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898736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高效筛选梨SSR标记多态性引物

    蒋爽;骆军;王晓庆;施春晖;

    【目的】基于重测序数据开发一种快速筛选样品间SSR标记多态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2个砂梨品种'早生新水’和'秋水’、1个西洋梨栽培品种'早红考密斯’以及3个梨属野生种豆梨、川梨和杜梨进行重测序,对已报道的446对梨SSR引物和新开发16对引物进行多态性测试,使用Magicblast匹配测序产生的Reads到上述SSR位点序列,获得SSR两侧保守序列之间的长度,筛选出多态性的引物。使用荧光PCR对部分筛选出的多态性引物进行验证。【结果】单个SSR位点在不同样品间获得匹配的平均Reads数能够超过16条,每个样品均获得了220个以上位点的信息,380对引物在不同样品间能够获得多态性的片段。精确分析了梨LG3早熟候选区域29个SSR位点在'早生新水’和'秋水’中的扩增情况,共鉴定出9个多态性表现好的位点。荧光PCR验证结果显示,通过预备筛选的引物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结论】本研究的方法一次能够筛选多对SSR引物,在常规PCR前可以预先获得不同引物的多态性信息,从而提高引物筛选效率。本方法不仅能应用于梨重测序数据快速筛选SSR引物,对其他动植物上的类似研究同样适用。

    2019年02期 v.36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5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葡萄种质资源对晚霜冻害的抗性表现

    张剑侠;

    【目的】了解葡萄种质资源的抗晚霜表现,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晚霜发生后3 d,对中国野生葡萄17种或变种的56个株系、美国野生葡萄6种的8个株系及17个栽培品种(系)共81份葡萄种质资源抗晚霜冻害表现进行自然鉴定。【结果】中国野生葡萄中,毛葡萄、桑叶葡萄、瘤枝葡萄、华东葡萄表现为避霜;燕山葡萄、麦黄葡萄、麦黄复叶葡萄高抗;蘡薁葡萄高抗或抗;陕西葡萄、小复叶葡萄、菱叶葡萄抗;山葡萄、秋葡萄、复叶葡萄、刺葡萄、秦岭葡萄种内存在抗性差异,既有高抗或抗的株系,也有不抗或极不抗的株系;裂叶刺葡萄'宁强-6’极不抗。美国野生葡萄中,冬葡萄为避霜;美洲葡萄、甜冬葡萄高抗;河岸葡萄、峡谷葡萄和沙地葡萄抗。栽培品种中,欧亚种品种'无核白’高抗',早玫瑰'’早金香'’绯红’抗',无核紫'’新郁'’京秀’不抗;欧美杂种'巨峰’高抗',藤稔'’早生高墨'’京优'’木星’和'海王星’抗;欧山杂种'00-1-10’为避霜',00-1-5’高抗',北醇’和'左优红’不抗。【结论】中国野生葡萄、栽培品种抗晚霜表现具丰富多样性,美国野生葡萄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葡萄种质资源对晚霜抗性表现与冬季抗寒性表现不完全一致。

    2019年02期 v.36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microRNA测序分析miRNA在刺葡萄抗白腐病中的作用

    张颖;樊秀彩;姜建福;李民;刘崇怀;

    【目的】在前期的种质资源评价过程中,发掘一株中国野生刺葡萄0943,该株系高抗葡萄白腐病。基于mi-croRNA(miRNA)在植物抗病中的重要作用,拟从miRNA水平探讨刺葡萄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的表达调控机制。【方法】以抗病的中国野生刺葡萄为试材,对比感病的欧亚种'美人指’,分别以病原菌诱导,在0 hpi(hours post inoculation)和病菌诱导后的12 hpi、36 hpi处理后采样,进行二代测序,并对数据进行KEGG及表达量的差异分析。【结果】对比感病葡萄'美人指’,分析了抗病刺葡萄在基础代谢和抗病途径中的差异,结合miRNA的表达量,获得了150个表达量发生变化的miRNA,其中44个miRNA的表达在刺葡萄和'美人指’之间存在差异。5个miRNA在刺葡萄中特异表达,但是在'美人指’中不表达,实施定量验证了这一结果。靶基因预测显示,其靶基因包括与抗病的紧密相关的WRKY、SPL、EFR等转录因子,还包括与抗病直接相关的LRR类的抗病基因。【结论】筛选出5个在刺葡萄上特异表达候选miRNA(miR172a、miR172b、miR845a、novel_81和miR159a),可作为刺葡萄抗白腐病研究的目标。

    2019年02期 v.36 14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栽培·生理·生态

  • 广西产区柑橘叶片大中量元素营养丰缺状况研究

    易晓曈;张超博;李有芳;彭良志;陈东奎;邓崇岭;付行政;淳长品;陈香玲;刘升球;陈传武;李果果;黄其椿;凌丽俐;

    【目的】系统研究广西产区柑橘树体大中量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为广西柑橘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调查分析了广西15个市区县207个柑橘园6月龄春梢营养枝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广西柑橘叶片N、P、K、Ca、Mg和S含量分别为:(29.70±2.75)、(1.25±0.14)、(14.87±5.49)、(33.47±8.44)、(2.52±0.72)和(3.03±0.62)g·kg~(-1)。其中,N和K元素含量不足与超量并存,处于低量及以下水平的果园比例分别为13.53%和30.43%,而处于高量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5.41%和27.05%;P、Ca和Mg元素主要存在含量不足问题,其在适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67.63%,63.77%和51.21%,而在低量及以下水平的比例为32.37%,35.75%和48.79%;产区绝大部分地区S元素含量正常,处于适量水平的比例为92.75%。【结论】广西柑橘树体N、P、K、Ca和Mg元素营养明显失衡,生产上应合理施用N、K肥,适量补充P肥,重视补充Ca和Mg肥,确保树体正常生长,以促进广西柑橘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019年02期 v.36 153-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4种基因型猕猴桃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涝性评价

    白丹凤;李志;齐秀娟;陈锦永;顾红;黄武权;任建杰;钟云鹏;方金豹;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下4种基因型猕猴桃的形态变化及生理响应,以筛选耐涝种质资源,并初步分析猕猴桃耐涝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胁迫,对大籽猕猴桃'KR2’、对萼猕猴桃'KR5’、美味猕猴桃'15-13’及软枣猕猴桃'永丰一号’的两年生组培盆栽苗进行淹水处理,通过统计涝害指数观察淹水对此4种猕猴桃属植物形态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根系活力、叶片光合能力及根系低氧伤害相关指标研究淹水对猕猴桃属4种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份材料的耐涝性。【结果】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猕猴桃属植物的涝害指数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光合相关指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及丙二醛含量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淹水胁迫期间',KR2'’KR5’仍能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与光合能力,且受到的低氧伤害较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猕猴桃属植物的耐涝性顺序为':KR2’>'KR5’>'15-13’>'永丰一号’。【结论】4种猕猴桃中',KR2’和'KR5’的耐涝性较强',15-13’和'永丰一号’属不耐涝猕猴桃。耐涝猕猴桃在涝害胁迫下可以缓解低氧伤害,维持自身的根系活力,保证地上部的健康生长,进而保证地上部叶片高水平的光合能力,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

    2019年02期 v.36 163-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2K]
    [下载次数:9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

    黄春辉;廖光联;谢敏;陶俊杰;曲雪艳;陈璐;徐小彪;

    【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差异。【方法】以江西主栽的美味猕猴桃'金魁’和中华猕猴桃'红阳’以及本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和FRAP抗氧化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大体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品种其含量差异显著,尤其'赣猕6号’总酚含量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十几倍。对抗氧化活性检测发现',赣猕6号’比其他两个品种具有较强的FRAP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赣猕6号’清除·OH和·O2-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金魁’FRAP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而'红阳’FRAP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能力分别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结论】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猕猴桃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比美味猕猴桃'金魁’和中华猕猴桃'红阳’具有更高含量的酚类物质和更强的抗氧化能力。本试验为猕猴桃优良品种的推广、野生资源发掘、新品种选育、天然抗氧化保健药物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9年02期 v.36 174-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2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3 ]
  • 3种矮化生长型枇杷种质的枝梢生长及空间分布

    邓朝军;陈秀萍;许奇志;蒋际谋;郑少泉;

    【目的】探讨矮化紧凑型、矮化开张型和矮化疏散分层型等3种生长型枇杷种质的枝梢生长及空间分布,为枇杷矮生品种选育及矮化修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格法,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自然生长的3种矮化生长型种质不同冠层部位的枝梢数、花穗数、枝梢粗度、枝梢长度、叶片数和枝梢角度的空间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矮化紧凑型的'闽矮1号’树体矮小、枝梢短且细、枝梢密度大,抽穗率低且冠层内分布不均匀;矮化开张型的'大坡顶3号’表现树高、枝梢生长量和生长势中等,枝梢抽穗率高且在冠层内分布均匀;矮化疏散分层型的'多43号’树高较高,枝梢分布在冠层中上部且密度小。随冠层高度的增高,3种矮化种质资源的枝梢长度、粗度、叶片数均呈增加趋势,而枝梢角度呈下降趋势',闽矮1号’的枝梢抽穗率呈增高的趋势,而'多43号’呈降低趋势。【结论】矮化开张型的枝梢生长与空间分布的树形特点,更适合生产上应用推广。

    2019年02期 v.36 185-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5种山榄科果树的耐寒性研究

    刘育梅;金亮;宋志瑜;黄霏;

    【目的】低温是热带果树北移的关键限制因素,寒害会导致它们的产量下降甚至引种失败。对5种热带珍稀山榄科果树幼苗的耐寒性进行研究,为其引种驯化及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a(年)苗龄实生苗的古巴牛乳树[Manilkara roxburghiana(Wight)Dubard]、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L.)van Royen]、神秘果(Synsepalum dulcif-cum Denill)、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 DC.)和星苹果(Chrysophyllum cainito L.)为试材,于光照培养箱中先9℃处理72 h,后3℃处理24 h。测定低温胁迫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半致死温度(LT50)、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温度下降,5种果树的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在3℃时皆显著低于对照;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在9℃、3℃均明显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除人心果在3℃时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其他4种在9℃、3℃时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在9℃时达到峰值,此时5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古巴牛乳树最高,星苹果最低;MDA含量不断上升,到3℃时,与对照相比,只有古巴牛乳树、人心果没有显著升高,其他3种均有显著升高;SOD、POD及CAT活性均先升后降,在9℃时达到峰值,古巴牛乳树、人心果SOD、POD活性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3种,古巴牛乳树的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种,星苹果最低。【结论】低温胁迫下,5种山榄科果树叶片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变化程度各有不同,耐寒性强弱顺序为:古巴牛乳树>人心果>神秘果>蛋黄果>星苹果。脯氨酸的含量和升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及SOD、POD、CAT的活性可以作为山榄科果树耐寒性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2019年02期 v.36 195-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莲雾花色苷组分鉴定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魏秀清;许玲;章希娟;许家辉;

    【目的】鉴定莲雾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组成,并研究其呈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为莲雾果实色泽形成机制研究和花色苷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珍珠’和'紫红’莲雾为材料,利用液质联用技术(HPLC-ESI-MSn)测定其果皮中的花色苷组分,探讨pH值和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鉴定出莲雾中4种花色苷,分别为矢车菊-3, 5-O-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素-3,5-O-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2个品种所含花色苷种类、含量和比例不同',黑珍珠’主要含芍药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O-葡萄糖苷',紫红’莲雾以矢车菊-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莲雾花色苷稳定性随pH值升高而下降,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高温敏感,在4~5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在试验范围内,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结论】莲雾所含花色苷以矢车菊素和芍药素为主,不同品种所含组分和含量有差异,同时莲雾花色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氧化性,具有开发价值。

    2019年02期 v.36 203-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桃—苹果混栽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翟浩;张勇;李晓军;马亚男;王丹;贾晓曼;

    【目的】研究桃-苹果混栽果园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成虫昼夜交配取食活动规律,探讨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梨小食心虫1~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间,连续72 h监测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0、1.0、1.5、2.0和2.5 m 5个不同悬挂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每2 h的诱捕量。【结果】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每24 h内诱捕到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时间段均为4:00—8:00和16:00—22:00,诱蛾高峰期为18:00—20:00;而糖醋酒液的诱蛾量显著低于性信息素(α=0.01)。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多,均显著高于其他悬挂高度(α=0.01)。【结论】梨小食心虫交配与取食活动节律基本一致,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器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高。

    2019年02期 v.36 212-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贮藏·加工

  • 采后NO处理提高冷藏期间板栗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

    何秀娟;徐育海;邱文明;仝铸;肖翠;孙中海;

    【目的】探究采后NO处理对冷藏期间板栗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以'金优2号’板栗果实为材料,采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溶液浸泡处理果实,观察处理对冷藏条件下板栗果实腐烂率的影响,分析测定SNP处理后果实抗病相关酶、果胶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贮藏期间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SNP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冷藏期间板栗果实腐烂率,贮藏180 d时,SNP处理果实腐烂率为18.89%,显著低于对照,为对照的43.60%;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SNP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板栗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降低了贮藏期果胶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了果实丙二醛的积累。【结论】NO采后处理可提高板栗果实冷藏期间抗病相关酶活性,抑制果实PG酶和PPO酶活性,减少果实MDA的积累,进而降低板栗果实的腐烂率。

    2019年02期 v.36 22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专论与综述

  • 果树miRNAs研究进展

    沈妍秋;梁东;吕秀兰;王进;夏惠;

    模式植物的研究表明,miRNA作为一种转录后调控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截至目前,虽然已经从多种果树中鉴定了大量的miRNAs,但大多数miRNAs的靶基因和功能特性还不清楚。笔者总结了目前果树中miRNAs的研究进展,特别是miRNAs在葡萄(Vitis vinifera)、桃(Prunus per-sica)、梨(Pyrus spp.)、苹果(Malus domestica)和柑橘(Citrus spp.)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等方面的作用,比如调控果树生长发育与果实品质、激素信号转导和环境胁迫应答。探讨了果树miRNAs的前景和研究方向。

    2019年02期 v.36 228-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苹果腐烂病病原—寄主互作机制及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左存武;刘河;吕前前;陈佰鸿;

    腐烂病是我国乃至东亚苹果产业的重大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Vm)。因其危害的严重性,国内外已在病原-寄主互作机制和综合防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鉴定了Vm致病因子如降解酶类物质(果胶酶和根皮苷降解酶等)、毒性次生代谢物(聚酮合成酶,PKS;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PKS-NRPS杂合体;异香豆素类物质等)、分泌蛋白、转录因子等;在抗病方面,筛选出'三叶海棠’(Malus. sieboldii)'、德钦海棠’(M. sikkimi-mensis)和'平邑甜茶’(M. hupehesis)等抗病砧木资源和'红玉'’优金’和'小町’等抗性较强的品种,发现了参与抗病的信号分子包括几丁质、激素(如茉莉酸,JA;水杨酸,SA;脱落酸,ABA等)和R基因等;在病害防控方面,提倡将早期诊断与检测、抗病育种、果园管理、病斑处理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笔者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36 240-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无核葡萄新品种‘天工翡翠’的选育

    程建徽;魏灵珠;向江;吴江;

    天工翡翠’是以'金手指’(二倍体)为母本'、鄞红’(四倍体)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欧美杂交种无核葡萄新品种。果穗圆柱形,平均穗质量496.1 g;果粒椭圆形,自然粒质量2.6~3.1 g,经赤霉素处理平均单粒质量为5.2 g,果皮黄绿色带粉红色晕;果肉质脆,淡哈密瓜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8.5%,可滴定酸含量为0.40%,维生素C含量为71.4 mg·kg~(-1),口感较好,无种子。在浙北海宁地区设施种植7月底果实成熟。该品种生长势强,易成花,具有较强的抗性。

    2019年02期 v.36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荔枝新品种‘北园绿’的选育

    刘伟;廖美敬;蒋侬辉;凡超;吴颜洲;张湛辉;朱润尧;向旭;

    '北园绿'是从增城荔枝实生变异单株中选育的优质荔枝新品种。其果实歪心形或扁歪心型,果皮红中带黄绿,果肉腊白色,质地爽脆,味清甜,带微香;平均单果质量25.8 g,可食率74.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下同)17.9%,总糖含量16.2%,可滴定酸含量0.153%,维生素C含量178.0 mg·kg~(-1);品质优。果实发育期约76 d,在广州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实成熟'。北园绿’粗生易管理,适宜在广东省中迟熟荔枝品种栽培区如粤中珠江三角地区种植,早结丰产。

    2019年02期 v.36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果树学报》投稿须知

    <正>(2019年1月修订)《果树学报》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果树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国际标准16开本,128页码。1读者对象果树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2栏目设置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栽培·生

    2019年02期 v.36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