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幸男;赖晓娜;战爽;程来超;许全全;葛晓霞;
【目的】构建柑橘HD-ZIP II转录因子CsHB1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检测抗体在‘伏令夏橙’胚性愈伤体胚诱导阶段中的特异性,为研究CsHB1基因在柑橘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柑橘HD-ZIP II转录因子CsHB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CsHB1-N,转化大肠杆菌诱导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制备获得多克隆抗体anti-CsHB1-N。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抗体在原核表达系统和柑橘体细胞胚诱导阶段的特异性,并分析体细胞胚诱导阶段CsHB1蛋白水平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CsHB1-N在Escherichia coli中高效表达出了分子质量约为49 ku的GST-CsHB1-N融合蛋白,并纯化获得多克隆抗体anti-CsHB1-N;经过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多克隆抗体可与‘伏令夏橙’愈伤体胚诱导阶段表达的目的蛋白特异结合;蛋白表达结果分析表明,在胚性愈伤组织中CsHB1蛋白呈现高的表达量,随着诱导培养的进行,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变化。【结论】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好,可与‘伏令夏橙’胚性愈伤组织中目的蛋白特异性结合,可用于CsHB1基因功能分析。
2017年09期 v.34 1069-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桂腾琴;郭计华;王颖娟;梁娴;张万芹;
【目的】探讨贵州地方梨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SSR标记研究48份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2对ISSR引物在48个梨品种中扩增出12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4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0.48%;所检测品种群体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87 4,Nei’s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85 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0 7。采用NTsys 2.10e软件计算种质间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48个梨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基因型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为0.484~0.952。通过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法(UPGMA),绘制了48个梨品种遗传关系树状图。以0.67为阈值,将48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结论】供试48个梨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大部分的砂梨品种聚在一起,白梨品种聚在一起。研究中发现,白梨和砂梨系统品种间存在广泛的种间杂交现象,种质之间渗入程度较大,但个别品种间的聚类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2017年09期 v.34 1076-1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丽;陈虹;潘存德;尚刘群;方淼;赵明明;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索核桃(Juglans regia L.)种子油脂转化时期的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方法】基于Illumina Hi SeqTM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以新疆早实核桃‘新新2号’(J.regia‘Xinxin2’)品种种子的种仁为材料,对核桃种子油脂转化期3个不同阶段(花后60~70 d,简称G1;花后90~100 d,简称G2;花后120~130 d,简称G3)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分析。【结果】组装得到174 545条Unigene,其中G2 vs G1、G3 vs G2和G3 vs G1分别有9 408、8 316、6 398条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和11 916、10 485、5 218条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3个阶段之间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是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随机挑选8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结果与测序数据一致,表明核桃种子油脂转化期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可信度高。不同时期基因差异表达富集度最高的为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在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上乙酰辅酶A的羧基转移酶α亚基基因acc A、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基因acc B和生物素羧化酶亚基基因acc C的表达量在G1到G3持续上升,β-酮酰ACP合酶Ⅱ基因fab F、β-酮酰-ACP还原酶基因fab G和硬脂酰-ACP去饱和酶基因FAB2的表达量在G1到G3也持续上升,并且G2与G1之间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最多。【结论】核桃种子的油脂转化在G2阶段脂肪酸合成最活跃,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与油脂合成有关的accA、accB、accC、fabF、fabG、fabI和FAB2基因均呈上调表达。
2017年09期 v.34 1084-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张颖;樊秀彩;孙海生;姜建福;刘崇怀;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产中导致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挖掘抗病种质,阐明抗病机制,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储备。【方法】利用离体接种的方法系统评价了中国野生葡萄种质、欧亚种及部分杂交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并以葡萄抗病中的关键基因为指示基因,探讨抗病种质和感病种质的不同抗病模式。【结果】对78株葡萄属17个种进行离体接菌评价后,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了抗性分类,其中刺葡萄♂(Vitis davidii)是最抗白腐病种质,欧亚种‘美人指’(Vitis vinifera‘Manicure Finger’)最为感病。5个WRKY基因已经验证在葡萄抗病中起作用,笔者以最抗病的刺葡萄和最感病的‘美人指’进行基因型表达分析。以WRKY基因为指示性基因,检测了其介导的抗性途径中的关键基因PR、NPR1等在抗性葡萄刺葡萄和感病葡萄‘美人指’中的表达,并探讨WRKY基因及关键基因对病原菌的响应机制。WRKY基因及病程相关基因在刺葡萄和‘美人指’分别受到葡萄白腐病病原菌侵染诱导后,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差异和量化差异,WRKY基因和相关基因在刺葡萄中表达迅速且上调倍数高,但在‘美人指’中表达迟缓,且上调程度低。【结论】经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到一批抗性种质,可作为潜在育种材料。通过抗病基因表达分析检测,发现抗病基因在刺葡萄中反应迅速,从而使刺葡萄具备高抗病性。
2017年09期 v.34 1095-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朱凤妮;卢剑青;陈金印;沈勇根;周明;王强;杨洪烨;
【目的】对江西省6种主要宽皮柑橘‘南丰蜜橘’大果系、‘南丰蜜橘’小果系、‘南丰蜜橘’早熟系、‘新余蜜橘’、‘三湖红橘’、‘樟头红’中的类黄酮及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为江西省宽皮柑橘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新橙皮苷、橙皮苷、柚皮苷为标准品测定江西省6种宽皮柑橘果皮、果肉中类黄酮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种果皮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鉴定挥发油组分。【结果】6种宽皮柑橘果皮、果肉中类黄酮均只检测到橙皮苷,且果肉中含量均显著低于果皮中橙皮苷含量,果皮中橙皮苷含量顺序为‘南丰蜜橘’大果系>‘南丰蜜橘’早熟系>‘樟头红’>‘南丰蜜橘’小果系>‘三湖红橘’>‘新余蜜橘’,果肉中橙皮苷含量顺序为‘南丰蜜橘’早熟系>‘三湖红橘’>‘南丰蜜橘’小果系>‘新余蜜橘’>‘樟头红’>‘南丰蜜橘’大果系;6种宽皮柑橘果皮中挥发油鉴定出主要风味物质的数量依次为‘南丰蜜橘’大果系20种、‘南丰蜜橘’小果系19种、‘南丰蜜橘’早熟系11种、‘新余蜜橘’19种、‘三湖红橘’13种、‘樟头红’13种,且挥发油中均以萜烯烃类化合物为主要风味物质,除‘南丰蜜橘’大果系以萜品烯含量最多,为38.258%,其余均以D-柠檬烯含量最多,超过80%。【结论】江西省宽皮柑橘中主要类黄酮为橙皮苷,不同品种、部位的橙皮苷含量及果皮中挥发油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2017年09期 v.34 1106-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袁高鹏;淳长品;彭良志;黄宗俊;黄同麒;杨惠栋;付行政;凌丽俐;曹立;
【目的】探究芽变品种‘龙回红’脐橙生物学特性、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营养元素、果实品质和产量等与其母本‘纽荷尔’脐橙的差异。【方法】在同一果园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2个品种的植株生长特性、绝对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和‘纽荷尔’脐橙相比,‘龙回红’脐橙干周、树体高度和冠径差异较小,但春梢、夏梢和秋梢叶片厚度、长度和宽度均差异较大;‘龙回红’春梢、夏梢和秋梢叶片绝对叶绿素含量分别比‘纽荷尔’脐橙高37.7%、27.6%和16.5%,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龙回红’脐橙春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分别比‘纽荷尔’脐橙高33.4%、55.6%、20.9%和33.1%,大多数参数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龙回红’脐橙叶片营养元素除P和Z_n的含量显著低于‘纽荷尔’脐橙外,其他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纽荷尔’脐橙;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色差a/b值和固酸比显著高于‘纽荷尔’脐橙,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纽荷尔’脐橙。‘龙回红’脐橙单产比‘纽荷尔’脐橙高20%左右,且大多数果实品质指标优于‘纽荷尔’脐橙,特别是在果皮颜色和果型方面,优质果率明显提高。【结论】‘龙回红’脐橙是‘纽荷尔’脐橙的优良变异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017年09期 v.34 1117-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成果;张劲;周思泓;谢林君;张瑛;杨莹;管敬喜;谢太理;
【目的】探究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两季葡萄花色苷的组分差异。【方法】以成熟期‘赤霞珠’冬果和夏果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检测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和含量,并监控不同发育期浆果的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赤霞珠’冬果果粒质量小于夏果,但果皮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夏果;成熟期‘赤霞珠’冬果果皮中共检测到17种花色苷,而夏果中检测到16种;成熟期‘赤霞珠’冬果果皮中的花色苷总量及大多数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夏果;‘赤霞珠’冬果葡萄果皮中3’,5’-羟基取代花色苷、酰化修饰及甲基化花色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夏果。【结论】通过对气候条件的分析,与夏季相比,一年两收栽培区南宁下半年较长的光照时间、较少的极端高温(≥35℃)及更为干燥的气候是酿酒葡萄冬果成熟度高、花色苷总量及稳定花色苷含量都显著高于夏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南宁地区下半年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酿酒葡萄生产。
2017年09期 v.34 1125-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潘明启;张付春;钟海霞;韩守安;周晓明;张雯;伍新宇;
【目的】通过研究北方葡萄水平棚架"顺沟高厂"树形的应用效果,为简化葡萄栽培技术、促进农艺农机融合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方法】以5 a(年)生‘红地球’‘弗雷无核’‘克瑞森无核’等葡萄品种为试材,将传统棚架直立龙干树形改造成"顺沟高厂"树形,从光效和省力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2种树形叶面覆盖面积和消光系数相同,而由于枝蔓分布角度不同,生长季内"顺沟高厂"树形实际光能截获面积大于传统直立龙干树形;"顺沟高厂"树形光合日变化最大和最小值、光合曲线积分面积等指标优于传统直立龙干树形;"顺沟高厂"树形叶片光能利用范围(光较差)LIR为1 942和1 795μmol·m~(-2)·s~(-1),而传统直立龙干树形仅为1 830和1 730μmol·m~(-2)·s~(-1);"顺沟高厂"树形夏季修剪耗时每666.7 m~2 4.35 h,而传统直立龙干树形修剪耗时每666.7 m~2 16.39 h;果实成熟前传统直立龙干树形架面1~4道铁丝明显下沉,果穗最低处1.54 m,"顺沟高厂"树形架面中间2~5道铁丝下沉不明显,果穗最低处1.62 m。【结论】葡萄水平棚架"顺沟高厂"树形具有高光效、简化管理,适宜农机使用的特点。
2017年09期 v.34 113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陈延松;袁华玲;卫文渊;刘思芹;陈加伟;姚成林;
【目的】探明夏季遮阳对‘红阳’猕猴桃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设置0%、35%和70%3种遮阳处理,利用CI-340(CID Inc.,USA)便携式光合仪测量‘红阳’猕猴桃的气体交换参数,分析‘红阳’猕猴桃净光合速率(P_n)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夏季‘红阳’猕猴桃叶片Pn日变化在0%和35%遮阳处理下为典型的"双峰"曲线,在70%遮阳处理下为单峰曲线;35%遮阳处理下‘红阳’猕猴桃P_n日最高值为14.715μmol·m~(-2)·s~(-1),日均值为7.889μmol·m~(-2)·s~(-1),明显高于0%和70%遮阳处理组。【结论】在夏季,适度遮阳可有效地提高‘红阳’猕猴桃叶片的P_n。但早晨和傍晚遮阳并不利于‘红阳’猕猴桃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光合有效辐射和叶面温度是‘红阳’猕猴桃净光合速率(P_n)的主要限制因子,而蒸腾速率是主要决定因子。
2017年09期 v.34 1144-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 ] - 卢明;剧虹伶;洪珊;邓燕;赵艳;王蓓蓓;杨越;黄维富;阮云泽;
【目的】研究不同菠萝品种的养分积累特性及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为海南几个主栽菠萝品种高效施肥和筛选高效、高经济效益的菠萝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台农17号’菠萝(‘TN17’)、‘台农11号’菠萝(‘TN11’)、‘金菠萝’(‘MD-2’)、‘无刺卡因’菠萝(‘SC’)4个菠萝品种为材料,在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各部位生物量和氮、磷、钾、钙、镁含量,同时比较各菠萝品种的基础地力贡献率、肥料贡献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1)施肥能显著提高菠萝的产量,‘SC’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分别为36.98 t·hm-2和55.73 t·hm-2,‘SC’增产21.93 t·hm-2(64.88%)。(2)菠萝的干物质累积量与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每产1 000 kg菠萝果实,‘MD-2’带走的总养分量(26.47 kg·1 000 kg~(-1))最大,其次是‘TN17’的25.91 kg·1 000 kg~(-1);且‘MD-2’对N、K、Mg表现出较高的需要量。(4)肥料对各菠萝品种的贡献率较低,平均为33%,对‘SC’和‘MD-2’的贡献率分别为39.32%、36.41%。(5)‘SC’的肥料农学效率(10.39 kg·kg~(-1))和肥料偏生产力(20.70 kg·kg~(-1))最高,其农学效率分别比‘TN17’‘TN11’和‘MD-2’高出78.22%、143.32%、19.70%。(6)各品种的磷肥利用率最低,平均为11.94%,‘TN11’最低(7.24%);‘MD-2’的氮钾肥利用效率较高,‘SC’对磷钙肥的利用效率较高;其中‘TN17’的各肥料利用率居平均水平。(7)‘MD-2’的经济效益最好,净收益平均每hm2为435 986.3元,较‘TN17’‘TN11’‘SC’分别增收76.05%、135.76%、102.18%。【结论】‘MD-2’具有高产、高效和高经济效益的品种优势,4个菠萝品种的养分需求和肥料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种植户应因菠萝品种特性进行科学施肥,在实现菠萝高产的同时实现高效及改善环境效益。
2017年09期 v.34 1152-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强;郝志强;刘凤之;王孝娣;张敬国;王海波;
【目的】解决我国葡萄产区植保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雾滴易飘移等问题。【方法】应用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根据葡萄树体结构不同,采用分段、独立式喷雾结构设计方案,研制了一种与四轮拖拉机或履带拖拉机配套的、适于葡萄园作业的气力雾化风送式果园静电弥雾机。该机动力由拖拉机的后动力输出轴经万向传动轴输送到机具后方,带动空气压缩机、柱塞泵和风机工作。测试并分析了不同压力下的喷头喷雾量、开启和关闭风机时的雾滴尺寸,并对棚架、V型架和篱架栽培模式下的葡萄树进行了样机田间试验。【结果】当开启风机时,雾滴体积中径(VMD)为72μm,雾滴数量中径(NMD)为60μm,雾滴扩散比(DR)为0.83;而关闭风机时,VMD为110μm,NMD为80μm,DR为0.73。田间试验开启静电系统时,棚架、V型架和篱架3种栽培模式下葡萄树外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35.4%、89.4%,92.0%、44.0%和86.1%、34.4%,内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27.5%、71.0%,86.1%、34.4%和72.7%、31.1%;关闭静电系统时,棚架、V型架、篱架3种栽培模式下外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30.8%、76.9%,82.0%、40.0%和82.9%、36.8%,内层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为25.0%、65.4%,80.6%、32.1%和67.7%、29.6%。开启静电系统使棚架、V型架和篱架葡萄树外层叶片正、反面和内层叶片正、反面雾滴平均附着率分别提高了14.9%、16.3%、10.0%、8.6%,12.2%、10.0%、6.8%、7.3%和9.4%、12.5%、7.4%、5.1%。【结论】气力雾化、风送和静电相结合的弥雾技术增强了雾化效果,提高了雾滴的均匀性和吸附性,有效防止了雾滴的飘移。
2017年09期 v.34 1161-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颜霞;张亚男;刘聪;赵玲云;郭红梅;李燕芳;黄丽丽;
【目的】用生防菌Hhs.015发酵液处理苹果发病枝条,研究其对树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样本中的总DNA,对细菌群落的16S r DNA的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发病枝条涂抹Hhs.015菌悬液30 d后树皮内细菌区系组成变化,分析其相对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标。【结果】在属水平上,生防菌处理样本与对照样本中的细菌种类显现出明显差异,生防菌处理组Gluconobacter丰度明显升高,放线菌门菌株丰度高于对照组,Burkholderia和Luteibacter等可能与致病相关的菌属丰度大幅下降。刮去外皮后取样,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丰度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Hhs.015能够在苹果树皮内定殖,并影响苹果枝条皮层细菌区系。
2017年09期 v.34 1170-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赖宝春;吴顺章;郑春明;王家瑞;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琯溪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态观测,病原菌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为炭疽菌属真菌,以菌株GX(3)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为600 bp的DNA片段,并获得该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其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相似性高达100%。【结论】根据病害症状、病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2017年09期 v.34 117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5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中芳;李霞;史高川;高越;张鹏九;杨静;樊建斌;范仁俊;
【目的】明确晋南果园草履蚧和朝鲜球坚蚧生长发育的薄弱环节,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方法】田间调查研究核桃园草履蚧和苹果园朝鲜球坚蚧的发生规律,测定4种杀虫剂对2种介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晋南果园中草履蚧和朝鲜球坚蚧1 a(年)均发生1代;2月中旬至3月上旬是草履蚧若虫的发生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朝鲜球坚蚧初孵若虫爬出母介壳分散到枝条上危害的时期。4种杀虫剂对2种介壳虫的防治试验表明,40%杀扑磷乳油800倍液综合防效最好,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的持效性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结论】分别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草履蚧和朝鲜球坚蚧初孵若虫发生高峰期,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 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喷雾防治,能有效控制2种介壳虫的发生危害。
2017年09期 v.34 1185-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陆育生;潘建平;常晓晓;邱继水;曾杨;袁沛元;林志雄;
‘大丰1号黄皮’是通过自然实生选种选育出来的黄皮(Clausena laniusm)新品种,2017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长心形,平均单果质量10.8 g,可食率63.67%。果皮黄褐色,果肉蜡白色,肉质细嫩,味甜酸,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4%,总糖含量9.61%,总酸含量1.14%,维生素C含量0.438 mg·g~(-1)。在广州地区果实7月下旬成熟,为晚熟品种,比对照品种‘金鸡心’迟熟超过15 d。早结丰产性强,一般定植后第2年即可开花结果,5 a生树平均666.7 m~2产量416 kg。该品种适宜在广东省黄皮产区推广种植。
2017年09期 v.34 12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万红;曾志伟;罗红;龙荣华;王连润;陶磅;
草莓新品种‘火焰’是以‘莓香’为母本、‘雪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果实圆锥形,果形端正,一级序平均单果质量31.0 g,最大果质量48.13 g。果面橙红色,光泽度强,种子黄绿色,凹于果面,分布均匀。果肉橙红色,髓心空洞小或无。风味酸甜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糖酸比11.17,维生素C含量1.19 mg·g~(-1)。抗病能力较强,较抗炭疽病和白粉病。适合半促成栽培。
2017年09期 v.34 1225-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