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早柱;赵艳卓;陈展;宣立锋;牛帅科;褚凤杰;杨丽丽;
【目的】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旨在筛选参与葡萄果实成熟的NAC转录因子,揭示NAC转录家族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NAC基因在葡萄果实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及其组织特异性,对候选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蛋白质性质进行分析。同时,构建pGBKT7重组质粒检测转录因子的自激活能力。【结果】红地球葡萄不同发育阶段的NAC基因表达分析中,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的NAC基因。结合其在红巴拉多葡萄中的表达情况,确定4个NAC转录因子为候选基因。VvNAC5、VvNAC11、VvNAC13、VvNAC1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083、1092、1098、1062 bp,分别编码360、363、365、353个氨基酸,各蛋白分子质量与等电点不同。蛋白序列对比结果显示4个NAC基因在N端都包含高度保守的NAM结构域,但C端序列高度变异。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VvNAC5、VvNAC11、VvNAC13与众多参与组织形成和器官发育相关的NAC蛋白聚为一类,推测同时在组织形成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VvNAC18与众多调控果实成熟衰老及叶片脱落相关蛋白聚为一类,说明VvNAC18参与葡萄果实的成熟调控过程。分析4个NAC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发现VvNAC5、VvNAC18主要在果实中表达,且显著高于其他部位,VvNAC11、VvNAC13在果实中也有较高的表达量。酵母转化试验证明4个NAC蛋白均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结论】筛选出4个NAC转录因子在葡萄果实的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索NAC转录家族调控葡萄果实成熟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2022年07期 v.39 1137-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10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婷婷;周阳广;朱虹娴;张苗;段耀园;曹惠祥;管书萍;解凯东;伍小萌;龙春瑞;高俊燕;郭文武;
【目的】探讨柑橘三倍体有性后代果实糖酸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为倍性杂交科学选配亲本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W.默科特橘橙(MCK)为母本,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诺瓦橘柚+埃及糖橙(NS)和埃及糖橙+丹西红橘(SD)为父本倍性杂交获得的2个三倍体有性群体的成熟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content,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及糖酸组分含量。【结果】三倍体有性后代果实TSS含量遗传偏向低糖亲本,TA含量遗传趋向高酸亲本,但偶有高糖低酸单株存在。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是三倍体有性后代果实的主要糖组分,且以积累蔗糖为主,各糖组分含量均趋近正态分布,总糖含量低于双亲的单株较多,平均低低亲比率(ratio of lower than low parent,LL)为70.56%。柠檬酸和苹果酸是三倍体后代果实的主要酸组分,且以积累柠檬酸为主;柠檬酸含量呈偏态分布,果实总酸含量高于双亲的单株较多,平均超高亲比率(ratio of higher than high parent,HH)为76.00%。【结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柠檬酸和苹果酸可能存在控制其含量的主效基因。倍性杂交产生的三倍体柑橘群体后代的果实糖酸含量趋向高酸低糖亲本,且受父本影响较大。
2022年07期 v.39 1147-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董玲玲;谭晴;张梦婷;肖春丽;张贺;蒲金基;刘晓妹;
【目的】为了揭示杧果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漆酶基因家族成员在转录水平上响应无机阴阳离子和有机物类型外源物的表达模式,为探究该家族在C. gloeosporioides侵染中的作用和开发潜在杀菌剂靶标提供参考。【方法】测定了27种外源物对杧果胶孢炭疽病菌胞外漆酶酶活性的影响,以及4种代表性外源物对胞内漆酶酶活性、黑色素产量和附着胞形成率的影响,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分析了4种代表性外源物对13个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表达的调控。【结果】对杧果胶孢炭疽病菌胞外漆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有Fe~(2+)、Fe~(3+)、NH_4~+、Na~+、K~+、SO_3~(2-)、CO_3~(2-)、HCO_3~-、SO_4~(2-)、NO_3~-、H_2PO_4~-、HPO_4~(2-)、半胱氨酸、白藜芦醇、对甲氧基苯胺、对羟基苯甲酸、二甲基亚砜、肉桂酸和香草酸,其中Fe~(2+)、Fe~(3+)、SO_3~(2-)和半胱氨酸的抑制作用为90%,尤为明显;3个浓度的Ca~(2+)均促进,Mn~(2+)、Cu~(2+)、Zn~(2+)和Mg~(2+)在1 mmol·L~(-1)时促进,5、10 mmol·L~(-1)时抑制;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和焦性没食子酸在1、5 mmol·L~(-1)时抑制,在10 mmol·L~(-1)时明显促进。从对胞内漆酶酶活性和附着胞形成率影响来看,1 mmol·L~(-1)的Cu~(2+)和Mn~(2+)促进,1 mmol·L~(-1)的SO_3~(2-)和半胱氨酸抑制。从对黑色素合成影响来看,1 mmol·L~(-1)的Cu~(2+)显著促进,但1mmol · L~(-1)的Mn~(2+)和SO_3~(2-)和半胱氨酸无显著影响。q RT-PCR结果显示,1 mmol·L~(-1)的Cu~(2+)对约3/4的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诱导表达,但抑制Cglac11和Cglac12的表达;Mn~(2+)、SO_3~(2-)和半胱氨酸对约1/3的成员起促进作用,对23%的成员抑制表达,不影响其余成员的调控;4种外源物均显著促进Cglac2的表达但均不影响Cglac3的表达。【结论】不同外源物对杧果胶孢炭疽病菌漆酶活性、黑色素合成和附着胞的形成以及对漆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调控影响有差异,初步推测Cglac2、Cglac12 和 Cglac13 与外源物 Cu~(2+)、Mn~(2+)、SO_3~(2-)和半胱氨酸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2022年07期 v.39 1157-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爱华;马红叶;罗克明;文晓鹏;
【目的】鉴定干旱胁迫响应相关基因及生化代谢途径。【方法】比较分析火龙果品种紫红龙(Hylocereus spp.‘Zihonglong’)在正常供水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胁迫(-4.9 MPa)条件下的生理及转录组差异。【结果】干旱胁迫增强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通过对转录组数据分析,共筛选出432个DEGs,2个比较组中共同表达的DEGs有18个,OS6H vs NS6H比较组特异表达的DEGs有288个,OS3D vs NS3D比较组特异表达的DEGs有126个。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信号转导(如植物激素、cGMP-PKG、Ras、磷脂酰肌醇等)、碳水化合物(蔗糖和淀粉、丙酮酸代谢及糖酵解等代谢)、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等)代谢、转录和翻译(RNA降解、核糖体及胞吞)、次生代谢(类黄酮、苯丙烷等)及脂质代谢(а-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角质、木栓质和蜡的生物合成)等。【结论】初步明确了火龙果幼苗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干旱胁迫启动了火龙果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下游基因表达,通过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转化、氨基酸代谢及次生代谢等增强了火龙果的渗透调节和解毒能力。
2022年07期 v.39 1167-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邹巧玲;李娜;闫于烟;郭杰;王驰;黄伟;龚玲;龙桂友;
【目的】鉴定纽荷尔脐橙疑似耐寒突变体是否发生了遗传性状变化,评价其耐寒能力是否较野生型增强。【方法】以纽荷尔脐橙突变体与野生型为试材,观测比较春梢叶片性状和果实外观性状,分析比较果实内在品质,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遗传变异,石蜡切片观测比较叶片组织结构,分析比较-6℃低温处理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寒性相关指标。【结果】纽荷尔脐橙突变体春梢叶片、翼叶、叶柄等性状,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实大小、油胞等性状与野生型没有差异;果实含酸量连续2 a(年)较野生型低24.7%~38.6%;1对SSR引物扩增显示突变体与野生型在250 bp左右存在2条差异带;突变体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均极显著大于野生型;突变体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未低温处理以及-6℃处理2~10 h均低于野生型,-6℃处理8 h的电解质渗出率相当于野生型叶片-6℃处理6 h的水平;突变体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6℃低温处理使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脯氨酸含量差异增大;突变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未低温处理(0 h)和低温处理2 h至10 h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结论】该突变体可能是果实含酸量较低,耐寒性增强,DNA水平发生了遗传改变的纽荷尔脐橙芽变。
2022年07期 v.39 1183-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青山;高源;王昆;孙思邈;路翔;李连文;冯建荣;王大江;
【目的】探讨6个不同矮化中间砧对华红苹果果实中总酚及组分动态含量的影响,为苹果矮化中间砧的选择应用和优质苹果生产提供应用依据。【方法】以山荆子为基砧,CG24、MD001、SH3、SH38、Mac9和CX5为中间砧,嫁接华红为试验材料,山荆子直接嫁接华红为对照;在果实生长发育的7个时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多酚组分及含量、Folin-Ciocalteus法测定总酚含量。【结果】华红果皮中总酚含量在所有时期均高于果肉,且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降低,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最小值的时期不同:果肉在成熟期最低,果皮8月29日最低;果皮、果肉多酚组分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和成熟逐渐降低或在果实发育阶段先降低,随着果实成熟增高,不同矮化中间砧组合对果皮、果肉多酚组分的动态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成熟期,SH38组合、CG24组合和SH3组合提高了华红果皮总酚含量,MD001组合和SH38组合提高了华红果肉总酚含量;Mac9组合和SH38组合显著提高华红花青苷含量,进而促进果实着色;SH38组合和MD001组合对果皮、果肉多酚组分的含量提升较多。【结论】SH38组合可考虑作为提高华红苹果功能性栽培的首选中间砧。
2022年07期 v.39 1191-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生瑞;毛娟;马宗桓;侯应军;李鹏鹏;李建明;冯童;陈佰鸿;
【目的】研究不同矮化中间砧对烟富3号苹果幼树叶片内源激素及糖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静宁地区发展的烟富3号苹果砧穗组合。【方法】以烟富3号为接穗,以西府海棠为基砧,以M26、GM256、P16、P2、M27、T337、SH40、SH6和M9为中间砧,定植3 a(年)后调查树体生长指标,然后测定其叶片中ZT、GA3、IAA、ABA、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糖醇的含量。【结果】P16作为烟富3号的矮化中间砧时,株高最小,ZT含量最高;P2作为烟富3号的矮化中间砧时,节间长最短,ABA含量最高,IAA/ABA和(ZT+IAA+GA3)/ABA的比值最小;以P16为烟富3号的矮化中间砧时,叶片中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最高;以T337为烟富3号的矮化中间砧时,叶片中山梨糖醇与蔗糖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茎粗和节间长与ABA含量均呈负相关,节间长与IAA/ABA和(ZT+IAA+GA3)/ABA的比值呈正相关。【结论】P2和P16作为烟富3号的矮化中间砧时,树体生长量最小,叶片中的AB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砧穗组合,IAA/ABA和(ZT+IAA+GA3)/ABA的比值最小,说明P2和P16矮化性在9种矮化中间砧中最好。SH40和SH6的矮化性仅次于P2和P16,树体与P2和P16相比更为中庸,仅从树势与矮化性方面来看,更适合作为烟富3号的矮化中间砧。
2022年07期 v.39 1203-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 ] - 杨祥;霍宏亮;郭瑞;董星光;田路明;刘超;齐丹;张思梦;徐家玉;聂晗宇;曹玉芬;
【目的】对梨种质需冷量与需热量关系进行探究以及种间对比、筛选优异资源。【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以国家梨种质资源圃保存的12个种的290份梨种质为试验试材,采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3种需冷量估算模型以及需热量估算模型中的生长度时数模型,估算梨种质的需冷量、需热量。利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Excel软件统计分类。【结果】犹他模型所估算的梨花芽需冷量范围为292~486.5 C·U,叶芽需冷量范围为347.5~519 C·U;0~7.2℃模型估算的梨花芽需冷量范围为86~324 h,叶芽需冷量范围为176~361 h;≤7.2℃模型估算的梨花芽需冷量范围为94~1052 h,叶芽需冷量范围为321~1120 h。生长度时数模型估算的梨花芽需热量范围为6108~9728 GDH℃。散点图比较结果显示梨叶芽的需冷量普遍大于花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梨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花芽需冷量平均值整体呈现为西洋梨>新疆梨>白梨>砂梨>秋子梨,需热量平均值整体呈现为砂梨>西洋梨>新疆梨>白梨>秋子梨。筛选出低需冷量梨种质29份、低需热量65份、高需热量27份以及需冷、热量均低的种质12份。【结论】梨的需冷量、需热量范围广,种间差异符合一定的地域特性;犹他模型、0~7.2℃模型较为适合用于兴城地区的梨需冷量评价;需冷量和需热量的评价可为梨生产引种、栽培调控、花期预测、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07期 v.39 1213-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泽跃;黄战;陈波浪;热比亚·吐尔汗江;柴仲平;
【目的】通过对库尔勒香梨园进行氮添加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为合理施肥及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以6~7年生的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和熏蒸提取-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研究了0、150、300、450 kgN·hm~(-2)(分别用N_0、N_1、N_2、N_3表示)4个施氮水平下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库尔勒香梨生育期的变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表现为先增后减:在梨树萌芽前期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低,微生物量碳、氮峰值均出现在膨果期;0~60 cm土层中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总体表现为先增后减:N_2> N_3> N_1> N_0,以N_2处理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效果最好,但过量的施氮量会使微生物量的积累受到抑制并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熵;施氮肥会显著降低微生物碳氮比。【结论】在库尔勒香梨栽培中,应该适宜控制氮素的供给,推荐6~7年生库尔勒香梨以300 kg·hm~(-2)的施氮量为最佳。
2022年07期 v.39 1221-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淑娜;奚昕琰;王莉;殷益明;何风杰;李斌;贾惠娟;
【目的】鉴定芽变新品种南太湖特早及其母本夏黑的果皮花青苷组分,鉴别二者发育过程中的转色差异和花青苷积累规律,为葡萄的色泽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UPLC-Triple-TOF 5600+飞行时间液质联用技术鉴定成熟果实的果皮花青苷组分,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育过程果皮花青苷含量。【结果】南太湖特早和夏黑的成熟果实果皮中共检测到15种花青苷,其中甲基花青素-3,5-O-双葡萄糖苷(Pn-DG)、二甲基花翠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Mv-DG-Co)仅在南太湖特早中检测到,二甲基花翠素-3,5-O-双葡萄糖苷(Mv-DG)、二甲基花翠素-3-O-乙酰葡萄糖苷(Mv-G-Ac)仅在夏黑中检测到;均以二甲基花翠素类衍生物为主,单葡萄糖苷含量均高于双葡萄糖苷。南太湖特早果皮总花青苷含量约为夏黑的1.5倍,2个品种积累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南太湖特早果皮花青苷积累比夏黑提早7 d,花翠素类衍生物(花翠素类,甲基花翠素类,二甲基花翠素类)在花后31~52 d快速积累,达到与成熟时期相当含量,使果实较快呈现深紫色。夏黑果皮花青素快速积累期短,积累量少于南太湖特早,且Pn-DG、花翠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Dp-DG-Co)、Mv-G-Ac甲基花翠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Pt-DG-Co)、甲基花青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Pn-DG-Co)延迟7 d出现,使转色进程较慢,成熟时期呈紫红色。【结论】芽变导致葡萄果皮花青苷组分和积累规律发生变化,使芽变品种与母本的转色进程和最终呈色产生差异。
2022年07期 v.39 1232-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赖恒鑫;李文广;彭良志;何义仲;凌丽俐;淳长品;
【目的】探究覆盖不同颜色遮阳网防止脐橙高温日灼的效果。【方法】在重庆8月高温期,用相同规格(纬编6针)5种不同颜色(黑、黄、红、绿、蓝)遮阳网覆盖纽荷尔脐橙,对照不覆盖任何材料,测定对照和各色遮阳网覆盖处理的光质和光照度、叶面和果面温度、光合作用指标、相对叶绿素含量、果实生长量和果实品质。【结果】与对照相比,各色遮阳网覆盖的遮光率为59.9%~75.4%,叶面和果面温度降低7.0~10.0℃,春梢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1.6~5.8;各色遮阳网覆盖均无叶片和果实日灼,且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单果质量。在所有处理中,蓝网和黑网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_n)且显著增加果实横径和单果质量,蓝网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蓝网和绿网显著提高果实维生素C(Vc)含量。【结论】覆盖各色遮阳网均可完全防止脐橙果实和叶片日灼且改善高温时段的P_n,其中,蓝网对提高Pn、促进果实增大和改善品质的效果最好。
2022年07期 v.39 1241-1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