遗传背景丰富。经主坐标分析,得到与聚类分析类似的结果。【结论】15条SCoT引物对19个黄桃材料进行有效区分,并将其分为5个组。19个黄桃材料的遗传背景存在显著差异。

    2021年05期 v.38 664-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10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性状与营养成分分析

    谭秋锦;韦媛荣;黄锡云;张涛;许鹏;宋海云;王文林;郑树芳;

    【目的】系统评价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形状、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的变异特征,为澳洲坚果的有效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0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果实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质量性状中果仁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4.23%,最小的是坚果横径,为6.04%;营养成分中Ca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4.47%,最小的是脂肪含量,仅为2.93%。果仁营养成分均以脂肪为主,含量(w)最高的种质是GR1,为78 g·100 g-1;最低的种质是A4,为69.90 g·100 g-1。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将果实质量性状与营养成分进行综合品质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90.793%。根据以上5个公因子及其方差贡献率计算种质综合品质排名,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种质为GR1、HJ、JW、B3和B7。【结论】鲜果纵横径、坚果单果质量、坚果横径、壳果干质量、出仁率、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含量和Zn含量10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澳洲坚果种质品质的代表性指标,综合筛选出果实质量最高的HJ、B4、GR1,氨基酸、P含量和出仁率较高的JW、A4,果实数量性状高的GR1,可溶性糖和Ca含量高的B4,果实矿质元素含量高的HJ、B7。

    2021年05期 v.38 672-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 ]

栽培·生理·生态

  • 南疆矮砧密植滴灌苹果生长、耗水及产量研究

    曹辉;杨莹攀;王洪博;蒋富昌;赵栗;王兴鹏;

    【目的】提高南疆苹果水分利用率和制定高产高效的灌溉模式。【方法】2019—2020年以5年生矮砧密植皇家嘎拉为研究对象,设置W1(13.5 mm)、W2(18 mm)、W3(22.5 mm)、W4(27 mm)及W5(31.5 mm)5个灌水定额,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苹果生长、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苹果新梢长度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达显著水平(p <0.05);各灌水处理间耗水量、耗水强度及作物系数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差异性(p <0.05),且随生育期推进,耗水量、耗水强度及作物系数呈单峰曲线,果实膨大期达到峰值;苹果产量以W4处理最高,W3处理次之,两年均值分别为30 540.8 kg·hm-2和31 144 kg·hm-2,两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以W1处理最高,W4和W3处理较高,两年均值分别为6.59 kg·m-3、6.46 kg·m-3和5.4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一致,并通过拟合分析可知,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WUE和IWUE与灌水量拟合曲线交点所对应的灌水量区间为400~500 mm。【结论】综合苹果生长、耗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可知,生育期灌水定额为22.5 mm,灌水次数21次为南疆矮砧密植苹果适宜的灌溉模式。

    2021年05期 v.38 681-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套袋瑞雪苹果果皮褐变发生规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王爽;孙鲁龙;王辉;樊淼淼;郝妮妮;孟智鹏;赵政阳;

    【目的】研究套袋瑞雪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Ruixue’)果皮褐变发生规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方法】以瑞雪为试验材料,调查了专用果袋、G果袋处理的瑞雪果实全发育期褐变率,监测果袋内和空气中的温度,分析果袋内外温度差异与褐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套袋时间的延长,果实褐变率升高,G果袋处理的果实褐变率高于专用果袋;果袋内的日平均温(T_(mean))、日最高温(T_(max))、昼夜温差(TD)、有效积温(GDD)、日最高温积累量(ST_(max))、昼夜温差的积累量(STD)均低于空气中的对应参数,而果袋内的日最低温(T_(min))、日最低温积累量(ST_(min))与空气中的无显著差异;果袋内GDD、ST_(max)、STD的积累速率低于空气中的积累速率,而ST_(min)的积累速率高于空气中的,果袋内温度环境较袋外稳定;果袋内外│△GDD│、│△ST_(max)│、│△ST_(min)│、│△STD│与│△PB│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GDD│、│△STD│与│△PB│的相关性最大,且存在非线性回归关系,说明果袋内外GDD、STD较大的差异是瑞雪果皮褐变发生的关键因素。【结论】果袋内外有效积温(GDD)、昼夜温差的积累量(STD)的差异与瑞雪苹果果实果皮褐变紧密相关,是套袋诱发瑞雪果皮褐变的重要生态因素。

    2021年05期 v.38 692-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碳、氮含量及比值与库尔勒香梨产量的相关性

    何雪菲;马泽跃;玉素甫江·玉素音;黄战;张曦瑜;柴仲平;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库尔勒香梨树体的碳氮含量与产量间的相关性,为梨园优化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的库尔勒香梨为试材,研究0、150、300和450 N kg·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4个施氮处理下树体的干物质量、碳氮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新生器官的干物质量、除中心干和果实外其他器官的全碳和全氮含量均不断升高,各器官的C/N值则逐渐降低,产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果实成熟期,N2处理下的单株产量最高。各器官的全碳、全氮含量与产量间均为正相关,而C/N值与产量间则呈现负相关。在产量效应模型中,通过效应方程确定理论最佳施氮量为355 kg·hm-2;通过施氮量、新生器官C/N值与产量间的拟合方程发现中端叶和下端叶的C/N能很好地拟合树体新生器官C/N值与产量间的关系。【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和模型分析,以提高产量为目标,推荐6年生库尔勒香梨的最佳施氮范围为300~355 kg·hm-2,中端叶和下端叶的C/N值范围为17.8~20.8。

    2021年05期 v.38 70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葡萄品种根系解剖结构及其水力特性分析

    李颖华;田淑芬;马闯;牛璐璐;原艺;李庆英;

    【目的】根系是果树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对不同葡萄品种根系解剖结构和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根系结构和功能的环境因素,为盐碱地区葡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黑、玫瑰香和阳光玫瑰自根苗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根系解剖结构,计算水力特性,采用典范对应法建立根系指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3个品种中,玫瑰香根系木质部较粗,平均导管最大和最小直径均较大,导管面积最大;与其他土层相比,5~15 cm土层3个品种根系导管面积均较大,根比导水率最高;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土壤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对根系导管圆度、根比导水率和栓塞脆弱性指数影响最大,土壤离子含量与根系韧皮部厚度、维管形成层厚度和周皮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与夏黑和阳光玫瑰相比,玫瑰香根系水分疏导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盐碱地栽培中,可通过增加施肥深度,增施磷肥,以提高葡萄根系导水性能,提高植株抗性。

    2021年05期 v.38 714-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单氰胺对3个葡萄品种休眠解除生理特性及综合品质的影响

    谭一婷;范秀娟;纪薇;

    【目的】探究单氰胺处理对不同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破眠剂解除葡萄休眠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以早黑宝、早霞玫瑰、绍星一号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破眠剂单氰胺(H2CN2)涂芽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观察单氰胺处理后各品种葡萄冬芽显微结构及其生长发育动态,测定各品种葡萄农艺性状、芽酶活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指数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氰胺处理促使各品种葡萄萌芽与果实成熟阶段均显著提前,芽组织形态分化发育加快且结构良好,萌芽整齐度与萌芽率以及H2O2含量、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CAT活性显著降低;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果实外在品质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在早黑宝和绍星一号葡萄中得到显著提升。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指数,得到各品种葡萄综合品质排序为早黑宝(H2CN2)>绍星一号(H2CN2)>早黑宝(CK)>早霞玫瑰(H2CN2)>绍星一号(CK)>早霞玫瑰(CK)。【结论】萌芽整齐度、萌芽率、H2O2含量、POD以及CAT活性是单氰胺解除葡萄休眠的主要影响因子;经单氰胺处理后,早黑宝葡萄的综合品质优于早霞玫瑰和绍星一号。

    2021年05期 v.38 725-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4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灰枣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构成与果实商品性评价

    王文军;陈奇凌;郑强卿;花东来;王晶晶;王振东;

    【目的】着力解决枣生产模式混乱、生产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探索标准化枣生产栽培模式。【方法】通过改造传统栽培模式来创建新模式,其中M1、M2、M3模式树形分别为篱壁形、主干形和"Y"形,其株行距均为1.0 m×4.5 m,CK树形为小冠疏层形,株行距为1.0 m×1.5 m,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新老栽培模式的产量构成及果实商品性进行差异性比较,并分析其优劣性和可塑性。【结果】模式M1的一年生枝二次枝数及其枣吊数分别为6条·株~(-1)和39条·株~(-1),显著低于M2、M3和CK,其多年生枝枣吊数、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商品率分别为332条·株~(-1)、7.92 g、4.52 kg·株~(-1)和68%,均显著高于M2、M3和CK;多年生的二次枝数、二次枝长度、枣吊数及其单果质量对各模式产量具有重大影响,一年生二次枝长度、多年生二次枝长度、一年生枝枣吊长度、多年生枝枣吊数及其长度、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与商品率显著相关;增加多年生枝枣吊数及单果质量,能促进商品率的提升。综合评价得分为:M1>M2>M3>CK。【结论】新模式中,M1和M2是更适合灰枣的种植模式且M1优势更突出,其次为M3,原模式CK的竞争力较弱。建议将M1、M2作为当地灰枣机械化生产的标准模式加以推广运用。

    2021年05期 v.38 739-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不同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翠仙;陈于福;尼章光;王永芬;柏天琦;张惠云;章勇;解德宏;

    【目的】探究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为帕拉英达杧果最适宜栽培海拔范围及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杧果主产区潞江镇4个海拔(685、850、1034、1194 m)的帕拉英达杧果为研究对象,观察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测定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相关参数、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结果】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花期及果实收获期均有影响。净光合速率、叶肉瞬时羧化效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蒸腾速率随着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果实的单果质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总糖、维生素C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通径分析表明,大气温度、水分利用效率、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4个光合因子的82.2%,单果质量及果实纵径2个果实外观性状的79.9%,维生素C、总糖2个果实内在性状的97.4%受海拔变化的影响。【结论】海拔的变化综合影响了帕拉英达杧果的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性状,海拔685 m果实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海拔1194 m果实成熟期最晚,生产上应根据环境及市场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帕拉英达杧果种植区域。

    2021年05期 v.38 749-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铵硝配比对甜瓜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康利允;李晓慧;高宁宁;梁慎;常高正;李海伦;王慧颖;徐小利;赵卫星;

    【目的】探究不同铵硝配比对甜瓜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获得优质高产为目的的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5个水平的铵硝配比(NH4+-N/NO3--N),依次为0∶100、25∶75、50∶50、75∶25、100∶0。【结果】2 a(年)试验结果表明,随铵硝比例的升高,甜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铵硝配比为25∶75时SP含量最高,铵硝配比为50∶50时SOD、CAT活性最高;MDA、SP含量以及S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反,随铵硝比例的升高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铵硝配比为50∶50时MDA含量最低;铵硝配比为50∶50时,甜瓜产量最高;甜瓜中心、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铵硝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中心、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铵硝配比25∶75时最高,固酸比以及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为铵硝配比50∶50时最高,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趋势与上述营养品质指标相反,随着铵硝比例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铵硝配比50∶50时最低。【结论】铵硝配比为50∶50或25∶75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甜瓜叶片内源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甜瓜产量和品质最好。

    2021年05期 v.38 760-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会讯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梁亚杰;李晓梅;许春琦;杜颖;孙玉龙;王金玲;纪明山;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不同地区苹果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苹果树1年12地的田间试验,监测了2种农药在苹果主要产区的消解态势,并评估不同人群对其膳食暴露风险。【方法】QuEChERS-HPLC-MS/MS法的建立,用于检测苹果中的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并且分析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计算6类典型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和风险指数(Risk Index,RI)。【结果】根据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可知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4~21.7 d和10.3~23.8 d。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鲜果中膳食暴露RI值均小于100%,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针对6类典型人群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膳食暴露量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采用QuEChERS-HPLC-MS/MS法可同时快速检测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2种农药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对于苹果鲜果的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对于农药安全使用和膳食摄入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5期 v.38 771-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柑橘全爪螨的亚致死效应

    程明明;成禄艳;王莉;傅云梅;雷双;丁莉莉;方云洪;魏志堂;于士将;丛林;冉春;

    【目的】评价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的亚致死效应,为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叶碟喷雾法测定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柑橘全爪螨卵和雌成螨的毒力,选择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LC10和LC30处理卵和雌成螨后,记录F0、F1代各虫态发育历期、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结果】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LC10和LC30处理柑橘全爪螨卵和雌成螨,F0代产卵量略有降低;乙唑螨腈LC10和LC30处理后,F1代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93 1和0.190 4,高于对照0.156 7,世代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缩短。腈吡螨酯LC30处理后,F1代内禀增长率(rm)为0.162 7,与对照接近,LC10处理后rm为0.179 8,高于对照,平均世代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低于对照。【结论】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柑橘全爪螨具有低剂量刺激效应。

    2021年05期 v.38 782-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专论与综述

  • 果园施肥工艺流程和相关机械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得伟;李平;弋晓康;廖结安;何义川;冉军辉;张凤奎;

    从果园施肥作业工艺出发,总结了不同的农艺要求下果园的施肥工艺流程,分析了不同施肥工艺和相应施肥机械的特点,最后根据现阶段我国施肥机械装备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施肥机械的发展建议,为果园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合理选择施肥机械提供参考,为农机和农艺融合以及现代化果园施肥机具研发提供借鉴。我国施肥机械化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果园高速发展的需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草肥覆盖节本增效,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及基础研究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机具的可靠性、通用性和智能化,实现精量、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果园机械化施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1年05期 v.38 792-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4K]
    [下载次数: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石榴籽粒硬度研究进展

    秦改花;黎积誉;刘春燕;陈晨;贾波涛;徐义流;

    石榴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随着人们对石榴营养保健功能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石榴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籽粒硬度作为鲜食石榴的重要品质指标,直接影响着果实的感官品质和消费者的认可度。籽粒硬度已成为近年来石榴研究的热点。从石榴籽粒硬度的形成、石榴籽粒硬度的评价、影响石榴籽粒硬度的因素、石榴籽粒硬度的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并介绍了我国自主选育的软籽及半软籽石榴新品种。结合已有研究基础,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展望。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石榴籽粒硬度形成机制与调控技术研究提供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石榴籽粒硬度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指导。

    2021年05期 v.38 806-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采后香蕉果实冷害发生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李倩;沈春生;林启昉;王慧;林河通;陈建业;范中奇;

    香蕉果实作为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极易因贮藏温度不当而发生冷害,导致果实品质劣变,失去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关于采后香蕉果实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生理状态变化的描述,冷害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冷害防控技术等。生理状态变化方面,已明确了采后香蕉果实冷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和症状表现;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在转录水平上关于冷响应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冷害防控技术方面,适温贮藏、热处理、冷激处理、PE膜包装、辐照处理等物理方法,以及小分子信号物质、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物质、有机酸、丝素蛋白、电生功能水冷激等生化处理方法均有研究报道。总的来说,围绕香蕉果实冷害的研究已取得了诸多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关于香蕉果实冷害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各个生理变化的相关性、代谢的新途径、分子调控机制网络,以及冷胁迫信号网络等。综述了采后香蕉果实冷害发生的症状、影响因素、生理变化、分子调控机制及近年来国内外香蕉冷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控制香蕉等冷敏性果实冷害发生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为采后香蕉果实冷害防控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38 817-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1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苹果晚熟新品种华妃的选育

    刘肖烽;丛佩华;张彩霞;张利义;杨玲;李武兴;康立群;张士才;韩晓蕾;王强;

    华妃是以金冠为母本、华富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晚熟苹果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86,平均单果质量为181 g。果面光洁,无果锈、果棱、蜡质和果粉,着鲜红色,外观极佳,套袋栽培不除袋,果皮较薄,果肉淡黄色,肉质细脆,汁液多,香甜爽口,有清香味,品质极上。果实去皮硬度为7.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12.3%,总酸质量分数为3.15 g·kg-1,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111.2 mg·kg-1。适应性强,适宜在金冠种植区栽植。在辽宁兴城地区,果实成熟期在10月下旬,全生育期为170 d左右。早果性与丰产性良好。6年生高接树单株产量为35 kg。果实可在冷库条件下贮藏4~5个月。

    2021年05期 v.38 828-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熟抗病梨新品种烁玉的选育

    李龙飞;赵树军;高丽娟;张海娥;徐金涛;冀明辉;郝宝锋;

    烁玉是以鸭梨为母本、03-08-080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中熟抗病梨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413.93 g,果皮黄色,果心小。果肉白色,质地细而松脆,汁液丰富,风味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2.16%,综合品质上等。在昌黎地区(北纬39°42′,东经119°9′)8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30 d左右。每个花序的花朵数为5~7朵,花瓣粉红色,平均6枚,花冠平均直径3.11 cm。柱头高于花药,花药紫红色。烁玉树势中庸,树姿半直立,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主要以短果枝组结果。容易成花,早果丰产性好,适宜纺锤形或圆柱形密植栽培,高抗梨黑星病。适宜在河北省燕山、太行山地区及与此生态类型相似的梨产区种植推广。

    2021年05期 v.38 8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鲜食葡萄新品种脆红宝的选育

    唐晓萍;董志刚;李晓梅;谭伟;马小河;赵旗峰;谭敏;

    脆红宝是由玫瑰香×克瑞森无核杂交选育出的晚熟无核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中等大,平均单穗质量292 g,最大穗质量520 g;果粒大、椭圆形,紫红色,着生中等紧密,平均粒质量4.5 g,最大粒质量7.0 g。果皮薄、韧;果肉脆且味甜,无玫瑰香味。该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1.2%,总糖含量为18.15%,总酸含量为0.367%,糖酸比为49∶1。在山西晋中地区9月中旬果实成熟。植株生长势较强。适应性及抗病性均较强,适宜在山西省太原以南葡萄适生区栽培。

    2021年05期 v.38 83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色山楂新品种金如意的选育

    刘学海;聂宗省;李占芹;潘宝晖;陈士军;刘海敏;晁冲;

    金如意黄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是费县大门山山楂研究所从当地群众俗称小黄红子的野生山楂的芽变中选种而获得的优质早熟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皮金黄色,果点黄褐色,果肉黄白色,绵甜微酸;平均单果质量12 g,最大单果质量18 g,每果实含种核5个;果肉中总糖含量(w,后同)12.18%,总酸含量1.26%,维生素C含量71.5 mg·100 g-1,总黄酮含量270 mg·100 g-1;品质佳,果实发育期120 d左右,在山东临沂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鲜果货架期15 d,在0~5℃冷藏条件下可保鲜至翌年3月份。此外,该品种抗白粉病、抗寒抗旱;短枝型,结果早,易丰产;可在山东省沂蒙山区及国内相似气候地区栽培。

    2021年05期 v.38 839-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大果型、优质、晚熟鲜食枣良种沧冬3号的选育

    张东风;王振亮;刘志国;赵连峰;孔德璐;滕传亮;

    沧冬3号是从黄骅冬枣中选育出来的芽变晚熟良种。果实圆形,赭红色,果肉黄白,肉质疏松,汁液多,极甜;平均单果质量20.26 g,果形指数0.9,整齐度0.74;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34.9%,维生素C含量292 mg·100 g-1,可食率97.5%,品质好。3~5年生枣股抽生枣吊数每股2~4个,平均每股2.8个。枣吊长16.8~32.2 cm,平均23.2 cm,着叶7~20枚,平均12.4枚。果实发育期125~130 d,10月中旬完全成熟。抗寒、耐旱、耐盐碱、抗裂果。高接换头后2~3 a(年)进入丰产期,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性强。河北省平原及山区枣适生区均为沧冬3号的栽培范围。

    2021年05期 v.38 842-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