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清鹤;荆琳;王成荣;宋健坤;杨英杰;李鼎立;王然;
【目的】探讨鲁秀梨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累积方式,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与销售期提供依据。【方法】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鲁秀梨可溶性总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从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至采收期,可溶性总糖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其中,前期的增加主要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有关,其在花后100 d时含量达到最高;后期的增加主要与蔗糖在成熟前快速累积有关,山梨醇含量在整个测定时间变化幅度较小。采后贮藏至30 d时,可溶性总糖依旧呈上升趋势,但随后逐渐下降。有机酸主要是由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组成。总体上,苹果酸含量高于其他种类有机酸,为苹果酸优势型。因此,尽管柠檬酸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是增加的,但有机总酸含量变化与苹果酸一致,即随着果实生长、成熟而降低。在贮藏期,有机酸含量呈继续下降趋势。【结论】鲁秀梨在果实发育中期和贮藏后期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在果实采收时及贮藏前期蔗糖在总糖的占比较其他时期为高;整个测定期内,苹果酸含量始终高于柠檬酸含量,为苹果酸优势型果实。果糖、蔗糖和苹果酸可能是鲁秀梨果实特有风味的主要贡献因子。
2022年05期 v.39 743-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沈婉琪;朱炜;曾春发;何昊;李国怀;刘军伟;
【目的】探究外源氰化物(CN-)处理对桃根系生长、生理特性及代谢的影响。【方法】对桃园内死树和活树根系环境进行田间调查,测定土壤和根系中CN-含量。以萌发的桃种子为试验材料,观察不同浓度CN-处理下根系生长情况,测定根系中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初生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CN-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且死树土壤中CN-含量显著高于活树;随着时间推移,死树和活树根围土中CN-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0.5 mmol·L~(-1)CN-处理显著降低了桃根系长度和侧根数量,并增加了根系中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明显升高;0.5 mmol·L~(-1)CN-处理改变了根系中大部分氨基酸(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等)、糖及有机酸的含量。【结论】高浓度CN-处理显著抑制桃根系生长,导致根系中活性氧爆发和膜脂过氧化,并显著干扰根系中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
2022年05期 v.39 752-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凯杰;方海猛;何雪;谭君;夏龙腾;杨梅;张凯;杨国顺;许延帅;
【目的】湖南地区根域限制栽培条件下,在软熟期(花后60~110 d)通过设置不同程度土壤含水量处理,确定阳光玫瑰葡萄软熟期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方法】对阳光玫瑰进行不同程度[T1(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的75%~85%)、T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的65%~<75%)、T3(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的55%~<65%)和T4(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的45%~<55%)]的水分处理,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性状指标。【结果】成熟时(花后110 d)各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皮色差值a*(红绿色)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关系;T2处理使成熟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8.0%,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9.1%,固酸比显著提升18.8%,果皮厚度显著降低25.6%,果实硬度显著增加14.59%,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15.35%;各项光合参数(Pn、Tr、Gs和Ci)大多表现为T1、T2> T3、T4;在处理后15 d内,水分利用率T4> T3> T2> T1,15 d以后,水分利用率T1> T4> T3> T2。【结论】湖南地区根域限制条件下,在软熟期进行T2处理,即不影响光合特性又能改善成熟后果实品质性状,因此在阳光玫瑰软熟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的65%~<75%最为适宜。
2022年05期 v.39 764-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下载次数:8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鲁倩君;陈丽靓;马媛媛;刘迎;赵云文;赵宝龙;孙军利;
【目的】以3309M、5BB、1103P、420A、5C、SO4为材料,研究盐碱胁迫对不同葡萄砧木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的方法,设置对照(改良式Hoagland营养液)与盐碱胁迫(改良式Hoagland营养液+50 mmol·L-1NaCl+NaHCO3)2个处理,测定不同葡萄砧木的新梢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盐碱胁迫下,各砧木植株新梢生长量减少,降幅较少的为420A与SO4;叶绿素(Chl a+b)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m)、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o/CSm)、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m)、单位面积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m)、单位RC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RC)值整体呈下降趋势,荧光诱导曲线中热耗散(DIo/CSm)、单位RC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RC捕获的光能(TRo/RC)、J点(Vj)、I点(Vi)升高,其中,Chl a+b、Pn、Gs下降最多的品种为3309M,Ci与Tr最低的分别是5BB和5C,PIabs、Fv/Fm、TRo/CSm、ETo/RC降幅最小的均为SO4;ABS/CSm、ETo/CSm、RC/CSm降幅最小的为3309M,同时,339M的DIo/CSm增长最多,ABS/RC、TRo/RC、Vj、Vi增幅最大的是5C。【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各砧木耐盐碱性由强到弱为SO4、1103P、5BB、420A、3309M、5C。
2022年05期 v.39 773-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下载次数:1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郭雁君;吉前华;杜鹏飞;黄火金;许冰玲;
【目的】探究广东肇庆主要使用的2种砧木对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Shatangju’)抗寒性的影响,为优化其引种栽培和苗木繁育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枳壳[Poncirus trifoliata(L.)Raf.]砧、酸橘(C. sunki Hort. ex Tanaka)砧3年生砂糖橘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中48 h内从10℃梯次降温至(3±0.5)℃、(-3±0.5)℃分别胁迫24 h,然后,经48 h梯次升温至10℃,24 h后转移至塑料温室中常规栽培90 d,期间调查测定落叶量、生长量、生物量,定期测试分析抗寒生理特性。【结果】在(3±0.5)℃、(-3±0.5)℃胁迫后栽培的90 d中,砂糖橘酸橘砧植株单株落叶数量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412.2%、134.5%,落叶质量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546.6%、1098.0%;胁迫后90 d酸橘砧植株株高降低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5.0%、16.3%,地径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75.0%、8.8%,冠幅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231.6%、52.2%,全株生物量减小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465.4%、45.6%。(3±0.5)℃(、-3±0.5)℃胁迫后90 d,酸橘砧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Chl c)降低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101.1%、27.0%,光合速率(Pn)降低幅度分别大65.8%、52.2%,叶片蒸腾速率(Tr)升高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44.1%、99.9%,叶片气孔导度(Gs)升高幅度较枳壳砧植株分别大41.3%、39.7%。低温胁迫导致砂糖橘叶片碳同化关键酶(Rubisco)、FBP、Ald及PEPC的活性均较同期对照显著降低,叶片水分饱和亏缺(WSD)显著加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枳壳砧植株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酸橘砧植株。【结论】砂糖橘枳壳砧植株抗寒性显著强于酸橘砧植株,其机制主要在于低温胁迫下落叶程度轻,根系较发达,叶片较厚重,光合效率较高,叶片抗脱水、抗膜脂过氧化能力强。
2022年05期 v.39 784-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7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霜;姚小华;常君;杨水平;王开良;黄梅;任华东;
【目的】山核桃是我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型干果树种,研究比较21个浙江山核桃无性系的果实内含物矿质元素差异,评价山核桃果实矿质营养特性,为筛选高矿质营养价值的山核桃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山核桃果实种仁中所含的K、Ca、Na、Mg、Zn、Cr、Mn、Fe、Cu共计9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通过变异性分析、正态性检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和概率分级法对参试无性系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山核桃的矿质营养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在8.93%~64.51%之间,其中变异幅度较大的有Cr(64.51%)、Na(45.73%)、Mn(23.90%)、Fe(19.75%);各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有5对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10对呈显著正相关。(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9种矿质元素指标综合为4个成分因子,可代表原始数据88.19%的信息量。(3)聚类分析表明,21个山核桃无性系可根据综合成分得分聚为3类,各类别间矿质营养品质有较大差别(;4)对3个变异系数≥15%的矿质元素指标进行5级概率分级,对5个变异系数<15%的矿质元素指标进行3级概率分级,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基本一致。【结论】21个浙江山核桃无性系果实矿质营养性状变异较为丰富且均符合正态分布,其中有18个性状指标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将21个山核桃无性系聚为3大类,综合筛选出大源3号、高岭8号、徐坑24号、徐坑88号、高岭3号、大源4号6个优质无性系,其中高岭8号与大源4号有作为优质果用无性系选育引种的潜力。
2022年05期 v.39 800-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韩雅茹;马亚平;陈丽华;赵思明;宋丽华;
【目的】探究气温升高与干旱环境对灵武长枣花青苷代谢的影响,揭示气候变化对枣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方法】以白熟期、半红脆熟期、全红脆熟期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设置大气温度与干旱交互处理试验。大气温度设置自然大气温度(T1)和升高大气温度[T2,T2=T1+(2.0±0.5℃)]两个水平,干旱设置正常土壤水分[D1,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MFC)的70%~75%]、中度干旱(D2,50%~55%MFC)和重度干旱(D3,30%~35%MFC)三个水平。测定灵武长枣果皮花青苷含量,并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关联分析挖掘关键调控基因。【结果】气温升高有利于花青苷积累,干旱不利于其积累,气温升高协同干旱使果皮花青苷含量降低4.28%~12.33%。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29.66 Gb Clean Data,果实全红脆熟期T2D1处理下获得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为6599个,其中6278个经MAPMAN注释到总代谢通路中,类黄酮代谢中注释8个基因。差异基因与代谢物经KEGG富集分析分别筛选到8个类黄酮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及7个相关代谢物。基因ZjCHS、ZjDFR、ZjANS、ZjCFI在气温升高和干旱处理下,在花青苷代谢物的转化合成中显著上调,在T1D3处理下促进了山柰酚、槲皮素、飞燕草色素的积累;在T2D1处理下促进了儿茶素、槲皮素、飞燕草色素、圣草酚、天竺葵色素、表儿茶素、山柰酚的积累,而在T2D3处理下降低。荧光定量分析表明,关键调控基因在不同处理中上调,与转录组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基因ZjCHS、ZjDFR、ZjANS、ZjCFI在气温升高与干旱协同处理下灵武长枣果皮花青苷合成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初步揭示了灵武长枣呈红色的生物学基础。
2022年05期 v.39 81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0K] [下载次数:1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引;倪海枝;颜帮国;陈方永;
【目的】探讨钙素营养与白沙枇杷裂果的重要关系及其对果实相关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软条白沙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裂果与正常果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研究了Ca~(2+)在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外源喷钙效果。【结果】裂果果皮、果肉中钙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裂果率与果皮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裂果果皮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果胶酶(PG)、纤维素酶(CL)活性较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裂果率与PPO活性、PG活性、C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果皮SOD活性、CA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裂果果肉中GA3含量与果皮中ABA含量较正常果显著升高。果皮钙含量与果皮S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果皮PPO活性、PG活性、CL活性、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幼果期果实Ca~(2+)含量最高,到膨大期显著下降。花期和幼果期喷钙显著提高了果实中钙含量和果皮SOD、CAT活性,降低POD、PPO、PG、CL活性和果皮ABA含量、果肉GA3含量。【结论】白沙枇杷果实钙素营养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幼果期到膨大期,果实钙素营养不足是导致枇杷裂果的重要原因之一。钙可通过调节活性氧清除、细胞壁水解与激素合成降低白沙枇杷裂果率。
2022年05期 v.39 826-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曹永庆;任华东;王开良;姚小华;
【目的】对不同母岩发育土壤栽培的香榧种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为高品质香榧的栽培和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火山灰土、花岗岩风化土、砂土、黄泥土和石灰岩土5种不同类型土壤栽培的香榧林为对象,分析土壤养分与香榧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基于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对种仁含油率和蛋白质、水解氨基酸、淀粉、可溶性糖、矿质元素和维生素E含量等品质性状以及炒制加工风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类型土壤pH值、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9.02%~177.20%之间;土壤pH值与镁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钙、锌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有机质与水解性氮、钙与镁元素、镁与锌元素、锰与锌元素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类型土壤香榧种仁含油率、蛋白质和水解氨基酸含量变异系数在3.42%~4.85%之间,淀粉、可溶性糖、矿质元素和维生素E含量的变异系数在7.11%~38.09%之间;土壤有机质与种仁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893(p<0.05),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与种仁淀粉含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65(p<0.01),而且土壤矿质元素和种仁矿质元素含量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砂土栽培香榧种仁风味指标、内在营养指标和加工感官品质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排名分别为第1、第2和第1,香榧种仁风味指标和加工感官品质灰色关联度值的相关系数达0.958(p<0.01)。【结论】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的香榧种仁品质特征差异较大,其中,砂土种植的香榧综合品质最佳;种仁含油率和蛋白质、水解氨基酸、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量化指标用于评判香榧的加工感官品质。
2022年05期 v.39 836-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