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小艳;杨舒贻;周晓音;潘芝梅;
【目的】明确浙江云和梨地方品种的遗传背景,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低拷贝核基因LFY2int2的DNA序列和SSR对16份云和梨种质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供试样本中共有4种LFY2int2拷贝(a,b1,b2和c),除了‘真香梨1’(c/b2)和‘云和红梨’(b1/b2)外,其余样本均为a/b1。基于LFY2int2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真香梨1’与所有中国砂梨(Pyrus pyrifolia)样本分开独立成支;12对SSR引物在供试样本中分别扩增出了2~6个等位基因,UPGMA聚类结果显示‘真香梨1’和‘云和红梨’分别以0.45和0.70的相似系数与其他云和梨样本分开,而其余样本可分为2组,其中‘老雪梨4’和‘薄皮雪梨2’一致,‘老雪梨3’和‘老雪梨10’一致。【结论】基于LFY2int2和SSR的分析结果表明‘真香梨1’与中国砂梨亲缘关系远,它可能是砂梨和西洋梨(P.communis)的杂交后代;‘云和红梨’与典型云和雪梨起源不同;此外鉴定出了2组可能为同物异名的种质。
2016年06期 v.33 641-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宋志忠;马瑞娟;张斌斌;许建兰;俞明亮;
【目的】从转录水平分析KT/HAK/KUP家族基因在桃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及对钾肥施用的响应情况,明确关键基因,旨在揭示果树K~+吸收与转运机制的分子基础,并为果树施肥及高效园艺作物的遗传改良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霞晖6号’桃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钾肥处理,分析其对桃叶片发育、光和性状及钾素营养状况的影响;通过HNO_3-HClO_4法消解叶片样品,利用ICP-AES设备测定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钾离子含量;利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技术分析KT/HAK/KUP家族基因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动态表达及对钾肥施用的差异响应。【结果】钾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干鲜质量比,增强了钾素富集水平,并有效促进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上升)和蒸腾作用(蒸腾速率Tr显著增加);KUP1-16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KUP14在叶片整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其次是KUP3和KUP7,而KUP12和KUP13在叶片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均没有检测到表达量;在桃叶片发育不同时期,KUP家族基因在转录水平对钾肥施用的响应不同:钾肥处理显著抑制了KUP14从施用钾肥至初秋时期(9月11日)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在桃叶片正常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KUP3对钾肥施放最为敏感,其表达水平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是持续被诱导的,表明该基因更倾向于在钾素供应丰富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尽管KUP11和KUP16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但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是稳定不变的,且不受钾肥施放的影响,说明它们在叶片发育及钾素营养动态中持续发挥作用。【结论】钾肥施放促进桃叶片发育,改善叶片钾营养状况,并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KT/HAK/KUP家族基因在桃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并在转录水平对钾肥施放的响应是不同的。
2016年06期 v.33 649-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方金豹;齐秀娟;林苗苗;陈锦永;顾红;
【目的】了解不同倍性的雄株对软枣猕猴桃坐果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为生产上授粉雄株的选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雄株花粉分别为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授粉。授粉30 d后,统计各授粉组合的坐果率。果实收获后,调查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肉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数、种子质量等性状。【结果】用二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为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授粉,落果严重,坐果率很低(4.7%~6.1%);用四倍体中华猕猴桃‘磨山4号’授粉,雌株坐果率有所增加但仅有18.6%;而用六倍体美味猕猴桃雄株的花粉授粉后,雌株坐果率为52.4%~86.3%,与用四倍体的软枣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的坐果率相近。用四倍体的中华猕猴桃‘磨山4号’和六倍体的美味猕猴桃‘陶木里’花粉授粉,‘红宝石星’的单果质量、果肉色调角显著减小,果实中种子千粒重均减少,其中‘磨山4号’授粉处理引起种子千粒重显著减少。【结论】不同倍性的雄株显著影响了猕猴桃的坐果状况及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颜色、种子千粒重等性状。用二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花粉为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授粉,坐果率很低(4.7%~6.1%),难以满足生产上需求。用四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时,雌株坐果率有所提高(18.6%)。用六倍体美味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时,坐果率高达86.3%,与用四倍体的软枣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的坐果率相近,但果实鲜质量显著减小。
2016年06期 v.33 658-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刘有春;鄂辉邦;刘成;王兴东;杨艳敏;孙斌;张舵;袁兴福;魏永祥;
【目的】探讨越橘果实糖酸性状在后代中的变异和遗传倾向,为越橘品质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越橘半同胞系杂交组合为试材,连续2 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亲本及杂交组合后代成熟果实中可溶性糖及有机酸的组分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糖、酸组分和总糖、总酸平均含量在绝大多数组合中低于或接近于亲中值,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变异;总酸变异系数大于总糖,各组合均分离出一定比例的超高亲单株。2)杂种后代的糖含量呈连续变异,趋近于正态分布,总糖的广义遗传力(H~2)和遗传传递力(Ta)平均值分别是0.74和0.93,主要表现为多基因控制并以加性效应为主的数量遗传;杂种后代枸橼酸和总酸呈偏正态或多峰分布,可能为由主效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H~2平均值分别为0.69和0.72,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Ta分别为0.94和0.86,表现为受加性效应影响大,而酒石酸H~2和Ta平均值分别是0.37和0.74,表明酒石酸的遗传效应小,受环境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大,不能稳定遗传。【结论】越橘果实糖酸含量在杂交后代中均存在衰退变异,糖含量是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且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后代糖含量受低糖亲本影响大;越橘果实酸含量受父本影响,其中枸橼酸是主要有机酸组分,能较稳定遗传,而酒石酸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不能稳定遗传。
2016年06期 v.33 664-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徐芳杰;张学英;施春晖;王晓庆;奚晓军;蒋爽;陈荣;
【目的】明确单核枇杷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3个单核枇杷单株‘2-27’、‘10-6’、‘10-47’为试材,‘大五星’为对照,研究了单核枇杷花粉活力、离体萌发率和授粉受精亲和性,并进行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和雌配子体发育进程的解剖学观察,并鉴定其倍性。【结果】3个单核枇杷都是三倍体;花粉畸形率高、离体萌发率极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二倍体花粉在单核枇杷柱头上有生长缓慢或停滞的现象,田间杂交所获子代全部为单核;单核枇杷中多见胚囊过早解体退化,导致大部分未受精胚珠过早败育。偶见1个子房中仅存1个正常胚珠,有望发育为单核果实。【结论】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重组或不减数等形成低几率育性,最终获得的极少数有育性的配子才是形成单核的关键。
2016年06期 v.33 676-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正>《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系列译文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已出版9册,还有3册待出版,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5个国家。印制精美,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新颖。对高校、科研单位和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对草莓产业决策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也有借鉴作用。《Book of Abstracts,VII International strawberry Sympo-sium,ISSH》,主编张运涛,定价300元《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trawberry Sym-posium》(Volume 1,Volume 2),主编张运涛,J.Maas,定价169
2016年06期 v.33 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第一辑)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从酝酿到出版历经近5年的时间完成,共10册、涉及11个树种,印制精美、图文并茂。以应用性研究和应用基础性研究层面的重要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主要论述内容,对高校、科研单位和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果树产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也有重要借鉴作用。
2016年06期 v.33 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大江;王昆;高源;刘立军;龚欣;赵继荣;
【目的】明确矮化中间砧对苹果植株的砧木效应,进一步综合评价矮化中间砧对苹果果实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山荆子上嫁接‘75-9-5’‘CX5’‘SH3’‘CG24’和‘MAC9’矮化中间砧并嫁接‘蜜脆’品种为处理,山荆子上嫁接‘蜜脆’品种为对照。调查、检测并统计矮化中间砧对‘蜜脆’苹果植株的砧木效应,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矮化中间砧对‘蜜脆’苹果果实功能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矮化中间砧对‘蜜脆’苹果植株生长势影响差异显著,变异系数为11.29%~21.06%;显著提高短枝率的为‘CX5’和‘MAC9’;无大小脚现象的为‘SH3’和‘MAC9’;显著致矮的为‘75-9-5’;嫁接矮化中间砧的干周和冠径均小于对照;始果年龄均早于对照;其连续3 a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嫁接矮化中间砧显著影响了‘蜜脆’苹果果实功能性成分含量,其隶属函数较对照显著增加,表明矮化中间砧显著提高了‘蜜脆’苹果的果实功能性成分的含量。【结论】不同矮化中间砧对‘蜜脆’苹果植株生长势、结果习性及果实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显著不同,尽管不同矮化中间砧对‘蜜脆’苹果果实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互有高低,但其综合评价均优于对照,尤以‘MAC9’和‘CG24’的果实功能性成分含量综合评价最佳。
2016年06期 v.33 686-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王英珍;程瑞;张绍铃;白彬;何子顺;张虎平;
【目的】研究采前Me JA浸泡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生长的MeJA浓度;以‘新梨7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前30 d每隔10 d用有效浓度的MeJA浸泡处理1次,清水浸泡为对照;采后用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发病后测定病斑直径以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7 m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其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91%。果实损伤接种后第5天开始,对照果实发病率为85%且病斑直径持续增加,采前MeJA浸泡处理的果实一直未发病。采前MeJA浸泡处理提高了梨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等活性。【结论】MeJA可以抑制黑斑病病菌的生长,通过采前MeJA浸泡处理能提高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果实抗病防御系统,抑制成熟梨果实发病。
2016年06期 v.33 694-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 ] - 戴宏芬;邱燕萍;袁沛元;凡超;
【目的】探索间伐回缩修剪对荔枝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糯米糍’荔枝树为试验材料,设定对照和采后间伐回缩修剪处理,测定秋梢叶片的光曲线、光合日变化以及比叶重等与叶片生长质量有关的指标;并根据光合日变化的数据,对影响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生理生态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处理组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蒸腾作用显著增强,可能与叶片周围的生态因子发生变化,尤其叶片的光照条件显著改善有关;比叶重显著增加,叶片质量提高;对照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是对环境发生生理性适应的结果;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因间伐回缩修剪而有所不同,但主导因子都是气孔导度。【结论】间伐回缩修剪有效地提高了荔枝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以及叶片质量,株行距4 m×6 m,是‘糯米滋’荔枝品种比较合理的种植密度。
2016年06期 v.33 701-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王磊;张才喜;许文平;陈晓丹;彭勇政;王世平;马超;
【目的】探讨单氰胺对甜樱桃休眠解除与开花的影响。【方法】以甜樱桃‘萨米脱’为试材,对喷施单氰胺后‘萨米脱’的物候期、碳水化合物含量、氮素营养等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单氰胺的施用引起‘萨米脱’休眠解除提早约半个月,萌芽提早11 d,花期提前5 d,且花期持续缩短2 d,更重要的是坐果率增加了11.6%。单氰胺的施用促进了甜樱桃‘萨米脱’休眠解除过程中淀粉、蔗糖和山梨糖醇等含量的降低,葡萄糖、果糖和总氮的含量升高,抑制蛋白态氮的含量降低。【结论】单氰胺可以作为甜樱桃‘萨米脱’在冬季低温累积较低区域商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6年06期 v.33 709-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陈亚东;孟宪学;赵瑞雪;寇远涛;鲜国建;徐倩;
【目的】苹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一种高价值的农产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关于我国苹果产业的科学数据大量积累,不断增长。这些数据以不同的形式分散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在使用和查找利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缺乏整合而浪费时间成本和知识成本。因此,对这些数据进行梳理和建设十分必要。【方法】以"苹果"为关键词,选取农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http://agri.ckcest.cn)、(苹果)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学会协会等机构的网站资源为材料进行研究,共采集科技文献数据7 522条、年鉴数据2 313条、统计数据170条、标准275条、专利215条和网站数据84条。采取文献分析法、模型研究法和体系结构分析法来对我国苹果产业科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我国苹果产业科学数据资源分布分散、连续性强、类型多样及质量良莠不齐这4个特点,解析了7个不同数据来源主要产生的资源类型。基于近十年来的科技文献主题分布和数据统计结果,将苹果产业科学数据划分为生产数据、产业支撑基础数据、种质资源数据、育种数据、栽培数据、病虫害数据、采后加工数据和产业经济数据8个大类,并且基于统计和调研结果设立了产量数据、面积数据、领域专家数据等26个二级类目。该资源体系可涵盖我国苹果产业现有的科学数据,并且二级分类的树型结构可随着数据的扩充而增加和调整。【结论】苹果产业科学数据资源体系的构建,可以梳理和整合我国苹果产业分散无序的数据资源,从宏观层面上实现了科学数据的初步建设,将苹果产业庞大的信息流整合成有序的资源,便于数据的保存、查找和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因此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2016年06期 v.33 719-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韩爱芹;韩宁;赵悦;刘峻溪;李蕊蕊;苗丽平;姜凯凯;赵新节;
【目的】探讨葡萄卷叶病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未表现卷叶病症状的‘赤霞珠’葡萄为对照,在成熟期测定了感染卷叶病‘赤霞珠’葡萄果粒的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和花色苷含量。【结果】卷叶病使葡萄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的总量仅为对照组葡萄的69.29%;有机酸总量略微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染病葡萄果皮和果肉中的草酸含量显著降低,苹果酸含量显著升高;5种基本花色苷单体的含量显著降低,总量仅为对照组‘赤霞珠’葡萄果皮单体总量的26.12%。其中,矢车菊素类花色苷所占比例降低,甲基化类花色苷所占的比例升高。【结论】葡萄卷叶病导致‘赤霞珠’葡萄着色不良,品质严重下降。
2016年06期 v.33 727-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晓丽;亓超;王培松;李宝燕;王英姿;
【目的】分离获得对果树真菌病害[苹果轮纹病(Botryospuaeria dothidea)、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alternaria)、葡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白腐病(Coniella diplodiella)和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果树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材料菌株。【方法】从不同植物上分离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落生长速率法及叶盘法等试验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gyr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发酵液对温度、pH值的敏感度分析拮抗物质的稳定性;通过测定拮抗菌发酵液对菌丝的影响,初步分析其拮抗机制。【结果】从不同植物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58株细菌,其中编号为YTB1407的细菌菌株对上述5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且该菌株发酵液的拮抗活性在温度为20~100℃、pH为2.0~10.0,比较稳定。经该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畸形。【结论】该拮抗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温度和pH值对该菌株拮抗物质活性影响不大;该拮抗菌株可以通过影响病原菌菌丝正常生长发挥其拮抗作用。
2016年06期 v.33 734-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刘冰浩;邓光宙;邓崇岭;陈传武;唐艳;付慧敏;丁萍;
‘桂金柑1号’是由‘阳朔金柑’实生系选育出的早熟金柑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橘黄色,有光泽,油胞明显,果肉淡黄色,味清甜有辛辣味,单果质量24.4~32.5 g,果形指数1.14~1.24,每果实含种子数3.4~6.4粒,可食率97.1%~98.1%。每100 m L果汁中含维生素C 28.3~52.96 mg,枸橼酸0.23~0.52 g,全糖10.25~16.6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18.6%,品质上等。果实生育期160~180 d,在桂林阳朔11月上中旬至12月中旬成熟;1 a开花3~4次,单生、双生或簇生,成枝力中等。耐寒、耐旱、耐瘠薄土壤,适应性广,抗病性强。适合广西省桂林、柳州等地以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栽培,定植后第3年开花结果,盛果期产量可达45 000 kg·hm-2,丰产稳定性好。
2016年06期 v.33 76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郝燕;杨瑞;王玉安;张坤;李红旭;杨馥霞;
‘美红’是以‘红地球’为母本,‘6-1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中熟葡萄新品种。该品种平均单穗质量716 g,平均单粒质量9.1 g,果粒形状为长圆形,果皮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9%,总酸含量0.30%,果肉硬脆,品质上等。每果粒含种子2~3粒。在甘肃兰州地区露地8月下旬成熟,植株生长势较强,成花容易,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宜性,易于管理。
2016年06期 v.33 76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更瑞;王力荣;方伟超;陈昌文;曹珂;王小丽;王新卫;
‘迎春’是1987年3月在实生苗调查时发现的观赏桃品种。花为蔷薇型,花径4.7 cm,花色粉红;花瓣4~5轮,花瓣数16~24片;花丝粉白色,约66~81条;花药橘红色,花粉多;雌蕊1~2枚,比雄蕊高;花萼1层,共5片,红褐色,并存在少量萼片瓣化现象。树势开张,节间长度2.25 cm,叶片呈长椭圆披针形,果实圆形,果小,单果质量29 g,味酸,不宜食用。树冠外围中果枝居多,内堂细枝较多,单复花芽比为65.63%,中蕾至大蕾期为3月15日,始花期为3月18日,末花期为3月29日,需冷量为450 h。在漯河、鄢陵、西华和北京、成都、贵州等地种植,均表现出花期较早,花色艳丽等特点。
2016年06期 v.33 770-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勇胜;江旭升;文晓鹏;李庆宏;魏椿;陈树红;田红;
‘贵蜜’枇杷是以‘早红3号’为母本、‘硬枝种’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培育而成的中熟新品种。果形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2 g,果面橙红色,皮韧易剥,果粉厚,耐贮存。果肉橘红色,肉质细软,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总糖含量8.35%,可滴定酸含量43.1 mmol·kg~(-1),维生素C含量93.4 mg·kg~(-1),品质优良。果实生育期170 d左右。该品种在贵阳地区栽培,果实于5月上中旬成熟。贵州省选择在海拔1 300 m以下,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早霜为害较轻的地区种植,嫁接苗定植第3年结果株率100%,第4年形成幼龄丰产树冠,丰产稳产。
2016年06期 v.33 773-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