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爽;骆军;王晓庆;李水根;周博强;
【目的】芽变材料是果树育种中的重要资源。前期发现1个翠冠梨的大果芽突变体,果实明显大于普通翠冠,对其变异来源和分子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通过石蜡切片、内源激素测定以及转录组测序解析大果芽变机制。【结果】石蜡切片结果显示,大翠冠果肉细胞横切面积大于翠冠,说明大翠冠的细胞体积增大。大翠冠中反式玉米素和赤霉素A3的含量分别在开花后10和20 d高于翠冠。花后40 d内分5个时间点取样,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评估幼果发育期间的基因表达水平,共鉴定出20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02个基因在2个以上时间点发生差异表达。在花后0和10 d时,一些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在大翠冠中3个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AHP1、ORR10和ARR17)花后10 d上调表达,在大翠冠中赤霉素负调控相关基因GA3ox1和GA2ox1分别在花后0和10 d下调表达。在大翠冠中发现1个长链非编码lncRNA在所有时间点均下调表达。在大翠冠中晚期胚胎富集蛋白基因D29、锌指蛋白基因dof2.1和伸展蛋白基因extensin等在一些时间点发生表达上调,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控制果实细胞大小中起重要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揭示了翠冠梨大果芽变可能的变异原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可能参与调控果实的大小,转录组分析为解析翠冠梨大果芽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2年10期 v.39 1737-1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砚璞;肖雪;赵建明;朱自果;
【目的】类钙调磷酸酶B互作蛋白激酶(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CIP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干旱、低温等非生物逆境的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中国野生燕山葡萄(Vitis yeshanensis‘Yanshan’)为材料,筛选到1个CIPK转录因子,暂命名为VyCIPK9(登录号:MK942080),探究其特性与功能。【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Vy CIPK9基因在葡萄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同时构建VyCIPK9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将VyCIPK9基因转化到烟草中,探究盐胁迫处理下VyCIPK9基因过表达对转基因烟草种子、幼苗和植株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VyCIPK9基因在葡萄不同组织器官中特异表达,主要在老叶中高度表达;VyCIPK9基因对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和盐胁迫响应强烈;在盐胁迫条件下,VyCIPK9转基因烟草种子发芽率均比野生型烟草高、幼苗生长状况均比野生型烟草效果好;植株生长4周后,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发现VyCIPK9转基因烟草植株生理生化指标中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烟草植株,这说明盐胁迫下VyCIPK9转基因植株受到的伤害程度小于野生型烟草植株。【结论】过表达VyCIPK9基因可以增强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耐盐性,为进一步了解VyCIPK9基因在葡萄抗非生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年10期 v.39 1748-1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秦宇;郝瑞鑫;李若晴;王燕;董宁光;
【目的】深入了解山楂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为山楂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62份山楂种质资源的22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26个数值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22个描述型性状中,共观测到92个变异类型。26个数值型性状中,果实水分含量变异系数最小,种仁率变异系数最大。通过聚类分析将山楂种质资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6.825%,结合相关性分析,共筛选出14个代表性指标用于山楂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结论】山楂种质资源的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62份山楂种质资源可分为3个类群,初步明确了每个类群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最大单果质量、果实横径等14个主要指标可作为山楂种质资源评价和良种选育的参考标准。
2022年10期 v.39 1759-1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杨晓雪;刘胜辉;魏茜雅;林欣琪;叶春海;张秀梅;李映志;
【目的】了解菠萝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在菠萝硝态氮吸收与同化中的作用。【方法】以金菠萝为材料,通过2个试验,分别研究了施氮对菠萝各组织硝态氮含量和40个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日变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施氮处理对菠萝植株生长、叶片硝态氮含量和其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菠萝根、茎、叶硝态氮含量均在10:00和16:00具有最高值;施氮后2 h,根系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增加了叶中18:00的硝态氮含量,降低了茎中14:00和18:00时及根中16:00的硝态氮含量。根中高表达的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最多,峰值多在12:00和14:00;叶中高表达基因的峰值多在18:00;茎中高表达基因的峰值多在12:00;施氮后,多数基因的表达峰值被延后,有些基因的表达峰值升高、降低或提前。不同施氮处理对菠萝植株的生长效应不同,MS营养液处理的植株质量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纯氮处理,无氮MS营养液和清水处理的植株质量增加幅度最小,但前者促进了根系生长;处理后3 d,叶片硝态氮含量增加;处理后6 d,叶片硝态氮同化加强;处理后26 d,叶片进入缺氮状态;绝大多数基因在清水和无氮MS营养液处理后的6 d达到表达峰值,但两者仅共有3个基因;处理后26 d,高表达基因主要分布在30 mmol·L~(-1)氮、无氮MS和清水处理中,三者无共有高表达基因。【结论】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表达受植株氮营养状态调控,AcNRT 1.13、AcNRT 2.1和AcNRT 1.12基因可能与叶片氮吸收有关,AcNRT 1.14、AcNRT 1.21和AcNRT 1.22基因可能与叶片氮再分配有关。
2022年10期 v.39 1774-1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小榕;薛蕾;张泽煌;朱长青;林旗华;徐昌杰;
【目的】探究PDC和ADH基因家族成员在杨梅果实成熟和包装处理期间的表达模式,分析其与乙醛和乙醇积累的关系。【方法】对杨梅PDC和ADH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探究MrPDCs和MrADHs在12个杨梅品种果实成熟期间及主栽品种荸荠和东魁成熟果实包装处理期间的表达情况;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醛和乙醇含量;分析MrPDCs和MrADHs基因表达与乙醛和乙醇积累的关系。【结果】从杨梅基因组共鉴定出8个MrPDC和22个MrADH基因家族成员,其中MrPDC1、MrPDC2、MrADH1、MrADH2和MrADH3在转录组中的表达量较高。果实成熟期间MrPDCs和MrADHs的表达模式在品种间差异较大,总体而言,MrPDC1、MrADH1和MrADH3的表达量随果实成熟不断上升,MrPDC2和MrADH2的表达量在绿果期最高。乙醛含量在果实成熟期间变化幅度以及品种间差异较小;在多数品种上,乙醇在果实成熟期加快积累,其中特早梅成熟果实中乙醇含量比转色期高12.37倍;品种间乙醇含量差异也在成熟期加大,最大差异达15.19倍;乙醛和乙醇含量与MrPDCs表达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MrADH1和MrADH3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就不同包装对果实乙醛和乙醇的积累开展了研究,发现与普通包装和单果包装相比,减压包装导致果实贮运期间异味加重、乙醛和乙醇大量积累,其中荸荠杨梅乙醛含量在10 d内增加3.73倍,乙醇含量在6 d内增加1.86倍,东魁杨梅的乙醛和乙醇含量均在4 d内分别增加2.29倍和1.89倍;与此同时,MrPDC1、MrPDC2、MrADH1和MrADH3表达量显著升高,与乙醛和乙醇含量上升呈现显著相关性。【结论】杨梅果实成熟期间MrADH1和MrADH3表达增强,乙醛和乙醇积累,减压包装处理诱导了MrPDC1、MrPDC2、MrADH1和MrADH3表达,导致乙醛和乙醇过度积累以及果实异味产生。
2022年10期 v.39 1784-1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万继锋;邹明宏;陈菁;宋喜梅;杨倩;罗炼芳;曾辉;
【目的】分析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方法】根据《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和《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范》中的鉴定评价方法进行观测和描述,并基于此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26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为3.4个,嫩叶颜色、叶片形状和种脐侧面凹痕大小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各为5个;26个数量性状中,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68%,花序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1.54%;Q型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0.83时分为4个类群,类群内种质以单果质量、叶序、叶柄长度、嫩叶颜色、小花颜色、带壳果表面质地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52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2.16处聚为5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52个表型性状简化为15个主成分,包含叶序、嫩叶颜色、叶柄长度、花序长度、小花数量、小花颜色、带皮果单粒鲜质量、带皮果腹缝线、带壳果单粒干质量、带壳果表面质地、带壳果表面斑纹分布、带壳果腹缝线、珠孔、种脐、果壳厚度、果仁单粒干质量、出仁率、一级果仁率等主要表型性状,第1和第2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27.427 2%,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结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基于表型性状的数量分类对构建澳洲坚果种质分类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2022年10期 v.39 1798-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侯冲;薛洋;李文东;赵平;李杰;王方方;徐志红;王平勇;
【目的】精细定位调控西瓜果皮覆纹类型基因,开发分子标记。【方法】以选育的果皮覆齿条西瓜材料H2和覆网纹西瓜材料H9的2个高代自交系为亲本,构建F1、BC1P1、BC1P2和F2群体。利用两亲本和F2群体中的果皮覆齿条单株和覆网纹单株分别构建2个亲本DNA混池和2个F2混池,开展全基因组混池重测序分析。基于重测序数据,初步定位候选基因,之后在初定位区间内开发和筛选多态性InDel标记,利用F2分离群体对候选基因进行进一步定位,筛选连锁标记,并分析区间内候选基因的序列。【结果】西瓜果皮覆纹性状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西瓜果皮覆齿条对网纹为显性。通过混池重测序分析,初步将候选基因定位在6号染色体24.3~29.4 Mb的区间。在初定位区间内开发和筛选多态性InDel标记,利用全部368个F2单株将ClRs(Citrullus lanatus rind stripe)基因定位在28 252 905~28 558 579 bp约305.7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有35个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发现有4个基因(Cla97C06G126560、Cla97C06G126680、Cla97C06G126710和Cla97C06G126770)的功能可能与果皮覆纹相关。通过克隆4个基因的CDS序列,发现Cla97C06G126680的CDS序列在两亲本中没有差异位点,其余3个基因均存在非同义突变位点。通过在F2群体和自然群体材料中对这些突变位点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发现3个基因的非同义突变位点与目标性状是共分离的。【结论】将西瓜果皮覆纹调控基因定位在6号染色体305.7 kb区间内并开发了可用于辅助分子育种的标记InDel-93,Cla97C06G126560、Cla97C06G126680、Cla97C06G126710、Cla97C06G126770可能是西瓜果皮覆纹候选调控基因。
2022年10期 v.39 1813-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耀;刘麒;姚协丰;王康;包卫红;钱春桃;
【目的】利用远缘杂交诱导培育具有优良特性的甜瓜(Cucumis melo L.)双单倍体。【方法】选择薄皮甜瓜(C. melo ssp. agrestis)超甜小麦酥作为母本,与远缘野生种非洲角(C. africanus)进行杂交,然后进行胚拯救获得再生植株;利用SSR标记和植物学性状综合鉴定其双单倍体特性;测定双单倍体的一些果实性状。【结果】对超甜小麦酥与非洲角杂交获得种胚进行组培,获得1株再生苗,再生胚产率为0.56%;SSR和表型鉴定表明该再生植株为双单倍体。双单倍体的节间长度、叶片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其果实比受体母本更甜;而且其自交的结籽率和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结论】甜瓜与非洲角远缘杂交可以诱导获得优良的薄皮甜瓜双单倍体,且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保存。
2022年10期 v.39 1824-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淑萍;杨顺林;杨玉皎;张永辉;孟富宣;何建军;张俊松;金杰;
【目的】探究赤霉酸(Gibberellin acid,GA_3)和氯吡脲(Forchlorfenuron,CPPU)对无核翠宝葡萄果粒膨大及其内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提升无核翠宝葡萄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为无核翠宝葡萄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为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作者以2年生早熟欧亚种葡萄品种无核翠宝为试材,在盛花期用10.0、12.5、20.0、25.0 mg·L~(-1)GA_3浸蘸果穗,幼果期分别用12.5 mg·L~(-1)GA_3+2.5 mg·L~(-1)CPPU、25.0 mg·L~(-1)GA_3+5.0 mg·L~(-1)CPPU混合液浸蘸果穗,果实成熟时测定果粒纵横径、果粒质量、果穗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单宁含量和果实色泽。【结果】GA_3和CPPU处理后果实坐果率、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粒质量、果穗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下降,玫瑰香味变淡,总酸含量增加,推迟成熟。综合评价表明,盛花期12.5 mg·L~(-1)GA_3+幼果期25.0 mg·L~(-1)GA_3+5.0 mg·L~(-1)CPPU综合得分最高,盛花期25.0 mg·L~(-1)GA_3+幼果期12.5 mg·L~(-1)GA_3+2.5 mg·L~(-1)CPPU综合得分最低,但均高于对照。【结论】在盛花期用12.5 mg·L~(-1)GA_3处理,幼果期使用25.0 mg·L~(-1)GA_3+5.0 mg·L~(-1)CPPU处理对无核翠宝葡萄综合品质提升效果最好。
2022年10期 v.39 1834-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煜;冯蕊;陈仁伟;杨豫;丁琦;李芳红;王静;李红英;
【目的】冷驯化是植物获得抗寒能力的重要生理过程,研究葡萄自然冷驯化对低温的响应过程,对揭示葡萄抗寒力的形成过程及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和北红1年生成熟枝条为试验材料,在2020—2021年,通过测定自然冷驯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响应指标,包括过冷却点SD、结冰点FP、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电导率Con、Ca~(2+)含量、蔗糖Su含量、ABA含量等,构建了抗寒力指数反映葡萄枝条冷驯化过程,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葡萄生理生化参数对低温的响应过程,定量评价自然冷驯化过程对葡萄枝条抗寒性的影响。【结果】(1)最低气温是冷驯化过程的主导因子;低温引发葡萄枝条含水率降低,Ca~(2+)含量增加,改善枝条渗透调节能力;随着冷驯化温度降低,葡萄枝条蔗糖含量增加,抗寒性提高。枝条的ABA含量与日照时间(光周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低温关系不显著;降水(灌溉)降低了葡萄枝条抗寒力。(2)北红枝条抗寒力强于赤霞珠,年际间赤霞珠过冷却点SD和电导率Con均存在显著差异,北红过冷却点SD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3)葡萄冷驯化过程是渐进累积的,葡萄抗寒力随着冷驯化气温的降低而增强,葡萄抗寒力指数与低温存在典型的Logistic非线性关系,在气温低于18.0℃时,葡萄启动冷驯化过程,抗寒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强;在气温低于12.0℃后,葡萄抗寒能力迅速增大;在气温低于3.0℃时,葡萄枝条的抗寒力增大趋缓,至埋土前,葡萄抗寒力趋于最大。【结论】随着夏末日照时间缩短,葡萄枝条ABA含量逐步增加;低温在冷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随着气温降低,葡萄枝条含水率下降,Ca~(2+)和蔗糖含量增加。随气温降低,葡萄枝条抗寒力呈Logistic非线性渐进累积增大。
2022年10期 v.39 1845-1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王鹏;金龙飞;黄贝;曹明奡;温明霞;吴韶辉;徐建国;
【目的】探究不同叶果比对柑橘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柑橘树势调控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红美人杂柑为试材,设置3个叶果比处理,测定枝叶的生长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参数、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叶果比100(LFR 100)的发梢数、节间长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LFR80的叶面积、厚度和品质较高,LFR60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较高,LFR80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总酸较低,固酸比最高。【结论】LFR80的枝叶生长量大、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高、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适中、果实品质最佳。因此,设施栽培红美人杂柑的叶果比控制在80左右比较适宜。
2022年10期 v.39 1857-1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郭琳琳;庞荣丽;王瑞萍;乔成奎;田发军;王彩霞;李君;庞涛;成昕;谢汉忠;
【目的】探讨猕猴桃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级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为猕猴桃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我国猕猴桃3大主产区6个品种155份猕猴桃果实样品为材料,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总酸、维生素C、蔗糖、葡萄糖、果糖、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总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3个营养品质指标,利用SPSS软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确定猕猴桃营养品质评价代表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并确定代表性指标权重,结合概率分级法和合理全距等分法建立指标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结果】猕猴桃营养品质指标变异幅度整体较大,变异系数为14.68%~112.94%,其中蔗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112.94%;总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14.68%和15.85%。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分析,从13项指标中筛选出4项猕猴桃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代表性指标,分别为可溶性固形物(甜味指标)、总酸(酸味指标)、维生素C(营养功能指标)、类胡萝卜素含量(色泽功能指标),4项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其权重系数分别为56%、20%、20%、8%,每项指标通过概率分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个等级,采用全距等分法建立4项代表性指标综合评分标准,将155份猕猴桃样品划分为3个等级,即特级、一级和二级。【结论】猕猴桃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代表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建立的4项营养品质综合评分标准可用于猕猴桃营养品质的科学评价与分级。
2022年10期 v.39 1864-1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1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 ] - 田原;郑兆东;刘璇;汪春霞;闫青;姚荷婷;
【目的】探究干果树种香榧(Torreya grandis)的树体水分与适生环境水热条件的关系,为香榧经济林生态定位监测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进行为期2 a(年)的香榧树干液流密度、水热因子的生态定位监测,研究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定量关系。【结果】不同观测周期的环境因子变化特征较为一致,不同观测周期的树干液流密度具有不同变化特征。第1观测周期、第2观测周期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36.9%和34.2%。不同观测周期的树干液流密度对环境因子响应特性不同,土壤体积含水量对树干液流变化的响应最强,其可以解释42.6%~51.9%的树干液流变化。连续高温日的树干液流密度响应环境因子与以年为观测时间窗口的树干液流密度响应环境因子有所不同,连续高温日的树干液流密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未显示出以年为观测时间窗口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对树干液流密度的主导作用。【结论】土壤体积含水量对香榧树干液流解释性最强,对其进行定位监测可以定量分析香榧树体水分状态。香榧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需考虑不同观测时长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2022年10期 v.39 1873-1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冬梅;王克瀚;张悦;张雪梅;戴永利;郝家臣;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平欧杂种榛光合特性、产量及生长的影响,为平欧杂种榛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9—2021年,以平欧杂种榛品种达维为试材,在以叶片营养诊断确定年度施肥量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传统土壤施肥(对照,CK)、水肥一体化全量施肥(处理1,T1)、水肥一体化半量施肥(处理2,T2)和传统土壤施肥结合滴灌(处理3,T3)对达维树光合特性、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T1、T2、T3施肥模式下,树体光合特性指标、营养指标、产量指标和生长量指标都高于CK。其中,T1、T2施肥模式可以极显著提高达维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平均单株果实产量、单果质量及果实纵横经(p<0.01)。与T3相比,T1、T2施肥模式下,达维叶片的Pn、Gs、Tr、平均单株果实产量显著高于T3(p<0.05),但T1、T2之间无显著差异。施肥结合滴灌模式下榛树的优良结果枝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K。【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对试验的施肥模式进行评价,筛选出T2是平欧杂种榛达维最优施肥模式。
2022年10期 v.39 1882-1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杨婳若;樊卫国;
【目的】探究不同供钙水平对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苗生长、养分吸收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揭示刺梨的需钙特性、生态适应性和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质培养方法,设0、50、100、150、200、250 mg·L-16个处理,研究不同供钙水平对刺梨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矿质元素吸收,叶和根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酸性磷酸酶(A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分析不同供钙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计算上述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结果】在50 mg·L-1供钙水平下,刺梨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及根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及总根尖数最大,N、P、K、Fe、Cu、Zn、B的含量最高,所有的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隶属函数值最大,综合排名也最高。供钙水平与刺梨苗中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供钙和供钙水平过高会抑制刺梨苗的生长,明显减少除Ca以外的矿质元素吸收,抑制叶和根中NR、GS、SOD、CAT、POD的活性及根系活力,但APase活性有所增强,MDA含量明显提高。供钙水平高于100 mg·L-1以上的处理,刺梨苗生物量比不供钙的还少。【结论】刺梨对钙具有奢侈吸收的特性,但对钙的需求量并不高,对低钙或者高钙胁迫都具有一定的适应和忍耐能力。缺钙或供钙水平过高会减弱刺梨苗中养分酶和细胞保护酶的活性,降低根系活力,改变根系的正常形态,抑制矿质元素的吸收,不利于刺梨苗的生长。
2022年10期 v.39 1891-1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玮;赵明新;曹素芳;曹刚;刘芬;王鑫;田靖;李红旭;
香蜜是以甘梨早6梨为母本、黄冠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中熟梨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03.7 g;果皮底色黄绿色,果点中、密显、外凸;梗洼和萼洼中深、窄,萼片宿存或脱落;果肉乳白色,肉质酥脆,去皮果实硬度3.47 kg·cm-2,石细胞少,汁液多,甜,香味浓郁,果心中等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1.8%~13.6%,可溶性糖含量7.5 g·100 g~(-1),有机酸含量0.109 g·100 g~(-1),维生素C含量3.84 g·100 g~(-1),品质上等。果实发育期126 d,营养生长时间为210 d,在甘肃白银地区,果实8月底成熟,丰产稳产,盛果期产量可达31 500 kg·hm~(-2),生态适宜性、抗病性强;适宜在甘肃平凉、白银、武威和张掖等地区推广种植。
2022年10期 v.39 1954-1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瑞娟;许建兰;张斌斌;张春华;宋宏峰;郭磊;沈志军;丁辉;何鑫;俞明亮;
紫金黄脆是以晚熟、耐贮运硬质桃华玉为母本,早熟油桃优系Z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黄肉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形状为圆形,果面80%以上着红色、茸毛中多,果皮中厚、不能剥离。平均单果质量242 g,大果质量达到450 g。果肉黄色,硬脆爽口,汁液中多,风味甜或微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2%,可溶性糖含量8.17%,可滴定酸含量0.24%。半离核。耐贮运,室温放置10 d、冷库贮放3周风味基本不变。花铃型,花粉可育。在南京地区3月中旬盛花、6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约95 d。1年生成苗定植第2年开花结果,5年生树进入盛果期,早果丰产性好,适宜江苏桃产区及类似生态条件地区栽培。
2022年10期 v.39 1958-1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建昆;易小燕;吕培涛;罗水鑫;宁火根;林华忠;方禄明;陈发兴;
早芙蓉是从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镇上枧村的柰李选种圃中优选出来的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平而微凹,梗洼深,缝合线明显、对称。平均单果质量66.55 g,果形指数为0.95,成熟期果皮鲜红色,色泽鲜亮,果粉厚,果肉深红色,肉质致密,纤维少,酸甜适口,可食率为96.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2.97%,核小,果核质量1.53~1.85 g,黏核,卵圆形,表面粗糙,顶部钝圆。早芙蓉成熟期为6月底至7月初,比芙蓉李品种早15~20 d。适应性强,早果、丰产、稳产性突出,成年树每666.7 m2产量可达2 541.9 kg(每666.7 m2栽植37株)。
2022年10期 v.39 1961-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继水;周碧容;
正甜1043是从沙田柚芽变选育出的红囊柚新品种。果实梨形,果颈短,果面黄色、光滑,果顶无印圈,单果质量1380 g,果肉红色,中心柱实,单果种子数78粒。果实后熟期约2周,果汁含量较沙田柚多,可食率4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0.7%,总糖含量5.6%,总酸含量0.69%,维生素C含量(ρ)44 mg·100 mL-1,常温存贮2~3个月风味仍佳。果实11月上旬成熟,丰产性中等,6年生树平均株产46 kg,自花结实能力弱,需配置10%蜜柚或酸柚作为授粉树,与酸柚砧木嫁接亲和性好,幼年树生长较快,树姿较直立,分枝力中等,末级带叶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该新品种适宜在广东沙田柚栽培区及相似生态区栽植。
2022年10期 v.39 1965-1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姜帆;胡文舜;许奇志;陈秀萍;郑少泉;蒋际谋;邓朝军;许家辉;苏文炳;张雅玲;黄敬峰;
华泰丰龙眼是从石硖×香脆的杂交子代中,通过定向选择优良单株培育而成的早实优质香型新品种,2021年9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成果编号9352021Y0075。该品种树势中等,成花易,童期短(2009年杂交授粉,2012年结果)。果穗大,果实扁圆形,大小均匀,单果质量(12.7±1.0)g,显著高于母本石硖龙眼;果肉乳白色,半透明,不流汁,易离核,质地嫩脆,化渣,可溶固形物含量(w)(22.7±2.8)%,可食率(70.8±1.6)%,味甜,品质佳,有香气。华泰丰龙眼嫁接次年即可结果,无性子代高接后果实性状遗传稳定。2018—2021年连年结果;与储良、石硖、福眼、蜀冠等国内主栽品种砧穗亲和性好。福州地区成熟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留树保鲜期长。
2022年10期 v.39 1969-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俊成;戴宏芬;孙清明;
红水晶6号火龙果是从白水晶×光明红杂交子一代中选育获得的火龙果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球形,平均单果质量295.0 g,果皮红色,果肉紫红色,肉质爽滑、风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4.2%,可滴定酸含量0.19%。植株生长旺盛,定植后2年开始结果,5年后产量稳定,果实生育期28~40 d,花期从5月底至11月底,每年开花10~12批次,每666.7 m2产量可达2 288.0 kg,丰产性能良好,品质佳,遗传性状稳定。对溃疡病抗性强于父母本,4℃下可贮藏20~30 d,在火龙果各产区均可种植。
2022年10期 v.39 1973-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