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庆华;高佳慧;王磊;吴文江;郭家选;吴国良;沈元月;
【目的】脂氧合酶LOX是植物香气代谢脂氧合酶途径的起始酶,探究槟子(Malus pumila×M. asiatica)LOX2a基因在果实香气合成中的作用,为LOX2a基因在槟子果实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槟子转录组和挥发性物质检测数据为基础,筛选并克隆槟子LOX2a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功能域、理化性质等进行预测,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LOX2a在细胞水平的表达位置,利用RT-qPCR检测LOX2a的时空表达水平,结合圆片温育和外源激素处理探究激素对LOX2a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槟子LOX2a开放阅读框为2721 bp,编码906个氨基酸,含有一个保守的Lipoxygenase功能域,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槟子LOX2a与苹果LOX2a同源性最高;槟子LOX2a在根部表达水平最高,种子中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花后30 d时表达水平最高,随后降低并维持在一定水平,到成熟(花后150 d)时表达水平上升;槟子LOX2a启动子上含有响应脱落酸、茉莉酸甲酯、赤霉素和水杨酸的顺式作用元件,且其表达受到这4种激素及乙烯的诱导。【结论】槟子LOX2a基因可能通过多种激素信号通路参与槟子果实的香气代谢过程。
2022年11期 v.39 1977-1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杨王莉;李晓刚;杨青松;蔺经;盛宝龙;常有宏;王宏;
【目的】明确早熟砂梨苏翠1号与其母本华酥和父本翠冠成熟期果实的果皮差异代谢产物和差异基因,解析苏翠1号果皮优良性状形成的物质和分子基础。【方法】以苏翠1号(无或极少锈)和其父本翠冠(有锈)、母本华酥(无锈)为试材,利用广靶代谢组学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品种成熟期果实的果皮进行代谢产物测定及转录组测序分析。通过qRT-PCR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表达水平验证。【结果】代谢组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主要是酚酸类、脂质类和黄酮类。转录组结果显示在苯丙素合成途径,角质、栓质和蜡质生物合成途径及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显著富集。与翠冠比较,苏翠1号果皮中苯丙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相关基因POD、4CL以及角质、栓质和蜡质合成途径上的HHT1、CYP86A1基因被抑制表达,CYP86B1、CER1和CAD基因显著上调,类黄酮合成途径CHS、DFR、CYP75B1、F3H和ANS基因在苏翠1号中均下调。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相符。【结论】苯丙素合成途径以及角质、栓质和蜡质合成途径在梨果锈产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高黄酮醇可能使苏翠1号具有良好的耐贮性。
2022年11期 v.39 1989-2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瑾航;沈炳荣;李宜轩;梁沁;冯宇;林晓洁;沈茂芬;吴少华;李亮;李永裕;
【目的】探究砂梨miR159家族成员进化特性及其在梨花芽休眠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已构建的砂梨(黄花)miRNA文库,筛选鉴定出2个miR159成熟体和2个前体序列,分别为ppy-miR159a和ppy-miR159b、ppyMIR159a和ppy-MIR159b。从黄花梨中克隆得到ppy-miR159a和ppy-miR159b。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梨miR159家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测定梨两个miR159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pyrus_GLEAN_10035941(GAMYB转录因子)在梨花芽休眠进程中以及单氰胺(HC)处理梨休眠花芽的变化。【结果】植物miR159家族成熟体进化树的结果显示在进化树的大分支中,miR159家族的碱基高度重合,并且大多数miR159家族都具有相同的序列,说明了黄花梨与其他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而在进化树中出现各种小分支,说明miR159家族在进化过程由于功能分化,其成熟序列也出现相应的碱基改变。两个miR159家族成员的前体均能形成环状结构,且成熟体都在3’臂。ppy-miR159a和ppy-miR159b的最小折叠自由能(ΔG)分别为-368.81 kJ·mol-1和-352.96 kJ·mol-1。进化树分析发现梨miR159的亲缘关系与苹果更为接近。梨miR159调控的潜在靶基因主要是MYB家族基因,它与GA的调控有关,另外两个miR159的其他潜在靶基因并不完全相同,还包括蛋白激酶、细胞色素等功能不同的蛋白基因。在梨花芽休眠进程中,梨miR159相对表达量在整个休眠期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双峰动态变化,靶基因pyrus_GLEAN_10035941的表达趋势与miR159相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且miR159和靶基因的表达量均在休眠解除时期出现显著变化;而单氰胺(HC)处理梨休眠花芽的定量结果显示,随着HC破眠处理时间的增加,miR159的表达量降低,靶基因pyrus_GLEAN_10035941的表达量升高,靶基因pyrus_GLEAN_10035941变化趋势与miR159相反。【结论】两个miR159家族成员的潜在靶基因主要是MYB家族基因。梨花芽可能通过下调miR159表达,促进GAMYB表达,提高GA含量,促进花芽冬季休眠的解除。另外靶基因pyrus_GLEAN_10035941和DELLA基因的表达模式类似。
2022年11期 v.39 2007-2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连润;万红;陶磅;李坤明;陈霞;丁仁展;沙毓沧;
【目的】通过对76份云南野生猕猴桃果实性状开展多元统计分析,探明果实性状的遗传差异、相关性和聚类情况,为加快云南猕猴桃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76份资源的12个果实性状进行了变异度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12个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96%~117.01%,变异系数居前二位的性状为被毛类型和被毛密度,达117.01%和113.49%,果肉颜色、单果质量、果形和果点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50%,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果皮颜色和风味的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下,变异系数最小的为风味。因子分析得到3个主要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3.84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25对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7对性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有3对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5对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把76份资源划分为3大类,可选择第3大类的材料进行鲜食新品种选育。【结论】76份资源果实性状表现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2022年11期 v.39 2019-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强;吴超;贺熙勇;陶亮;耿建建;马静;宫丽丹;
【目的】筛选一套SSR引物,构建澳洲坚果种质DNA指纹图谱,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收集和品种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澳洲坚果基因组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并设计引物,以表型差异较大的4份种质为试材,利用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多态性引物,将筛选得到的引物荧光标记,建立基于荧光SSR标记的澳洲坚果种质鉴定体系。【结果】挑选的240对SSR引物经PCR扩增后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选取其中155对SSR引物进行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最终选择22对扩增稳定、多态性高的SSR引物进行荧光标记,经毛细管电泳检测,获得83份澳洲坚果的基因型数据。利用其中9对荧光引物组合,构建了上述材料的DNA指纹图谱。【结论】筛选获得高效SSR引物,用于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快速分子鉴定。
2022年11期 v.39 2028-2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雷龑;陈婷;刘鑫铭;谢倩;陈清西;
【目的】克隆刺葡萄VdMAPK7基因,并对其参与炭疽病胁迫响应的功能进行分析。【方法】结合前期转录组数据,以刺葡萄福安(Vitis davidii‘Fu'an’)为试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分析VdMAPK7基因在炭疽菌侵染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变化,通过聚类分析VdMAPK7蛋白与其他物种相关MAPK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烟草叶片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VdMAPK7蛋白在细胞中的位置。在番茄中异源表达VdMAPK7基因后,番茄果实接种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验证其对炭疽病胁迫的响应。【结果】刺葡萄VdMAPK7基因响应炭疽菌诱导后表达量逐渐升高,在接种第7天达到高峰。VdMAPK7蛋白与欧洲葡萄、番茄、马铃薯、茶树、珙桐、烟草聚为一大类;亚细胞定位发现,VdMAPK7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VdMAPK7转基因番茄植株矮于野生型植株,果实变小。转基因番茄果实接种尖孢炭疽菌后,相较于野生型番茄,VdMAPK7基因过表达番茄果实发病较轻;q RT-PCR结果显示,VdMAPK7基因过表达番茄植株中响应水杨酸信号通路的基因SlPR1和SlPR2上调表达。【结论】VdMAPK7基因在番茄中过量表达均可增强对尖孢炭疽菌的抗性,推测VdMAPK7基因参与了葡萄对炭疽菌的胁迫响应。
2022年11期 v.39 2036-2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马泽跃;黄战;陈波浪;米日古丽·艾山;柴仲平;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微生物量与香梨产量、品质间的相关性,为梨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7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验对象,研究0、150、300和450 N kg·hm~(-2)(分别用N_0、N_1、N_2和N_3表示)4个氮肥施用量处理下库尔勒香梨土壤微生物量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Vc)含量、糖酸比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其中以N_2处理提高效果最好;总酸含量在各施肥处理下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N_0>N_1>N_2>N_3。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糖酸比均与3个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SMBC)、土壤微生物量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SMBN)呈正相关,与SMBC/SMBN呈负相关;石细胞、总酸含量均与3个时期SMBC、SMBN呈负相关,与SMBC/SMBN呈正相关。在产量、品质效应模型中,通过施氮量、SMBC/SMBN与产量、品质的拟合方程发现施氮量和SMBC/SMBN这2个因素在影响香梨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总酸含量以及糖酸比时交互作用更强,主要表现在膨果期。【结论】以提高库尔勒香梨产量以及改善果实品质为目的,推荐6~7年生库尔勒香梨最佳氮肥施用量范围为300~380 kg·hm~(-2),SMBC/SMBN范围为9~15。
2022年11期 v.39 2046-2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 ] - 刘超;董星光;田路明;霍宏亮;徐家玉;齐丹;张莹;张思梦;杨祥;郭瑞;聂晗宇;曹玉芬;
【目的】分析影响川梨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不同时期的潜在分布。【方法】基于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对川梨自冰期以来不同时期的分布进行预测。【结果】在末次盛冰期川梨适生区主要位于云南省、西藏东南部、四川东南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部地区,总面积约为96.31万km~2。随历史气候的变迁,川梨由末次盛冰期经全新世中期进入当代,分布区面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代川梨主要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适生区总面积约为74.03万km~2。在未来(2070 s)气候情境下,川梨潜在适宜分布区与当代相比有所增加,总面积为82.99万km~2,增加12.10%,其中低适宜生境向西藏、四川西北部地区扩张,云南南部的高适宜区收缩明显,仅在少数地区轻微扩张。采用刀切法筛选出影响种群分布变化的4个主导气候因子及变化区间,即气温季节性变化在4000~5200,最暖季降水量在550~1000 mm,等温性>42%,最暖季平均温度11~23℃。【结论】利用MaxEnt模型模拟各气候因子对川梨地理分布的影响表明,季节性气候变化是影响川梨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另外最暖季降水量、等温性和最暖季平均温度也起了重要作用,而相对于水分,温度对种群分布的影响更大。川梨所在的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等地区拥有高度的地形异质性,湿度变化较小,而且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可能由于气流运动形成丰富的山地降水,山地地表的水热条件仍然适宜森林植被生长,从而使川梨在复杂的山区地形和温和的微环境下保存下来,并未受到冰期的不利影响或限制作用。
2022年11期 v.39 2056-2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家坤;高磊;郑焕;陶建敏;
【目的】确定阳光玫瑰葡萄WH树形枝条下垂的合理方案,为其优质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避雨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对采取WH形树形栽培的葡萄枝条进行5种处理:距离主蔓30、60、90、120 cm拉枝下垂和水平生长(对照处理,CK),研究不同处理对枝条副梢生长速度、卷须生长速度、叶幕光合能力、叶片绿素含量、果实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垂化处理枝条的副梢和卷须生长量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叶幕不同节位的光合特性发生变化,光合能力有所下降,果实的纵、横径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着色程度有所提高。其中距离主蔓90 cm拉枝下垂结果最好,减少副梢和卷须18%~30%的生长量,叶片净光合效率可达13.2μmol·m~(-2)·s~(-1),单果质量13.9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达18.36%。【结论】距离主蔓90 cm拉枝下垂的改良WH形树形,能够保证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和光合能力,并且方便省力化管理,更适合阳光玫瑰葡萄的生产。
2022年11期 v.39 2064-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小龙;张正文;邵学东;钟晓敏;王福成;史祥宾;张艺灿;王海波;
【目的】探明赤霞珠植株矿质元素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筛选影响赤霞珠品质的主要矿质元素,为实现赤霞珠的合理营养施肥和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赤霞珠为试材,连续3 a(年)进行5416配方施肥处理,研究16个配方肥处理的赤霞珠不同生育期/组织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和多酚物质含量等变化。基于Topsis分析对各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品质指数。依据各矿质元素含量分布特性,对高优品质指数的果园进行划分,对低优果园进行营养诊断,并初步制定施肥方案及注意事项。【结果】各酚类物质含量和品质指数的极值在年际间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有效积温(T)与降雨量(P)是造成相同施肥条件下品质年际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处理赤霞珠皮/籽黄烷醇、皮/籽总黄酮、皮单宁含量平均累积量均与T/P值呈正比。以相关性最强为原则,选择盛花期叶片N元素、转色期叶柄P元素、盛花期花序K、Ca和Mg元素可作为蓬莱产区赤霞珠品质指数的植株营养诊断因子。依据高优园植株矿质元素含量范围确定上述营养诊断因子的适宜值分别为N(12.9~31.3)mg·g~(-1)、P(4.0~11.6)mg·g~(-1)、K(6.4~35.9)mg·g~(-1)、Ca(15.7~69.9)mg·g~(-1)、Mg(3.3~18.7)mg·g~(-1)。赤霞珠低优园的需肥顺序为Mg>K>Ca>P>N,其中Mg、K、Ca元素表现偏低。为获得高优品质指数的赤霞珠,建议每公顷施肥量分别为N 186.8 kg、P_2O_570.0 kg、K_2O 112.5 kg、CaO 112.5 kg、MgO 0 kg。【结论】加强果园水肥管理,提高树体对Mg元素的吸收。其他肥料的施用应采取少量多次原则,避开降雨量较大的季节。
2022年11期 v.39 2074-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杨军;黄淑娥;郭建平;李翔翔;李亚靖;丁美萍;
【目的】探究不同低温对脐橙光合性能的影响及发生机制、灾害指标。【方法】以越冬期纽荷尔脐橙果枝为试材,利用人工控温箱进行连续10 d的不同夜间低温处理(-3、-4、-5、-6、-7℃),以外界温度为对照,分析脐橙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对不同低温的响应,结合脐橙形态特征观察,研究脐橙冻害的致灾机制和灾害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均降低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且这3个参数的平均降幅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其中-3、-4、-5、-6、-7℃处理使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9.4%、21.9%、61.0%、61.1%、99.8%。低温处理下,胞间CO2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其中-3℃处理使胞间CO2浓度升高了8.2%,叶绿素含量降低了3.8%。低温处理的果实出现水渍状,叶片发生卷曲、萎蔫、甚至干枯死亡。脐橙冻害等级指标为:-4℃<日最低气温(Td)≤-3℃(≥3 d)或-5℃<Td≤-4℃(1~4 d)属轻度;-5℃<Td≤-4℃(≥5 d)或-7℃<Td≤-5℃(≥1 d)属中度;Td≤-7℃(≥1 d)属重度。【结论】-3℃持续3 d或-4℃持续1 d会减少脐橙的光合产物积累,抑制果实和叶片生长,引起低温冻害;根据脐橙冻害等级指标可评判冻害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柑橘冻害指标制定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2022年11期 v.39 2088-2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秀萍;苏文炳;蒋际谋;姜帆;陈永萍;
【目的】了解枇杷不同组织中的萜类代谢物成分及含量,为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鉴定安徽大红袍枇杷叶片、花、果皮、果肉和种子等组织中的萜类代谢物成分,利用R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组织中的萜类物质成分和含量差异。【结果】安徽大红袍枇杷叶片、花、果皮、果肉和种子等5个组织中,共鉴定出萜类代谢物51种,其中单萜1种、倍半萜1种、二萜3种、三萜42种、三萜皂苷4种,其中紫苏子醇、脱氢枞酸、白桦脂醇、脱氢山楂酸、23-羟基白桦脂酸等35种物质在枇杷中未见报道;各组织萜类代谢物分别为叶片50种、花49种、果皮49种、果肉45种、种子40种,所有组织共有成分38种,占51种萜类物质的74.5%。叶片、花、果皮、果肉和种子中萜类代谢物相对含量>1%的物质各有14、15、11、13、10种,各占其总萜类物质相对含量的88.46%、92.78%、92.37%、94.62%和96.28%,且以三萜类物质为主,5个组织共有的主要萜类物质有8种,分别为2α,19α-二羟基-3-氧熊果-12-烯-28-酸、科罗索酸、山楂酸、2-羟基齐墩果酸、2α,3α,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蔷薇酸、积雪草酸、野蔷薇酸。聚类分析结果很好地展示了各组织萜类物质积累特征。【结论】枇杷叶、花、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萜类物质种类丰富,叶片中的种类最多,其次是花和果皮,均以三萜类物质为主,新鉴定萜类物质35种,可供枇杷种质资源深度鉴定借鉴,也为枇杷叶、花和果的药用及其他高值化利用提供线索。
2022年11期 v.39 2099-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陈静;秦栋;杨新雨;张鹏;迟睿;张利军;冮慧欣;霍俊伟;
【目的】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蓝果忍冬植株,探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果实脱落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蓝果忍冬最适植物调节剂施用浓度,为蓝果忍冬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蓝果忍冬蓓蕾品种为试材,选取不同浓度2,4-二氯苯氧乙酸(2,4-D)、赤霉素(GA3)、乙烯利(ETH)和脱落酸(ABA)处理植株,对果实脱落率进行统计,并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外观品质及营养成分。【结果】GA3和2,4-D处理蓝果忍冬蓓蕾果实脱落率的每次统计结果均小于对照,ABA和ETH浓度不同对脱落影响不同。50 mg·L~(-1)的GA3处理后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酸含量显著增加,在改善外观品质的同时增加了蓝果忍冬果实风味。在功能成分总酚、黄酮类化合物、总花青素含量的指标测定中,各种类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同浓度处理,其作用结果不同。【结论】100 mg·L~(-1)的2,4-D、50 mg·L~(-1)的GA3处理是延缓果实成熟脱落的最佳选择,100 mg·L~(-1)的ABA和50 mg·L~(-1)的ETH处理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的最佳选择,其中50 mg·L~(-1)的GA3处理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2022年11期 v.39 2113-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宁万军;张强;黄闽敏;刘旭丽;
【目的】探讨不同绿肥间作翻压试验对新新2号核桃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确立其适宜的绿肥间作模式,为提高核桃品质、果园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新新2号核桃行间套种油菜、豌豆、紫云英3种绿肥,花期翻压后测定不同处理间土壤养分含量、叶片及果实品质性状。【结果】不同绿肥间作翻压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增减变化存在差异。油菜、豌豆、紫云英在翻压30 d时,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钾含量均有所增加,但后期整体逐渐减少,最终低于绿肥播种前土壤养分水平;同时土壤中养分含量(w,后同)总量均显著增加,分别增长了3.88、1.69、0.83 g·kg~(-1),而对照(CK)则减少了1.31 g·kg~(-1)。新新2号叶面积在油菜、紫云英处理下分别比CK高出5.29%、4.88%,百叶鲜、干质量在豌豆间作下可达到340.64 g、115.12 g,分别比CK提高了13.07%、20.71%,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叶片营养含量在不同绿肥间作下差异显著,P含量在油菜处理下比CK提高了59.74%,K含量、叶绿素含量在豌豆间作下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豌豆间作能显著提高新新2号核桃侧径、单果质量、仁质量、果壳缝合力、壳厚度及果实蛋白质含量,油菜间作下可显著提高新新2号单果质量、果壳缝合力、壳厚度、果实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结论】综合绿肥间作翻压后土壤中营养含量变化,以及叶片、果实品质性状等方面的因素,新新2号核桃园间作豌豆效果优于油菜,而油菜优于紫云英。
2022年11期 v.39 2124-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李红旭;王玮;赵明新;曹刚;曹素芳;王鑫;曹继礼;
早玉是以甘梨早6为母本、黄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梨新品种。果实扁圆或圆形,果皮绿黄色,平均单果质量280.9 g;果面光洁,锈斑无或极少,果点小、隐疏;果肉乳白色,肉质细、酥脆,石细胞极少,汁液多,酸甜适口,有香味;果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4%~14.3%,可溶性糖含量8.4 g·100 g~(-1),可滴定酸含量0.162 g·100 g~(-1),果肉维生素C含量4.0 mg·100 g~(-1),品质优良。该品种树势中庸,萌芽率高,成枝力低,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连续结果能力强。在甘肃张掖地区8月上旬成熟,货架期20 d,冷藏条件下可贮藏4个月。适宜在我国西北、华北、长江流域等梨产区推广种植。
2022年11期 v.39 2188-2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世云
;程晨晨
;何维华
;管雪强
;房经贵
;李勃
;杜远鹏
;张志昌
;
为满足葡萄生产对大粒、优质、抗病和丰产等特色新品种的迫切需求,选育出了具有目标性状的鲜食葡萄新品种志昌紫丰。该品种是以藤稔×巨玫瑰杂交选育出的中熟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平均单穗质量600 g;平均单粒质量11.5 g,果粒椭圆形,果皮紫黑色,果粉中等,果肉中脆,有玫瑰香味,种子2~3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8.3%。生长势中等偏旺,易成花,多次结实能力强,抗霜霉病和白粉病,丰产、稳产,易管理。
2022年11期 v.39 2193-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芬;陈建军;赵秀梅;王发林;刘红星;王玉安;
陇杏3号是以甘肃地方优良品种曹杏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实生选育的极早熟优良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60.4 g,最大单果质量81.6 g;果皮底色为黄色,成熟时阳面显红晕,果面有茸毛,果皮中厚。果肉橙黄色,肉质细,纤维少,汁液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4%,可溶性总糖含量5.79%,有机酸含量1.02%,糖酸比5.68,维生素C含量4.2 mg·100 g-1。果核圆形、褐色、离核、甜仁。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3月中旬花芽萌动,3月底至4月初始花,6月中下旬果实成熟,属极早熟品种。树势中庸,易成芽,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该品种外形美观,品质上,适宜在甘肃及周边杏栽培区发展。
2022年11期 v.39 2197-2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珠琴;汪国云;汪国武;周超超;赵秀花;厉鑫;
梁弄红是从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实生资源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果实心脏形,平均单果质量4.5 g,最大可达7.4 g。果实紫红色,果肉淡黄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6%,可滴定酸含量0.32%,维生素C含量5.78 mg·100 g~(-1),味甜,品质好,不易裂果。果实生育期48 d左右,在浙江宁波4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期比主栽早熟品种诸暨短柄晚4~7 d。植株生长势强,适应性和抗病虫性较强,易栽培。适合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砾)壤土及相似生境种植,第2年开花结果,第5~6年进入盛果期,丰产、稳产。
2022年11期 v.39 2201-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戴宏芬;李俊成;孙清明;
粤红5号是从大红与普通白肉杂交F1代中选育出的火龙果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整齐均匀,平均单果质量310.0 g,可食率79.5%;成熟时果皮粉红色,鳞片尖部绿色;果肉白色,肉质清爽、清甜,无青草味,口感极佳,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4.14%,可滴定酸含量0.172%。花芽分化能力强,自花坐果率90%以上,丰产稳产;枝蔓刺极少且短,利于田间管理;适应性强,抗火龙果溃疡病。适宜在火龙果产区种植。
2022年11期 v.39 2205-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童建新;来文国;李龙;裘劼人;廖益民;
红玉是由红颊×育种材料2008-2-20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抗病草莓新品种。该品种果实长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22.4 g,果面橙红色、光泽度强、果肉橙红色、髓心空洞无或小;果实种子带宽度中等,种子凹入果面;果实萼心凸出,萼片平展;果实风味脆甜可口,香气浓郁,全年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1.3%,果实硬度中等,为1.96 kg·cm~(-2),耐贮运。在浙江杭州地区,9月上旬定植,11月中旬果实成熟;植株中抗炭疽病、灰霉病;耐低温弱光照性强,丰产,产量达35 t·hm~(-2);育苗容易。适合中国大部分地区大棚促成栽培,该品种花序高于叶面,栽培时需起高垄,垄高35 cm以上。
2022年11期 v.39 2209-2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贺玉花;徐永阳;户克云;唐伶俐;张健;孔维虎;赵光伟;
众天雪琼是以J37为母本、F76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厚皮甜瓜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为中熟品种,在河南省春季大棚吊蔓栽培条件下,从播种到成熟全生育期105~115 d,果实发育期35~38 d;果实椭圆形,果皮纯白色,果肉纯白色,平均单果质量1.7 kg,666.7 m~2产量2400 kg左右,果肉厚度4.0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6.5%左右,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左右,肉质软糯无渣;适宜在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耐低温弱光。2022年6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甜瓜(2022)410111。
2022年11期 v.39 2213-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