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899125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杏NBS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秦兆辉;张俊环;杨丽;张美玲;王玉柱;姜凤超;孙浩元;

    【目的】探讨杏果实发育过程中NBS基因家族的表达规律,为果实抗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NBS基因家族鉴定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在串枝红杏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55个NBS抗病基因,主要分为CNL型(126个)和NL型(29个),45%的基因主要分布在1号与2号染色体上,顺式作用元件较多且大多属于激素调控元件,发现1个杏特有的基序CNBS-1。NBS基因在不同品种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类似,但在表达量上存在较大差异。8个NBS基因在串枝红果实发育的4个时期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同时期大白杏,表明这些基因可能与串枝红果实抗病性高于大白杏有关。【结论】获得8个NBS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抗致病疫霉病原与霜霉病原有关,为杏果实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2022年03期 v.39 321-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35份果桑资源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李勋兰;魏召新;彭芳芳;罗友进;韩国辉;

    【目的】构建果桑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果桑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35份果桑成熟果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果实16项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及变异系数筛选出核心评价指标,基于13项品质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以及基于核心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果桑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结果】不同资源材料的果实品质存在差异,其中A5单果质量,A4、B1和一串红和长果1号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1总糖含量以及A3和A4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远高于其他材料;品质指标间普遍存在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变异系数筛选出单果质量、色差L~*、SSC、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花色苷含量为果桑果品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皆筛选出A3、A4、A5和B1为品质优良果桑资源。【结论】分别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果桑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优良果桑资源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03期 v.39 332-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9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6 ]
  • 柑橘大实蝇化学感受蛋白基因BminCSP3的克隆、表达及结合特征分析

    王兆祥;陈剑;杨岭;田晓丽;桂连友;王福莲;张国辉;

    【目的】探究在柑橘大实蝇成虫触角高表达的化学感受蛋白BminCSP3与气味配体的结合特性,以期为揭示柑橘大实蝇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T-PCR克隆BminCSP3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原核表达系统和镍柱体外表达纯化得到BminCSP3蛋白;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检测BminCSP3与14种气味配体的结合特性。【结果】BminCSP3开放阅读框全长为474 bp,编码157个氨基酸,含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为典型的化学感受蛋白;预测其等电点为5.41,信号肽由22个氨基酸组成,无跨膜结构域,亲水性总平均值为-0.397,是亲水性蛋白。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结果表明,BminCSP3与供试14种气味配体的亲和力均较弱,其Ki值均大于20μmol·L~(-1)。一般认为Ki值大于20μmol·L~(-1),说明蛋白与配体分子间的亲和力较弱。【结论】BminCSP3虽然在柑橘大实蝇成虫触角中显著上调表达,但可能不参与柑橘大实蝇成虫的嗅觉识别过程;或本试验所用配体并非BminCSP3最适配体,应扩大配体库进一步验证BminCSP3的嗅觉功能。

    2022年03期 v.39 343-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栽培·生理·生态

  • 15个杂交柑橘品种的果实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对风味品质的影响

    林媚;张伟清;王天玉;柯甫志;冯先桔;姚周麟;徐程楠;

    【目的】研究不同杂交柑橘(杂柑)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组分含量特征及其对风味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浙江省引种的15种杂柑的17种FA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味道强度值(TAV)、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5种杂柑均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FAA),4个品种Arg含量最高,11个品种Pro含量最高。各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TFAA)为2 605.99~6 572.68 mg·L-1,以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为最高,儿童必需氨基酸(CEAA)含量次高,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最低,EAA/TFAA仅为0.84%~4.90%。品种间的药用氨基酸(MAA)含量差异较明显,MAA/TFAA为13.39%~67.80%,5个品种的MAA/TFAA≥50.00%。各品种的氨基酸组分特征不同,红映、津之辉的TFAA、呈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SAA)含量为最高和次高,媛红、红美人和春见对应的鲜味氨基酸(DAA)、苦味氨基酸(BAA)和芳香族氨基酸(AAA)含量最高,EAA、MAA含量最高对应为媛红、甘平,仅春香柚的BAA>SAA。各品种Arg的TAV值为0.92~3.37,均值2.01,13个品种的TAV值>1,少数品种的Ala、Pro及Glu,其TAV值>1。PCA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44%,较好反映杂柑中FAA的综合信息,综合得分前3位的品种为米哈亚、媛小春和红美人,聚类分析将15种杂柑分成4类。【结论】一些杂柑品种的FAA组分特征差异明显,Pro和Arg为各品种FAA的主要成分,Asp、Ala相对较高,苦味Arg为影响风味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能较好反映品种间氨基酸组分的差异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杂柑的引种推广、良种选育、开发利用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9 352-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1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3个红皮砂梨品种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张鑫楠;贾晓辉;杜艳民;王文辉;舒群;

    【目的】明确美人酥、满天红和彩云红3个云南红梨品种之间的品质差异,旨在为红梨资源品质研究和生产上新品种选育、引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安宁地区红色砂梨品种美人酥、满天红和彩云红为试材,对这3个主栽品种的果实外观特征、营养特性和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满天红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彩云红和美人酥,美人酥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彩云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多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以及固酸比高于美人酥和满天红。彩云红中检测出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为47种,美人酥和满天红中分别检测出35种和34种。【结论】不同红梨品种间品质及风味差异较大,经比较满天红和美人酥梨口感偏酸,彩云红梨外观着色较好、甜度和营养价值最高,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

    2022年03期 v.39 36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根域限制对玫瑰香葡萄果实糖酸及酚类物质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李栋梅;王振平;李相怡;孙思捷;刘博洋;李嘉佳;王磊;王世平;

    【目的】探索根域限制和地栽条件下葡萄果实品质的差异,明确植物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形成间的关联,为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奠定基础。【方法】以根域限制栽培条件下的玫瑰香葡萄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树体生长指标,采用HPLC和HPLC-MS等方法测定两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品质和内源激素的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形成间的关联。【结果】与对照相比,根域限制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葡萄糖、果糖、总花色苷含量和成熟采收期12种单体花色苷含量。同时,根域限制栽培提高了12种原花青素、21种黄酮醇、19种酚酸和4种芪类含量。此外,果实内源ABA含量也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脱落酸(ABA)与葡萄糖、果糖和花色苷的合成积累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结论】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且ABA在果实品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03期 v.39 37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红阳猕猴桃生长发育期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吴佳伟;李苇洁;杨瑞;吴迪;

    【目的】分析红阳猕猴桃不同生育期树干液流特征及气象因子,探索猕猴桃耗水变化规律及环境影响因子,为猕猴桃的合理灌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3月1日至8月31日,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法对5年生的红阳猕猴桃树干液流测定的同时监测环境因子。【结果】(1)猕猴桃日耗水变化主要呈“低-高-低”变化趋势,表现为“昼高夜低”,夜间存在微弱耗水;不同生育期猕猴桃树干液流启动时间存在差异。(2)猕猴桃日均耗水量在不同的生育期存在差异(p <0.05)。不同生育期日均耗水量为: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开花坐果期>萌芽展叶期。(3)不同生育期猕猴桃树干液流日变化与太阳辐射、气温、风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4)猕猴桃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量日变化为:晴天>阴天>雨天。【结论】猕猴桃耗水量受环境因子和生长特性影响,不同生育期耗水量存在差异,为不同生育期耗水量制定合理的蓄水措施和灌溉方式提供重要依据。热扩散式液流探针法可快速便捷测定猕猴桃耗水量,可应用到果树耗水测定中,节约耗水测定时间。

    2022年03期 v.39 388-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枝蔓牵引对金艳猕猴桃生长的影响

    李尧;张坤;周源洁;刘芯伶;夏惠;邓红红;梁东;

    【目的】探究枝蔓牵引对金艳猕猴桃生长的影响。【方法】以10年生金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2018—2019年连续2 a(年)对当年生枝蔓进行牵引处理,研究其对新梢生长、叶片光合能力、花芽分化、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牵引处理使新梢生长更长(增加24.4%),更加均匀,中等粗度枝段(直径6~10 mm)比例增加106.5%;牵引层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结果层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提高了牵引层、结果层叶片光合能力;处理树结果母枝上的芽数显著增加,是对照的1.57倍;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但处理树单株产量达到了102.6 kg,是对照的2.03倍。直径在6~10 mm的当年生枝芽中玉米素(ZR)含量、ZR与赤霉素(GA_3)的比值及碳氮比显著高于直径大于10 mm枝的芽;直径6~10 mm结果母枝上冬芽的萌芽率和花芽率均显著高于直径大于10 mm结果母枝。【结论】枝蔓牵引处理增加了有利于花芽分化的当年生枝蔓生长量,从而显著提高果实产量,此外,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有利于保证果实品质。综上所述,枝蔓牵引是金艳猕猴桃高产优质的栽培模式。

    2022年03期 v.39 406-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红树莓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立业;邱佳奇;王晓香;王鑫月;常飞杨;袁旭;张家安;刘洋;李寒;张雪梅;

    【目的】为缓解红树莓初冬低温冷害,通过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红树莓抗性的影响,明确MT对红树莓耐冷能力的作用及适宜浓度。【方法】以盆栽双季红树莓波尔卡为供验试材,在初冬降温时期,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T(0、50、100、150、200μmol·L~(-1)),研究其对低温胁迫下波尔卡红树莓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褪黑素处理后的第5天时,150μmol·L~(-1)MT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值最低;叶绿素a、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淀粉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最高。【结论】在低温胁迫下喷施150μmol·L~(-1)MT可增加红树莓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并调节渗透物质含量,从而有助于缓解胁迫伤害,提高红树莓耐冷能力。

    2022年03期 v.39 416-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突尼斯软籽石榴果实生长发育及其品质形成规律研究

    胡青霞;冯梦晨;陈延惠;郭强;简在海;史江莉;万然;郑先波;

    【目的】明确河南省荥阳丘陵山地主栽石榴品种突尼斯软籽石榴的品质形成关键时期,确定采收成熟度的判断指标。【方法】挑选花期基本一致的筒状花进行标记,幼果期开始定期测定所选样品的纵、横径,采集样本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品质相关指标及对籽粒的偏好性,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果实纵横径均呈现双“S”形的变化趋势;果形指数呈下降趋势,成熟时降为0.89;果实发育中平均单果质量经历3次迅速增长期,花后123 d时与最大值无显著差异;百粒重整体呈上升趋势,最终可达67.72 g;SSC呈双“S”形上升趋势,花后108 d已达15.4%,与花后118 d时的(16.0%)无显著差异;TA在花后123d~131 d下降迅速,后者TA显著低于前者;pH值在花后118 d后迅速上升,固酸比在花后123 d后迅速上升。籽粒的偏好性在9月2日已达到最佳。果实外观a值于花后108~118 d显著增加,籽粒色泽的显著增加比果皮色泽的增加要早10 d左右。籽粒花色苷含量呈双“S”形变化趋势,近成熟期日均增长幅度最大(10.9%);籽粒的a值基本与花色苷含量变化同步,而L值随籽粒的着色在近成熟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单果质量、果皮色泽L值、SSC和籽粒色泽a值可作为品质评价的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除果皮色泽L值外,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各因子又与果皮色泽a值和籽粒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籽粒色泽L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突尼斯软籽石榴在河南荥阳纵横径及质量增长均呈现双“S”形变化趋势;综合品质增长幅度最大的时期是花后99~108 d;花后118 d,基本表现该品种应有的特征,此后,着色及固酸比增加迅速,但籽粒L值显著下降。果皮色泽L值、SSC、籽粒色泽a值和L值可作为判断成熟度的可靠指标。

    2022年03期 v.39 42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平欧杂种榛果实发育期树干茎流与环境因子及光合参数的关系

    王灵哲;宋锋惠;史彦江;凌锦霞;罗达;宋子君;

    【目的】在新疆伊犁对8年生达维平欧杂种榛的茎流速率进行一年的定点监测,同时观测了平欧杂种榛的果实不同发育期内气象和光合因子对茎流的影响,为榛树在干旱区的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包裹式茎流仪对盛果期的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并监测样地的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并测定不同果实发育期的光合变化,研究气象、光合等因子对不同发育期榛树茎流变化的影响。【结果】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茎流速率昼夜变化差异较大,白天茎流速率变化曲线呈倒“U”形。茎流日累积量在不同发育期存在差异,果壳硬化期最大,为2.57 L·d~(-1),坐果期最小,为1.65 L·d~(-1)。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和叶片温度是果实生长发育期茎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榛树不同果实发育期的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光合参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新疆伊犁地区,7月是榛果发育的果壳硬化期,榛树不仅自身生长旺盛,而且受太阳辐射、温度等因子的影响,导致果园蒸腾耗水量大,应及时补充灌水。

    2022年03期 v.39 439-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阿克苏地区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JuMaVA)的分子检测

    王权;刘保军;张国新;宋单波;白剑宇;

    【目的】明确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探索出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方法】以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全基因组序列为靶标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建立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于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与分析。【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检测的最低质量浓度为4.168 pg·μL-1,可在叶片显症之前检测到该病毒。通过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与分析,明确了5月中下旬是防治该枣树花叶病毒病的关键时间节点。【结论】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快速准确对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进行追踪检测。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开展了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初步明确了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明确了枣树叶片带毒率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6月份检出率较低,7—8月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5—6月份,这与病害前期隐症、7月份叶片显症、8月份进入显症高峰期的田间调查结果相一致,但枣树花叶病毒A与枣树花叶和果实畸形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2022年03期 v.39 449-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海南甜瓜炭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吴会杰;康保珊;杨士兵;郭珍;严蕾艳;王丽;江梦格;彭斌;刘莉铭;古勤生;

    【目的】明确海南大棚甜瓜急性萎蔫的病因及筛选防控该病害的适宜化学药剂。【方法】通过室内组织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造成海南甜瓜萎蔫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致病性分析表明,甜瓜茎及茎基部接种病原菌72 h后表现出明显的坏死,从表现症状的部位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其初生菌丝白色,随后变灰褐色,最后形成大量的黑色微菌核,在PDA上不产生有性繁殖结构。基于真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特异序列进化树分析,发现海南甜瓜病菌分离物HN-melon与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 M.phaseolina)聚为一个分支。结合形态学、致病性及发病特征判定引起海南大棚甜瓜急性萎蔫、死亡的病原菌为M. phaseolina。杀菌剂对菜豆壳球孢的毒力测定表明,8种杀菌剂对菜豆壳球孢的毒力差异很大,抑制作用较好的是50%咪鲜胺锰盐,毒力最强,抑制中浓度EC50为0.684 9 mg·L~(-1);其次为250 g·L~(-1)吡唑醚菌酯,EC50为1.612 4 mg·L~(-1)【。结论】首次鉴定了海南甜瓜发生急性萎蔫的病原菌是M. phaseolina。室内毒力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和250 g·L~(-1)吡唑醚菌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22年03期 v.39 456-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贮藏·加工

  • 温州蜜柑宫川耐浮皮芽变系果实浮皮特性和耐贮性研究

    顾雪娇;王婷;柯甫志;张世怡;徐建国;刘辉;李南羿;张岚岚;

    【目的】探究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Miyagawa wase’)耐浮皮芽变系的果实品质、浮皮特性和耐贮性能,为耐浮皮柑橘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多年测定比较耐浮皮芽变系及其对照母树宫川的果实主要品质性状包括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Vc)含量和浮皮指数;观察测定宫川及其芽变系果皮特征和厚度,利用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比较两者果皮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差异;通过常温贮藏试验,比较两者果实贮藏性能。【结果】芽变系成熟果实平均单果质量102.90 g,果形指数0.78,色调角h0值68.19,硬度0.9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88%,可滴定酸含量0.62%,Vc含量29.87 mg·100 g-1,其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显著高于宫川,浮皮指数显著低于宫川;芽变系果实果皮厚度显著低于宫川,白皮层细胞排列相对整齐且细胞结构较为完整,宫川白皮层细胞表现质壁分离,细胞器降解,趋于衰老;常温贮藏过程中,芽变系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均高于同时期宫川,浮皮程度始终较低,耐贮性优于宫川。【结论】宫川芽变系果实保持了宫川的优良果实品质,且较母树宫川更耐浮皮和贮藏,具有成为耐浮皮柑橘新品种的潜力,同时也是研究浮皮机制的好材料。

    2022年03期 v.39 464-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葡萄芽变机制研究进展及应用

    王浩;刘崇怀;樊秀彩;张颖;孙磊;姜建福;郭大龙;

    芽变作为一种重要的果树育种手段,受到研究者和育种家的高度重视。环境条件等因素是诱导体细胞突变形成芽变的主要原因,L1、L2不同细胞层的变异引起葡萄不同性状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开发出不同的分子标记方法对葡萄芽变进行鉴定,同时葡萄芽变的变异机制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笔者重点从葡萄的花序和果穗、果实颜色、果型、成熟期、果实无核、植株结构及倍性这些性状的变异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葡萄芽变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3期 v.39 474-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香蕉抗寒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吴烁凡;何维弟;李春雨;董涛;毕方铖;盛鸥;邓贵明;胡春华;窦同心;高慧君;刘思文;易干军;姚振;杨乔松;

    香蕉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也是第四大粮食作物,低温是影响其种植区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发展,香蕉抗寒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重点从生物膜、磷酸化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蛋白表达4个层面综述香蕉品种抗寒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和调控途径,旨在为香蕉抗寒品种的培育和栽培措施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3期 v.39 483-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9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无核柑橘新品种华柑4号的选育

    吴巨勋;张雅菁;伊华林;谢宗周;邓秀新;

    华柑4号是从靖安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芽变中选育出来的无核柑橘新品种。果实扁圆形,果形指数0.80,平均果皮厚度2.0 mm,平均单果质量124.81 g,成熟后果皮黄橙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3.2%,可滴定酸含量1.17%,维生素C含量为30.77 mg·100 g-1,平均单果种子数为0.19粒,混栽或单独栽培均接近无籽;品质上。树势强,结果母枝主要以春梢和早秋梢为主,花芽分化能力强,花量中等,自然授粉坐果率5%~8%,丰产稳产。在湖北武汉地区,12月中下旬成熟。

    2022年03期 v.39 495-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早熟黄色免套袋苹果新品种烟香玉的选育

    孙燕霞;宋来庆;赵玲玲;张学勇;刘大亮;赵俊;刘学卿;唐岩;

    烟香玉是以引进中熟苹果品种红露为母本实生选育的黄色苹果新品种。该品种果实长圆柱形,平均单果质量120.2 g,果皮呈黄色,表面光滑,果肉呈浅黄色,口感硬脆,肉质细腻,风味甘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4.3%,去皮硬度9.2 kg·cm~(-2),可滴定酸含量0.32%,维生素C含量2.53 mg·100 g~(-1),较其他早熟品种耐贮藏,自然条件可贮藏2个月。在烟台地区成熟期一般在8月中下旬,抗病性较强,适宜在山东、山西、新疆、陕西等苹果适栽区进行免套袋栽培,盛果期产量29.4 t·hm~(-2)。

    2022年03期 v.39 499-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早熟梨树新品种金光的选育

    郭伟珍;赵京献;李莹;杜婵媛;牛三义;

    金光是从黄金梨实生苗中选育出的中早熟梨树新品种。树势中等,树姿半直立。果实扁圆形,果形指数0.88,果皮黄绿色,表面光滑,蜡质中等,果点少,果皮薄,无果锈。果心中到大,果肉白色,不易褐变,汁多,肉质松脆,无石细胞,甜。萼片脱落或宿存。平均单果质量320.6 g,最大单果质量605.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5%,可滴定酸含量0.10%,维生素C含量1.03 mg·100 g~(-1),果实硬度5.8 kg·cm~(-2)。出汁率85.48%,梨汁黄白色,甜,不易褐变。出干率12.27%,梨干浅黄色,酸甜,有特殊的香气。在石家庄地区,金光果实8月上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22 d左右。丰产、稳产性好,耐寒性强,抗黑星病。7 a生树666.7 m~2产量3 163.8 kg。适宜在河北省石家庄、邢台、邯郸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栽培。

    2022年03期 v.39 502-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无核葡萄新品种碧玉的选育

    王玉安;郝燕;杨瑞;张坤;朱燕芳;

    碧玉是以京秀为母本、红地球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绿色无核葡萄新品种。自然坐果平均单穗质量278.5 g,单粒质量3.7 g。果粒近圆形,果皮绿色、薄、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20.6%,可溶性糖含量16.10%,可滴定酸含量0.52%,维生素C含量3.92 mg·100 g-1,品质优良。该品种树势中庸,易成花,采用短梢修剪。在甘肃兰州露地4月下旬萌芽,6月初开花,8月下旬果实成熟,为中熟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适宜甘肃大部分地区种植。

    2022年03期 v.39 506-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