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898731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基于TRAP标记的苹果属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索相敏;郝婕;冯建忠;鄢新民;王献革;李学营;

    【目的】了解苹果属资源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种间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分子水平上的可靠依据。【方法】利用TRAP(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对苹果属30个种和梨属3个种共33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07条有效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04条,多态性百分率达99.26%。UPGMA聚类结果显示,当遗传相似系数GS=0.666时能很好地区分苹果属与梨属材料,当GS=0.680时可将苹果属30个种分为Ⅰ和Ⅱ两个亚类。主坐标分析中材料所属类群同UPGMA聚类结果有较高的符合度,基本与传统系谱一致。但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同UPGMA聚类和主坐标聚类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23份材料的协变量Q值≥0.6,亲缘关系相对单一。【结论】开发出TRAP标记引物组合16对,可有效地区分苹果属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苹果属种间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

    2019年12期 v.36 1609-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甜樱桃品种中新多态性SSR的鉴定、指纹图谱构建及聚类分析

    王晶;张开春;张晓明;闫国华;周宇;段续伟;陈玲;

    【目的】应对迅速增加的甜樱桃品种及其分子鉴定需求,储备一批新多态性SSR,并获得其在甜樱桃品种中的基因型数据。【方法】从甜樱桃基因组测序开发的SSR库中,根据重复单元和重复次数在8条染色体上一共选择了96个SSR。用ABI3730,鉴定出其中9个SSR在4个代表甜樱桃品种中具有多态性。另外从305个李属SSR中又鉴定出9个多态性SSR。用S基因和多态性SSR排除了52个品种122个单株中S基因型不正确和混杂的品种或单株,然后用多态性信息比价高的11个SSR(其中包括8个新SSR)和S基因标记,构建了48个甜樱桃品种的指纹图谱库,并获得了可以区分48个品种的最少标记组合。【结果】聚类分析表明,48个甜樱桃品种组成了短低温组、中国组、北美组和东欧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和品种间亲缘关系及地域来源互相验证。【结论】鉴定了3个从未报道的甜樱桃品种的S基因型,验证了一种可以有效获得多态性SSR的途径,提供了9个新的多态性SSR及其等位基因大小,用12个分子标记构建了48个甜樱桃品种指纹图谱。本文提供的新SSR及其构建的甜樱桃品种指纹图谱真实可靠。

    2019年12期 v.36 1619-1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澳洲坚果种质果实产量相关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谭秋锦;王文林;韦媛荣;郑树芳;黄锡云;何铣扬;陈海生;

    【目的】探索澳洲坚果种质主要果实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澳洲坚果生产和高产育种借鉴。【方法】以来自世界各地的45份澳洲坚果种质为供试材料,对12个果实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变异分析表明,12个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61~17.83%,果仁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7.83%,果仁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61%。相关分析表明,澳洲坚果各果实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且多个性状影响产量,鲜果质量与壳果质量、果仁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45个澳洲坚果的12个果实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9.55%。聚类分析将45份澳洲坚果种质材料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果实较大,近球形;类群Ⅱ:果实均匀,近卵圆形;类群Ⅲ:果实较小,但果实出种率和出仁率高。【结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表现,这将为澳洲坚果果实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9年12期 v.36 1630-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lCK2-α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李珊珊;徐小萍;陈旭;陈晓慧;李汉生;林玉玲;赖钟雄;

    【目的】克隆龙眼DlCK2-α基因,并对其表达特性进行分析。【方法】该试验通过RACE技术对DlCK2-α进行克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对调控DlCK2-α的miRNA及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并进行亚细胞定位观察。采用QRT-PCR技术对其在龙眼体胚不同阶段胚性培养物和不同光质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DlCK2-α基因含有开放阅读框1 002 bp,共编码333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MG181952);DlCK2-α属亲水性蛋白,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但是含有一个典型的STKc_CK2_alpha保守结构域,预测含有32个磷酸化位点;miRNA预测结果显示,共有miR2615a等10条miRNA可能调控DlCK2-α;顺式作用元件预测显示多个光响应与应激响应元件可能调控DlCK2-α;GFP荧光定位观察显示其定位于细胞质。QRT-PCR结果显示,DlCK2-α在黑暗条件下的表达量高于光处理下的表达量。在体胚不同发育阶段,DlCK2-α在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中的表达量最低,球形胚中表达量最高,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DlCK2-α基因在龙眼光信号转导和体胚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12期 v.36 1638-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乙烯利诱导菠萝成花过程中F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阮城城;年宇薇;胡福初;王祥和;范鸿雁;吴凤芝;陈哲;张治礼;

    【目的】克隆菠萝AcFT基因并研究其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乙烯利诱导菠萝成花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菠萝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AcFT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全长引物,克隆两个AcFT基因,分别命名为AcFT1和AcFT2,对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探究乙烯利处理后菠萝AcFT基因在不同组织、时间下的表达模式。【结果】AcFT1和AcFT2分别编码178和177个氨基酸,两者均含有PBP结构域,具有PEBP家族典型结构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AcFT1和AcFT2都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茎和叶中相对表达量较高;乙烯利处理后,AcFT1和AcFT2在茎和叶中的表达具有相反的趋势,其中AcFT2明显受到乙烯利上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cFT1则显示为先下降后上升。乙烯利处理后1 d,茎尖组织AcFT2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相对表达量约为对照的178倍,而AcFT1则明显下调;乙烯利处理后31 d,AcFT2在茎尖中的表达水平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的408倍,但AcFT1却处于极低水平。【结论】克隆得到2个AcFT基因,AcFT2基因在乙烯利处理后1 d及随后的花芽分化时期高度表达,表明AcFT2在响应外源乙烯利信号诱导菠萝成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12期 v.36 1648-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9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栽培·生理·生态

  • 云南玉溪柑橘园土壤养分水平和叶片营养状况相关性分析

    朱攀攀;李有芳;邱洁雅;王敏;张超博;凌丽俐;施云庭;胡军华;张蓉;李永奇;资丽玲;彭良志;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柑橘土壤养分水平和叶片营养状况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柑橘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华宁南盘江河谷区、华宁山地区、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区4个生态区101个柑橘园土壤和叶片样品的10种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南盘江河谷区、华宁山地区、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区4个生态区橘园土壤碱解N含量不足(缺乏和低量)的比例分别为77.08%、63.64%、91.67%、80.00%;华宁山地区土壤速效P不足最为严重,达到100%,其余3个生态区土壤速效P主要在适宜水平;4个生态区土壤速效K适宜水平的比例分别达到93.75%、100%、83.33%、96.67%;土壤交换性钙Ca含量以适宜水平为主,但交换性Mg含量以不足水平为主;各生态区土壤速效Fe、Mn、Cu含量丰富(适宜及以上),土壤速效B不足,而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区速效Zn含量主要不足;土壤速效B主要是不足水平。华宁山地区柑橘叶片N、K不足比例较高,分别达到45.45%和36.36%,其余3个生态区的N、P、K均处于丰富水平;叶片Ca含量丰富;元江干热河谷区叶片Mg不足比例66.67%,其余3个生态区叶片Mg均在丰富水平;各生态区叶片Fe、Mn、B含量均丰富;叶片Zn均在不足水平;新平山地区30.00%橘园叶片Cu含量不足。对4个生态区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南盘江河谷区橘园土壤有效Mn、Zn、Cu、B及新平山地区橘园土壤有效Mg、Mn、Zn与其叶片相应元素含量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相关,元江干热河谷区橘园土壤有效Mg与叶片Mg含量极显著相关,华宁山地区土壤全部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叶片对应元素含量未达显著正相关水平;整体相关性分析结果则显示,橘园土壤有效Mn、Cu、B与叶片相应元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玉溪不同柑橘生态区土壤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丰缺并存,生产上需重视补充与平衡。整个玉溪产区橘园土壤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相关性规律不强;玉溪橘园测土不能良好反映树体的实际营养状况,需要探索改进测土方法,或结合叶片营养诊断制定施肥方案。

    2019年12期 v.36 1658-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0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 ]
  • 桃不同树形的冠层特征及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牛茹萱;赵秀梅;王晨冰;张帆;张雪冰;王发林;

    【目的】通过研究三主枝挺身开心形(株行距为3 m×5 m)、Y字形(株行距为2 m×5 m)和主干形(株行距为1.2m×2.5 m)3种栽培模式下冠层结构与光能利用、产量、品质等指标,提出适宜西北高旱桃区发展的树形及栽培模式。【方法】应用CI~(-1)10冠层分析仪和树体调查法对比研究4~6 a生'陇油桃1号'3种栽培模式下枝条生长量、冠层结构、果实产量、品质。【结果】4~6 a生主干形666.7 m2枝量为1.04万~1.20万条,高于其他2种树形;树体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2种树形,但直射透过系数最低;主干形树形可以提早丰产,但由于栽植密度过高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数值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树形。三主枝挺身开心形初果期每666.7 m2产量高于Y字形,随着树龄的增长Y字形桃树每666.7 m2产量逐年高于三主枝挺身开心形,但二者品质差异不显著。【结论】初果期主干形冠层结构成型快,产量高,能尽早收回成本,但主干形果实品质较低;Y字形与三主枝挺身开心形果实品质好,但前期产量低,进入盛果期后Y字形产量逐年上升,是现代果园较理想的树形。

    2019年12期 v.36 1667-1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无核及品质的影响

    王莎;程大伟;顾红;李明;何莎莎;李芳菲;谷世超;陈锦永;

    【目的】探讨赤霉酸(gibberellin acid,GA_3)、氯吡脲(forchlorfenuron,CPPU)等生长调节剂组合和处理时间对'阳光玫瑰'葡萄(Vitis labruscana Bailey×V. vinifera L.',Shine Muscat')果实无核及品质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阳光玫瑰'葡萄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花前3 d和花后2 d分别对'阳光玫瑰'葡萄花序(果穗)进行25mg·L~(~(-1))GA_3+200 mg·L~(~(-1))链霉素(streptomycin,SM)、2.5 mg·L~(~(-1))噻苯隆(thidiazuron,TDZ)+25 mg·L~(~(-1))GA_3+200 mg·L~(~(-1))SM和2.5 mg·L~(~(-1))CPPU+25 mg·L~(~(-1))GA_3+200 mg·L~(~(-1))SM 3种不同组合的处理,采收后测定无核率及穗质量、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和耐压力等品质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结果】6种处理对果实影响不同,GA_3显著拉长果粒,提高果实耐压力,添加CPPU或TDZ后穗质量、粒质量、穗粒数显著增加。各处理均提高了果实固酸比,除处理A外,各处理的果实无核率均达96%及以上,可满足生产需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后2 d 2.5 mg·L~(~(-1))CPPU+25 mg·L~(~(-1))GA_3+200 mg·L~(~(-1))SM>花后2 d 2.5 mg·L~(~(-1))TDZ+25 mg·L~(~(-1))GA_3+200 mg·L~(~(-1))SM>花前3 d 2.5 mg·L~(~(-1))TDZ+25 mg·L~(~(-1))GA_3+200 mg·L~(~(-1))SM>花前3 d 2.5 mg·L~(~(-1))CPPU+25 mg·L~(~(-1))GA_3+200 mg·L~(~(-1))SM>CK>花前3 d 25 mg·L~(~(-1))GA_3+200 mg·L~(~(-1))SM>花后2d 25 mg·L~(~(-1))GA_3+200 mg·L~(~(-1))SM,花后2 d处理综合效果优于花前3 d,添加CPPU或TDZ效果优于GA_3。【结论】花后2 d用2.5 mg·L~(~(-1))CPPU+25 mg·L~(~(-1))GA_3+200 mg·L~(~(-1))SM处理最适合'阳光玫瑰'葡萄。

    2019年12期 v.36 1675-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3 ]
  • 磁化咸水灌溉对葡萄生长和土壤矿质养分的影响

    王渌;郭建曜;毕思圣;张志浩;王华田;刘秀梅;朱红;唐金;陈淑英;丛桂芝;

    【目的】以2 a(年)生'夏黑'葡萄(Vitis vinifera×V. labrusca'Summer Black')为试材,分析了磁化咸水灌溉后土壤根系形态特征和不同形态养分含量,以揭示磁化咸水灌溉对葡萄幼苗生长和土壤矿质养分特征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0、3.0和6.0 g·L~(~(-1))三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咸水灌溉葡萄幼苗,磁化处理是接入磁化器装置处理灌溉水。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咸水和磁化咸水灌溉后葡萄幼苗生物学特性、叶片和土壤不同形态氮磷钾以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磁化处理对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叶片数、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体积、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NaCl处理对葡萄地上部分生长指标、根系形态指标、叶片Fe、Mn、Zn、土壤硝态氮、无机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Mn和Zn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两处理交互作用对叶片Zn、土壤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叶片Fe、Mn、土壤中无机氮和Cu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M_0与NM_0相比,叶面积和叶片的Zn分别提高19.42%和57.18%,差异显著(p<0.05);M3与NM3相比,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叶片数、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体积均显著提高(p<0.05),叶片Zn、土壤全氮、铵态氮、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9.41%、44.37%、27.79%、29.72%、28.53%和10.40%(p<0.05);M6与NM6相比,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和根系总长度、叶片Fe和Mn含量分别提高25.56%、26.16%、33.75%、5.87%和15.57%,土壤Cu的含量降低10.72%,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化咸水灌溉能促进矿质养分的积累和有效态养分的释放,促进植物对有效态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盐分环境中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改善土壤-植物间的养分循环,为微咸水或咸水资源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12期 v.36 1683-1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不同施钾量对'骏枣'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朱祖雷;黄华梨;张露荷;王多锋;贾旭梅;王双成;赵通;张夏燚;张瑞;王延秀;

    【目的】通过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骏枣'产量、品质、光合效率和树体营养的影响,以期确定'骏枣'最适宜施钾量。【方法】以'骏枣'为试材,设置钾肥(K_2O)施用量分别为76.5 g·株~(~(-1))、153 g·株~(~(-1))、229.5 g·株~(~(-1))、306 g·株~(~(-1)),于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际施入。【结果】与对照相比,施钾可显著提高'骏枣'果实产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且具有钾肥浓度影响效应。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施钾处理中以施钾(K_2O)153 g·株~(~(-1))对提高'骏枣'果实产量、品质、叶片光合效率和降低果实裂果率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骏枣'果实产量、品质和叶片光合效率,增强'骏枣'树体营养状况,降低果实裂果率。因此,在甘肃黄河灌区'骏枣'以高产优质为目标,推荐钾肥(K_2O)施用量为153 g·株~(~(-1))。

    2019年12期 v.36 1693-1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1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 ]
  • 杧果幼胚发育阶段对离体培养物诱导效果的影响

    许文天;武红霞;高玉尧;李丽;梁清志;马小卫;姚全胜;詹儒林;王松标;

    【目的】明确幼胚愈伤诱导和胚抢救最佳时期,为杧果高效体胚发生体系构建及胚抢救技术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热农1号'杧果为材料,探讨幼胚不同发育时期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幼胚不同发育时期对幼胚萌发的影响。【结果】授粉后25 d幼胚处于球形胚期,30 d处于心形胚期,35 d处于鱼雷胚期,40 d之后处于子叶胚期。授粉后40 d早期子叶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早期子叶胚在含有3.0 mg·L~(~(-1))2,4-D、1.0 mg·L~(~(-1))KT(或0.5 mg·L~(~(-1))KT及0.5 mg·L~(~(-1))ZT)培养基(PM3和PM4)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54.4%~62.2%,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授粉后35 d鱼雷胚的萌发率最高,为47.2%,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愈伤组织能经体胚发生途径正常成苗,幼胚萌发后也能正常发育成苗。【结论】'热农1号'杧果幼胚愈伤诱导最适宜的时期是早期子叶胚,胚抢救最适宜的时期是鱼雷胚阶段。

    2019年12期 v.36 1704-1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柳璇;刘传德;鹿泽启;张伟;臧宏伟;姚杰;段小娜;王志新;邵玉杰;

    【目的】研究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上的残留行为,评估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推荐两种农药在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计算推荐值和国际标准值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方法】建立乙酸乙酯QuEChERS-GC-ECD同时测定桃中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两种农药在桃中的残留消解及最终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计算慢性风险商(RQc)及MRL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CPLc)。【结果】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中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5.6 d、1.6~6.7 d,属易消解农药。推荐采收间隔期(PHI)为14 d,普通人群对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RQc分别为18.0%、45.1%,桃的贡献率分别为0.09%、0.2%。桃上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美国MRL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分别为5.37、2.06,试验推荐MRL的保护水平分别为5.53、2.19。【结论】采用改进的乙酸乙酯QuEChES-GC-ECD方法,可简便、快捷地实现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同时检测。按照推荐PHI,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推荐MRL严于美国MRL,但二者对中国普通消费者慢性膳食风险起到的保护水平较为一致。

    2019年12期 v.36 1712-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 ]

贮藏·加工

  • '贡柑'果实冷藏保鲜效果与果皮蜡质含量和化学组成及表面微形态结构的关系

    郑福庆;徐呈祥;马艳萍;陈小婷;叶思敏;许素瑶;

    【目的】揭示'贡柑'果实冷藏保鲜效果与果皮蜡质含量、化学组成和表面微形态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成熟'贡柑'果实,采收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薄膜微孔保鲜袋中,分别在自然室温(14.2±2.8℃)和冷库温度(6.5±0.5℃)下贮藏,定期测试分析。【结果】在90 d的贮藏中,冷藏的'贡柑'果实维生素C、有机酸含量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小,果实糖酸比与贮藏0 d时相比无显著差异,果实中重要异味物质乙醇、乙醛积累受到显著抑制,果实日均失重率、丙二醛含量及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显著小于对照。电镜观察表明,室温贮藏的'贡柑'果实果皮蜡质含量降低很快,冷藏有效保护其果皮蜡被,果皮表面微形态结构保持良好,与对照差异显著。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冷藏显著抑制'贡柑'果实果皮蜡质含量降低,蜡质总量及4类主要长链成分的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贮藏90 d时果皮蜡质中的支链烷烃、烯烃和烯醛仍较显著。【结论】适宜温度冷藏对保持'贡柑'果实采后品质及风味保鲜具显著效应。冷藏的良好保鲜效果与其对'贡柑'果实果皮蜡质含量、化学组成和表面微形态结构的有效保护密切相关。

    2019年12期 v.36 1720-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6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丁云龙;张斌斌;陈星星;王娜;严娟;马瑞娟;俞明亮;姜卫兵;

    【目的】探讨树体冠层不同部位桃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及差异,评价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低温贮藏特性。【方法】以中熟品种'霞晖6号'和晚熟品种'霞晖8号'桃8.5成熟、冠层不同部位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低温贮藏期间相关生理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贮藏期间,2个品种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的软化速率显著高于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其中下部果实的软化速率最低(p <0.05)';霞晖6号'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在贮藏3 d后果皮红色色泽变浅,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则加深;与其他3个部位相比,贮藏期间'霞晖8号'冠层下部果实的果皮红色色泽更早减退且幅度更大;低温贮藏期间',霞晖6号'冠层下部果实和'霞晖8号'冠层上部果实的蔗糖和总糖含量降幅显著大于其他3个部位;2个品种冠层上部果实的奎尼酸、苹果酸和总酸含量升幅显著大于其他3个部位';霞晖6号'冠层上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他3个部位则下降,其中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的降幅显著大于中部外围果实';霞晖8号'冠层下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快速上升,其他3个部位则下降且降幅基本一致。【结论】采收品质较好的果实('霞晖6号':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霞晖8号':冠层上部、中部外围和中部内膛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综合品质总是相对较高';霞晖6号'和'霞晖8号'果实分别于贮藏6 d和10 d后软化加快,采收时综合品质更好的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软化速率更高。

    2019年12期 v.36 1731-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1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采摘成熟度对'新白8号'枇杷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许奇志;陈秀萍;邓朝军;蒋际谋;

    【目的】探讨白肉枇杷新品种'新白8号'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常温贮藏效果的变化,为指导科学采摘与合理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室温贮藏条件下,七成熟至十成熟的'新白8号'鲜果,果皮色差、果实失水率、坏果率、皱果率、果肉硬度、糖组分、酸组分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各成熟度的H0值缓慢下降,a*值上升,L*值略降,b*、c*值呈"升—降—升"的趋势;失水率呈抛物线式上升,七成熟最高;贮藏4 d后,十成熟皱果率快速增大,至13 d达34.71%,八、九成熟增加较缓慢,七成熟无皱果;坏果率呈增大趋势,十成熟最高,至13 d达44.29%,其次是七成熟;果肉硬度均缓慢增大,成熟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大;TSS、总糖含量0~4 d小幅上升,之后均缓慢下降;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七成熟的增幅最大;0~7 d葡萄糖含量上升,7 d后九、十成熟的下降;蔗糖含量变幅最大,除十成熟外,0~1 d提高12.03%~16.08%,而后下降,七成熟降幅最大;山梨醇先增大后降低,十成熟增幅最大;总酸、苹果酸含量总体下降且趋势一致,成熟度越低下降幅度越大;奎尼酸、富马酸含量有波动,贮藏后差异不显著;乳酸含量在贮藏4~10 d时上升后下降;糖酸比、固酸比呈"升—降—升"波动上升,低成熟度果接近贮藏前十成熟果。【结论】采摘成熟度对'新白8号'枇杷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较大,八、九成熟果更适合常温贮藏,有效贮藏期宜小于10 d;十成熟果常温贮藏宜小于4 d。

    2019年12期 v.36 1744-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7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国内外樱桃植原体(Phytoplasma)病害研究进展

    穆雪;赵洋;李春艳;汪卫星;

    植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不能人工培养、存在于植物筛管内的专性寄生菌,世界各地已报道植原体可引起1 000余种各类植物系统性病害,涵盖农作物、园艺、花卉、果树和林木等,该病害传播性强、症状明显、危害较大,可不同程度引起植物生长发育异常或变异,甚至造成植株死亡。樱桃植原体病害就是其中一种,近年来该病害已经成为威胁樱桃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引起樱桃花变叶(绿)及花器官、叶片、果实的生长发育异常和变异,并最终导致植株2~5 a(年)内迅速死亡,对我国乃至世界樱桃产业造成了非常重大的损失。随着我国近几年不同地区樱桃植原体病害发生面积、规模及危害程度地不断增加,尤其是笔者研究发现的重庆地区大规模爆发引起了极大威胁,使得有关其致病机制、植株生长发育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系统研究显得迫在眉捷、尤为重要。针对樱桃植原体病害研究的需求,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主要从植原体的分类、检测与传播以及樱桃植原体病害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进一步开展樱桃植原体病害研究与防治等提供重要基础,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与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2019年12期 v.36 1754-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技术与方法

  • 发根农杆菌介导西瓜转基因过表达体系的建立

    王平勇;徐永阳;赵光伟;贺玉花;孔维虎;张健;刘水苗;户克云;侯冲;王兰菊;徐志红;

    【目的】建立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西瓜转基因不定根过表达体系。【方法】探索利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K599侵染西瓜材料'Sugar Baby',诱导西瓜产生不定根的实验方法。借助该方法,将含有GUS基因和EGFP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和pCAMBIA1300-ProSuper导入发根农杆菌K599,侵染西瓜材料'Sugar Baby',通过常规PCR、qRTPCR、GUS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评价该过表达体系的效果。【结果】利用野生型和导入外源质粒的发根农杆菌均能成功诱导西瓜'Sugar Baby'产生不定根。PCR检测结果显示,携带pCAMBIA3301和pCAMBIA1300-ProSuper载体的发根农杆菌K599诱导产生的不定根阳性率达到100%。qRT-PCR、GUS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均能成功检测到GUS基因和EGFP基因的过量表达。【结论】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诱导西瓜产生不定根介导基因过表达的方法,具有周期短,操作方便,转化率高的特点,可实现基因功能的快速验证,为西瓜根系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019年12期 v.36 1763-1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1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西瓜枯萎病菌PCR分子检测方法研究

    钟鑫;赵静;吴晓蕾;李敬蕊;吕桂云;

    【目的】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西瓜生产的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快速及时地检测出西瓜枯萎病菌,对西瓜枯萎病的早期监控预测及后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基因组的数据库,设计筛选西瓜枯萎病菌的特异引物,基于普通PCR技术建立快速简便的分子检测体系,对接种过的西瓜植株和土壤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该引物可获得556 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体系的灵敏度为365 pg·μL~(-1)。利用PCR检测体系对感病西瓜植株和土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抗感品种接种1~5 d后都能检测到西瓜枯萎病菌,而此时植株没有病症,后期检测到的病菌量与其病情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接种过的土壤的灵敏度为5×102cfu·g~(-1),而在此密度的病菌土壤中,西瓜植株的发病株率较低。【结论】建立了一套基于普通PCR技术分子检测体系,可用于感病植株和土壤的西瓜枯萎病菌快速及时检测,为指导西瓜枯萎病的早期预测以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9年12期 v.36 1771-1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自花结实性早熟梨新品种'宁酥蜜'的选育

    谢智华;齐开杰;吴俊;吴巨友;殷豪;陶书田;谷超;吴华清;黄小三;张虎平;王鹏;张绍铃;

    '宁酥蜜'是由'秋荣'与'喜水'杂交选育而成的自花结实性早熟砂梨新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10g,果皮黄褐色,果点较大。果肉浅黄色,肉质细脆,石细胞少,果心小,汁液多,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1.5%~12.5%,可滴定酸含量为0.12%,品质优。在江苏南京地区7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约110 d。适宜在江苏等长江中下游砂梨产区种植推广。大树高接后的第2年开始结果,第4年平均单株产量20 kg,折合产量约15 000 kg·hm~(-2)。

    2019年12期 v.36 1780-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鲜食葡萄新品种'中葡萄10号'的选育

    章鹏;李灿;刘三军;贺亮亮;宋银花;

    '中葡萄10号'是以'维多利亚'为母本',玫瑰香'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早熟葡萄新品种。平均单穗质量490g,果穗圆锥形。平均单粒质量8.5 g,果粒成熟后黄绿色,果皮薄,果肉较硬而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7.9%,可溶性总糖含量16.0%,总酸含量0.57%,糖酸比达到28∶1,单宁含量含量433 mg·kg~(-1),维生素C含量5.41 mg·100 g~(-1),氨基酸含量5.09 g·kg~(-1)。郑州地区7月中下旬充分成熟,从萌芽至浆果充分成熟约需110 d'。中葡萄10号'属于欧亚种葡萄品种,适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栽培,对灰霉病具有较强抗病力,对霜霉病抗病力中等。

    2019年12期 v.36 1783-1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耐寒早实丰产核桃新品种'剑丰'的选育

    熊新武;李俊南;刘新梅;赵邦富;赵平;严媛;陆斌;梁林波;刘金凤;

    '剑丰'是从新疆核桃(Juglans regia L.)实生种群中选育出的具有耐寒早实丰产特性的核桃新品种。树势较旺,树姿开张。成龄树皮灰白色,裂纹浅;1 a(年)生枝灰绿色;顶芽棱形或圆锥形;叶大,卵形、叶缘光滑、深绿色。坚果扁圆形,壳面较光滑。果实中大,三径均值3.97 cm,平均单果质量15.07 g,壳厚1.1 mm,内褶壁退化,横隔膜膜质,易取整仁。出仁率54.8%,脂肪含量68.4%,蛋白质含量16.8%。核仁丰满,黄白色,食味香甜。果实生育期113 d,在云南省剑川县9月中下旬成熟;萌芽率45.4%,成枝力3.1。成龄树果枝率90.7%,坐果率82.5%,侧芽结果率64.3%,平均每果枝坐果2.4个,树冠单位投影面积产鲜果1.01 kg·m~(-2);7 a生高接树666.7 m~2产干果231.0 kg,属雄先型,早实品种。该品种适宜在云南滇西北、滇东北地区1 800~2 600 m海拔段内广泛栽培。

    2019年12期 v.36 1787-1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