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秀娟;王然;兰彦平;陈锦永;顾红;方金豹;
【目的】明确3个猕猴桃栽培种的花粉形态学特征,了解其遗传变异特性、亲缘关系,为花粉的外观形态与种间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30个品系的花粉粒进行形态观察。【结果】花粉粒外观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可看到3条内陷萌发沟。美味猕猴桃萌发沟长度18.08~31.48μm、萌发沟脊宽度4.65~11.42μm、极轴长度21.54~36.05μm、赤道轴长度9.60~17.66μm,极轴/赤道轴1.65~3.05、大小244.90~608.52μm2。中华猕猴桃萌发沟长度14.09~24.96μm、萌发沟脊宽度4.09~9.37μm、极轴长度15.60~30.11μm、赤道轴长度8.85~17.87μm、极轴/赤道轴1.26~2.65、大小182.58~443.18μm2。软枣猕猴桃萌发沟长度16.34~30.06μm、萌发沟脊宽度6.11~11.23μm、极轴长度18.66~32.11μm、赤道轴长度8.76~18.42μm、极轴/赤道轴1.33~2.68、大小166.62~547.07μm2。表面纹饰存在3种类型:(1)波纹状,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样品均包含,占样品总数的53.33%;(2)疣状,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样品均包含,占样品总数的36.67%;(3)颗粒状,均为软枣猕猴桃,占样品总数的10.00%。【结论】猕猴桃花粉外观形态和大小在相同种内和相同来源环境背景下存在一定的保守性;整体来看,美味猕猴桃花粉最大,其次是软枣猕猴桃花粉,显著大于中华猕猴桃花粉;花粉大小、萌发沟长度、萌发沟脊宽度、极轴长度、赤道轴长度,中华猕猴桃均显著小于美味猕猴桃,可作为2者划分的孢粉学特征依据。
2017年11期 v.34 1365-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翔;侯璐;康亚璇;庞晓明;李颖岳;
【目的】克隆‘冬枣’(Ziziphus jujuba Mill.‘Dongzao’)FT基因,预测其功能,明确该基因在‘冬枣’不同组织器官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方法】以‘冬枣’为试材,分离克隆‘冬枣’FT同源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Zj FT,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探究了‘冬枣’FT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叶片全生育期的表达模式。【结果】‘冬枣’FT基因编码区为525 bp,共编码了174个氨基酸;理论PI是9.68,分子质量为18.112 ku;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苹果Md FT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黑杨Pn FT、荔枝Lc FT、葡萄Vv FT,属于PEBP家族;Zj FT各个氨基酸残基对应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32.7%)、延伸链(23.9%)、β-折叠(8.18%)和无规则卷曲(35.22%),3D结构中有2个α-螺旋和5个β-折叠;Zj FT在枣树不同生长阶段的各个器官中都有所表达,在果实中表达量最高。【结论】从‘冬枣’中成功克隆FT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KR872844,该基因与其他植物的FT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FT基因在枣生殖器官中的表达量高于营养器官,在果实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花;该基因在全年叶片不同月份的表达量随月份降低,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
2017年11期 v.34 1374-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舒婷;朱晨;王培育;陈旭;陈晓慧;白玉;张梓浩;陈裕坤;赖钟雄;林玉玲;
【目的】研究龙眼miR172家族的进化特性及其在龙眼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模式。【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龙眼miR172家族5条前体(pre-miR172)序列及1条成熟体序列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前体二级结构,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预测靶基因及分析不同组织部位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对龙眼miR172家族5条前体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miR172家族两端相对保守,中间区域则形成各自的特异性区域。对miR172家族5条前体及1条成熟体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6条序列间存在1个约20个碱基的保守区域,推测该区域可能为miR172家族成熟体所在区域。Mfold软件预测结果显示,pre-miR172家族成员均能形成典型的茎环二级结构,其最小折叠自由能为-35.80~-54.45 kal·mol-1,较为稳定。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龙眼pre-miR172家族成员与甜橙、毛果杨等植物的miR172亲缘关系较近。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龙眼miR172a的靶基因包括AP2、蝶呤型钼辅因子(molybdopterin cofactor)、谷氨酰-t RNA(glutamyl-t RNA)、假定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172家族各成员在龙眼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模式总体相似,均在叶芽和生殖生长阶段中大量表达,在营养生长阶段及果实中表达量则较低,但dlo-miR172-scaffold4293特异地在叶片中高表达。【结论】龙眼miR172家族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与特异性并存,且可能参与了龙眼部分器官的形成及发育过程。
2017年11期 v.34 1385-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雪;王长雷;史斌斌;潘学军;张文娥;
【目的】分析5个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高效、合理利用丰富的核桃雄花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赫章县核桃产区5个不同基因型盛花期的核桃雄花为试材,测定9种常规营养成分含量、9种矿质元素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活性物质和其抗氧化能力。【结果】(1)‘黔核7号’在常规营养成分和矿质营养方面优于其他基因型核桃雄花,‘黔核5号’和‘香玲’在矿质营养方面表现较差,而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在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上并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在EAA/TAA的比例上‘黔核7号’(42.01%)和‘黔核8号’(41.98%)最高,‘香玲’(39.40%)最低。(2)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中‘黔核8号’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且抗氧化能力最强;‘黔核5号’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最低,抗氧化能力最差。【结论】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在营养成分的组成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含量上原产于贵州的核桃品种具有明显优势,尤以‘黔核7号’品质突出,‘香玲’品质相对较差。
2017年11期 v.34 1394-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郝峰鸽;王新卫;曹珂;方伟超;陈昌文;朱更瑞;王力荣;
【目的】筛选桃抗根癌病种质,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性材料。【方法】通过苗木接种强致病力根癌土壤杆菌,60 d后测定最大瘿瘤直径,评价不同材料的抗病性,并以聚类分析确定各抗性等级的界限。【结果】对38份桃及其野生近缘种的972个单株的抗根癌病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每个群体中个体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性差异;其中伏牛山望10、蒙古扁桃、四道岭野生李、‘寿粉’4个群体高度抗病;广元1号等14个群体中度抗病;‘西伯利亚C’等16个群体中度感病;林州天平山-1等4个群体高度感病;群体变异系数为24.3%~201.4%,高度抗病的4份材料群体的变异极大。【结论】供试材料中不存在免疫个体,伏牛山望10、蒙古扁桃、四道岭野生李、‘寿粉’等为高抗根癌病种质。
2017年11期 v.34 1401-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秀美;王宏;刘志;于年文;
【目的】探讨不同负载量与光照分布、果实品质的关系。【方法】以14~16 a(年)生‘岳帅’苹果为试材,高中低产3种负载量作为处理,研究了负载量对枝芽量、相对光照强度、果实品质、色差值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的枝芽量以处理Ⅱ(106.63 kg·株-1)枝芽量1 015.65×103·hm-2、长中短枝比0.35∶0.14∶1,较合理;相对光照强度表现为树冠由下向上、由内膛向外围垂直方向向上逐渐增大;处理Ⅱ最佳相对光强度(35%~75%)超过了60%,强光区不足20%,弱光区不足10%,光照分布较好;处理间色差值无显著差异,但树冠外围的果面亮度高,光洁度好,颜色较红好于内膛果;处理Ⅱ的果实大小、硬度和糖、酸适宜,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结论】负载量中等(106.63 kg·株-1)的处理Ⅱ果实分布均匀,优质果比例高,有助于树体的营养积累和丰产稳产。树冠内大于60%的有效相对光照强度(35%~75%)、枝芽量1 015.65×103·hm-2、长中短枝比0.35∶0.14∶1,明显改善树冠光照条件,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11期 v.34 1408-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王慧;安玉艳;汪良驹;
【目的】观察‘翠冠’梨果锈形成过程,为阐明‘翠冠’梨果锈形成机制和研制果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光学、体式、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翠冠’梨果锈形态与发生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花后49~56 d,果实进入快速生长期,果肉细胞体积增大,向外扩张,而表皮、亚表皮以及近果皮多层细胞不能同步增大,导致角质膜断裂,表皮、亚表皮细胞先胞壁加厚,然后扭曲变形、破裂、死亡。单宁细胞下3~5层细长形薄壁细胞,在果锈形成过程中,细胞壁也急剧加厚,但不再破裂,而是形成保护层,起到次生保护作用。【结论】‘翠冠’梨果锈主要是破碎的角质膜、木质化加厚的表皮和亚表皮细胞及果点上易剥落的物质。果锈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花后49~56 d。
2017年11期 v.34 1415-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2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波;王帅;王孝娣;史祥宾;王宝亮;郑晓翠;王志强;冀晓昊;刘凤之;
【目的】明确6-BA及氨基酸硒在激素水平上对葡萄叶片衰老的调控,为设施葡萄叶片衰老延缓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设施葡萄延迟栽培条件下,以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2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叶面喷施6-BA和氨基酸硒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对照叶片衰老期间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及内源激素含量与比值的变化。【结果】外源6-BA和氨基酸硒处理显著延缓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明显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和ZR/ABA(脱落酸)、GA3/ABA、(ZR+GA3)/ABA比值,显著降低了ABA含量。生长素(IAA)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2个葡萄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结论】6-BA和氨基酸硒通过维持较高的GA3/ABA、ZR/ABA和(GA3+ZR)/ABA比值,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延长了功能期,因此,外源喷施6-BA和氨基酸硒是延缓葡萄叶片衰老的重要技术措施。
2017年11期 v.34 1426-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赵峥;褚长彬;周德平;吴淑杭;
【目的】探讨上海郊区不同树龄规模化葡萄园中土壤养分的特征,以期为葡萄园养分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对葡萄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种植年限的差异对葡萄园土壤中3大主要养分氮、磷、钾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树龄为6~10 a(年)的葡萄园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而树龄为>10 a的葡萄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则仅有Zn和B两种元素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不同种植年限对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同种植年限对葡萄园土壤中可利用氮磷钾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 H的影响不显著。目前上海郊区葡萄园中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处于较高水平,栽培过程中应减少化肥、尤其是磷钾肥的施用,同时适当地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此实现葡萄园养分的高效利用。
2017年11期 v.34 1435-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6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鸿;张雪冰;张帆;
【目的】探讨常见酚酸类化感物质对桃的化感效应强度,为桃连作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桃种子为受体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几种常见酚酸类化感物质香草醛、苯甲酸、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阿魏酸对山桃种子萌发后主根长度、侧根发生数量等的影响。计算不同浓度化感效应的敏感指数SI,并以其绝对值为抑制效应,经转换为概率值后估计回归方程,测算抑制效应为0.5时对应的所需浓度SI0.5,即为该种物质对山桃的化感效应强度。【结果】香草醛、苯甲酸、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阿魏酸处理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0、10、0.1、10、10、0.1 mg·L-1时,即可对山桃种子萌发主根的长度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P<0.01),对照清水处理的种子主根上侧根数量平均超过20条,不同化感物质在不同浓度处理下,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侧根数量减少。香草醛、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阿魏酸等物质对侧根数量的抑制效应较大,在低质量浓度1 mg·L-1时SI值就可以达到-0.2,而同样浓度下对应的主根SI值为-0.08~-0.15。主根长和侧根数量2种参试指标所得到的SI0.5浓度基本相同,说明2者均可作为酚酸类物质对山桃的化感效应强度评价指标。【结论】采用山桃种子萌发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作为测评指标,经综合比较,参试的几种酚酸类化感物质的SI0.5(即化感作用强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阿魏酸、苯甲醛、苯甲酸、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对羟基苯甲酸。
2017年11期 v.34 1443-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邱珊莲;林宝妹;郑开斌;张少华;林霜霜;张树河;郑菲艳;李珊珊;
【目的】探讨4个不同品种树葡萄嫩/老叶片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功能活性与物质成分相关性。【方法】以‘沙巴’‘四季早生’‘福冈’‘阿根廷’4个树葡萄品种的嫩/老叶为试材,对清除DPPH·、·OH、ABTS+3种自由基的能力、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多酚及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个品种树葡萄嫩/老叶片提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和很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嫩叶提取物的活性明显高于同品种老叶提取物;3种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均表明‘沙巴’嫩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四季早生’嫩叶次之,‘福冈’老叶最弱;4个品种的新/老叶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率(IC50)范围为1.99~38.71 mg·L-1,抑制活性均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为3 133.47 mg·L-1);叶片中多酚与黄酮含量也表现出嫩叶极显著高于老叶(P<0.01),多酚和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介于53.92~274.72 mg·g-1、49.84~214.82 mg·g-1;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与叶片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黄酮含量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4个树葡萄品种中,‘沙巴’嫩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多酚含量最高,是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良好来源。
2017年11期 v.34 1450-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于晓丽;储昭辉;李宝燕;林霞;王培松;王英姿;
【目的】从田间分离并鉴定樱桃茎腐病病原菌,探究病菌对不同品种樱桃叶片、新梢及木质化枝条的致病性及病害的流行动态和流行条件,为病害的防治及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烟台地区樱桃苗圃分离得到樱桃茎腐病病原菌菌株P1639,进行初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菌株P1639对5个属和1个属间杂交种共17个樱桃品种的致病性,测定对‘先锋’的叶片、新生枝条和木质化枝条的致病性;连续4 a(年)对樱桃茎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分析病害流行动态及流行条件。【结果】从田间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P1639,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樱桃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确定了菌株P1639对‘黑珍珠’‘红灯’‘艳阳’‘先锋’‘明珠’‘拉宾斯’‘萨米脱’‘美早’‘桑提娜’‘晚丰’‘布鲁克斯’11个甜樱桃品种均致病,而对‘大青叶’‘马哈利’‘吉塞拉6号’‘ZY-1’‘东北山樱’和‘樱砧王’6个樱桃砧木品种均不致病;菌株P1639能够侵染‘先锋’樱桃叶片和当年的新生幼嫩枝条,不能侵染木质化枝条;樱桃茎腐病的发生与温度、降雨量、湿度密切相关,在7月多雨的年份容易大发生。【结论】烟台地区樱桃茎腐病的病原菌对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而对中国樱桃(P.pseudocerasus)、马哈利樱桃(P.mahaleb)、山樱花(P.serrulata)、欧洲酸樱桃(P.cerasus)4个属及酸樱桃(P.cerasus)和灰毛叶樱桃(P.canescens)的杂交种‘ZY-1’均不致病;该病原菌能够侵染欧洲甜樱桃的叶片和当年生新梢,不能侵染木质化枝条;烟台地区樱桃茎腐病的发生与温度、降雨量、湿度密切相关,大爆发于高温多雨年份的夏季。
2017年11期 v.34 1458-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0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卢芙萍;陈青;伍春玲;卢辉;梁晓;
【目的】在获得稳定的抗、感杧果小爪螨(Oligonychus mangiferus)的杧果种质基础上,以害螨和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与评价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的抗、感性。【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评价方法获得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经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杧果小爪螨在抗、感杧果品种上的存活率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抗、感杧果品种叶片组织内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杧果小爪螨只危害杧果的功能叶,不危害嫩叶和老叶;在筛选获得的6个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中,‘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高抗和抗螨,而‘鸡蛋芒’‘秋芒’‘紫花’和‘粤西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感螨;抗性品种‘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较感性品种‘紫花’和‘粤西I号’功能叶中含有较多的游离糖、较高的糖/氮比和较多的总酚,2者间差异显著,但抗、感性品种的功能叶、嫩叶和老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及嫩叶、老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存在显著的抗、感性差异,其抗性与杧果功能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相关,为杧果抗螨种质的挖掘与创新利用、抗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基础信息、参试材料及理论依据。
2017年11期 v.34 1467-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学营;冯建忠;鄢新民;王献革;郝婕;索相敏;
‘冀苹3号’苹果是由‘藤牧1号’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早熟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形端正,平均单果质量235.7 g;果面光洁,底色黄绿,被鲜红色条纹;果肉乳白色,肉质细脆、多汁,风味酸甜适口,具香气;果肉去皮硬度9.87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2%;综合品质上等。树姿开张,树势中庸。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成熟期一致,无采前落果,抗病性和丰产性强,易栽培。
2017年11期 v.34 1490-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瑞娟;俞明亮;许建兰;张斌斌;颜大华;张妤艳;惠霞;宋宏峰;沈志军;周懋;蔡志翔;
‘紫金红3号’是以‘W31’油桃为母本、‘紫金红1号’油桃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并采用胚拯救技术育成的早熟油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65 g,大果质量264 g。果皮底色黄色,果面80%以上着红色;果肉黄色;硬溶质,果肉软化速度慢,较耐贮藏;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可溶性糖含量8.84%,可滴定酸含量0.34%,品质优良。黏核,核椭圆形。南京地区3月中旬开花,6月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79~87 d。自花结实,丰产性好。
2017年11期 v.34 1493-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