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世玉;牛建新;马建江;
【目的】建立稳定性好、可重复性强、多态性扩增效果好的‘库尔勒香梨’SCoT-PCR反应体系,证明SCoT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梨属植物优良营养系的鉴定。【方法】以新疆库尔勒农二师29团、33团和34团的‘库尔勒香梨’优良营养系为试材,通过L25(56)正交试验设计对‘库尔勒香梨’SCoT-PCR反应体系进行筛选,并对扩增反应程序进行优化,运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和正交设计助手Ⅱ软件对正交设计扩增结果进行分析,从筛选出的20个引物中随机选择2条引物对24份材料扩增,用DNAMAN、Editseq、ORF Finder和NCBI-BLAST-tblastx对测序结果分析。【结果】优化后的香梨SCoT-PCR 20μL反应分析体系含(2.5 mmol·L~(-1)10×buffer with Mg~(2+))2.5μL、Taq酶1.5 U、引物10μmol·L~(-1)、模板DNA25 ng、dNTPs 1.6 mmol·L~(-1)。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1 min,52℃退火45 s,72℃延伸1 min,30次循环;72℃延伸8 min。对测序结果分析表明:扩增产物的大小为200~2 000 bp,23份材料与对照材料存在单碱基的缺失,利用单碱基变异可以区分出24份材料,说明18份优良营养系材料发生了遗传变异。【结论】SCoT分子标记可用于梨树营养系变异的鉴定。
2016年11期 v.33 1337-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和世玉;牛建新;马建江;
【目的】建立稳定性好、可重复性强、多态性扩增效果好的‘库尔勒香梨’SCoT-PCR反应体系,证明SCoT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梨属植物优良营养系的鉴定。【方法】以新疆库尔勒农二师29团、33团和34团的‘库尔勒香梨’优良营养系为试材,通过L25(56)正交试验设计对‘库尔勒香梨’SCoT-PCR反应体系进行筛选,并对扩增反应程序进行优化,运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和正交设计助手Ⅱ软件对正交设计扩增结果进行分析,从筛选出的20个引物中随机选择2条引物对24份材料扩增,用DNAMAN、Editseq、ORF Finder和NCBI-BLAST-tblastx对测序结果分析。【结果】优化后的香梨SCoT-PCR 20μL反应分析体系含(2.5 mmol·L~(-1)10×buffer with Mg~(2+))2.5μL、Taq酶1.5 U、引物10μmol·L~(-1)、模板DNA25 ng、dNTPs 1.6 mmol·L~(-1)。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1 min,52℃退火45 s,72℃延伸1 min,30次循环;72℃延伸8 min。对测序结果分析表明:扩增产物的大小为200~2 000 bp,23份材料与对照材料存在单碱基的缺失,利用单碱基变异可以区分出24份材料,说明18份优良营养系材料发生了遗传变异。【结论】SCoT分子标记可用于梨树营养系变异的鉴定。
2016年11期 v.33 1337-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斌;李军;李白;张月华;陆其华;
【目的】对槜李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植物DNA条形码标准序列ITS、mat K及rbc L对包括槜李在内的22个李品种(或品系)进行PCR扩增、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通过序列比对发现,ITS序列存在84个变异位点,其中3个位点为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分别位于165 bp、182 bp及195 bp,另外有8个位点为槜李早、中、晚熟品种变异位点;mat K序列存在6个变异位点,rbc L序列无变异位点,mat K及rbc L序列均不存在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相对于mat K及rbc L序列,ITS序列存在较多变异位点,进化速率快,更适宜用来进行槜李的分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研究。基于ITS序列的进化树分析表明,嘉兴‘槜李’和福建‘芙蓉李’及美国‘恐龙蛋’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研究获得了槜李的分子鉴定方法及其亲缘关系,对于槜李的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11期 v.33 1347-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李斌;李军;李白;张月华;陆其华;
【目的】对槜李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植物DNA条形码标准序列ITS、mat K及rbc L对包括槜李在内的22个李品种(或品系)进行PCR扩增、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通过序列比对发现,ITS序列存在84个变异位点,其中3个位点为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分别位于165 bp、182 bp及195 bp,另外有8个位点为槜李早、中、晚熟品种变异位点;mat K序列存在6个变异位点,rbc L序列无变异位点,mat K及rbc L序列均不存在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相对于mat K及rbc L序列,ITS序列存在较多变异位点,进化速率快,更适宜用来进行槜李的分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研究。基于ITS序列的进化树分析表明,嘉兴‘槜李’和福建‘芙蓉李’及美国‘恐龙蛋’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研究获得了槜李的分子鉴定方法及其亲缘关系,对于槜李的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11期 v.33 1347-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龙;张彩霞;宗泽冉;田义;张利义;丛佩华;
【目的】开展苹果叶片应答轮纹病菌胁迫的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苹果叶片应答轮纹病胁迫后差异表达的叶绿体蛋白。【方法】以未受轮纹病菌胁迫和受轮纹病胁迫的苹果叶片为试材,分别提取叶片叶绿体及其蛋白,利用双向电泳技术(2-DE)结合质谱技术(MALDI-TOF-TOF/MS)检测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叶绿体蛋白样品经双向电泳分离后,获得了背景清晰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经质谱检测及数据库检索,成功鉴定得到21个差异表达蛋白点,按照功能划分为6类,分别为光合作用相关、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代谢相关、氨基酸合成相关、抗氧化相关及未知功能蛋白。【结论】苹果叶片受轮纹病菌侵染后,叶绿体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等多个代谢过程中的相关蛋白差异表达,应答轮纹病菌的胁迫。
2016年11期 v.33 1357-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肖龙;张彩霞;宗泽冉;田义;张利义;丛佩华;
【目的】开展苹果叶片应答轮纹病菌胁迫的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苹果叶片应答轮纹病胁迫后差异表达的叶绿体蛋白。【方法】以未受轮纹病菌胁迫和受轮纹病胁迫的苹果叶片为试材,分别提取叶片叶绿体及其蛋白,利用双向电泳技术(2-DE)结合质谱技术(MALDI-TOF-TOF/MS)检测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叶绿体蛋白样品经双向电泳分离后,获得了背景清晰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经质谱检测及数据库检索,成功鉴定得到21个差异表达蛋白点,按照功能划分为6类,分别为光合作用相关、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代谢相关、氨基酸合成相关、抗氧化相关及未知功能蛋白。【结论】苹果叶片受轮纹病菌侵染后,叶绿体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等多个代谢过程中的相关蛋白差异表达,应答轮纹病菌的胁迫。
2016年11期 v.33 1357-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文泰;马明;董铁;刘兴禄;赵明新;尹晓宁;牛军强;
【目的】探明陇东旱塬区不同覆盖措施(覆膜、覆草)对苹果园根系生长分布及树体不同器官中贮藏营养分配动态的影响。【方法】以14 a生苹果树为试材,采用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法,对不同径级根系进行空间形态分布调查,测定根系、不同枝类越冬期间贮藏营养的分配比例及动态。【结果】覆草处理可提高根系数量,扩展根系分布范围至距干0~150 cm内的0~100 cm深土层中;覆膜处理细根总量与水平分布范围较对照有所减小。贮藏营养分别主要贮藏在细根、1 a生枝与粗根中,并以淀粉含量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结论】覆草可有效增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不同枝条与根系中贮藏营养含量,是陇东旱塬区苹果园较为适宜的地表覆盖方式。
2016年11期 v.33 1367-1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孙文泰;马明;董铁;刘兴禄;赵明新;尹晓宁;牛军强;
【目的】探明陇东旱塬区不同覆盖措施(覆膜、覆草)对苹果园根系生长分布及树体不同器官中贮藏营养分配动态的影响。【方法】以14 a生苹果树为试材,采用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法,对不同径级根系进行空间形态分布调查,测定根系、不同枝类越冬期间贮藏营养的分配比例及动态。【结果】覆草处理可提高根系数量,扩展根系分布范围至距干0~150 cm内的0~100 cm深土层中;覆膜处理细根总量与水平分布范围较对照有所减小。贮藏营养分别主要贮藏在细根、1 a生枝与粗根中,并以淀粉含量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结论】覆草可有效增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不同枝条与根系中贮藏营养含量,是陇东旱塬区苹果园较为适宜的地表覆盖方式。
2016年11期 v.33 1367-1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赵同生;赵国栋;张朝红;张新生;杨凤秋;陈东玫;赵永波;付友;
【目的】探究不同矮化中间砧对苹果树生长结果的影响,为筛选燕山地区适宜砧穗组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SH3’‘SH6’‘SH18’‘SH38’‘Mark’‘11-8’‘77-34’‘GM310’‘辽砧2号’为中间砧,‘宫崎短枝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Miyazakifuji’)为接穗品种,比较各砧穗组合树体生长势、早花早果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Mark’‘辽砧2号’的树高、冠径较其他组合明显减小,矮化性最强,树势偏弱,其他组合各有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显著,矮化性相近;‘GM310’‘Mark’‘辽砧2号’的"大脚"现象严重;‘Mark’在定植第2年成花株率最高,‘77-34’最低,‘SH3’累计产量最高,‘Mark’最低,果实品质各指标各有大小,单果质量以‘SH6’最大,‘11-8’最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均以‘SH3’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以‘11-8’最低;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不同砧穗组合在生长势、早花早果性、果实品质方面的综合性状排序为:‘SH38’‘SH3’‘SH6’‘11-8’‘SH18’‘Mark’‘辽砧2号’‘77-34’‘GM310’。【结论】综合分析后认为燕山地区‘宫崎短枝富士’适宜的砧穗组合以‘SH38’最佳,其次是‘SH3’‘SH6’。
2016年11期 v.33 1379-1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赵同生;赵国栋;张朝红;张新生;杨凤秋;陈东玫;赵永波;付友;
【目的】探究不同矮化中间砧对苹果树生长结果的影响,为筛选燕山地区适宜砧穗组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SH3’‘SH6’‘SH18’‘SH38’‘Mark’‘11-8’‘77-34’‘GM310’‘辽砧2号’为中间砧,‘宫崎短枝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Miyazakifuji’)为接穗品种,比较各砧穗组合树体生长势、早花早果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Mark’‘辽砧2号’的树高、冠径较其他组合明显减小,矮化性最强,树势偏弱,其他组合各有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显著,矮化性相近;‘GM310’‘Mark’‘辽砧2号’的"大脚"现象严重;‘Mark’在定植第2年成花株率最高,‘77-34’最低,‘SH3’累计产量最高,‘Mark’最低,果实品质各指标各有大小,单果质量以‘SH6’最大,‘11-8’最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均以‘SH3’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以‘11-8’最低;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不同砧穗组合在生长势、早花早果性、果实品质方面的综合性状排序为:‘SH38’‘SH3’‘SH6’‘11-8’‘SH18’‘Mark’‘辽砧2号’‘77-34’‘GM310’。【结论】综合分析后认为燕山地区‘宫崎短枝富士’适宜的砧穗组合以‘SH38’最佳,其次是‘SH3’‘SH6’。
2016年11期 v.33 1379-1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张强;李兴亮;李民吉;周贝贝;孙健;魏钦平;
【目的】探讨我国‘富士’苹果品质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筛选影响果实品质特性的主要矿质元素,建立‘富士’苹果优质的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优化方案,为提高‘富士’果实品质、减少生理病害的果园合理土壤和叶面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1年对我国苹果产区51个县(市)153个乔砧‘富士’苹果园的果实矿质元素和品质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影响果实品质因子的主要果实矿质元素和建立回归方程,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富士’苹果优质的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优化方案。【结果】我国‘富士’苹果果实中不同矿质元素含量和品质差异较大,氮、铁、锌和硼的含量分别相差12.06、6.17、7.7和10.08倍,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分别相差2.33和2.16倍;果实品质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果实氮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着色面积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果实中钙、铁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模型效应载荷和权重分析表明,果实氮和铁对果实综合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其次是果实中的磷、钾和钙;果实单果质量主要受果实中氮、磷、钾的影响,并与磷、钾含量有较大的正效应系数,而与氮含量有负的效应系数;变量投影重要性获得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受果实中氮、钙和铁的影响,并与果实氮含量有最大的负效应系数,而与果实铁和钙有正效应系数。‘富士’苹果优质的果实矿质元素最佳质量分数为:氮0.25%、磷0.07%~0.12%、钾0.7%~1.2%、钙700 mg?kg-1、铁105~184 mg?kg-1、锌4.3~9.0 mg?kg-1、硼16.8~43.0 mg?kg-1。【结论】降低果实氮含量,提高果实铁、磷、钾和钙含量是提高‘富士’果实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2016年11期 v.33 1388-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张强;李兴亮;李民吉;周贝贝;孙健;魏钦平;
【目的】探讨我国‘富士’苹果品质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筛选影响果实品质特性的主要矿质元素,建立‘富士’苹果优质的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优化方案,为提高‘富士’果实品质、减少生理病害的果园合理土壤和叶面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1年对我国苹果产区51个县(市)153个乔砧‘富士’苹果园的果实矿质元素和品质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影响果实品质因子的主要果实矿质元素和建立回归方程,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富士’苹果优质的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优化方案。【结果】我国‘富士’苹果果实中不同矿质元素含量和品质差异较大,氮、铁、锌和硼的含量分别相差12.06、6.17、7.7和10.08倍,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分别相差2.33和2.16倍;果实品质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果实氮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着色面积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果实中钙、铁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模型效应载荷和权重分析表明,果实氮和铁对果实综合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其次是果实中的磷、钾和钙;果实单果质量主要受果实中氮、磷、钾的影响,并与磷、钾含量有较大的正效应系数,而与氮含量有负的效应系数;变量投影重要性获得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受果实中氮、钙和铁的影响,并与果实氮含量有最大的负效应系数,而与果实铁和钙有正效应系数。‘富士’苹果优质的果实矿质元素最佳质量分数为:氮0.25%、磷0.07%~0.12%、钾0.7%~1.2%、钙700 mg?kg-1、铁105~184 mg?kg-1、锌4.3~9.0 mg?kg-1、硼16.8~43.0 mg?kg-1。【结论】降低果实氮含量,提高果实铁、磷、钾和钙含量是提高‘富士’果实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2016年11期 v.33 1388-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程大伟;陈锦永;顾红;张威远;张洋;郭西智;靳路真;
【目的】探讨‘夏黑’葡萄在不同穗质量和粒质量级别下果实质量差异,制定‘夏黑’葡萄果实质量等级标准,为生产优质‘夏黑’葡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省不同地区‘夏黑’葡萄为试材,测定穗质量、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单宁、着色指数等果实性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果实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夏黑’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着色指数与穗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酸含量与穗质量呈正相关,果实质量随穗质量增大而降低。分别将不同穗质量级别和粒质量级别按果实质量分为4类和3类,穗质量≤400 g品质最优但产量低,400~500 g最理想,500~900 g中等,900 g以上最差。粒质量介于6~7 g质量最优,7~9 g及5~6 g中等,<5 g或>9 g最差。【结论】在‘夏黑’葡萄生产中,穗质量为400~800 g、粒质量为5~9 g时,果实质量较好。初步制定了河南省‘夏黑’葡萄果实质量等级标准,为生产优质‘夏黑’葡萄,增加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6年11期 v.33 1396-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程大伟;陈锦永;顾红;张威远;张洋;郭西智;靳路真;
【目的】探讨‘夏黑’葡萄在不同穗质量和粒质量级别下果实质量差异,制定‘夏黑’葡萄果实质量等级标准,为生产优质‘夏黑’葡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省不同地区‘夏黑’葡萄为试材,测定穗质量、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单宁、着色指数等果实性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果实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夏黑’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着色指数与穗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酸含量与穗质量呈正相关,果实质量随穗质量增大而降低。分别将不同穗质量级别和粒质量级别按果实质量分为4类和3类,穗质量≤400 g品质最优但产量低,400~500 g最理想,500~900 g中等,900 g以上最差。粒质量介于6~7 g质量最优,7~9 g及5~6 g中等,<5 g或>9 g最差。【结论】在‘夏黑’葡萄生产中,穗质量为400~800 g、粒质量为5~9 g时,果实质量较好。初步制定了河南省‘夏黑’葡萄果实质量等级标准,为生产优质‘夏黑’葡萄,增加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6年11期 v.33 1396-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张国军;王晓玥;孙磊;闫爱玲;王慧玲;任建成;徐海英;
【目的】研究篱架顺行水平龙干形葡萄根系分布规律,为该种植模式的配套肥水及土壤管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北京平原区典型沙壤土葡萄园6 a生‘瑞锋无核’自根苗葡萄树为试材,利用挖掘法并区隔根系:将距主干水平向外1 m、深1.2 m的土用水细心冲洗将根系与土壤分开,不时用竹竿标记并固定根的位置,以保证冲洗出来的根与在土壤中的位置无较大变化,用水平细线区隔,分设水平方向4段,垂直方向4段,并分区剪取根系样品,测定根系长度、数量和干质量。【结果】6 a生瑞锋无核葡萄树主要的根系为1级根(直径≤2.0 mm),占比达80%以上。主要吸收根系(1级根)在水平方向上以距主干40 cm之内占比最大,可达70%~90%,在40 cm之外还存在一个占比达10%~30%吸收根系分布区;吸收根系在垂直方向分布较均匀,0~40 cm深度有56.9%~58.5%,深于40 cm还有约41.5%~43.1%的分布。【结论】埋土区顺行水平龙干形篱架栽培葡萄根系在水平方向上分布集中,而且延主干向外呈指数衰减。葡萄根系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广,纵向呈线性衰减。
2016年11期 v.33 1405-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张国军;王晓玥;孙磊;闫爱玲;王慧玲;任建成;徐海英;
【目的】研究篱架顺行水平龙干形葡萄根系分布规律,为该种植模式的配套肥水及土壤管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北京平原区典型沙壤土葡萄园6 a生‘瑞锋无核’自根苗葡萄树为试材,利用挖掘法并区隔根系:将距主干水平向外1 m、深1.2 m的土用水细心冲洗将根系与土壤分开,不时用竹竿标记并固定根的位置,以保证冲洗出来的根与在土壤中的位置无较大变化,用水平细线区隔,分设水平方向4段,垂直方向4段,并分区剪取根系样品,测定根系长度、数量和干质量。【结果】6 a生瑞锋无核葡萄树主要的根系为1级根(直径≤2.0 mm),占比达80%以上。主要吸收根系(1级根)在水平方向上以距主干40 cm之内占比最大,可达70%~90%,在40 cm之外还存在一个占比达10%~30%吸收根系分布区;吸收根系在垂直方向分布较均匀,0~40 cm深度有56.9%~58.5%,深于40 cm还有约41.5%~43.1%的分布。【结论】埋土区顺行水平龙干形篱架栽培葡萄根系在水平方向上分布集中,而且延主干向外呈指数衰减。葡萄根系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广,纵向呈线性衰减。
2016年11期 v.33 1405-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雯雯;冯贝贝;魏雅君;牛莹莹;徐业勇;王明;杨红丽;廖康;
【目的】探究不同杏李品种在干旱区的生长动态,为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生育期、天气和土壤水分条件下定期测定不同杏李品种新梢、叶片、茎干的生长变化,分析及其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结果】‘风味皇后’‘味帝’‘味王’和‘味厚’的新梢生长旺盛期为4月14日至5月10日;叶片生长旺盛期均为4月14日至5月8日;茎干生长旺盛期为5月15日至6月16日。茎干粗度日变化呈明显的昼夜规律,表现为8:00左右达到一天中茎干粗度最大值(MXSD),16:00左右达到一天中茎干粗度最小值(MNSD)。4—8月,‘味厚’的茎干粗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5月份茎干粗度生长量达到最大,4月份出现最小值。5—8月,杏李在晴天的茎干粗度日收缩量(MDS)与日增长量(DI)都明显大于阴天。‘味厚’茎干粗度灌溉后MDS小于灌溉前,但灌溉后DI明显大于灌溉前。【结论】杏李在阿克苏地区的新梢、叶片和茎干生长存在明显交替现象,茎干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旺盛期相互错开。‘味厚’茎干粗度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规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收缩阶段、复原阶段和生长阶段。5月份茎干粗度生长量在全生育期内达到最大。不同生育期、天气、土壤水分条件对杏李茎干粗度的变化存在显著影响。
2016年11期 v.33 1413-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李雯雯;冯贝贝;魏雅君;牛莹莹;徐业勇;王明;杨红丽;廖康;
【目的】探究不同杏李品种在干旱区的生长动态,为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生育期、天气和土壤水分条件下定期测定不同杏李品种新梢、叶片、茎干的生长变化,分析及其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结果】‘风味皇后’‘味帝’‘味王’和‘味厚’的新梢生长旺盛期为4月14日至5月10日;叶片生长旺盛期均为4月14日至5月8日;茎干生长旺盛期为5月15日至6月16日。茎干粗度日变化呈明显的昼夜规律,表现为8:00左右达到一天中茎干粗度最大值(MXSD),16:00左右达到一天中茎干粗度最小值(MNSD)。4—8月,‘味厚’的茎干粗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5月份茎干粗度生长量达到最大,4月份出现最小值。5—8月,杏李在晴天的茎干粗度日收缩量(MDS)与日增长量(DI)都明显大于阴天。‘味厚’茎干粗度灌溉后MDS小于灌溉前,但灌溉后DI明显大于灌溉前。【结论】杏李在阿克苏地区的新梢、叶片和茎干生长存在明显交替现象,茎干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旺盛期相互错开。‘味厚’茎干粗度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规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收缩阶段、复原阶段和生长阶段。5月份茎干粗度生长量在全生育期内达到最大。不同生育期、天气、土壤水分条件对杏李茎干粗度的变化存在显著影响。
2016年11期 v.33 1413-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楚佳;黄春辉;陶俊杰;曲雪艳;钟敏;吴寒;徐小彪;
【目的】探讨毛花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间果肉色素的变化规律及呈色原因。【方法】以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为试材,进行果肉色度、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个果实发育阶段果肉色度稳固上升;叶绿素含量在盛花后95 d之前基本维持在60 mg·kg-1,盛花后110 d达到最小值(47.7 mg·kg-1),而在盛花后140 d快速上升至整个时期最大值(92.0 mg·kg-1),采收时下降到73.0 mg·kg-1;整个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盛花后110 d之前表现稳定,后期先上升再下降,于盛花后140 d达到最大值(26.3mg·kg-1),采收时下降至21.2 mg·kg-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与叶绿素a、叶绿素b、色度呈极显著相关,且2者之间亦呈极显著相关。【结论】整个果实发育阶段高含量的叶绿素是毛花猕猴桃果肉持续呈现绿色的原因。
2016年11期 v.33 1424-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陈楚佳;黄春辉;陶俊杰;曲雪艳;钟敏;吴寒;徐小彪;
【目的】探讨毛花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间果肉色素的变化规律及呈色原因。【方法】以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为试材,进行果肉色度、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个果实发育阶段果肉色度稳固上升;叶绿素含量在盛花后95 d之前基本维持在60 mg·kg-1,盛花后110 d达到最小值(47.7 mg·kg-1),而在盛花后140 d快速上升至整个时期最大值(92.0 mg·kg-1),采收时下降到73.0 mg·kg-1;整个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盛花后110 d之前表现稳定,后期先上升再下降,于盛花后140 d达到最大值(26.3mg·kg-1),采收时下降至21.2 mg·kg-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与叶绿素a、叶绿素b、色度呈极显著相关,且2者之间亦呈极显著相关。【结论】整个果实发育阶段高含量的叶绿素是毛花猕猴桃果肉持续呈现绿色的原因。
2016年11期 v.33 1424-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健;李秀根;王龙;王苏珂;薛华柏;苏艳丽;
‘中梨2号’是由‘栖霞大香水梨’ב兴隆麻梨’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梨新品种。果实端正,近圆形;果皮绿黄色,果面光洁,果点小而稍密,萼片脱落;果肉淡黄白色,肉质酥脆,汁液多,石细胞少,风味纯正,甘甜具香味;平均单果质量200 g,果形指数1.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3%,总糖含量7.54%,总酸含量0.14%,维生素C含量40.5 mg·kg-1,品质极上。果实生育期110 d,郑州地区8月上旬成熟。生长势中庸强健,枝条硬而开张,芽饱满;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易形成腋花芽;花量较大,坐果率高,丰产稳产。果实室温下可贮30 d左右。适合在华北、西北及渤海湾等地区推广种植。
2016年11期 v.33 1453-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健;李秀根;王龙;王苏珂;薛华柏;苏艳丽;
‘中梨2号’是由‘栖霞大香水梨’ב兴隆麻梨’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梨新品种。果实端正,近圆形;果皮绿黄色,果面光洁,果点小而稍密,萼片脱落;果肉淡黄白色,肉质酥脆,汁液多,石细胞少,风味纯正,甘甜具香味;平均单果质量200 g,果形指数1.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3%,总糖含量7.54%,总酸含量0.14%,维生素C含量40.5 mg·kg-1,品质极上。果实生育期110 d,郑州地区8月上旬成熟。生长势中庸强健,枝条硬而开张,芽饱满;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易形成腋花芽;花量较大,坐果率高,丰产稳产。果实室温下可贮30 d左右。适合在华北、西北及渤海湾等地区推广种植。
2016年11期 v.33 1453-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崇怀;樊秀彩;张亚冰;李民;张颖;姜建福;孙海生;乔宝营;魏志峰;顾红;刘启山;孙慧敏;
‘红美’是由‘红亚历山大’ב美人指’杂交选育出的晚熟鲜食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带副穗,无歧肩,平均穗质量636.7 g,最大穗质量1 150.0 g。果粒成熟一致。果粒着生紧。果粒长椭圆,紫红色,平均粒质量6.3 g。果粒与果柄难分离。果粉中等厚。果皮微涩味,有弱玫瑰香味。种子充分发育,每果粒含种子2~3粒,多为2粒。总酸含量为0.50%,总糖含量为15.5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为19.0%,品质上。果实生育期110 d左右,在郑州地区8月下旬成熟,浆果晚熟。植株生长势强。萌芽率为76.5%,结果枝率为95%,第一花序着生位置为3~6节,第3节居多。每节果枝结果1.2穗。两性花。进入结果期早,定植第2年开始结果,并易早期丰产。正常结果树每666.7 m2产果2 000 kg。棚、篱架栽培均可,以中短梢修剪为主。抗逆性和抗病性中等。适合温暖、雨量少的气候条件下种植。
2016年11期 v.33 1456-1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崇怀;樊秀彩;张亚冰;李民;张颖;姜建福;孙海生;乔宝营;魏志峰;顾红;刘启山;孙慧敏;
‘红美’是由‘红亚历山大’ב美人指’杂交选育出的晚熟鲜食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带副穗,无歧肩,平均穗质量636.7 g,最大穗质量1 150.0 g。果粒成熟一致。果粒着生紧。果粒长椭圆,紫红色,平均粒质量6.3 g。果粒与果柄难分离。果粉中等厚。果皮微涩味,有弱玫瑰香味。种子充分发育,每果粒含种子2~3粒,多为2粒。总酸含量为0.50%,总糖含量为15.5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为19.0%,品质上。果实生育期110 d左右,在郑州地区8月下旬成熟,浆果晚熟。植株生长势强。萌芽率为76.5%,结果枝率为95%,第一花序着生位置为3~6节,第3节居多。每节果枝结果1.2穗。两性花。进入结果期早,定植第2年开始结果,并易早期丰产。正常结果树每666.7 m2产果2 000 kg。棚、篱架栽培均可,以中短梢修剪为主。抗逆性和抗病性中等。适合温暖、雨量少的气候条件下种植。
2016年11期 v.33 1456-1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乐峰;郝兆祥;丁志强;罗华;陈颖;马敏;赵亚伟;
‘青丽’是从青皮石榴无性系中选育出的抗旱、抗裂果石榴新品种。果实近球形,果皮底色黄绿、表面着鲜嫩红色,平均单果质量410 g。籽粒红色,平均百粒质量4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总酸含量2.70 g·kg-1,鲜果出汁率47.5%,平均裂果率低于6.2%。果实发育期125 d左右,在山东枣庄地区10月上、中旬成熟。抗旱、抗裂性较强,适于干旱瘠薄山坡地栽培,丰产、稳产。
2016年11期 v.33 1460-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侯乐峰;郝兆祥;丁志强;罗华;陈颖;马敏;赵亚伟;
‘青丽’是从青皮石榴无性系中选育出的抗旱、抗裂果石榴新品种。果实近球形,果皮底色黄绿、表面着鲜嫩红色,平均单果质量410 g。籽粒红色,平均百粒质量4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总酸含量2.70 g·kg-1,鲜果出汁率47.5%,平均裂果率低于6.2%。果实发育期125 d左右,在山东枣庄地区10月上、中旬成熟。抗旱、抗裂性较强,适于干旱瘠薄山坡地栽培,丰产、稳产。
2016年11期 v.33 1460-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化坤;钱剑林;杨忠星;储春荣;李浩宇;周建锋;郄红丽;周晓明;
‘冬玉’是从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槎湾村实生枇杷大树中选育出的抗寒优质中熟白肉枇杷新品种。果实扁圆,果基钝圆,果顶平展;萼片外突,萼孔开张;果皮橙黄,皮薄易剥,锈斑中等;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多汁,风味酸甜;平均单果质量41.3 g,最大单果质量61.8 g,果形指数0.88;每果实含种子粒数4.7个,种皮多开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可食率67.1%,品质上。果实生育期150 d左右,在江苏苏州地区(N31°03′、E120°24′)5月底成熟;花序平均支轴9.7个,下垂,花70~100个;顶端优势明显,一般于枝条上部抽生新梢2~4个。对炭疽病、叶斑病等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好,抗旱、抗寒等抗逆性能力强。果实常温下可以贮藏8~12 d。适宜在苏南太湖丘陵地区种植,嫁接苗第3年开花结果,丰产、稳产、抗寒,比主栽品种增产46.4%。
2016年11期 v.33 1464-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王化坤;钱剑林;杨忠星;储春荣;李浩宇;周建锋;郄红丽;周晓明;
‘冬玉’是从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槎湾村实生枇杷大树中选育出的抗寒优质中熟白肉枇杷新品种。果实扁圆,果基钝圆,果顶平展;萼片外突,萼孔开张;果皮橙黄,皮薄易剥,锈斑中等;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多汁,风味酸甜;平均单果质量41.3 g,最大单果质量61.8 g,果形指数0.88;每果实含种子粒数4.7个,种皮多开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可食率67.1%,品质上。果实生育期150 d左右,在江苏苏州地区(N31°03′、E120°24′)5月底成熟;花序平均支轴9.7个,下垂,花70~100个;顶端优势明显,一般于枝条上部抽生新梢2~4个。对炭疽病、叶斑病等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好,抗旱、抗寒等抗逆性能力强。果实常温下可以贮藏8~12 d。适宜在苏南太湖丘陵地区种植,嫁接苗第3年开花结果,丰产、稳产、抗寒,比主栽品种增产46.4%。
2016年11期 v.33 1464-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