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伟;沙红;刘立强;廖康;耿文娟;王云;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野苹果7个天然居群180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新疆苹果的杂交育种及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9条多态性条带,各居群内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84%~92.25%;居群水平上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新源居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在7个居群中最大;种级水平上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1 6,居群内为0.468 9;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分别为15%和85%,说明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
2012年02期 v.29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秦伟;沙红;刘立强;廖康;耿文娟;王云;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野苹果7个天然居群180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新疆苹果的杂交育种及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9条多态性条带,各居群内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84%~92.25%;居群水平上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新源居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在7个居群中最大;种级水平上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1 6,居群内为0.468 9;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分别为15%和85%,说明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
2012年02期 v.29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樊卫国;王立新;
为探索不同供磷水平对纽荷尔脐橙[Newhall navel orange(Citrus sinensis Osbeck.)]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给幼龄脐橙果园磷肥的合理施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枳砧纽荷尔脐橙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纽荷尔脐橙幼树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不同供磷水平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的关系;不同供磷水平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Pn日变化基本规律并不因供磷水平的高低而改变。供磷水平25 mg·kg-1的条件下,叶片中Chl.a、Chl.b和Car.含量也最高,全天的Pn都维持在最高水平,这一供磷水平最有利于纽荷尔脐橙发挥光合效率。不同供磷水平与纽荷尔脐橙叶片Pn、Tr和WUE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非线性一元二次回归关系。供磷水平低于或高于25 mg·kg-1,纽荷尔脐橙幼树叶片的Pn、Tr和WUE和Chl.a、Chl.b及Car.含量都极显著地降低了;供磷水平大于45 mg·kg-1对Chl.a、Chl.b合成和Pn的抑制作用要比低于25 mg·kg-1供磷水平的强得多。
2012年02期 v.29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樊卫国;王立新;
为探索不同供磷水平对纽荷尔脐橙[Newhall navel orange(Citrus sinensis Osbeck.)]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给幼龄脐橙果园磷肥的合理施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枳砧纽荷尔脐橙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纽荷尔脐橙幼树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不同供磷水平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的关系;不同供磷水平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Pn日变化基本规律并不因供磷水平的高低而改变。供磷水平25 mg·kg-1的条件下,叶片中Chl.a、Chl.b和Car.含量也最高,全天的Pn都维持在最高水平,这一供磷水平最有利于纽荷尔脐橙发挥光合效率。不同供磷水平与纽荷尔脐橙叶片Pn、Tr和WUE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非线性一元二次回归关系。供磷水平低于或高于25 mg·kg-1,纽荷尔脐橙幼树叶片的Pn、Tr和WUE和Chl.a、Chl.b及Car.含量都极显著地降低了;供磷水平大于45 mg·kg-1对Chl.a、Chl.b合成和Pn的抑制作用要比低于25 mg·kg-1供磷水平的强得多。
2012年02期 v.29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肖啸;郭学民;刘建珍;张立彬;
为桃树抗寒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组织离析、显微照相与生物计量统计法,检测并比较了山桃(Prunus davidiana)(SP)、毛桃(P.persica)(MP)和珲春桃(P.persica cv.Hun-chun-tao)(HP)3种桃砧木根与茎导管分子形态和大小。结果表明,3种桃砧木导管分子性状相比较,根与茎导管分子侧壁次生增厚和木质化的方式、纹孔式、穿孔板类型以及其根一端具尾的导管分子比例基本相似,其茎导管分子均具有螺旋加厚现象,但是,两端具尾、一端具尾、两端无尾、两端倾斜、一端倾斜和两端水平的导管分子比例以及导管分子的长度与直径、根与茎导管分子长度与直径的比率均存在差异。
2012年02期 v.29 171-17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肖啸;郭学民;刘建珍;张立彬;
为桃树抗寒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组织离析、显微照相与生物计量统计法,检测并比较了山桃(Prunus davidiana)(SP)、毛桃(P.persica)(MP)和珲春桃(P.persica cv.Hun-chun-tao)(HP)3种桃砧木根与茎导管分子形态和大小。结果表明,3种桃砧木导管分子性状相比较,根与茎导管分子侧壁次生增厚和木质化的方式、纹孔式、穿孔板类型以及其根一端具尾的导管分子比例基本相似,其茎导管分子均具有螺旋加厚现象,但是,两端具尾、一端具尾、两端无尾、两端倾斜、一端倾斜和两端水平的导管分子比例以及导管分子的长度与直径、根与茎导管分子长度与直径的比率均存在差异。
2012年02期 v.29 171-17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吴康;杨亚州;张朝红;张剑侠;郭翠英;王跃进;
以欧洲葡萄无核白品种(Vitis vinifera cv.Thompson Seedless)为研究材料,根据霞多丽品种脱水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PCR扩增。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并Southern杂交分析,发现无核白基因组含有2个不同的脱水素基因。设计并采用一种基于对琼脂糖凝胶梯状切割回收的方法克隆这2个不同脱水素基因的DNA片段,分别命名为DHN1-L和DHN1-S。进一步用反向PCR法获得这2个脱水素基因DNA片段的侧翼序列,获得基因DNA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分别为EF371882和EF371881)。与已公布葡萄基因组序列比对,这2个基因位于第4号染色体相同位置,为等位基因,说明无核白品种脱水素基因为杂合体。2个脱水素基因所翻译蛋白在疏水性及三级结构方面有差异。无核白葡萄脱水素基因等位基因DNA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分析等位基因变异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2012年02期 v.29 17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康;杨亚州;张朝红;张剑侠;郭翠英;王跃进;
以欧洲葡萄无核白品种(Vitis vinifera cv.Thompson Seedless)为研究材料,根据霞多丽品种脱水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PCR扩增。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并Southern杂交分析,发现无核白基因组含有2个不同的脱水素基因。设计并采用一种基于对琼脂糖凝胶梯状切割回收的方法克隆这2个不同脱水素基因的DNA片段,分别命名为DHN1-L和DHN1-S。进一步用反向PCR法获得这2个脱水素基因DNA片段的侧翼序列,获得基因DNA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分别为EF371882和EF371881)。与已公布葡萄基因组序列比对,这2个基因位于第4号染色体相同位置,为等位基因,说明无核白品种脱水素基因为杂合体。2个脱水素基因所翻译蛋白在疏水性及三级结构方面有差异。无核白葡萄脱水素基因等位基因DNA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分析等位基因变异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2012年02期 v.29 17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崇怀;冯建灿;董丹丹;王忠跃;
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合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以期为葡萄抗根瘤蚜砧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 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尼1148抗根瘤蚜,而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6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分离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性;在双亲组合过程中,美洲种群组成比例的多少,与其后代根瘤蚜抗性强弱呈正相关,表现为基因的累加作用;杂交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葡萄根瘤蚜的抗性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向弱的方向回归,在葡萄砧木育种工作中,选择葡萄根瘤蚜抗性强的亲本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2012年02期 v.29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崇怀;冯建灿;董丹丹;王忠跃;
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合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以期为葡萄抗根瘤蚜砧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 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尼1148抗根瘤蚜,而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6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分离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性;在双亲组合过程中,美洲种群组成比例的多少,与其后代根瘤蚜抗性强弱呈正相关,表现为基因的累加作用;杂交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葡萄根瘤蚜的抗性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向弱的方向回归,在葡萄砧木育种工作中,选择葡萄根瘤蚜抗性强的亲本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2012年02期 v.29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晓明;卢春生;樊丁宇;谢辉;薛素琳;
为研究新疆不同葡萄品种酸成分的含量及差异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新疆20个无核及40个有核葡萄品种的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对各品种的有机酸与总酸含量进行了比较,最后将60个葡萄品种的酸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酒石酸和苹果酸是决定总酸含量的最重要因素。无核葡萄品种的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以及总酸含量均高于有核品种。60个葡萄品种分为3大类:分别为高酒石酸、高苹果酸类型;高酒石酸、低苹果酸类型;低酒石酸、低苹果酸类型。研究结果为葡萄加工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葡萄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2年02期 v.29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周晓明;卢春生;樊丁宇;谢辉;薛素琳;
为研究新疆不同葡萄品种酸成分的含量及差异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新疆20个无核及40个有核葡萄品种的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对各品种的有机酸与总酸含量进行了比较,最后将60个葡萄品种的酸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酒石酸和苹果酸是决定总酸含量的最重要因素。无核葡萄品种的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以及总酸含量均高于有核品种。60个葡萄品种分为3大类:分别为高酒石酸、高苹果酸类型;高酒石酸、低苹果酸类型;低酒石酸、低苹果酸类型。研究结果为葡萄加工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葡萄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2年02期 v.29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郭创业;苏彩虹;张丽萍;董少鹏;
对4种不同材质的果袋,进行套袋微域生境及果实着色试验,结果表明,双层内红袋处理昼夜温差较大,9月18—21日和10月上旬晴天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高5.8℃和4.8℃;塑膜袋和双层纸袋保湿性较好,在晴热干燥、空气湿度过低时,可减轻相对湿度胁迫;双层纸袋遮光严重,晴天14:00双层内红袋和双层内黑袋袋内光辐射只有对照的0.8%和0.4%。不同套袋材料形成不同的微环境,对柿果着色产生不同的影响,双层内红处理果实着色最好,其次为双层内黑,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较小,9月25日调查,双层内红果皮色为N25B,对照为163B;10月15日双层内红为33A,对照为N25B。对甜柿果皮进行色素分析,发现不同处理柿果生长后期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提高,套纸袋处理降低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双层纸袋处理后期类黄酮含量增加,其他处理及对照则降低,成熟期双层内红的果皮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0.017 8 mg·g-1和0.070 6 mg·g-1。
2012年02期 v.29 193-198+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郭创业;苏彩虹;张丽萍;董少鹏;
对4种不同材质的果袋,进行套袋微域生境及果实着色试验,结果表明,双层内红袋处理昼夜温差较大,9月18—21日和10月上旬晴天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高5.8℃和4.8℃;塑膜袋和双层纸袋保湿性较好,在晴热干燥、空气湿度过低时,可减轻相对湿度胁迫;双层纸袋遮光严重,晴天14:00双层内红袋和双层内黑袋袋内光辐射只有对照的0.8%和0.4%。不同套袋材料形成不同的微环境,对柿果着色产生不同的影响,双层内红处理果实着色最好,其次为双层内黑,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较小,9月25日调查,双层内红果皮色为N25B,对照为163B;10月15日双层内红为33A,对照为N25B。对甜柿果皮进行色素分析,发现不同处理柿果生长后期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提高,套纸袋处理降低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双层纸袋处理后期类黄酮含量增加,其他处理及对照则降低,成熟期双层内红的果皮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0.017 8 mg·g-1和0.070 6 mg·g-1。
2012年02期 v.29 193-198+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寇文丽;李江阔;张鹏;张平;农绍庄;
为了探讨冰温贮藏过程中1-MCP对不同成熟度磨盘柿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磨盘柿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磨盘柿用1-MCP处理后在冰温贮藏过程中的贮藏品质、生理代谢及软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MCP可以有效延缓不同成熟度柿果冰温(-0.5~-0.2℃)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显著抑制乙醇含量、呼吸强度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抑制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的转化,降低PG、PE、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贮藏条件下,八成熟柿果软化衰老较慢,贮藏效果最好。
2012年02期 v.29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寇文丽;李江阔;张鹏;张平;农绍庄;
为了探讨冰温贮藏过程中1-MCP对不同成熟度磨盘柿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磨盘柿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磨盘柿用1-MCP处理后在冰温贮藏过程中的贮藏品质、生理代谢及软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MCP可以有效延缓不同成熟度柿果冰温(-0.5~-0.2℃)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显著抑制乙醇含量、呼吸强度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抑制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的转化,降低PG、PE、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贮藏条件下,八成熟柿果软化衰老较慢,贮藏效果最好。
2012年02期 v.29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刘杜玲;张博勇;彭少兵;朱海兰;刘淑明;杜婷;
为研究早实核桃品种的抗寒性,以14个早实核桃品种为试材,采用印迹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了10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应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进行了筛选,采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片厚度、气孔密度和栅/海比是影响抗寒性的主要叶片组织结构指标;14个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西林2号>契可>温185>强特勒>维纳>鲁光>吐来尔>辽核3号>辽核4号>西扶2号>中林5号>辽核1号>香玲>西林3号。抗寒性类型划分为5类:西林2号为高抗寒类型;契可和温185为抗寒类型;强特勒、维纳、鲁光、吐来尔、辽核3号和辽核4号为中抗寒类型;西扶2号、中林5号和辽核1号为低抗寒类型;香玲和西林3号为不抗寒类型。
2012年02期 v.29 20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刘杜玲;张博勇;彭少兵;朱海兰;刘淑明;杜婷;
为研究早实核桃品种的抗寒性,以14个早实核桃品种为试材,采用印迹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了10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应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进行了筛选,采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片厚度、气孔密度和栅/海比是影响抗寒性的主要叶片组织结构指标;14个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西林2号>契可>温185>强特勒>维纳>鲁光>吐来尔>辽核3号>辽核4号>西扶2号>中林5号>辽核1号>香玲>西林3号。抗寒性类型划分为5类:西林2号为高抗寒类型;契可和温185为抗寒类型;强特勒、维纳、鲁光、吐来尔、辽核3号和辽核4号为中抗寒类型;西扶2号、中林5号和辽核1号为低抗寒类型;香玲和西林3号为不抗寒类型。
2012年02期 v.29 20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徐小彪;廖娇;黄春辉;辜青青;曲雪艳;刘善军;陈金印;
利用开发的11对EST-SSR引物分析了33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1对EST-SSR引物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均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有8对引物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扩增率为72.7%,对33份种质材料的区分率达100%。8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7,平均为7.6个。利用NTSYS-pc软件,以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谱系图显示,33份种质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60~0.97,表明猕猴桃种质之间遗传关系相对来说不是很远。在相似系数0.73的水平上可将供试猕猴桃材料分为7个类群,其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大体一致。从分子角度揭示了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关系。可为猕猴桃种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EST-SSR是非常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可为猕猴桃分子育种及遗传连锁图构建奠定基础。
2012年02期 v.29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徐小彪;廖娇;黄春辉;辜青青;曲雪艳;刘善军;陈金印;
利用开发的11对EST-SSR引物分析了33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1对EST-SSR引物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均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有8对引物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扩增率为72.7%,对33份种质材料的区分率达100%。8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7,平均为7.6个。利用NTSYS-pc软件,以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谱系图显示,33份种质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60~0.97,表明猕猴桃种质之间遗传关系相对来说不是很远。在相似系数0.73的水平上可将供试猕猴桃材料分为7个类群,其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大体一致。从分子角度揭示了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关系。可为猕猴桃种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EST-SSR是非常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可为猕猴桃分子育种及遗传连锁图构建奠定基础。
2012年02期 v.29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翟秋喜;魏丽红;
以杂种榛优良品系82-11,84-237和84-402为试材,采用动态监测的方法,研究果仁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并分析了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还原糖的含量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略有回升;蔗糖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果仁成熟时成为主要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总糖在果仁发育期呈下降趋势,从果仁充实期到果仁充分成熟,含量逐渐升高;淀粉的含量呈上升—下降—平稳—上升趋势;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升高,呈明显累积趋势。果仁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的积累主要在果仁发育的后期,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积累主要在果仁发育的前期和中期。果仁发育中,粗脂肪含量和氮素,磷素以及钾素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12年02期 v.29 217-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翟秋喜;魏丽红;
以杂种榛优良品系82-11,84-237和84-402为试材,采用动态监测的方法,研究果仁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并分析了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还原糖的含量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略有回升;蔗糖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果仁成熟时成为主要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总糖在果仁发育期呈下降趋势,从果仁充实期到果仁充分成熟,含量逐渐升高;淀粉的含量呈上升—下降—平稳—上升趋势;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升高,呈明显累积趋势。果仁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的积累主要在果仁发育的后期,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积累主要在果仁发育的前期和中期。果仁发育中,粗脂肪含量和氮素,磷素以及钾素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12年02期 v.29 217-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建林;夏明忠;罗强;蔡光泽;赵丽华;袁颖;李晓江;
描述了芭蕉属(芭蕉科)一新变种——雷波野芭蕉(Musa luteola J.L.Liu var.leiboensis J.L.Liu et Q.Luo),并绘制了形态图。新变种以其叶基部渐狭至楔形,叶柄和叶鞘两侧具纸质或干膜质的翅,花序下垂,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圆,苞片外面淡黄色或绿黄色,先端圆或钝圆,每苞片内有花二列,果序球状、近球状或椭圆状球形,果实密集与黄色野芭蕉(Musa luteola J.L.Liu)相近似,但主要又以子房具5~9钝状棱角,浆果较大,长(6.7~)8.5~11.9 cm,宽5~7.2 cm,具5~9钝状棱角,果梗较长1~1.5 cm而有显著区别。
2012年02期 v.29 223-224+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建林;夏明忠;罗强;蔡光泽;赵丽华;袁颖;李晓江;
描述了芭蕉属(芭蕉科)一新变种——雷波野芭蕉(Musa luteola J.L.Liu var.leiboensis J.L.Liu et Q.Luo),并绘制了形态图。新变种以其叶基部渐狭至楔形,叶柄和叶鞘两侧具纸质或干膜质的翅,花序下垂,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圆,苞片外面淡黄色或绿黄色,先端圆或钝圆,每苞片内有花二列,果序球状、近球状或椭圆状球形,果实密集与黄色野芭蕉(Musa luteola J.L.Liu)相近似,但主要又以子房具5~9钝状棱角,浆果较大,长(6.7~)8.5~11.9 cm,宽5~7.2 cm,具5~9钝状棱角,果梗较长1~1.5 cm而有显著区别。
2012年02期 v.29 223-224+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虎;何新华;罗聪;邓立宝;胡颖;李明娟;杨丽涛;
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低温胁迫下龙眼叶片蛋白质组变化时,发现PIP1蛋白在龙眼低温胁迫中上调表达。应用RACE技术克隆龙眼水通道蛋白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DLPIP1,基因登陆号为JN572691,长度为1 132 bp,包括1个90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DLPIP1在21个不同植物中的一致性为90%~93%。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DLPIP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含有7个跨膜区,有2个NPA单元,其氨基酸残基与MIP家族蛋白保守区序列完全一致。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其他物种PIP质膜水通道蛋白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DLPIP1在低温胁迫下不同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DLPIP1在龙眼根、茎、叶中都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和叶。DLPIP1在低温胁迫时,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这说明DLPIP1蛋白在龙眼低温逆境过程中起作用。
2012年02期 v.29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陈虎;何新华;罗聪;邓立宝;胡颖;李明娟;杨丽涛;
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低温胁迫下龙眼叶片蛋白质组变化时,发现PIP1蛋白在龙眼低温胁迫中上调表达。应用RACE技术克隆龙眼水通道蛋白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DLPIP1,基因登陆号为JN572691,长度为1 132 bp,包括1个90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DLPIP1在21个不同植物中的一致性为90%~93%。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DLPIP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含有7个跨膜区,有2个NPA单元,其氨基酸残基与MIP家族蛋白保守区序列完全一致。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其他物种PIP质膜水通道蛋白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DLPIP1在低温胁迫下不同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DLPIP1在龙眼根、茎、叶中都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和叶。DLPIP1在低温胁迫时,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这说明DLPIP1蛋白在龙眼低温逆境过程中起作用。
2012年02期 v.29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代汉萍;杜潇;张莹莹;
为了明确树莓露地越冬过程中致死原因,在沈阳地区,以栽培树莓(Rubus idaeus L.)品种美国22号(Royal-ty)、秋福(Autumn Bliss)、哈瑞太慈(Heritage)、胜利(Victory)为试材,以野生树莓牛叠肚(R.crataegifolius Bge.)为对照,在露地不防寒自然越冬过程中连续定期取茎,测定电导率、萌芽率、含水量,观察茎表皮变化,结合外界气温和湿度的变化,确定树莓越冬过程中关键致死原因和时期。结果表明,野生树莓牛叠肚在沈阳可露地越冬,4个栽培树莓品种均不能正常露地越冬。树莓露地越冬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露地越冬的茎经历持续低温后,春季气温回升时伴随空气湿度大幅度下降,导致茎抽条死亡,是树莓越冬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关键致死时期为2月8日至3月8日。试材越冬能力强弱排序为:牛叠肚树莓>哈瑞太慈>秋福>美国22号>胜利。
2012年02期 v.29 231-234+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代汉萍;杜潇;张莹莹;
为了明确树莓露地越冬过程中致死原因,在沈阳地区,以栽培树莓(Rubus idaeus L.)品种美国22号(Royal-ty)、秋福(Autumn Bliss)、哈瑞太慈(Heritage)、胜利(Victory)为试材,以野生树莓牛叠肚(R.crataegifolius Bge.)为对照,在露地不防寒自然越冬过程中连续定期取茎,测定电导率、萌芽率、含水量,观察茎表皮变化,结合外界气温和湿度的变化,确定树莓越冬过程中关键致死原因和时期。结果表明,野生树莓牛叠肚在沈阳可露地越冬,4个栽培树莓品种均不能正常露地越冬。树莓露地越冬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露地越冬的茎经历持续低温后,春季气温回升时伴随空气湿度大幅度下降,导致茎抽条死亡,是树莓越冬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关键致死时期为2月8日至3月8日。试材越冬能力强弱排序为:牛叠肚树莓>哈瑞太慈>秋福>美国22号>胜利。
2012年02期 v.29 231-234+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菲菲;李赤;刘勇勤;于莉;
以健康香蕉植株和感染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后的香蕉植株的根茎叶组织为材料,提取样品中的总DNA,扩增细菌的16S rDNA的V3可变区,对扩增产物进行DGGE电泳分析,并对其中18条优势条带进行切胶回收、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健株与病株各组织中所含内生细菌的种群丰富度为根部>假茎>叶片;感病植株组织内生细菌种类比健康植株丰富;BLAST结果为大部分克隆序列与已知细菌16S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94%~100%),分别归属于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um)、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绿菌门(Chlorobi)7大类群;其中一个序列同源性较低(91%),可能代表新的分类单元。
2012年02期 v.29 23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刘菲菲;李赤;刘勇勤;于莉;
以健康香蕉植株和感染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后的香蕉植株的根茎叶组织为材料,提取样品中的总DNA,扩增细菌的16S rDNA的V3可变区,对扩增产物进行DGGE电泳分析,并对其中18条优势条带进行切胶回收、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健株与病株各组织中所含内生细菌的种群丰富度为根部>假茎>叶片;感病植株组织内生细菌种类比健康植株丰富;BLAST结果为大部分克隆序列与已知细菌16S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94%~100%),分别归属于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um)、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绿菌门(Chlorobi)7大类群;其中一个序列同源性较低(91%),可能代表新的分类单元。
2012年02期 v.29 23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贺立红;陈建业;王海蓝;邝健飞;陆旺金;
温度逆境胁迫可以诱导热激蛋白的表达,而热激处理能够减轻果实冷害。为了探讨温度逆境对香蕉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辨析香蕉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与果实冷害的关系,采用同源序列法分离了香蕉果皮HSP70基因序列-根据已经报道的HSP70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香蕉果皮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香蕉的HSP70 cDNA,Northern杂交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得到2个序列不同的HSP70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Ma-HSP70-1和Ma-HSP70-2,Ma-HSP70-1和Ma-HSP70-2之间的碱基同源性为86.9%,氨基酸同源性为97.1%。Nor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38℃短期热激处理诱导了Ma-HSP70-2基因的表达,低温冷藏能使2个基因的表达增强。并初步认为Ma-HSP70可能与香蕉果实耐冷性有关。
2012年02期 v.29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贺立红;陈建业;王海蓝;邝健飞;陆旺金;
温度逆境胁迫可以诱导热激蛋白的表达,而热激处理能够减轻果实冷害。为了探讨温度逆境对香蕉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辨析香蕉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与果实冷害的关系,采用同源序列法分离了香蕉果皮HSP70基因序列-根据已经报道的HSP70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香蕉果皮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香蕉的HSP70 cDNA,Northern杂交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得到2个序列不同的HSP70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Ma-HSP70-1和Ma-HSP70-2,Ma-HSP70-1和Ma-HSP70-2之间的碱基同源性为86.9%,氨基酸同源性为97.1%。Nor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38℃短期热激处理诱导了Ma-HSP70-2基因的表达,低温冷藏能使2个基因的表达增强。并初步认为Ma-HSP70可能与香蕉果实耐冷性有关。
2012年02期 v.29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春林;张玉鑫;陈年来;代春艳;方春媛;康恩祥;
通过对含有苯并噻二唑(BTH)、咖啡酸(CA)或氯化钴(CC)等不同MS培养上甜瓜愈伤组织的研究,测定了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BTH诱导的甜瓜ROS代谢和抗性酶活性及其相关的信号途径。结果表明,CA可以消除BTH对甜瓜愈伤组织O2■增加和H2O2积累的诱导作用;CA或CC能够部分抵消BTH对SOD增强的诱导作用;CC对BTH诱导的POD增强具有抑制效应,CA+CC可完全消除BTH对POD的诱导作用;CA和CC均能促进BTH对PAL增强的诱导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BTH对甜瓜O2■升高、H2O2积累和CAT降低的诱导主要通过SA途径实现,对POD的影响主要通过ET途径实现,对SOD升高的诱导通过SA和ET 2条途径实现,而对PAL活性的影响通过ET和SA以外的途径实现。
2012年02期 v.29 246-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春林;张玉鑫;陈年来;代春艳;方春媛;康恩祥;
通过对含有苯并噻二唑(BTH)、咖啡酸(CA)或氯化钴(CC)等不同MS培养上甜瓜愈伤组织的研究,测定了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BTH诱导的甜瓜ROS代谢和抗性酶活性及其相关的信号途径。结果表明,CA可以消除BTH对甜瓜愈伤组织O2■增加和H2O2积累的诱导作用;CA或CC能够部分抵消BTH对SOD增强的诱导作用;CC对BTH诱导的POD增强具有抑制效应,CA+CC可完全消除BTH对POD的诱导作用;CA和CC均能促进BTH对PAL增强的诱导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BTH对甜瓜O2■升高、H2O2积累和CAT降低的诱导主要通过SA途径实现,对POD的影响主要通过ET途径实现,对SOD升高的诱导通过SA和ET 2条途径实现,而对PAL活性的影响通过ET和SA以外的途径实现。
2012年02期 v.29 246-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石艳;张剑侠;王跃进;唐冬梅;张朝红;
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以二倍体欧洲葡萄无核品种红宝石无核、爱莫无核、黎明无核和欧山杂种北醇及四倍体欧美杂种藤稔、黑奥林为亲本,进行了红宝石无核×藤稔、黎明无核×藤稔、爱莫无核×黑奥林、藤稔×北醇、黑奥林×北醇5个组合的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杂种幼苗41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术、染色体计数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杂种幼苗进行了早期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有10株杂种为三倍体,6株为四倍体,4株为非整倍体,其余21株为二倍体。这将为进一步选育出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和提供新的育种材料奠定基础。
2012年02期 v.29 269-273+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石艳;张剑侠;王跃进;唐冬梅;张朝红;
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以二倍体欧洲葡萄无核品种红宝石无核、爱莫无核、黎明无核和欧山杂种北醇及四倍体欧美杂种藤稔、黑奥林为亲本,进行了红宝石无核×藤稔、黎明无核×藤稔、爱莫无核×黑奥林、藤稔×北醇、黑奥林×北醇5个组合的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杂种幼苗41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术、染色体计数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杂种幼苗进行了早期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有10株杂种为三倍体,6株为四倍体,4株为非整倍体,其余21株为二倍体。这将为进一步选育出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和提供新的育种材料奠定基础。
2012年02期 v.29 269-273+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常介田;张翠翠;乔保营;李保印;
为提高枣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产潜力,进行了枣园间作小麦与单作小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园间作小麦有效地降低小麦田干热风的发生;枣园间作区土壤容重、温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水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枣园间作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纤维分解菌、固氮菌的数量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增加显著(P<0.05)。枣园间作小麦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012年02期 v.29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常介田;张翠翠;乔保营;李保印;
为提高枣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产潜力,进行了枣园间作小麦与单作小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园间作小麦有效地降低小麦田干热风的发生;枣园间作区土壤容重、温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水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枣园间作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纤维分解菌、固氮菌的数量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增加显著(P<0.05)。枣园间作小麦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012年02期 v.29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乌凤章;王贺新;韩慧;郭峰;
以高丛越橘蓝丰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防寒措施对大连地区越橘生长微环境变化规律和越冬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08年冬春大连地区露地极端最低温度、冷驯化及脱驯化期间的最低温度均高于同期越橘能够忍受的最低温度,但露地防寒越橘越冬伤害严重,枝条长度枯死率达53.46%,花芽完全枯死。与对照相比,黑塑料袋外置稻草、黑塑料袋防寒对越冬期间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影响不大,但明显提高了空气相对湿度,枝条含水量保持在较高水平,1 a生枝条长度及花芽枯死率均较低,防寒效果较好;透明塑料套袋降低了日最低温度,提高了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温度变幅,空气相对湿度略高于对照,越冬后枝条含水量略高于对照,枝条长度及花芽枯死率较高,防寒效果较差。这说明影响大连地区越橘越冬的主要原因是水分胁迫。
2012年02期 v.29 278-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乌凤章;王贺新;韩慧;郭峰;
以高丛越橘蓝丰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防寒措施对大连地区越橘生长微环境变化规律和越冬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08年冬春大连地区露地极端最低温度、冷驯化及脱驯化期间的最低温度均高于同期越橘能够忍受的最低温度,但露地防寒越橘越冬伤害严重,枝条长度枯死率达53.46%,花芽完全枯死。与对照相比,黑塑料袋外置稻草、黑塑料袋防寒对越冬期间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影响不大,但明显提高了空气相对湿度,枝条含水量保持在较高水平,1 a生枝条长度及花芽枯死率均较低,防寒效果较好;透明塑料套袋降低了日最低温度,提高了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温度变幅,空气相对湿度略高于对照,越冬后枝条含水量略高于对照,枝条长度及花芽枯死率较高,防寒效果较差。这说明影响大连地区越橘越冬的主要原因是水分胁迫。
2012年02期 v.29 278-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周增强;王丽;侯珲;苏平;田娟;
通过病原菌形态学和致病性测定的方法对引起设施油桃花腐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PCR技术扩增病菌DNA-ITS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已有的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综合2种方法鉴定结果,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引起设施油桃菌核病的致病菌。
2012年02期 v.29 283-285+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增强;王丽;侯珲;苏平;田娟;
通过病原菌形态学和致病性测定的方法对引起设施油桃花腐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PCR技术扩增病菌DNA-ITS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已有的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综合2种方法鉴定结果,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引起设施油桃菌核病的致病菌。
2012年02期 v.29 283-285+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涂洪涛;张金勇;陈汉杰;郭小辉;
为明确性信息素缓释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持效期及合理使用密度,我们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对每根应用0.24 g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丝迷向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活动前以350、500、650根·hm-2处理,处理后5个月内均保持了较好的防治效果;350根·hm-2处理在8月份以后防效迅速降低,密度较高处理则保持相对较好防效。结合防治成本,建议中早熟品种可使用350根·hm-2密度进行处理,晚熟品种使用500根·hm-2以上密度处理。
2012年02期 v.29 286-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涂洪涛;张金勇;陈汉杰;郭小辉;
为明确性信息素缓释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持效期及合理使用密度,我们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对每根应用0.24 g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丝迷向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活动前以350、500、650根·hm-2处理,处理后5个月内均保持了较好的防治效果;350根·hm-2处理在8月份以后防效迅速降低,密度较高处理则保持相对较好防效。结合防治成本,建议中早熟品种可使用350根·hm-2密度进行处理,晚熟品种使用500根·hm-2以上密度处理。
2012年02期 v.29 286-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张绿萍;蔡永强;金吉林;陈守一;钟杰;
以叶片和成熟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法测定莲雾在不同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6个莲雾种在不同降温时期的抗冷性,及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的抗冷性,并结合露地栽培越冬表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6个莲雾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均随气温的下降而不断降低,但下降幅度因种而异,1.69~2.97℃不等。6个种抗冷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水蒲桃>本地种>粉红种>紫红种>青色种>印度红。2 a生枝条的抗冷力最强,明显比叶片耐冷。冬季越冬表现与1月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莲雾抗冷性评价的一个可靠指标。长时间低温加上霜冻,使露地栽培本地种、粉红种、紫红种的叶片和部分嫩梢受冷害,而印度红、青色种不能越冬成活。
2012年02期 v.29 291-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张绿萍;蔡永强;金吉林;陈守一;钟杰;
以叶片和成熟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法测定莲雾在不同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6个莲雾种在不同降温时期的抗冷性,及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的抗冷性,并结合露地栽培越冬表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6个莲雾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均随气温的下降而不断降低,但下降幅度因种而异,1.69~2.97℃不等。6个种抗冷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水蒲桃>本地种>粉红种>紫红种>青色种>印度红。2 a生枝条的抗冷力最强,明显比叶片耐冷。冬季越冬表现与1月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莲雾抗冷性评价的一个可靠指标。长时间低温加上霜冻,使露地栽培本地种、粉红种、紫红种的叶片和部分嫩梢受冷害,而印度红、青色种不能越冬成活。
2012年02期 v.29 291-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刘鹏;刘文革;赵胜杰;阎志红;何楠;路绪强;
果皮是西瓜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果实的贮运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制作果皮组织的石蜡切片,观察了8组同基因型不同倍性西瓜果皮结构,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对西瓜果实果皮结构的影响及西瓜果实贮运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倍性西瓜果皮结构存在差异,多倍体西瓜果皮厚度及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均大于二倍体,石细胞大小及形态与二倍体存在差异,多倍体西瓜果实的内果皮层从外到内有较为明显的小细胞向大细胞的过渡,而二倍体的这一变化不明显,在西瓜果实的不同发育时期,果皮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012年02期 v.29 296-30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鹏;刘文革;赵胜杰;阎志红;何楠;路绪强;
果皮是西瓜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果实的贮运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制作果皮组织的石蜡切片,观察了8组同基因型不同倍性西瓜果皮结构,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对西瓜果实果皮结构的影响及西瓜果实贮运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倍性西瓜果皮结构存在差异,多倍体西瓜果皮厚度及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均大于二倍体,石细胞大小及形态与二倍体存在差异,多倍体西瓜果实的内果皮层从外到内有较为明显的小细胞向大细胞的过渡,而二倍体的这一变化不明显,在西瓜果实的不同发育时期,果皮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012年02期 v.29 296-30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