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2135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23个梨新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与分析

    王亚楠;张向展;王苏珂;苏艳丽;王龙;薛华柏;

    【目的】鉴定梨新品种的S基因型可为合理配置授粉树、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为鉴定23个梨新品种的S基因型,设计新的特异引物FTQQYQ-B和anti-GIIWPN,对梨新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S基因特异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对各序列进行同源性搜索比对,最终确定各品种的S基因型。同时,对S基因出现频率和各品种授粉亲和性进行分析。【结果】确定23个梨新品种S基因型为:红香酥S_(22)S_(39);中梨1号S_1S_4;红酥宝、早红玉、红玛瑙、恬心和金香玉S_3S_(39);丹霞红、中梨秋香和六月香S_4S_(39);红酥蜜S_4S_(22);中梨碧玉S_5S_d;中梨蜜脆S_4S_5;中梨291 S_(12)S_(28);阳光蜜露S_(12)S_(22);早白蜜、T109和红玉S_5S_(12);红酥脆、满天红和美人酥S_4S_(12);中梨金福S_5S_(39);秋月S_3S_4;库尔勒香梨S_(22)S_(28)。统计发现S_4和S_(39)基因在新品种中出现频率最高。【结论】研究鉴定出23个梨新品种的S基因型,为新品种商业化栽培配置适宜授粉树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2 453-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进化分析

    梁文杰;谢志亮;乌云塔娜;

    【目的】分析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序列特征及其进化规律。【方法】收集GenBank数据库中5个属S-RNase基因CDS全长、大于330 bp的外显子片段以及内含子序列,剔除重复序列后,利用MEGA11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多序列比对结果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S-RNase基因RSCU值,以欧式平方距离作为基因间进化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利用MEGA11软件计算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及密码子使用偏好。【结果】GenBank数据库中剔除重复序列后,共收录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CDS全长序列90条,长度范围为678~711 bp;大于330 bp的外显子片段序列有140条。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序列各区域分析表明:C2-HV、C4-C5、C5-和HV区存在较多的共性特征;编码区、内含子、密码子使用偏好聚类的进化树均没有明显种和属的界限。S-RNase基因3个位置的碱基含量均呈现A+T大于C+G,HV区3个位置CG分布较为一致。【结论】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除了HV区,C2-HV、C4-C5和C5-也具备参与S位点识别的可能性。同时,梨亚科5个属S-RNase基因的分化早于5个属的分化时间且SRNase基因密码子存在一定的偏好。

    2025年03期 v.42 462-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桃PpCLH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与功能鉴定

    刘鑫;张晓煜;孟君仁;李昂;段文宜;孙世航;潘磊;曾文芳;王志强;牛良;

    【目的】探究PpCLH1基因在叶绿素降解中的功能。果皮叶绿素降解是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标志性信号之一。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CLH)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第一种酶,CLH是参与植物叶片和果实褪绿的重要基因。然而,桃CLH基因在果皮叶绿素降解中的功能尚不清晰。【方法】以中蟠102为试验材料,克隆PpCLH1基因,分析PpCLH1的氨基酸序列,检测桃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PpCLH1的转录水平,研究PpCLH1基因在桃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功能。【结果】PpCLH1编码区全长为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在蔷薇科植物中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PpCLH1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果实成熟褪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成熟前12 d达到最高,之后表达量不断降低。瞬时过表达PpCLH1基因后,烟草叶片颜色出现明显褪绿。PpCLH1是桃果皮转色期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基因。【结论】通过对PpCLH1基因进行鉴定和功能研究,发现果实成熟前12 d PpCLH1明显高表达,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过表达PpCLH1会导致叶片明显褪绿,这为进一步解析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降解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2025年03期 v.42 476-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149份山楂种质资源果实总酚、黄酮、花青苷含量差异分析

    赵柏棚;崔茗淇;孙馨宇;汪宇;王祥旭;刘月学;张枭;

    【目的】山楂作为食药同源植物,具有抗炎等药学潜能。为了开发山楂中的活性物质、选育山楂新品种,通过评估149份山楂种质资源中总酚、黄酮和花青苷含量的多样性来筛选优异种质资源。【方法】以国家山楂种质资源圃(沈阳)中保存的149份山楂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分析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苷的含量,并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和筛选。【结果】总酚、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酚含量(w,后同)野圃8号为最高(1.531 mg·g~(-1)),而桓仁向阳最低(0.110 mg·g~(-1))。总黄酮含量野圃8号为最高(56.434 mg·g~(-1)),紫珍珠-1最低(19.763 mg·g~(-1))。花青苷含量野生山里红-3最高(720.218μg·g~(-1)),黄果最低(19.187μg·g~(-1))。聚类分析显示了五类山楂资源,其中第一类的总酚(0.557~1.531 mg·g~(-1))和总黄酮(28.848~56.434 mg·g~(-1))含量平均值最高。利用百分位数分析初步建立了山楂3种活性成分的分级标准。【结论】根据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5份优异山楂种质资源,为后期筛选适宜鲜食和加工的品种以及今后选育优质山楂新品种提供相关依据。百分位数分析建立的分级标准可用于山楂种质资源成熟果实总酚、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的系统性评价。

    2025年03期 v.42 486-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澳洲坚果杂交F_1代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分析

    李志强;吴超;马静;李婷玉;李扬;陶亮;宫丽丹;

    【目的】分析澳洲坚果杂交F1代果实相关性状的变异程度及遗传倾向,为澳洲坚果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和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澳洲坚果品种O.C、863和344为亲本的3个杂交组合F1代(n=275)为试材,观测果实横径、果皮厚度,壳果横径等12个数量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概率分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60%~27.10%。果实横径、果皮厚度、壳果横径、壳果纵径和油酸含量等5个性状表现为负向超亲遗传;出仁率、脂肪、蛋白质和亚油酸含量等4个性状表现为趋中偏低遗传;棕榈油酸含量为趋中偏高遗传;总糖和亚麻酸含量表现为正向超亲遗传。正态检验和概率分级结果显示,除亚麻酸含量表现为双态或偏态分布外,其余11个性状均呈现正态分布;全部性状的概率分级频率的范围为8.87%~42.14%。12个性状间相关性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有34组,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数量大致相同,果仁成分性状多为中度或弱相关。【结论】12个性状在澳洲坚果杂交F1代的变异程度相差较大,且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倾向,多数性状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

    2025年03期 v.42 498-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富民枳WRKY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干旱胁迫表达分析

    张珊珊;阮孙美;杨文忠;

    【目的】富民枳(Poncirus polyandra)为柑橘属近缘种,是嫁接时广泛使用的抗性砧木,属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WRKY家族是植物中特有且最大的转录因子之一,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富民枳WRKY基因家族,为解析富民枳WRKY基因功能以及筛选抗旱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富民枳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富民枳WRKY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系统分析该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基因结构和顺式作用元件等以及qRT-PCR分析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富民枳基因组中共鉴定到46个WRKY家族基因,命名为PpWRKY1~PpWRKY46,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WRKY家族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富民枳WRKY家族成员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上。WRKY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只有Ⅱc亚组的PpWRKY15和PpWRKY21的典型七肽序列发生单氨基酸变异。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富民枳和枳有88对共线性基因;片段复制是PpWRKY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驱动力。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pWRKY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胁迫类和激素类响应顺式作用元件。基于富民枳近缘种枳的WRKY家族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在富民枳中筛选到PpWRKY8、PpWRKY12、PpWRKY13、PpWRKY19、PpWRKY23、PpWRKY27、PpWRKY28、PpWRKY30和PpWRKY41共9个同源抗旱候选基因,最后通过qRTPCR分析表明,这9个基因均受干旱胁迫诱导显著表达。蛋白互作预测结果表明,有12个PpWRKY蛋白可能通过MYB转录因子介导ABA信号参与调控气孔运动来影响植物的耐旱性。【结论】鉴定到9个可能参与调控干旱胁迫的PpWRKY基因,为解析WRKY基因在富民枳干旱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提供新信息,并为培育耐旱柑橘品种提供抗旱基因资源。

    2025年03期 v.42 508-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0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中国沙棘ACBPs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响应铅胁迫的表达分析

    陈科;李昕娟;张恬;任乾丹;孙菁;周武;

    【目的】ACBPs(acyl-Co A-binding proteins)基因家族在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响应非生物胁迫以及生物膜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旨在探究中国沙棘ACBPs基因家族成员在重金属铅胁迫下的基因表达量,为初步解析中国沙棘响应重金属铅胁迫的分子机制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重金属铅低积累性的新品种提供研究基础和分子靶标。【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国沙棘ACBP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亚细胞定位和染色体定位分析、基因结构和Motif序列分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和蛋白三维结构预测分析、物种内与物种间基因共线性分析以及对基因表达模式进行转录组分析和q RT-PCR验证。【结果】在中国沙棘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8个ACBPs基因,不均匀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ACBPs家族成员可细分为4个组,同一组内的成员基因结构保守且蛋白基序差异较小。共线性分析表明,中国沙棘ACBPs基因家族与拟南芥ACBPs基因家族之间存在9条共线性,与翅果油树ACBPs基因家族之间存在17条共线性。转录组分析和q RT-PCR验证表明,中国沙棘ACBPs基因家族中大部分基因在铅浓度(w,后同)为1000 mg·kg~(-1)时,表达量急剧下降;在铅浓度为5000 mg·kg~(-1)时,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在中国沙棘基因组中鉴定到8个ACBPs基因。Group1和Group3中的成员在基因结构、motif序列以及蛋白三维结构中均表现了一定的保守性;ACBPs基因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能够响应植物激素的调控、影响分生组织的基因活性,以及响应胁迫应激。基因家族大部分成员在铅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具有相似性,该基因家族通过调整基因的表达量响应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铅胁迫,从而减轻铅胁迫带来的伤害。

    2025年03期 v.42 526-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栽培·生理·生态

  • 精氨酸硅酸盐肌醇络合物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曾艳鑫;张帅;景秀丽;由春香;张春玲;秦旭;王小非;

    【目的】探究施用精氨酸硅酸盐肌醇络合物(nitrosigine)对植物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生产新型硅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幼苗、6年生嘎拉/M9(Gala/M9)和富士/M9(Fuji/M9)苹果树为试验材料,采用清水(对照)、硅酸钾(K_2Si O_3)、精氨酸(Arginine)和精氨酸硅酸盐肌醇络合物分别对其进行根施和喷施处理。【结果】2 mmol·L~(-1)和6 mmol·L~(-1)K_2Si O_3、Arginine、Nitrosigine处理比对照显著促进平邑甜茶幼苗生长,但nitrosigine处理比K_2Si O_3、Arginine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净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作用;促使叶片生物量增加;促进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鲜质量增加,显著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使用Nitrosigine对6年生嘎拉/M9及富士/M9苹果树喷施处理,使嘎拉及富士果实花青苷含量显著提高;嘎拉及富士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胶总量、果肉硬度均显著提高。【结论】Nitrosigine处理可明显提高平邑甜茶幼苗叶片硅含量,促进苹果幼苗生长;还可提高嘎拉及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其中平邑甜茶幼苗较适宜施加浓度为6 mmol·L~(-1),过高浓度施用可能会导致幼苗胁迫。

    2025年03期 v.42 54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20个海棠品种表型性状分析

    赵丹丹;张艳文;胡毅飞;吴晓军;刘伟超;张开明;李菲;

    【目的】深入挖掘不同海棠品种果实的应用价值,实现对海棠资源的优质利用。【方法】以郑州地区栽培的20个海棠品种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品种成熟期果实的果色,测定果实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肉硬度等15个品质指标,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果实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紫色完美是最早进入果实成熟期的品种,8月底即进入果实成熟期。丰盛进入果实脱落期最晚,挂果期最长,可达232 d。亚当、红珠宝、印第安魔力、印第安夏天、金色童话、高峰、皇家美人的果实可以宿存到第2年。海棠品种果实的表型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8.05%~89.74%,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为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果形指数。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海棠果实综合品质的主要因素与果实的大小、体积等外观品质及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营养品质相关。【结论】在20个海棠品种中,高峰、皇家美人、印第安夏天、印第安魔力、红珠宝果实的挂果期长,适宜作为观果品种在园林中应用;丰盛、鲁道夫具有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特点,适宜向果实加工方向发展。

    2025年03期 v.42 555-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施氮时期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萼片发育过程中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郭凯璐;王澜霏;余明杨;范玮璠;包建平;

    【目的】研究施氮时期对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的影响,探讨氮素对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的作用,从而筛选出促进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的适宜施氮时期。【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不同生长阶段用尿素(0.24 kg·株~(-1))作为氮肥进行一次性施肥处理,调查不同处理的坐果率、脱萼率、萼筒氮素含量、萼筒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PAL、POD、PPO)活性。【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施氮时期的库尔勒香梨坐果率和脱萼率有显著差异。花芽膨大期(3月26日)施氮肥的坐果率最高,为35.30%,而未施肥的对照脱萼率最高,为50.50%。萼筒全氮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花芽膨大期(3月26日)施氮处理木质素含量最高,在盛花期宿萼木质素含量(w,后同)为115.64 mg·g~(-1)、脱萼为112.49 mg·g~(-1);盛花期后10 d宿萼木质素含量为125.73 mg·g~(-1)、脱萼为103.69 mg·g~(-1);不同施氮时期在盛花期和盛花期后10 d宿萼和脱萼萼筒的木质素含量与PAL、PPO活性均呈先升后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在花芽膨大期施氮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萼筒木质素含量,有利于库尔勒香梨坐果,不利于库尔勒香梨脱萼,反之不施氮肥有利于库尔勒香梨萼片的脱落。

    2025年03期 v.42 568-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不同采收期黄果梨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周雪芳;林梦桦;李亚辉;张志勇;王树林;梁颖;

    【目的】明确黄果梨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生产上适时采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果梨3个采收期(S1、S2、S3)的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基础品质指标、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组分的含量,并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HS-GC-I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随着采收期延长,黄果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显著升高,而总酚、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黄果梨果实含量最高的有机酸为苹果酸,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糖醇,其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随采收期延长显著升高。基于HS-SPME-GC-MS和HS-GC-IMS技术在黄果梨中分别鉴定出112种和70种挥发性成分,均以酯类为主。采用气味活性值、相对气味活性值、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共筛选出21种差异香气成分,果皮和果肉中2-甲基丁酸乙酯对香气的贡献率均最高,且在采收期S3样品中最高。差异香气成分可作为区分不同采收期黄果梨的潜在标志物。【结论】采收期S3是黄果梨最佳采收期,该采收期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苹果酸、果糖及葡萄糖含量均最高,差异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乙酯含量在S3样品中最高。

    2025年03期 v.42 57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不同类型果袋对霞晖10号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斌斌;杜金华;陈鸿;王晓俊;张圆圆;陈政;丁辉;颜志梅;俞明亮;马瑞娟;

    【目的】果实套袋是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果实商品性的主要技术措施,研究不同类型果袋对霞晖10号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果袋及其套袋栽培方式,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9年生霞晖10号桃为试验材料,以果实不套袋处理作为对照,采用白色单层袋、黄色单层袋、外黄内黑双层袋、外黄内白双层袋、外黑内白可拆袋(采前除袋)、外黑内黄可拆袋(采前除袋)6种类型果袋进行套袋处理,比较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差异,筛选适宜袋型。【结果】不同类型果袋均可显著增加果实的单果质量。黄色单层袋、外黄内白双层袋、外黑内白可拆袋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去皮硬度。不同处理果实的亮度值(L)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其中外黄内黑双层袋和外黑内黄可拆袋处理效果最显著。不同处理果实的红色饱和度(a)、色饱和度(C)、红色饱和度/黄色饱和度(a/b)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黄色饱和度(b)、色调角(h)则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套不透光的外黄内黑双层袋果实的红色色泽比套可拆袋的果实浅,白、黄色单层果袋处理的外观红色优于双层袋;套袋还使果实的鲜艳程度变淡,双层袋处理下果实的鲜艳程度更低。白色单层袋、黄色单层袋、外黑内白可拆袋、外黑内黄可拆袋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显著高于对照,而外黄内黑双层袋、外黄内白双层袋处理下SSC显著降低。使用不同类型果袋套袋,对桃果肉可溶性糖、糖醇和有机酸组分含量影响存在差异。【结论】套袋增加了霞晖10号桃果实质量,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或保持果实硬度和味感品质。通过对不同袋型的套袋效果进行比较,发现白色单层袋、黄色单层袋、外黄内白双层袋、外黑内白可拆袋(采前除袋)处理下果实综合品质较高。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产区,对7月上中旬成熟的桃品种,可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果袋。

    2025年03期 v.42 59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6个欧洲李品种果实生长发育与显微结构变化的关系

    杨芬芬;张展闳;曹海阳;王亚铜;耿文娟;樊国全;章世奎;

    【目的】揭示不同欧洲李品种在果实生长周期的物候期、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变化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掌握欧洲李果实生长发育变化规律,并为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6个欧洲李品种为试验用树,动态监测果实物候期、外观形态的变化,通过石蜡切片法分析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细胞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果实物候期包括第一次膨大期、硬核期、第二次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6个欧洲李品种的果实发育期为121~160 d。果实外观形态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快速生长期(S1)、缓慢生长期(S2)、稳定成熟期(S3)和生理落果期(S4)。果实显微结构变化表明,外果皮的表皮为单层结构,形状整齐为正方形、长方形。表皮、亚表皮、中果皮、维管束细胞在S1较小且集中、密集,S2细胞增大及扩散,S3逐渐发育完善,S4表皮、中果皮持续稳定,而亚表皮厚度变薄、维管束韧皮部略微降解。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细胞形态参数与外观形态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性。【结论】揭示了6个欧洲李品种间的果实发育和显微结构变化规律。发现S1~S4前期表皮、亚表皮、中果皮、维管束细胞明显扩张,后期趋于稳定,同时伴随亚表皮变薄与维管束韧皮部轻微降解。果实外观形态的生长发育与中果皮细胞的面积、周长、长、宽、圆度密切相关,而中果皮细胞形态也对外果皮细胞的长、宽产生直接影响。以期通过观测果实物候期、分析生长发育变化,为调控果实发育进程相关栽培手段和有效预防及控制裂果危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v.42 603-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0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有核、无核沃柑落花落果期内源激素和矿质养分差异研究

    董建梅;李晶;杨笛;李进学;赖新朴;刘红明;付小猛;杨虹霞;杜玉霞;

    【目的】探明有核沃柑和无核沃柑在落花落果期矿质养分和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为沃柑保花保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有核沃柑和无核沃柑为材料,从盛花期开始每10 d采集一次花、果和叶片,测定其矿质养分和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无核沃柑叶片和果实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在前期均低于有核沃柑,IAA含量在后期高于有核沃柑,第30天花果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高于有核沃柑,第50天叶片和花果茉莉酸(JA-me)含量显著高于有核沃柑;无核沃柑春梢叶前期N、P、Mg含量低于有核沃柑,但后期高于有核沃柑,无核沃柑春梢叶的Ca含量较低,秋梢叶的Fe、Mn、Cu、Zn含量低于有核沃柑。【结论】无核沃柑落花落果是IAA、GA3含量低和ABA、JA-me含量高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矿质养分含量也有所差异。

    2025年03期 v.42 617-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UV-B补光对设施草莓光系统性能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陈艳荣;丁善明;刘珍;施会梅;肖伟;陈修德;李玲;李冬梅;

    【目的】探究添加UV-B辐射对弱紫外光设施环境中草莓叶片光合系统性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草莓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雪里香草莓为试材,在一个果实发育周期内每天(08:30—10:00)对其按照0、0.2、0.4、0.6、0.8 W·m~(-2)的剂量补充UV-B辐照1.5 h,分别记为对照(CK)、T1~T4。测定温室内外相关环境指标、叶片抗性、光系统性能参数、果实品质等生长关键指标。【结果】T1~T3处理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未对叶片产生明显伤害;T1~T3处理叶片的两个光系统活性(ΦPSⅡ、ΔI/Io)、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a+b)含量在多数时段均显著优于对照,可见低中剂量的UV-B辐射有利于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T1、T2处理的地上部分干鲜质量、单果质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表明补充低剂量的UV-B辐射可以增加植物干物质的积累并优化分配,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升。【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T1、T2、T3处理叶片的光系统活性、电子传递效率、光合性能和果实品质均优于对照,以0.4 W·m~(-2)(T2)处理总体效果最佳。

    2025年03期 v.42 629-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环境因子和苹果品种对Alternaria mali强弱毒菌株致病活性的影响

    陈星旭;钟小刚;贾许丽;徐秉良;张树武;

    【目的】明确不同环境因子(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和苹果品种对Alternaria mali强弱毒菌株致病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喷雾接种法评价不同环境因子和苹果品种对A. mali强弱毒菌株致病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条件对A. mali强弱毒菌株致病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体程度上强毒菌株的潜育期短于弱毒菌株,发病程度高于弱毒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当温度为30℃时,A. mali强弱毒菌株潜育期均最短,分别为54 h和72 h;A. mali强毒菌株在温度为25℃时致病活性最强,病情指数为23.06,而弱毒菌株在30℃时致病活性最强,病情指数为17.53,但是当温度为15℃时,A. mali强弱毒菌株潜育期最长,均大于100 h,并在此温度下叶片发病最轻,其病情指数分别为5.86和8.42。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当相对湿度为60%时,A. mali强弱毒菌株潜育期均最长,为120 h,并且在此湿度条件下叶片的发病程度最轻,病情指数分别为10.88和9.42,而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强弱毒菌株潜育期最短,均为72 h。在不同光照条件下,A. mali强弱毒菌株均在光暗交替、紫外照射+持续光照条件下潜育期最短,其中强毒菌株在光暗交替、紫外照射+持续光照条件下潜育期均为60 h,而弱毒菌株在此条件下均为72 h,但是在光暗交替条件下,强毒菌株病情指数最高,为22.59,而在紫外照射+持续光照下,弱毒菌株病情指数最高,为21.24。此外,A. mali强弱毒菌株对不同苹果品种的致病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强弱毒菌株对富士和新红星品种致病性较弱,而对金冠致病性最强。【结论】不同环境因子和苹果品种对A. mali强弱毒菌株致病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苹果早期落叶病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2 643-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专论与综述

  • 高通量测序在柑橘病毒鉴定与种群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李向;杨进;黄爱军;周俊;易龙;

    中国柑橘产业在全球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柑橘病毒病却给该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病毒种类的不断增多,快速、准确地对病毒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得愈发关键。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具有高通量、高效快速以及效益高的优势,逐渐成为了鉴定柑橘病毒的核心技术手段。HTS技术的应用不仅成功揭示了多种新病毒的存在,还深入挖掘了已知病毒的全基因组信息,提供了大量的基因序列数据,极大地推动了柑橘病毒在遗传变异、进化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优化,HTS将在柑橘病毒鉴定与种群多样性分析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综述了HTS技术在柑橘病毒检测与鉴定,以及种群多样性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其意义。

    2025年03期 v.42 651-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新疆乡土苹果早熟品种夏立蒙的选育

    郭靖;包安明;刘豫新;杨晶;陆彪;韩政伟;王岩;王宝庆;

    夏立蒙是在新疆伊犁州发现的通过无性繁殖经7 a(年)区域试验确定的乡土早熟品种,其亲本不详。果实呈圆形、扁圆形或短圆柱形,表皮光滑,呈黄绿色,果肉黄白色,肉质较硬且紧实,散发浓郁且持久的香气,口感甜酸适宜,平均单果质量110 g,果形指数为0.88;可溶性糖含量(w,后同)5.0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总酸含量1.38 mg·g~(-1),维生素C含量4.25 mg·100 g~(-1),果实内含有20种主要香气挥发物成分。枝条萌芽力和成枝力中等。果实生育期为110~120 d,在北疆于7月底至8月上旬成熟,较不耐贮藏,常温下可存放数日,采收后须及时放置冷库贮藏。该品种耐瘠薄、适应性好、抗寒能力强,在北疆可安全过冬。北疆的苹果种植区均可栽培,丰产期每666.7 m~2的产量可以达到2500 kg。

    2025年03期 v.42 662-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熟红皮梨新品种灿玉的选育

    李龙飞;高丽娟;徐金涛;冀明辉;刘欢;曾庆明;郝宝锋;

    灿玉是红茄梨自然杂交选育的优质鲜食中熟红皮梨新品种。平均单果质量325.1 g,粗颈葫芦形,果皮底色黄绿色,盖色橘红,果心小,无籽,可食率高,果肉乳白色,软溶,肉质细腻多汁,风味酸甜、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4.5%,鲜食品质上等。树势强,成枝力、萌芽力强,树姿开张,1年生枝向阳面主要颜色为赤黄色。叶缘锐锯齿,叶尖长渐尖。花芽较易形成,早果丰产性好,适宜纺锤形栽培。在河北昌黎地区3月中旬花芽开始萌动,8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约120 d。适宜在河北昌黎、曹妃甸、泊头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2025年03期 v.42 668-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蓝莓新品种丰可来的选育

    温立柱;熊熹海;孙佳艺;宋清秋;吕梓茜;李其煊;王楠;张文基;王贺新;刘国玲;徐国辉;

    丰可来是从日出(Sunrise)的播种实生苗中筛选而来的北高丛蓝莓新品种,具有果实香甜、细腻多汁、风味佳、有香气、丰产等特点。该品种的果穗密度中等,果蒂痕小,果萼直立生长,果实酸度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0.50%,果个大,平均单果大小为1.57 cm×1.78 cm,形状为扁圆形。丰可来的果粉厚度中等、分布均匀,果实颜色为中蓝色(102-B),果实中等硬度(2.77 N),平均单个果实的最大质量为2.34 g,最大果实质量为2.57 g。自然状态下种植,于6月下旬开始成熟,属于早熟品种,适宜在中国北方或高海拔地区种植,土壤质地以壤土或壤砂土为宜,pH值4.0~5.5,种植区域需冷量为600~1200 h。

    2025年03期 v.42 672-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核桃新品种农核短枝的选育

    高鹏;史高川;李夏媛;武彦霞;王琦;田鑫;

    农核短枝是从汾阳绵核桃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坚果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6.5 g,三径平均39.3 mm,壳面较光滑,壳厚1.08 mm,缝合线紧密,易取整仁,出仁率57.3%。核仁粗脂肪含量(w,后同)55.0%,粗蛋白含量20.0%,糖含量2.34%,淀粉含量1.52%。仁色浅,品质优良,风味香甜。在山西省中部地区,3月下旬至4月初萌芽,4月上旬雌花期,4月中旬雄花期,9月上中旬成熟,11月上旬落叶。根据区试和生产试栽,初步认为在山西省晋中及以南地区与类似气候区域均可栽植。

    2025年03期 v.42 67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鲜食余甘子新品种绿田油甘的选育

    赖多;肖维强;秦健;庄庆礼;彭康宏;邵雪花;

    绿田油甘是从余甘子实生群体中通过单株选育而成的鲜食新品种。其果实扁圆形,果棱明显,果皮黄绿色,肉质爽脆,甘甜、涩味轻;平均单果质量11.0 g,最大单果质量17.3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9.44%,总糖含量7.2 g·100 g~(-1),可滴定酸含量10.81 g·kg~(-1),维生素C含量294.0 mg·100 g~(-1),可食率92.6%。在广东潮汕地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成熟,属于晚熟品种;成熟期和挂果期较长,生理落果不明显。该品种果实大、商品性好,适应性强,易栽培管理,具有回甘浓、品质优、丰产稳产等特点,适合在广东及相似气候区种植。

    2025年03期 v.42 683-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早熟粉果草莓新品种浙粉莓2号的选育

    杨肖芳;周晓肖;孙晨栋;蒋桂华;张豫超;

    浙粉莓2号是由香野×越心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粉果草莓新品种。植株长势中庸,株高21.3 cm,冠径32.8 cm。果实圆锥形,果面粉红色,果肉白色,髓部空洞小或无,果肉质地细腻,香甜多汁。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30.0 g,全株平均单果质量16.9 g,果形指数1.29,硬度417.5 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20%,总糖含量74.19 mg·g~(-1),总有机酸含量0.80%,维生素C含量645.66μg·g~(-1),氨基酸含量2.03 mg·g~(-1),花青素含量6.30μg·g~(-1)。在浙江省设施促成栽培,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下旬现蕾,11月上旬盛花,12月中旬果实成熟,连续开花能力强,丰产性好。该品种适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设施促成栽培。

    2025年03期 v.42 689-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