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0389

  • L-谷氨酸促进富士苹果花青素积累的效应

    汪良驹;王中华;李志强;朱云娜;

    为了探索更为经济适用的果实增色技术,以13年生富士苹果为材料,在果实着色初期(9月中旬)用200~800mg/L谷氨酸(Glu)溶液处理,然后分批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谷氨酸处理均能明显促进果皮花青素积累,增加果实着色面积,并明显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分析果实中内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含量,发现Glu能够促进内源ALA含量提高,推测Glu促进苹果着色可能与其促进ALA生物合成有关。分析果实着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没有观察到这些抗氧化酶活性与果实着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2006年02期 157-16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苹果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徐兴兴;梁海永;甄志先;杨敏生;

    为摸索适宜苹果的SSR反应体系,以金冠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苹果SSR技术中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对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模板浓度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了探索,确立了适合苹果的SSR反应体系为:在20μL反应体系中,Mg2+、引物和dNTP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5mmol/L、0.8μmol/L、0.10mmol/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宜加入1U,模板DNA应加入15-30ng;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48.5-52.0℃。并利用该反应体系对10个苹果代表品种进行SSR反应,用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同品种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证实该体系稳定可靠。

    2006年02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与苹果果皮红色性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

    赵静;田义轲;王彩虹;戴洪义;王东;

    用355条10bp随机引物来筛选与苹果果实红色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分离群体分组分析,在果实红色与非红色2个对比基因池间进行了扩增筛选,初步选出49个多态性引物,进一步对这些多态性引物进行群体上的分析发现S519可以扩增出大约1000bp左右的一条与红色性状相关的DNA特异带。对本研究的73个来自3个不同杂交组合的F1后代个体分析表明,该标记判断果实红色性状的符合率为76.7%。鉴于获得的多态性标记对果皮颜色预测的准确率不高的现状,我们采用了双标记组合分析方案,即用S5191000分别与以往获得的3个与果色性状相关的标记(S12891200、S12351000和S21071200)配对组合进行判断,从而使得标记对目标性状预测的正确性大为提高。另外,对总共获得的4个RAPD标记在9个栽培品种上进行了分析,大多数品种的表现与理论一致。

    2006年02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早熟苹果品种华美、早红通过品种审定

    阎振立;

    2006年02期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柑橘体细胞杂种有性后代叶形态遗传变异研究

    伊华林;荣融;

    对柑橘体细胞杂种有性后代叶形态遗传变异研究表明,有性后代群体叶长、叶宽、叶面积平均值低于双亲,叶厚与双亲接近,而气孔长、宽与密度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不同有性后代植株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厚及气孔长、宽与密度变化范围与杂交双亲对应的参数呈交叉现象,二倍体与三倍体群体间没有明显分组。有性后代除叶厚变异范围较小外,其它参数变异范围都较大。经次数资料的适合性测验即χ2测验,叶形、叶尖缺刻的有无及翼叶形状分离符合1∶1的分离规律,二倍体组群与三倍体组群的叶长差异极显著、叶宽差异显著、叶厚没有差异,气孔长与密度差异极显著,而气孔宽差异显著。

    2006年02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梨成熟花药中生长调节物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

    李六林;张绍铃;

    以丰水和新高梨为试材,分析了花药内花粉量和花粉的萌发特性,并在即将开花的花蕾期,对其花药中不同种类和形态的多胺、生长素、脱落酸以及矿质元素进行分析,以探讨蕾期花粉生活力高的原因。结果表明:丰水梨每个花药中有大量花粉,并且花粉的萌发率高,达到84.8%,而新高中花粉非常少,并且生活力非常低;丰水梨花药中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总量均极显著地高于新高;而且丰水中不同形态(游离态、高氯酸可溶共价结合态高氯酸不溶共价结合态)的3种多胺也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新高;生长素、脱落酸与多胺表现出同样的规律;丰水矿质营养中的钾、钙、镁、铁、铜和锌含量也高于新高,在这些元素中以钾含量为最高,微量元素中以锌含量为最高。

    2006年02期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梨43个品种花粉生活力及4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姜雪婷;杜玉虎;张绍铃;吴俊;

    用花粉离体培养法测定比较了43个梨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从中选择花粉相对生活力低、中、高3组6个品种(今村秋和雪花梨、金二十世纪和丰水、青松和满天红)的花粉,采用I-KI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MTT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4种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以花粉离体萌发法为对照。结果表明,花粉培养24h后,43个梨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平均为66.15%,其中花粉萌发率≥60%的品种约占84%,满天红萌发率最高为82.79%;花粉管长度平均为1.77mm,花粉管长度≥1mm的品种约占89%,其中奥萨二十世纪最长为3.25mm,说明多数梨品种花粉生活力较强。与对照相比,4种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中I-KI染色法的测定值极显著偏低,MTT(噻唑蓝)染色法的测定值显著偏高,二者不适于梨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测定值与对照差异显著,也不适宜用来测定梨花粉生活力;蓝墨水染色法测定值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可用于梨花粉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2006年02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纸质果袋对湖景蜜露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沈玉英;李斌;贾惠娟;

    为探索提高桃果实品质的适宜果袋,以6年生湖景蜜露桃为试材,选用橘红色袋、黄色袋、白色袋和报纸袋等4种不同纸质的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对照,研究了不同纸质果袋对成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特性的影响。测定了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实色差等物理性状和果实糖、有机酸、花青苷、香气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白色袋能提高糖和香气物质含量的积累,增加果实风味,但果实外观暗红并涉及果肉;报纸袋果实外观粗糙,不清洁,且香气和酸含量低;黄色袋果实综合品质性状优于报纸袋和白色袋;橘红色袋能改变果实果皮底色,加快花青苷降解,使果实外观光亮(L值大),高雅美观,糖、酸及香气物质等品质指标也相对较高。

    2006年02期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光强对设施桃树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刘文海;高东升;赵海亮;杨锐;

    以2年生春捷为试材,通过在温室内遮阴处理研究了桃树在不同光强条件下不同状态活性氧的产生速率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处理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均表现为不同的趋势。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3个光强处理的活性氧产生速率依次提高,而抗氧化酶的活性却降低,10.5%相对透光率处理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最高,30%相对透光率处理的叶片活性氧产生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抗氧化酶的活性相对较低,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有一定升高。

    2006年02期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沉痛悼念我国果树学家李育农教授

    2006年02期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方欧亚种葡萄引种评价和栽培技术研究

    吴江;程建徽;谢鸣;王华新;陈俊伟;杨治元;

    评价了3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认为适合南方栽培的欧亚种葡萄基因型有9个,以其中2个表现优良的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南方欧亚种葡萄优质稳产栽培的几个主要技术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矢富罗莎、红地球分别选择SO4、巨峰作砧木,生长结果最优,平均粒重较自根苗分别增加21.6%、1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4.8%、2.8%;2个品种采用单十字飞鸟型架式较双十字V型架产量分别提高20.7%、15.0%;2个品种采用5-4-3-2-1摘心法较常规方法结果枝率分别提高51.9%、28.6%;使用细胞酶制剂叶面肥粒重增加1.2 ̄1.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对降低果实酸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明显改善红色品种果实外观。

    2006年02期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樱桃砧木抗寒性鉴定

    李勃;刘成连;杨瑞红;刘庆忠;

    采用电导法和恢复生长法对Gisela5、Gisela6(Prunuscerasus×Pcanescens)、Colt(P.avium×P.pseudocerasus)和山樱桃(P.serrulata)的抗寒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并研究了枝条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樱桃砧木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Gisela5抗寒性最强,在深度休眠时能耐-32.5℃的低温,Colt抗寒性最差。-20~-40℃低温处理后,不同砧木枝条内脯氨酸的绝对含量和SOD活力均发生明显变化。抗寒性最强的Gisela5脯氨酸绝对含量变化最稳定,不同砧木枝条内脯氨酸绝对含量与抗寒性并不存在相关关系;Gisela5、Gisela6和山樱桃的SOD活力变化趋势先升后降,Colt的SOD活力从-20℃以后总的趋势是下降的,SOD活力与砧木的抗寒性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衡量砧木抗寒性的一个指标。

    2006年02期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0 ]
  • 中梨1号通过品种审定

    李秀根;杨健;王龙;

    2006年02期 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钾对猕猴桃果实品质与贮藏的影响

    王仁才;夏利红;熊兴耀;李大志;

    为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与耐贮性,以7年生美味猕猴桃品种米良1号(Actinidiadeliciosacv.Miliang-1)为试材,进行果实生长发育期施钾处理对果实品质与贮藏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钾能提高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降低果实含酸量,提高果实耐贮性。在0-4℃贮藏条件下,以株施纯K2O80g+叶面喷施0.3%硫酸钾处理果实贮藏效果最佳,贮藏73d时,其软果率最低(15.56%),果肉硬度最高(0.27MPa)。同时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果实贮藏寿命延长。贮藏6个月时,株施纯K2O80g+叶面喷施0.3%硫酸钾处理的果实好果率(68.89%)明显高于对照果实(0)。

    2006年02期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2 ] |[阅读次数:0 ]
  • 葡萄极早熟新品种—超宝通过品种审定

    潘兴;

    2006年02期 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魁猕猴桃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

    谭皓;廖康;涂正顺;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HS-SPME),提取美味猕猴桃品种金魁发育过程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机分析,在6、7、8、9、10月份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55、48、47、51、47种香气成分,占各自总峰面积的99.07%、96.33%、99.96%、99.99%、99.96%。分类分析表明,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以酯类、醇类、醛类为主。其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为73.26%;而醇类和醛类物质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规律,最高值分别出现在7月份和8月份,为56.5%和27.95%。此外,还检测出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猕猴桃特征香气成分。

    2006年02期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遮阴对丰香草莓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刘卫琴;汪良驹;刘晖;庄猛;李志强;

    以盆栽丰香草莓为材料,研究了遮阴处理对草莓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增加草莓叶柄长度、叶面积以及光合色素含量,但降低了比叶重;遮阴处理显著降低草莓叶片的羧化效率(CE)、暗呼吸(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提高了其表观量子效率(AQY)和CO2补偿点(CCP)。遮阴后草莓Pn日变化由“双峰”型变为“单峰”型,日光合总量显著低于对照,早晚时分水分利用率(WUE)有所下降。遮阴后,叶片气孔导度(Gs)提高,蒸腾速率(Tr)下降,可能与叶面温度下降有关。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显示,遮阴处理草莓叶片的初始荧光(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日变化曲线与对照相似,但Fo值始终低于对照,Fv/Fm值显著高于对照。以上参数表明丰香草莓对弱光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遮阴处理可以减轻强光下的草莓叶片光抑制程度,提高植株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提高环境中CO2浓度。

    2006年02期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5 ] |[阅读次数:0 ]
  • 山楂果实发育期矿质元素和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关系

    齐秀娟;徐善坤;李作轩;张蕾;

    以大黄面楂、上口、左伏3号、星石榴、甜水5个山楂品种为试材,研究山楂果皮色泽形成与自身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下降,花青素含量除大黄面楂外,在果实着色期迅速上升。上口、左伏3号、大黄面楂N含量与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甜水和星石榴呈乘幂函数曲线极显著负相关;左伏3号和大黄面楂Ca含量与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甜水、星石榴、上口3个品种呈乘幂函数曲线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左伏3号、大黄面楂Fe含量与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甜水、星石榴、上口呈乘幂函数曲线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个品种K元素含量和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

    2006年02期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杧果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

    马蔚红;谢江辉;武红霞;王松标;

    为了更好地对我国杧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尽快建立我国数量化、规范化的果种质资源描述系统,2002-2004年,在广东省湛江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内进行了48-57份杧果品种(种质)资源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果核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等5项数量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以上5个经济性状均存在14%以上的变异系数。可溶性固形物呈正态分布,其他4项指标均呈偏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单果重、果核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5个数量性状的评价标准,建议将5个数量性状分为1-5个等级,每个级别提出2个参照品种,1个国外品种,1个国内品种。该项研究为我国杧果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06年02期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杧果盆栽幼苗光合作用、蒸腾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姚全胜;雷新涛;王一承;罗文扬;冯文星;

    对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杧果盆栽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及其日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土壤含水量为33.3%)或明显不足(土壤含水量为17.3%),杧果盆栽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但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规律影响不大,杧果盆栽幼苗适宜进行光合作用的土壤含水量有一个区间,根据试验可以大致判断为20.2%~25.4%。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正常(土壤含水量为25.4%和22.5%)或轻度不足(土壤含水量为20.2%)对杧果盆栽幼苗蒸腾速率的影响不大,但土壤水分含量明显不足会显著降低其蒸腾速率,土壤含水量与相应的气孔导度表现为较强的相关性。

    2006年02期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香蕉果实果胶裂解酶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庄军平;苏菁;陈维信;

    利用已报道果胶裂解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得到1个大约1300bp的香蕉果胶裂解酶基因cDNA片段,命名为MA-pl。DNA序列分析表明:MA-pl片段全长1277bp,包含1个882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294个氨基酸;其具有所有果胶裂解酶共有的保守区域:钙协调部位(Asp72,Asp74,Asp96,andAsp100)、酶活性位点(Arg152,Pro154,Arg157)及3个重要的结构域(motifI:WVDH,motifII:DGLVDAVMGSTAITVSNNYF,motifIII:LYQRMPRCRHGYFHVVWNDY);MA-pl氨基酸序列与草莓-1、葡萄、草莓-2、拟南芥、苹果、香蕉(banana-1)的相似性分别为85.8%、74.2%、79.7%、78.6%、72.4%和71.4%。

    2006年02期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基因型龙眼果实中多糖含量的比较

    郑少泉;郑金贵;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中不同基因型的84份龙眼果实和龙眼育种园内85份不同基因型龙眼杂交后代果实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龙眼果实中多糖含量平均为239.66mg/100g;含量最高的是桂花味,为578.73mg/100g;其次是先锋黄肉,为496.05mg/100g;最低的是赐合种,为95.85mg/100g;含量最高的是平均含量的2.41倍,是最低含量的6.04倍。不同基因型龙眼后代中多糖含量平均为248.15mg/100g;其中最高的是96-046,为811.77mg/100g;其次是96-058,为493.25mg/100g;最低的是96-059,为73.08mg/100g;含量最高的是平均的3.27倍,是最低的11.11倍,是亲本平均含量的2.52倍。多糖含量较高的父母本,经有性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后代出现超亲个体。

    2006年02期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重回缩修剪对龙眼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黄永敬;卢美英;何全光;

    对交叉封行的大乌圆龙眼树(8年生)进行重回缩修剪,重剪后用167mg/LPP333溶液调节树体生长,冬季喷施450mg/L乙烯利控梢促花,研究其对龙眼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重回缩修剪后,大乌圆龙眼叶片的乙烯、IAA含量下降,GA3、ZT含量增加,而对ABA含量影响不大;重回缩修剪后施PP333,叶片乙烯、IAA和ABA含量增加,GA3、ZT含量下降。在龙眼花芽生理分化期,重回缩修剪树叶片内源激素处于较高GA3、较低ZT水平,据此认为这是导致龙眼重回缩修剪树难以花芽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6年02期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追念育农

    黄辉白;

    2006年02期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钙对高锰诱发苹果粗皮病的矫正效应

    高艳敏;徐静;张琪静;王树生;高树清;王斌;徐有丽;

    为解决高锰引起苹果生理粗皮病发生的问题,2004年在施锰的基础上进行施钙矫正试验。结果表明,施锰400mg/kg同时施钙1000mg/kg,施锰600mg/kg同时施钙2000mg/kg,施锰800mg/kg同时施钙2500mg/kg可有效控制粗皮病的发生;施锰400mg/kg诱发叶片发病后,施钙2000mg/kg可有效控制粗皮病发生;施锰枝干发病后施钙,对粗皮病蔓延有一定控制作用,但效果不明显。施锰同时施钙,土壤、树体锰含量大幅度降低,土壤钙含量明显提高。

    2006年02期 24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宏;常有宏;陈志谊;

    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以及菌落厚度有显著不同。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适宜生长相对湿度为50%~100%,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98%~100%,孢子萌发必须具备相对湿度98%以上的高湿条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为4~12,最适生长pH值为7~8,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8,病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的pH值会发生改变。该病原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2006年02期 247-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4 ] |[阅读次数:0 ]
  •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复制酶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徐章逸;王国平;洪霓;

    以感染有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Grapevineleafroll-associatedvirus-3,GLRaV-3)的葡萄韧皮部组织中提取到的dsR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重叠延伸PCR技术,对GLRaV-3的复制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基因进行克隆,获得了预期大小的目标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载体pBluescriptSKⅡ,酶切鉴定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RdRpcDNA全长为1618bp。经BLAST分析推导其可能编码538个氨基酸,与报道的GLRaV-3美国分离物NY1RdRp核苷酸相似性为99.3%,氨基酸相似性为99.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同属的PMWaV-2、GLRaV-1和LChV-2的RdRp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53%,50%和38%,包含了GDD在内的8个保守基元序列。将该段RdRp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上,获得的重组子pET-RdR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后,用1mmol/L的IPTG进行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RdRp在大肠杆菌中被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61kDa。

    2006年02期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子瓜果实贮存期细胞壁超显微结构及相关成分的变化

    张建农;李计红;赵建华;曹孜义;王福国;

    以大板黑瓜子子瓜为材料,西农8号西瓜为对照,测定和观察不同贮藏期果实硬度、果皮、果肉细胞壁超显微结构、中果皮果胶及其相关酶的变化,研究子瓜果实耐贮性机理。结果表明,贮藏前期子瓜果实硬度较大、中果皮原果胶含量呈上升趋势,25d后平缓下降,西农8号西瓜中果皮果胶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贮藏期存在明显的高峰,子瓜相应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平缓,果皮果肉组织相关细胞结构解离,破坏时期与程度早于、重于子瓜,至实验结束时,已基本丧失其原有的结构,而子瓜还维持一定程度的完整性。由此认为,子瓜贮存期原果胶含量较高,PE、PG活性变化平缓,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超显微结构相对稳定可能与耐贮性有关。

    2006年02期 256-259+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盐胁迫下嫁接伽师甜瓜植株生长与多胺以及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徐胜利;陈青云;陈小青;李绍华;

    3种浓度NaCl对嫁接伽师瓜植株生长和产量没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自根伽师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处理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150mmol/L的NaCl胁迫35d嫁接伽师甜瓜植株叶片和根系中的3种形态多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游离态多胺下降幅度最大;高氯酸不溶性结合态多胺含量变化较小。根系中PAO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叶片中PAO的活性先下降后上升。游离态多胺中,亚精胺和精胺(Spd+Spm)的含量变化与相应部位PAO的活性变化趋势相反,表明PAO在盐胁迫下可能调节了游离态多胺的含量从而影响高氯酸可溶结合态与高氯酸不溶结合态多胺的含量。

    2006年02期 260-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西瓜品质构成分析

    张帆;宫国义;王倩;何洪巨;许勇;

    利用43份材料,对构成西瓜品质的性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了西瓜感官品质与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感官鉴定是评价西瓜品质的重要因素,甜度、风味、质地、多汁度和剖面颜色5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糖、有机酸与感官鉴定各项目均表现为正相关,果胶、纤维、含水量与感官鉴定各项均表现为负相关。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测的20项理化性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各种糖含量、含水量、纤维含量等性状是决定西瓜品质的主要性状。

    2006年02期 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 DNA标记技术在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鲍露;张东;滕元文;陈昆松;

    综述了几种常见的DNA标记如RFLP、RAPD、SSR、AFLP和SCAR在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进展。DNA标记技术主要在梨属植物的品种鉴别、亲子关系鉴定、分类和系统关系研究、遗传图谱构建与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对各种标记的特点和在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做了总结,期望为今后研究中合理选择适宜的标记技术提供参考。

    2006年02期 270-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柑橘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吖啶酮的研究与利用

    孙崇德;李鲜;张上隆;Ulrich Matern;陈昆松;

    吖啶酮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芸香科柑橘类植物是天然吖啶酮的主要来源。至今已从柑橘类植物中分离得到20多种吖啶酮生物碱,它们在抗癌、抗肿瘤、抗病毒、抗疟疾和抗白血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柑橘资源丰富,利用我国乃至世界丰富的柑橘资源对柑橘吖啶酮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对柑橘吖啶酮的已有研究多以根茎为实验材料,关于果实中吖啶酮的研究尚无报道。阐述了柑橘吖啶酮的结构特点、生理活性、生物合成和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植物天然吖啶酮的研究现状和形势,同时指明了在柑橘吖啶酮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在此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2006年02期 276-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4个梨基因型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汤浩茹;刘翠琼;罗娅;王小蓉;

    试验以4种基因型梨试管苗为试材,在含有MS、ASH、1/2MS、1/4MS及不同IBA和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上,采用前期光、暗培养各10d,然后转入有无活性碳(AC)和IBA的处理中在光照下生根。试验用L16(45)正交设计,通过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株根鲜重和平均株根干重5个指标考查了基本培养基、IBA、AC以及光照对梨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IBA和蔗糖对于梨根的诱导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根的生长阶段IBA不是必需的;1.0~5.0mg/LIBA+5.0~15.0g/L蔗糖+0.5~1.0g/LAC组合下梨的生根率为75%~100%;前期暗培养能有效促进东方梨品种早酥梨和身不知根的发生,而对西洋梨品种巴梨和考密斯根的诱导效果较差。

    2006年02期 283-286+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花粉直感对京白梨品质的影响

    沙海峰;朱元娣;高琪洁;张文;

    为研究京白梨生产中花粉直感与所出现的品质退化现象的关系,试验选用11个梨品种为授粉品种,以生长势健壮、结果盛期的京白梨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测定了不同授粉组合的坐果率、成熟种子数、果实外在品质及内在品质等几个主要指标。结果表明:京白梨果实在坐果率、成熟种子数、单果重、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而在果形指数、可食用部分表现不明显。成熟种子数与可滴定酸显著相关,表明花粉可通过种子对果实品质产生一定影响。京白梨最适宜的授粉品种是白梨系统的鸭梨、金水2号、中梨2号和七月酥。

    2006年02期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9 ] |[阅读次数:0 ]
  • 黄金梨胚珠、花粉发育及花粉败育过程的显微观察

    边卫东;邓艳华;朱育贤;秦瑞;穆慧云;

    观察了黄金梨的胚珠、胚囊、花粉发生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金梨的胚珠、胚囊、花粉发育是在春季萌芽到开花过程中完成的。在开花前28d花芽萌动初期,胚珠原基出现,花药囊内为小孢子母细胞;花前21d胚珠原基分化出内外珠被,四分体开始出现;花前14d四分体出现率最高;开花时胚囊形成,花粉败育并形成空花药囊。造成黄金梨花粉败育的原因是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及四分体分离后形成的早期花粉细胞无细胞核,早期花粉细胞液化不能形成较厚硬的外壁而解体。

    2006年02期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部分柿属雄性种质巨大花粉、花粉离体及其在罗田甜柿柱头上的萌发率

    张青林;罗正荣;

    甜柿品种一般仅着生雌花,少数雌雄同株,具有雄花的优良甜柿亲本很少,限制了完全甜柿杂交育种进程。2n花粉在植物多倍体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12份柿属雄性种质为试材,进行花粉离体和活体萌发率以及巨大花粉比例检测。结果表明:供试雄性种质花粉萌芽率为20.1%-38.5%;除台湾正柿及油柿外,其余试材的花粉均能在罗田甜柿的柱头上萌发;雄株2号、雄株3号、雄株8号不含巨大花粉,其余试材均有不同比例的巨大花粉存在。

    2006年02期 29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桑白蚧寄生蜂资源考察及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俎文芳;于春池;王学军;韩建华;王广鹏;

    采用寄生昆虫调查法和寄生昆虫饲养法开展了考察桑白蚧寄生蜂资源,结果表明桃桑白蚧寄生性天敌—小蜂资源14种,均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肯定了桑白蚧恩蚜小蜂为桑白蚧的优势种寄生蜂。该寄生蜂在河北昌黎1年发生6~7代,以老熟幼虫及蛹在桑白蚧雌虫体内越冬,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后,即行孤雌生殖,卵单产,寄主专一。田间自然寄生率为30%~70%,是控制桑白蚧发生危害的重要昆虫。并提出了以保护利用寄生蜂为主,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的综合防治技术。

    2006年02期 297-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聚乙烯醇在枣和酸枣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王娜;刘孟军;秦子禹;

    以冬枣、酸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聚乙烯醇不同浓度在冬枣和酸枣组培苗继代增殖中对其玻璃化的影响、在生根培养中对生根效果的影响及在叶片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0g/L的聚乙烯醇能够有效降低冬枣和酸枣组培苗在继代增殖中的玻璃化现象,并能提高组培苗在生根培养中的生根条数和根长度;1.0、1.5g/L的聚乙烯醇可使酸枣和冬枣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发生时期提前,并可提高愈伤组织发生率和发生量、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因此,聚乙烯醇在冬枣和酸枣的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及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中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006年02期 30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广西三角新小卷蛾等龙眼卷叶蛾的综合治理

    周忠实;邓国荣;

    为有效、持续控制龙眼卷叶蛾,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治理龙眼卷叶蛾类害虫的结果表明,综合治理区龙眼夏梢和秋梢幼叶的卷叶率分别为3.76%和2.34%,常规防治区的夏梢、秋梢卷叶率分别为5.49%和4.44%;综合治理区的夏梢期和秋梢期卷叶蛾幼虫被寄生蜂寄生率分别为22.58%和27.50%,而常规防治区的夏梢期和秋梢期幼虫寄生率仅分别为6.81%和8.47%,两者差异极显著。此外,综合治理区荔枝蝽卵粒寄生率、蒂蛀虫的蛹茧寄生率也远高于常规防治区。综合治理区不仅控制了卷叶蛾,且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2006年02期 304-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河南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

    李春奇;李冰冰;王庭梁;叶永忠;孙金花;徐明辉;

    葡萄属(VitisL.)野生水果是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是纯天然、无污染、富含营养的野生水果,还是栽培葡萄优良的抗性育种材料,因而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采用踏查的方法,观察记载野生葡萄属植物的综合性状。超过1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共有14种3变种,其中9种3变种可以直接食用。对野生葡萄属植物的分布、生境、果实性状、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2006年02期 30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高质量枣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王永康;王永勤;田建保;樊新平;李登科;隋串玲;黄丛林;

    主要针对枣组织中多糖严重干扰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问题,比较了常规CTAB法、TE3D法和改良CTAB法3种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提取DNA难以除去多糖类杂质;TE3D法提取的DNA多糖杂质少,但产率低,易降解,褐化严重;改良CTAB法提取DNA产率高,无明显降解,杂质少,D260nm/D280nm比值1.80左右,通过基因组DNA-AFLP指纹图谱分析,完全满足实验要求。并对改良CTAB法的关键步骤作了具体分析讨论。

    2006年02期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