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0346

研究论文

  • 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刘杰超;焦中高;王思新;

    对苹果多酚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进行HPLC分析,并分别以可溶性淀粉和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了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苹果多酚提取物中含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芦丁、根皮苷等酚类物质;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071~5.357 g.L-1),其最大抑制率为88.01%,IC50为1.48 g.L-1;苹果多酚提取物还是α-葡萄糖苷酶的强抑制剂,2.35 mg.L-1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即可达96.62%,其IC50为0.72 mg.L-1。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

    2011年04期 v.28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1 ]
  • 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刘杰超;焦中高;王思新;

    对苹果多酚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进行HPLC分析,并分别以可溶性淀粉和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了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苹果多酚提取物中含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芦丁、根皮苷等酚类物质;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071~5.357 g.L-1),其最大抑制率为88.01%,IC50为1.48 g.L-1;苹果多酚提取物还是α-葡萄糖苷酶的强抑制剂,2.35 mg.L-1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即可达96.62%,其IC50为0.72 mg.L-1。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

    2011年04期 v.28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沂蒙山区苹果园肥料施入特点调查分析

    刘加芬;李慧峰;于婷;王玉霞;李芳东;李林光;

    于2009—2010年,对沂蒙山区46处苹果园肥料施入特点及养分盈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为该区苹果园养分的科学施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调查区内有87.1%的果园施用了有机肥、100.0%的果园施用了复混肥、7.1%的果园施用了高氮高磷高钾复混肥;通过化肥施入氮、磷、钾素量高于有机肥的,其中施入化肥氮、磷、钾素量的平均值分别为理论需养量的160.3%,184.8%和132.0%,有机肥的分别为101.1%,143.4%和67.6%;氮、磷、钾素盈余的果园分别占调查果园总量的96.2%、100.0%和84.9%;每0.067 hm2氮(N)、磷(P2O5)、钾(K2O)盈余量均值分别为73.9、57.6、45.1 kg;部分果园土壤明显酸化。认为生草覆草应作为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途径;建议养分施入应综合考虑土壤状况、树势及氮磷钾3元素在土壤中的表现特征,计算养分施入量时要考虑有机肥的养分含量;提出了沂蒙山区苹果园施肥的参考方案及减缓土壤酸化的施肥原则。

    2011年04期 v.28 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沂蒙山区苹果园肥料施入特点调查分析

    刘加芬;李慧峰;于婷;王玉霞;李芳东;李林光;

    于2009—2010年,对沂蒙山区46处苹果园肥料施入特点及养分盈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为该区苹果园养分的科学施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调查区内有87.1%的果园施用了有机肥、100.0%的果园施用了复混肥、7.1%的果园施用了高氮高磷高钾复混肥;通过化肥施入氮、磷、钾素量高于有机肥的,其中施入化肥氮、磷、钾素量的平均值分别为理论需养量的160.3%,184.8%和132.0%,有机肥的分别为101.1%,143.4%和67.6%;氮、磷、钾素盈余的果园分别占调查果园总量的96.2%、100.0%和84.9%;每0.067 hm2氮(N)、磷(P2O5)、钾(K2O)盈余量均值分别为73.9、57.6、45.1 kg;部分果园土壤明显酸化。认为生草覆草应作为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途径;建议养分施入应综合考虑土壤状况、树势及氮磷钾3元素在土壤中的表现特征,计算养分施入量时要考虑有机肥的养分含量;提出了沂蒙山区苹果园施肥的参考方案及减缓土壤酸化的施肥原则。

    2011年04期 v.28 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越金柑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黄桂香;郭丽英;张树伟;何新华;周瑞阳;陈虎;杨春奖;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创新金柑种质资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5份来自中越金柑属种质资源与金弹变异系的亲缘关系及特异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好、扩增清晰的引物。结果显示,10条引物共扩增出120条带,其中10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85%。用UPGM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25份金柑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8~0.99,在遗传系数为0.85水平处将25份供试资源划分为8类,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中越边境野生山桔资源可能为金柑属的新种类或变种。

    2011年04期 v.28 563-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中越金柑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黄桂香;郭丽英;张树伟;何新华;周瑞阳;陈虎;杨春奖;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创新金柑种质资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5份来自中越金柑属种质资源与金弹变异系的亲缘关系及特异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好、扩增清晰的引物。结果显示,10条引物共扩增出120条带,其中10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85%。用UPGM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25份金柑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8~0.99,在遗传系数为0.85水平处将25份供试资源划分为8类,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中越边境野生山桔资源可能为金柑属的新种类或变种。

    2011年04期 v.28 563-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梨果皮色泽变异品种(系)的AFLP与SRAP标记鉴定

    赵广;乐文全;路娟;张绍铃;李俊才;吴俊;

    为揭示梨果皮色泽变异品种(系)与原始品种的遗传差异,利用AFLP和SRAP标记对3组果皮色泽的变异品种(系)进行了鉴别。54对AFLP引物共检测1 08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688,多态性比率为63.2%;20对SRAP引物可检测2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6条,多态性比率为36.2%。分析结果表明,7对AFLP引物、3对SRAP引物可区分南果与其红色变异系;3对AFLP引物、1对SRAP引物可区分考密斯、红考密斯、早红考密斯与其绿色变异系;所检测的引物均无法区分红安久及其绿色变异系。综合AFLP与SRAP标记的检测结果,获得4个品种(系)的特征谱带,SRAP引物em11/me5可区分除红安久及其变异系以外的所有供试材料,可应用于各品种(系)的分子鉴别。

    2011年04期 v.28 568-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梨果皮色泽变异品种(系)的AFLP与SRAP标记鉴定

    赵广;乐文全;路娟;张绍铃;李俊才;吴俊;

    为揭示梨果皮色泽变异品种(系)与原始品种的遗传差异,利用AFLP和SRAP标记对3组果皮色泽的变异品种(系)进行了鉴别。54对AFLP引物共检测1 08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688,多态性比率为63.2%;20对SRAP引物可检测2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6条,多态性比率为36.2%。分析结果表明,7对AFLP引物、3对SRAP引物可区分南果与其红色变异系;3对AFLP引物、1对SRAP引物可区分考密斯、红考密斯、早红考密斯与其绿色变异系;所检测的引物均无法区分红安久及其绿色变异系。综合AFLP与SRAP标记的检测结果,获得4个品种(系)的特征谱带,SRAP引物em11/me5可区分除红安久及其变异系以外的所有供试材料,可应用于各品种(系)的分子鉴别。

    2011年04期 v.28 568-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11个延边地区栽培梨品种的S基因型鉴定

    巩艳明;宗成文;曹后男;金灿;李文剑;

    鉴定梨品种的S基因型可为合理配置授粉树、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为鉴定11个延边地区栽培梨品种的S基因型,利用梨的自交不亲和基因(S-RNase)特异引物FTQQYQ和anti-IIWPNV,对11个梨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S基因特异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各序列进行分析和同源性搜索比对,最终确定各品种的S基因型。结果分别是:苹果梨、东宁五号大梨、延光梨均为S1S17;苹博香为S1S8m;早酥为S1Sd;延边谢花甜为S17S31;尖把梨为S12S30;延边明月梨为S3Se;小香水芽变为SeSx;朝鲜洋梨为SeS3;身不知为S5Sd。

    2011年04期 v.28 57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11个延边地区栽培梨品种的S基因型鉴定

    巩艳明;宗成文;曹后男;金灿;李文剑;

    鉴定梨品种的S基因型可为合理配置授粉树、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为鉴定11个延边地区栽培梨品种的S基因型,利用梨的自交不亲和基因(S-RNase)特异引物FTQQYQ和anti-IIWPNV,对11个梨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S基因特异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各序列进行分析和同源性搜索比对,最终确定各品种的S基因型。结果分别是:苹果梨、东宁五号大梨、延光梨均为S1S17;苹博香为S1S8m;早酥为S1Sd;延边谢花甜为S17S31;尖把梨为S12S30;延边明月梨为S3Se;小香水芽变为SeSx;朝鲜洋梨为SeS3;身不知为S5Sd。

    2011年04期 v.28 57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SR标记的观赏桃亲缘关系分析

    陈霁;马瑞娟;沈志军;蔡志翔;俞明亮;

    观赏桃种质资源丰富,遗传背景复杂,使用SSR标记进行鉴定评价,以期为观赏桃亲缘关系研究提供借鉴。以34份观赏桃品种、7份桃的近缘种和1份毛桃共42份种质为试材,利用16对位于李属植物参考图谱上的SSR标记进行观赏桃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24个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99%;16对SSR引物均呈单位点扩增模式,平均每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为7.7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82时,大部分观赏桃供试品种聚为2大类:第Ⅰ类有12个品种,全部为碧桃;第Ⅱ类包括9个碧桃品种、5个垂枝桃品种、3个寿星桃品种,且所有垂枝桃品种在聚类图中邻接。其余5个观赏桃品种,菊花桃、黄金美丽、红花柱形桃、白花柱形桃、粉花柱形桃聚于这2大类的外侧,且3个具有柱形特征的品种邻接成一类。

    2011年04期 v.28 580-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SR标记的观赏桃亲缘关系分析

    陈霁;马瑞娟;沈志军;蔡志翔;俞明亮;

    观赏桃种质资源丰富,遗传背景复杂,使用SSR标记进行鉴定评价,以期为观赏桃亲缘关系研究提供借鉴。以34份观赏桃品种、7份桃的近缘种和1份毛桃共42份种质为试材,利用16对位于李属植物参考图谱上的SSR标记进行观赏桃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24个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99%;16对SSR引物均呈单位点扩增模式,平均每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为7.7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82时,大部分观赏桃供试品种聚为2大类:第Ⅰ类有12个品种,全部为碧桃;第Ⅱ类包括9个碧桃品种、5个垂枝桃品种、3个寿星桃品种,且所有垂枝桃品种在聚类图中邻接。其余5个观赏桃品种,菊花桃、黄金美丽、红花柱形桃、白花柱形桃、粉花柱形桃聚于这2大类的外侧,且3个具有柱形特征的品种邻接成一类。

    2011年04期 v.28 580-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与桃树性高/矮性状相关的SRAP标记

    张妤艳;俞明亮;马瑞娟;蔡志翔;沈志军;许建兰;

    利用矮生型进行密植栽培是桃树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SRAP标记技术以寿星桃A20(Prunuspersica var.densa Makino)与普通桃(P.persica L.Batsch)品系99-12-34的F1代杂交分离群体共123个单株(矮生型63株,普通型60株)为试材,对控制桃高/矮性状的基因进行分子定位,从而为明确桃的矮化机理提供依据。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通过对336对SRAP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与高/矮性状连锁距离为3.2 cM的SRAP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本试验群体以外的34个桃品种的DNA进行扩增,符合率达到88.2%,初步认为可以用于桃的分子辅助育种。

    2011年04期 v.28 586-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与桃树性高/矮性状相关的SRAP标记

    张妤艳;俞明亮;马瑞娟;蔡志翔;沈志军;许建兰;

    利用矮生型进行密植栽培是桃树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SRAP标记技术以寿星桃A20(Prunuspersica var.densa Makino)与普通桃(P.persica L.Batsch)品系99-12-34的F1代杂交分离群体共123个单株(矮生型63株,普通型60株)为试材,对控制桃高/矮性状的基因进行分子定位,从而为明确桃的矮化机理提供依据。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通过对336对SRAP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与高/矮性状连锁距离为3.2 cM的SRAP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本试验群体以外的34个桃品种的DNA进行扩增,符合率达到88.2%,初步认为可以用于桃的分子辅助育种。

    2011年04期 v.28 586-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玫瑰香葡萄果实中脱落酸受体ABAR/CHLH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卢冬;李春丽;柴叶茂;沈元月;

    为了探讨脱落酸受体ABAR/CHLH是否参与葡萄果实成熟的调控,以玫瑰香葡萄花后8~11周的果实为试材,结合RT-PCR和3’-RACE技术首先克隆了脱落酸受体ABAR/CHLH同源基因。该基因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并编码了1个含有1 381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BAR/CHLH含有3个跨膜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围绕果实花后8~11周ABAR/CHLH基因转录水平以及ABA含量分析表明,随着果实的退绿,在着色前基因转录水平和ABA含量都迅速增加,此后基因表达量迅速降低,而ABA含量继续缓慢上升至现红后才缓慢降低。因此,玫瑰香葡萄果实的成熟启动不仅依赖于ABA含量快速积累,而且还依赖于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迅速增加。

    2011年04期 v.28 591-596+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玫瑰香葡萄果实中脱落酸受体ABAR/CHLH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卢冬;李春丽;柴叶茂;沈元月;

    为了探讨脱落酸受体ABAR/CHLH是否参与葡萄果实成熟的调控,以玫瑰香葡萄花后8~11周的果实为试材,结合RT-PCR和3’-RACE技术首先克隆了脱落酸受体ABAR/CHLH同源基因。该基因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并编码了1个含有1 381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BAR/CHLH含有3个跨膜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围绕果实花后8~11周ABAR/CHLH基因转录水平以及ABA含量分析表明,随着果实的退绿,在着色前基因转录水平和ABA含量都迅速增加,此后基因表达量迅速降低,而ABA含量继续缓慢上升至现红后才缓慢降低。因此,玫瑰香葡萄果实的成熟启动不仅依赖于ABA含量快速积累,而且还依赖于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迅速增加。

    2011年04期 v.28 591-596+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山葡萄(双丰)转色期果皮cDNA文库构建和分析

    李波;杨成君;刘海峰;李凤;段长青;王军;

    为了研究山葡萄不同成熟期基因表达的规律,从而筛选抗病、抗虫和高产的优质基因,以转色期(50%着色)山葡萄果皮为材料,采用Clontech公司的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以pDNR-LIB为载体,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DH5α中,构建了山葡萄果皮cDNA文库。文库插入片段大小为0.5~2.0 kb,平均约为0.80 kb。随机挑取1 009个克隆进行测序,共拼接出710个Unigenes,其中包括97个重叠群(Contigs),613个单拷贝(Singlets)。经BlastX分析共获得已知功能和未知功能基因528个,无序列相似新基因182个。文库中涉及了花色苷合成途径和抗病防御的相关基因,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锌指蛋白、查尔酮合成酶和花青素3-O-葡萄糖苷转移酶等,可见这些基因在转色期时表达比较活跃。

    2011年04期 v.28 597-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山葡萄(双丰)转色期果皮cDNA文库构建和分析

    李波;杨成君;刘海峰;李凤;段长青;王军;

    为了研究山葡萄不同成熟期基因表达的规律,从而筛选抗病、抗虫和高产的优质基因,以转色期(50%着色)山葡萄果皮为材料,采用Clontech公司的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以pDNR-LIB为载体,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DH5α中,构建了山葡萄果皮cDNA文库。文库插入片段大小为0.5~2.0 kb,平均约为0.80 kb。随机挑取1 009个克隆进行测序,共拼接出710个Unigenes,其中包括97个重叠群(Contigs),613个单拷贝(Singlets)。经BlastX分析共获得已知功能和未知功能基因528个,无序列相似新基因182个。文库中涉及了花色苷合成途径和抗病防御的相关基因,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锌指蛋白、查尔酮合成酶和花青素3-O-葡萄糖苷转移酶等,可见这些基因在转色期时表达比较活跃。

    2011年04期 v.28 597-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镁营养水平对红地球葡萄叶绿体结构及光合响应的影响

    韩艳婷;杨国顺;石雪晖;刘昆玉;陈冲;

    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1、3、5 mmol.L-1)Mg2+对红地球葡萄幼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光合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 mmol.L-1 Mg2+处理的葡萄叶片叶绿体形状规则,富含大的淀粉粒,基粒、基质片层清晰;5 mmol.L-1处理的叶绿体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1 mmol.L-1和0 mmol.L-1处理的叶片叶绿体形状发生变化,叶绿体的被膜损坏,结构解体,基粒片层结构被破坏。不同水平Mg2+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参数也有显著的影响。0 mmol.L-1处理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均显著低于施镁处理,且随Mg2+浓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Chla/Chlb)、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CO2饱和点(CSP)变化趋势相反,3 mmol.L-1 Mg2+处理时最高。因此,在Mg2+缺乏的情况下,葡萄叶片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异,叶绿素及碳代谢受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而适宜的Mg2+浓度可提高葡萄对光和CO2的利用能力。

    2011年04期 v.28 603-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镁营养水平对红地球葡萄叶绿体结构及光合响应的影响

    韩艳婷;杨国顺;石雪晖;刘昆玉;陈冲;

    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1、3、5 mmol.L-1)Mg2+对红地球葡萄幼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光合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 mmol.L-1 Mg2+处理的葡萄叶片叶绿体形状规则,富含大的淀粉粒,基粒、基质片层清晰;5 mmol.L-1处理的叶绿体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1 mmol.L-1和0 mmol.L-1处理的叶片叶绿体形状发生变化,叶绿体的被膜损坏,结构解体,基粒片层结构被破坏。不同水平Mg2+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参数也有显著的影响。0 mmol.L-1处理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均显著低于施镁处理,且随Mg2+浓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Chla/Chlb)、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CO2饱和点(CSP)变化趋势相反,3 mmol.L-1 Mg2+处理时最高。因此,在Mg2+缺乏的情况下,葡萄叶片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异,叶绿素及碳代谢受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而适宜的Mg2+浓度可提高葡萄对光和CO2的利用能力。

    2011年04期 v.28 603-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用途杏品种群的AFLP分析

    张俊环;王玉柱;孙浩元;杨丽;

    利用荧光AFLP技术,对49个隶属于不同用途的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对EcoRⅠ/PstⅠ引物平均扩增多态带数量为183.9,平均多态带百分比为85.1%,揭示了杏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杏资源在个体间的Nei’s基因多样度(H=0.184)、Shannon信息指数(I=0.295)、观测等位基因数(Na=1.851)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1.294)都显著高于群体水平。在群体水平上,杂种杏品种类群的4个遗传变异参数都高于其他4个类群,遗传变异度最大。5个品种类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267 9)显示,杏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总变异的73.21%。仁用杏品种类群和观赏杏品种类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一致度IN=0.985 0,遗传距离D=0.015 1),鲜食加工兼用品种类群与其他4个类群的遗传关系比较结果显示,其与杂种杏品种类群间遗传关系最近(IN=0.946 3;D=0.056 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0.537为阈值将49份材料分为3个大类,第(1)类全部是鲜食加工兼用杏品种;第(2)类由全部仁用杏品种和全部观赏杏品种组成;第(3)类包括引进的3个品种和全部9个杂种杏。

    2011年04期 v.28 610-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用途杏品种群的AFLP分析

    张俊环;王玉柱;孙浩元;杨丽;

    利用荧光AFLP技术,对49个隶属于不同用途的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对EcoRⅠ/PstⅠ引物平均扩增多态带数量为183.9,平均多态带百分比为85.1%,揭示了杏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杏资源在个体间的Nei’s基因多样度(H=0.184)、Shannon信息指数(I=0.295)、观测等位基因数(Na=1.851)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1.294)都显著高于群体水平。在群体水平上,杂种杏品种类群的4个遗传变异参数都高于其他4个类群,遗传变异度最大。5个品种类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267 9)显示,杏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总变异的73.21%。仁用杏品种类群和观赏杏品种类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一致度IN=0.985 0,遗传距离D=0.015 1),鲜食加工兼用品种类群与其他4个类群的遗传关系比较结果显示,其与杂种杏品种类群间遗传关系最近(IN=0.946 3;D=0.056 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0.537为阈值将49份材料分为3个大类,第(1)类全部是鲜食加工兼用杏品种;第(2)类由全部仁用杏品种和全部观赏杏品种组成;第(3)类包括引进的3个品种和全部9个杂种杏。

    2011年04期 v.28 610-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优化LDSS法的中国李(Prunus salicina)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章秋平;刘威生;郁香荷;刘宁;张玉萍;孙猛;徐铭;

    核心种质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种质资源的保存效率、方便资源管理,而且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种质创新。以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中保存的405份中国李为材料,依据46个农艺性状的鉴定数据,在按品种类群和杂交类型分组的基础上采用S策略和优化后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ILDSS)经2次抽样构建出中国李初级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样本集由97份种质材料组成,占总体样本比例约24%。对核心种质群体的代表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核心种质群体能够代表中国李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结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和主成分分析(散点分布图)等8项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价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代表性。

    2011年04期 v.28 617-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优化LDSS法的中国李(Prunus salicina)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章秋平;刘威生;郁香荷;刘宁;张玉萍;孙猛;徐铭;

    核心种质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种质资源的保存效率、方便资源管理,而且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种质创新。以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中保存的405份中国李为材料,依据46个农艺性状的鉴定数据,在按品种类群和杂交类型分组的基础上采用S策略和优化后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ILDSS)经2次抽样构建出中国李初级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样本集由97份种质材料组成,占总体样本比例约24%。对核心种质群体的代表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核心种质群体能够代表中国李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结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和主成分分析(散点分布图)等8项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价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代表性。

    2011年04期 v.28 617-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荔枝矮化品种的相关机制研究

    张永福;卢博彬;潘丽佳;王英;胡桂兵;胡又厘;王惠聪;刘成明;

    为了揭示荔枝矮化品种的致矮机制,研究采用徒手切片法、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观察了荔枝2个矮化品种和6个乔化品种的茎、叶解剖结构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愈创木酚比色法,分别测定了8份供试材料的激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的茎、叶解剖结构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POD活性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紫娘喜在解剖结构上表现出树皮率高、导管内径小、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小,叶脉突起度小、气孔密度低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大等,这些特征符合矮化树体的特征;而Ya1仅表现出叶片气孔密度低的一个矮化树体的解剖特征,但其低的IAA、GA含量和高的ABA、ZR含量,以及极高的POD活性是导致其矮化的主要因素;此外,Ya1和紫娘喜的IAA/ABA和ZR/ABA的比值均低于其他品种,而ABA/GA和ZR/GA的比值则均高于其他品种,这也是导致其矮化的重要因素。

    2011年04期 v.28 624-629+7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荔枝矮化品种的相关机制研究

    张永福;卢博彬;潘丽佳;王英;胡桂兵;胡又厘;王惠聪;刘成明;

    为了揭示荔枝矮化品种的致矮机制,研究采用徒手切片法、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观察了荔枝2个矮化品种和6个乔化品种的茎、叶解剖结构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愈创木酚比色法,分别测定了8份供试材料的激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的茎、叶解剖结构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POD活性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紫娘喜在解剖结构上表现出树皮率高、导管内径小、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小,叶脉突起度小、气孔密度低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大等,这些特征符合矮化树体的特征;而Ya1仅表现出叶片气孔密度低的一个矮化树体的解剖特征,但其低的IAA、GA含量和高的ABA、ZR含量,以及极高的POD活性是导致其矮化的主要因素;此外,Ya1和紫娘喜的IAA/ABA和ZR/ABA的比值均低于其他品种,而ABA/GA和ZR/GA的比值则均高于其他品种,这也是导致其矮化的重要因素。

    2011年04期 v.28 624-629+7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荔枝果皮多酚提取条件优化及其在果实成熟期间的变化

    孙健;游向荣;苏伟强;彭宏祥;李昌宝;王振兴;李志春;何全光;

    为优化荔枝果皮多酚提取条件并确定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淮枝品种荔枝果实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果皮多酚化合物优化的提取工艺,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荔枝果皮中主要多酚的化学组成及果实成熟前后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固液比3∶10、提取剂甲醇/丙酮(1/1,v/v)、提取剂浓度65%、提取时间20 min的组合为荔枝果皮多酚的优化提取条件;HPLC分析表明(-)-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与原花色素A2(PA2)为荔枝果皮中的主要多酚;荔枝果实由未熟绿果发育至初熟转红果的过程中,三者含量下降,其中PA2的含量下降更快。研究可为高效提取利用荔枝果皮多酚类物质提供参考。

    2011年04期 v.28 630-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荔枝果皮多酚提取条件优化及其在果实成熟期间的变化

    孙健;游向荣;苏伟强;彭宏祥;李昌宝;王振兴;李志春;何全光;

    为优化荔枝果皮多酚提取条件并确定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淮枝品种荔枝果实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果皮多酚化合物优化的提取工艺,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荔枝果皮中主要多酚的化学组成及果实成熟前后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固液比3∶10、提取剂甲醇/丙酮(1/1,v/v)、提取剂浓度65%、提取时间20 min的组合为荔枝果皮多酚的优化提取条件;HPLC分析表明(-)-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与原花色素A2(PA2)为荔枝果皮中的主要多酚;荔枝果实由未熟绿果发育至初熟转红果的过程中,三者含量下降,其中PA2的含量下降更快。研究可为高效提取利用荔枝果皮多酚类物质提供参考。

    2011年04期 v.28 630-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可食性胶体添加对低糖猕猴桃果脯微波渗糖效果的影响

    祝美云;魏征;郭祥永;

    以猕猴桃为试材,对低糖果脯微波渗糖糖液组成与配比、渗糖时间等部分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可食性胶体添加对低糖果脯微波渗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渗糖时需配制质量分数40%的糖液,其中麦芽糖取代量为50%,同时添加0.2%的柠檬酸;在30%微波火力下渗糖40 min时果脯含糖量达32.55%,产品外观晶莹透明,口感纯正;在微波渗糖的糖液中加入1.0%明胶,渗糖后果脯含糖量为30.88%,对微波渗糖影响最小,果脯饱满度和透明度较好,风味口感较佳;用1.2%CMC-Na在干燥前对果脯进行浸胶处理30 s,果脯果型饱满,色泽鲜亮,可以获得较好的终产品品质。

    2011年04期 v.28 635-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可食性胶体添加对低糖猕猴桃果脯微波渗糖效果的影响

    祝美云;魏征;郭祥永;

    以猕猴桃为试材,对低糖果脯微波渗糖糖液组成与配比、渗糖时间等部分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可食性胶体添加对低糖果脯微波渗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渗糖时需配制质量分数40%的糖液,其中麦芽糖取代量为50%,同时添加0.2%的柠檬酸;在30%微波火力下渗糖40 min时果脯含糖量达32.55%,产品外观晶莹透明,口感纯正;在微波渗糖的糖液中加入1.0%明胶,渗糖后果脯含糖量为30.88%,对微波渗糖影响最小,果脯饱满度和透明度较好,风味口感较佳;用1.2%CMC-Na在干燥前对果脯进行浸胶处理30 s,果脯果型饱满,色泽鲜亮,可以获得较好的终产品品质。

    2011年04期 v.28 635-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超滤澄清龙眼果汁的研究

    钱志伟;焦镭;石明生;

    为解决龙眼果汁加工的浑浊问题,采用超滤方法澄清龙眼果汁,以膜通量为指标,分析超滤过程中物料前处理、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和料液流速等因素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果汁先经过离心和微滤,然后控制操作压力在0.10~0.14 MPa,温度40℃左右,料液流速20 mL.s-1时,膜通量高。在该条件下超滤的龙眼果汁,澄清透明,营养成分也基本得到保持。研究表明采用超滤澄清生产高质量的龙眼果汁是可行的。

    2011年04期 v.28 64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超滤澄清龙眼果汁的研究

    钱志伟;焦镭;石明生;

    为解决龙眼果汁加工的浑浊问题,采用超滤方法澄清龙眼果汁,以膜通量为指标,分析超滤过程中物料前处理、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和料液流速等因素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果汁先经过离心和微滤,然后控制操作压力在0.10~0.14 MPa,温度40℃左右,料液流速20 mL.s-1时,膜通量高。在该条件下超滤的龙眼果汁,澄清透明,营养成分也基本得到保持。研究表明采用超滤澄清生产高质量的龙眼果汁是可行的。

    2011年04期 v.28 64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杧果树生黄单胞叶斑病病原的鉴定

    漆艳香;蒲金基;张欣;陆英;张贺;张辉强;谢艺贤;

    对海南和广西杧果(台农)上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性状等常规细菌鉴定技术,结合细菌DNA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gyrB)序列特点对获得的10株细菌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0株细菌菌株均为树生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该研究是国内外首次报道树生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侵染杧果叶片,产生表面下陷的角斑,引起杧果叶斑病。为了区分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暂称之为杧果树生黄单胞叶斑病。

    2011年04期 v.28 645-650+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杧果树生黄单胞叶斑病病原的鉴定

    漆艳香;蒲金基;张欣;陆英;张贺;张辉强;谢艺贤;

    对海南和广西杧果(台农)上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性状等常规细菌鉴定技术,结合细菌DNA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gyrB)序列特点对获得的10株细菌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0株细菌菌株均为树生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该研究是国内外首次报道树生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侵染杧果叶片,产生表面下陷的角斑,引起杧果叶斑病。为了区分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暂称之为杧果树生黄单胞叶斑病。

    2011年04期 v.28 645-650+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抑菌物质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机制研究

    柳凤;詹儒林;何衍彪;赵艳龙;杨顺锦;常金梅;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植物源抑菌物质肉桂醛对杧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作用,同时从杧果内防御酶变化角度探讨其防病机制。结果表明,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30 mg.L-1,13 d的防治效果为56.67%,肉桂醛对杧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38.51和22.34 mg.L-1,当肉桂醛质量浓度大于40mg.L-1时,可导致杧果炭疽病菌分子孢子的消解。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生理生化机制测定结果表明,病菌侵入杧果后O.2等活性氧物质的含量上升,肉桂醛对病菌进行抑制与杀死作用,降低其侵染能力,间接减少了此类物质的产生、减小寄主因病菌侵染而导致防御酶系统发生紊乱的程度,使寄主保持基本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抑制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2011年04期 v.28 65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抑菌物质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机制研究

    柳凤;詹儒林;何衍彪;赵艳龙;杨顺锦;常金梅;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植物源抑菌物质肉桂醛对杧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作用,同时从杧果内防御酶变化角度探讨其防病机制。结果表明,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30 mg.L-1,13 d的防治效果为56.67%,肉桂醛对杧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38.51和22.34 mg.L-1,当肉桂醛质量浓度大于40mg.L-1时,可导致杧果炭疽病菌分子孢子的消解。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生理生化机制测定结果表明,病菌侵入杧果后O.2等活性氧物质的含量上升,肉桂醛对病菌进行抑制与杀死作用,降低其侵染能力,间接减少了此类物质的产生、减小寄主因病菌侵染而导致防御酶系统发生紊乱的程度,使寄主保持基本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抑制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2011年04期 v.28 65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氮素水平对西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陈钢;黄翔;张利红;洪娟;葛米红;陈涛;周谟兵;

    以早春红玉西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对西瓜幼苗生长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浓度在16.67 mmol.L-1时,西瓜幼苗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适宜植株的生长;氮浓度在16.67和20.83 mmol.L-1时,西瓜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Fo)均达到最小值,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达到最大值,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变化规律不明显。从整体变化看,非光化学猝灭(qN)值的变化幅度大于光化学猝灭(qP),且随着氮浓度的增加,qP先上升后下降,而qN的变化规律却与之相反。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纯氮浓度为16.67~20.83 mmol.L-1时,即能满足西瓜幼苗较佳光合作用和生长需要,氮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植株的生长。

    2011年04期 v.28 657-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氮素水平对西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陈钢;黄翔;张利红;洪娟;葛米红;陈涛;周谟兵;

    以早春红玉西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对西瓜幼苗生长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浓度在16.67 mmol.L-1时,西瓜幼苗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适宜植株的生长;氮浓度在16.67和20.83 mmol.L-1时,西瓜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Fo)均达到最小值,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达到最大值,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变化规律不明显。从整体变化看,非光化学猝灭(qN)值的变化幅度大于光化学猝灭(qP),且随着氮浓度的增加,qP先上升后下降,而qN的变化规律却与之相反。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纯氮浓度为16.67~20.83 mmol.L-1时,即能满足西瓜幼苗较佳光合作用和生长需要,氮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植株的生长。

    2011年04期 v.28 657-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书讯

  • 《中国石榴研究进展(一)》

    <正>《中国石榴研究进展(一)》由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由中国园艺学会和国内有关单位的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编著。全书共分为四篇,分别为科研与生产动态、试验与研究,栽培与贮藏加工,产业与文化。分别介绍了石榴

    2011年04期 v.28 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石榴研究进展(一)》

    <正>《中国石榴研究进展(一)》由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由中国园艺学会和国内有关单位的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编著。全书共分为四篇,分别为科研与生产动态、试验与研究,栽培与贮藏加工,产业与文化。分别介绍了石榴

    2011年04期 v.28 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会讯

专论与综述

  •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与果实成熟衰老研究进展

    魏雯雯;张波;徐昌杰;陈昆松;

    脂肪酸去饱和酶(FAD)是一种膜结合蛋白,参与催化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植物中的FAD主要存在于内质网和质体,根据反应底物和催化产物可以分为ω-3和ω-6两种类型。FAD通常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它们通过影响脂肪酸组分变化进而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不同家族成员在逆境胁迫反应和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具有功能差异,相关结果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FAD基因家族在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概述了FAD基因家族成员与果实脂肪酸组分变化,以及果实采后低温贮藏适应性和香气物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2011年04期 v.28 662-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与果实成熟衰老研究进展

    魏雯雯;张波;徐昌杰;陈昆松;

    脂肪酸去饱和酶(FAD)是一种膜结合蛋白,参与催化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植物中的FAD主要存在于内质网和质体,根据反应底物和催化产物可以分为ω-3和ω-6两种类型。FAD通常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它们通过影响脂肪酸组分变化进而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不同家族成员在逆境胁迫反应和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具有功能差异,相关结果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FAD基因家族在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概述了FAD基因家族成员与果实脂肪酸组分变化,以及果实采后低温贮藏适应性和香气物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2011年04期 v.28 662-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Zn营养在果树生理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娟;陈杰忠;黄永敬;梁春辉;黄建昌;赵春香;周俊辉;

    锌(Zn)是果树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果树体内多种酶的辅助因子,与果树的光合、呼吸以及碳氮代谢等过程有关。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果树Zn营养的研究成果,概述了Zn元素在果树组织器官中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根系Zn营养调节树体的Zn平衡,Zn含量自中、细生长根和骨干根到地上枝梢、叶片间处于顺浓度梯度,Zn作为叶绿体的组成成分影响光合作用,缺Zn导致植株体内根、茎、叶等器官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叶面喷施Zn肥可以促进花粉萌发,有利于花粉管伸长,增加受精作用,提高坐果率,促进光合产物积累,果实膨大,改善果实风味。另外,还分析了Zn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描述了Zn对基因表达直接影响和Zn营养基因型的差异,提出了果树Zn营养研究展望。

    2011年04期 v.28 668-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Zn营养在果树生理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娟;陈杰忠;黄永敬;梁春辉;黄建昌;赵春香;周俊辉;

    锌(Zn)是果树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果树体内多种酶的辅助因子,与果树的光合、呼吸以及碳氮代谢等过程有关。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果树Zn营养的研究成果,概述了Zn元素在果树组织器官中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根系Zn营养调节树体的Zn平衡,Zn含量自中、细生长根和骨干根到地上枝梢、叶片间处于顺浓度梯度,Zn作为叶绿体的组成成分影响光合作用,缺Zn导致植株体内根、茎、叶等器官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叶面喷施Zn肥可以促进花粉萌发,有利于花粉管伸长,增加受精作用,提高坐果率,促进光合产物积累,果实膨大,改善果实风味。另外,还分析了Zn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描述了Zn对基因表达直接影响和Zn营养基因型的差异,提出了果树Zn营养研究展望。

    2011年04期 v.28 668-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 ]
  •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发生危害现状和研究进展

    王兴红;陈国庆;王卫芳;李红叶;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CBS)主要危害果实,在果皮上形成各种病斑而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可造成田间落果和贮藏期果实腐烂。同时,黑斑病被欧盟列为A1类外来有害生物,美国对此也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该病害影响柑橘鲜果的国际贸易。黑斑病的病原属球座菌(Guignardia),其无性态为叶点霉菌(Phyl-losticta)。宽皮柑橘(Citrus reticulata)、橙类(C.sinensis)和柠檬(C.limon)上为柑橘球座菌(G.citricarpa),无性态为柑橘叶点霉(P.citricarpa)。而最新研究表明亚洲柚黑斑病(也称tan spot,棕褐斑病)的病原与上述柑橘上的不同,其有性态尚未发现,无性态则为亚洲柑橘叶点霉菌(P.citriasiana)。此外,P.capitalensis作为一种内生菌普遍存在于各类柑橘中,常干扰病害的检测。鉴于该病害在我国发生普遍,局部危害严重,而相关信息匮乏,作者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结合自身部分工作,就病害发生历史、分布和危害性,病害症状,病原菌种类,发生规律和检测,病害在欧盟国家的发生风险,以及病害的防治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满足读者对柑橘黑斑病的全方位了解需求。

    2011年04期 v.28 674-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发生危害现状和研究进展

    王兴红;陈国庆;王卫芳;李红叶;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CBS)主要危害果实,在果皮上形成各种病斑而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可造成田间落果和贮藏期果实腐烂。同时,黑斑病被欧盟列为A1类外来有害生物,美国对此也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该病害影响柑橘鲜果的国际贸易。黑斑病的病原属球座菌(Guignardia),其无性态为叶点霉菌(Phyl-losticta)。宽皮柑橘(Citrus reticulata)、橙类(C.sinensis)和柠檬(C.limon)上为柑橘球座菌(G.citricarpa),无性态为柑橘叶点霉(P.citricarpa)。而最新研究表明亚洲柚黑斑病(也称tan spot,棕褐斑病)的病原与上述柑橘上的不同,其有性态尚未发现,无性态则为亚洲柑橘叶点霉菌(P.citriasiana)。此外,P.capitalensis作为一种内生菌普遍存在于各类柑橘中,常干扰病害的检测。鉴于该病害在我国发生普遍,局部危害严重,而相关信息匮乏,作者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结合自身部分工作,就病害发生历史、分布和危害性,病害症状,病原菌种类,发生规律和检测,病害在欧盟国家的发生风险,以及病害的防治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满足读者对柑橘黑斑病的全方位了解需求。

    2011年04期 v.28 674-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研究报告

  • 叶面喷施沼液对温室油桃光合特性的影响

    赵秀梅;王晨冰;李宽莹;陈佰鸿;王发林;

    以温室栽培4 a生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喷施沼液对油桃光合特性的影响。喷施沼液后,油桃叶片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Pn)均升高,喷施75%沼液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Pn)分别升高9%、20.3%、50%、8.7%;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产额(AQY)变化不大;CO2补偿点(CCP)降低,喷施75%沼液与对照相比降低5%;而CO2饱和点(CSP)、CO2饱和时的光合速率(Amax)以及羧化效率(CE)升高,喷施75%沼液与对照相比分别升高21%、12%和57%;净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喷施沼液后外围功能叶片日累积光合产物明显增加,喷施75%沼液的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5%;另外喷施沼液提高了油桃叶片水分利用率(WUE)、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了中午时的气孔限制值,延缓了"光午休"现象。

    2011年04期 v.28 680-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叶面喷施沼液对温室油桃光合特性的影响

    赵秀梅;王晨冰;李宽莹;陈佰鸿;王发林;

    以温室栽培4 a生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喷施沼液对油桃光合特性的影响。喷施沼液后,油桃叶片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Pn)均升高,喷施75%沼液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Pn)分别升高9%、20.3%、50%、8.7%;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产额(AQY)变化不大;CO2补偿点(CCP)降低,喷施75%沼液与对照相比降低5%;而CO2饱和点(CSP)、CO2饱和时的光合速率(Amax)以及羧化效率(CE)升高,喷施75%沼液与对照相比分别升高21%、12%和57%;净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喷施沼液后外围功能叶片日累积光合产物明显增加,喷施75%沼液的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5%;另外喷施沼液提高了油桃叶片水分利用率(WUE)、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了中午时的气孔限制值,延缓了"光午休"现象。

    2011年04期 v.28 680-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SO_2两段释放处理对红提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赵猛;王春生;李建华;张立新;

    以红提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以1/2张速释葡萄保鲜纸+12包控释葡萄保鲜片构成的SO2两段释放处理对(0±0.5)℃冷藏条件下果实生理和SO2伤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80 d,与对照相比,SO2两段释放处理延缓了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下降幅度,保持了葡萄的营养成分;延缓了膜透性的增加和丙二醛的生成,保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了SO2伤害及其残留量,保证了葡萄的食用安全性和商品价值。

    2011年04期 v.28 68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SO_2两段释放处理对红提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赵猛;王春生;李建华;张立新;

    以红提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以1/2张速释葡萄保鲜纸+12包控释葡萄保鲜片构成的SO2两段释放处理对(0±0.5)℃冷藏条件下果实生理和SO2伤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80 d,与对照相比,SO2两段释放处理延缓了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下降幅度,保持了葡萄的营养成分;延缓了膜透性的增加和丙二醛的生成,保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了SO2伤害及其残留量,保证了葡萄的食用安全性和商品价值。

    2011年04期 v.28 68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龙眼LEAFY同源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许家辉;朱娜;温超;曾黎辉;

    为了解龙眼LEAFY同源基因(LLFY)的表达调控规律,应用染色体步移方法克隆了809 bp的LLFY启动子序列。用在线软件PlantCARE分析表明,该序列除含有启动子基本元件,如TATA-BOX、CAAT-BOX外,还含有参与生理周期调控、干旱诱导MYB结合位点、ABA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等一些其他的调控序列,推测LLFY的表达受生理周期、干旱、光照等的调控。用FootPrinter在线工具对龙眼等6个物种的LEAFY同源基因启动子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植物的启动子具有保守性,也存在差异,表明LEAFY同源基因功能上的分化,LLFY基因具有多种功能。

    2011年04期 v.28 689-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龙眼LEAFY同源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许家辉;朱娜;温超;曾黎辉;

    为了解龙眼LEAFY同源基因(LLFY)的表达调控规律,应用染色体步移方法克隆了809 bp的LLFY启动子序列。用在线软件PlantCARE分析表明,该序列除含有启动子基本元件,如TATA-BOX、CAAT-BOX外,还含有参与生理周期调控、干旱诱导MYB结合位点、ABA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等一些其他的调控序列,推测LLFY的表达受生理周期、干旱、光照等的调控。用FootPrinter在线工具对龙眼等6个物种的LEAFY同源基因启动子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植物的启动子具有保守性,也存在差异,表明LEAFY同源基因功能上的分化,LLFY基因具有多种功能。

    2011年04期 v.28 689-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费约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丁振柱;黄仁华;王丹;刘仁道;

    以费约果Coolidge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黄酮(TF)、总酚(TP)、抗坏血酸(氧化型DHAsA和还原型AsA)、谷胱甘肽(氧化型GSSG和还原型GSH)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TF、TP和谷胱甘肽的积累相互促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含量在10月30日达到最大,分别为9.74 mg.g-1,10.41 mg.g-1和0.20 mg.g-1(总谷胱甘肽),同时三者的含量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4(P<0.01),r=0.900(P<0.01)和r=0.901(P<0.01);另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物(G-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下降趋势,其活性与4种抗氧化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2011年04期 v.28 694-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费约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丁振柱;黄仁华;王丹;刘仁道;

    以费约果Coolidge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黄酮(TF)、总酚(TP)、抗坏血酸(氧化型DHAsA和还原型AsA)、谷胱甘肽(氧化型GSSG和还原型GSH)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TF、TP和谷胱甘肽的积累相互促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含量在10月30日达到最大,分别为9.74 mg.g-1,10.41 mg.g-1和0.20 mg.g-1(总谷胱甘肽),同时三者的含量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4(P<0.01),r=0.900(P<0.01)和r=0.901(P<0.01);另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物(G-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下降趋势,其活性与4种抗氧化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2011年04期 v.28 694-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番木瓜胚胎发育与杂交种子败育的研究

    万涛;肖德兴;常青山;

    在番木瓜夏威夷品种自交中,合子经过短暂休眠期后发育为原胚,在经历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后发育为成熟胚;初生胚乳核无休眠期,其分裂先于合子,胚乳类型为细胞型。在以夏威夷品种为母本,岭南和穗中红品种分别为父本的2个杂交组合中,前者产生的种子严重败育,后者也具有相似现象。研究认为,败育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雄配子与中央细胞受精不亲和进而导致没有胚乳的发育和出现,以及杂交合子发育不良最终导致胚胎败育,胚和胚乳的双双败育最终导致无法形成有生命力的种子。

    2011年04期 v.28 69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番木瓜胚胎发育与杂交种子败育的研究

    万涛;肖德兴;常青山;

    在番木瓜夏威夷品种自交中,合子经过短暂休眠期后发育为原胚,在经历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后发育为成熟胚;初生胚乳核无休眠期,其分裂先于合子,胚乳类型为细胞型。在以夏威夷品种为母本,岭南和穗中红品种分别为父本的2个杂交组合中,前者产生的种子严重败育,后者也具有相似现象。研究认为,败育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雄配子与中央细胞受精不亲和进而导致没有胚乳的发育和出现,以及杂交合子发育不良最终导致胚胎败育,胚和胚乳的双双败育最终导致无法形成有生命力的种子。

    2011年04期 v.28 69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利用苯胺蓝染色检测苹果冷藏表皮病害的研究

    李富军;张新华;姚永花;孙希生;刘禄强;

    为阐明苯胺蓝染色检测苹果冷藏表皮病害的机理,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Fuji)为试材,通过苯胺蓝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苹果采收后苯胺蓝染色和0℃冷藏210 d后几种表皮病害的表皮结构。结果表明,(1)苹果表皮苯胺蓝染色部位存在皮孔发育不完善、表皮裂缝愈合不完善等质量缺陷,且该缺陷可以通过苯胺蓝染色的方法显现出来;(2)苹果贮藏210 d后表皮病害部位表皮及其蜡质层存在皮孔和表皮裂缝愈合不完善的质量缺陷;(3)苹果苯胺蓝处理后,发生染色部位往往与冷藏210 d后表皮病害发生部位相吻合。因此,苯胺蓝染色可用于检测果实贮藏病害的结构机理是:染色部位与病害部位存在共同结构基础,即发育不完善的表皮质量;该质量缺陷可用苯胺蓝染色的方法在果实入贮前使其显现出来。

    2011年04期 v.28 703-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利用苯胺蓝染色检测苹果冷藏表皮病害的研究

    李富军;张新华;姚永花;孙希生;刘禄强;

    为阐明苯胺蓝染色检测苹果冷藏表皮病害的机理,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Fuji)为试材,通过苯胺蓝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苹果采收后苯胺蓝染色和0℃冷藏210 d后几种表皮病害的表皮结构。结果表明,(1)苹果表皮苯胺蓝染色部位存在皮孔发育不完善、表皮裂缝愈合不完善等质量缺陷,且该缺陷可以通过苯胺蓝染色的方法显现出来;(2)苹果贮藏210 d后表皮病害部位表皮及其蜡质层存在皮孔和表皮裂缝愈合不完善的质量缺陷;(3)苹果苯胺蓝处理后,发生染色部位往往与冷藏210 d后表皮病害发生部位相吻合。因此,苯胺蓝染色可用于检测果实贮藏病害的结构机理是:染色部位与病害部位存在共同结构基础,即发育不完善的表皮质量;该质量缺陷可用苯胺蓝染色的方法在果实入贮前使其显现出来。

    2011年04期 v.28 703-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杧果畸形病茎部解剖结构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杨顺锦;詹儒林;赵艳龙;柳凤;

    采用ELISA法比较了杧果病、健幼茎中4种激素(IAA、ZR、GA3和ABA)含量的差异,同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了杧果畸形病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在畸形幼茎中,4种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杧果的健康组织,其中以GA3含量差异最大,是健康组织的5.14倍,其次为IAA,ZR和ABA,分别是对照的3.03、1.77、和1.74倍。病健幼茎中解剖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病茎皮层薄壁细胞增多,韧皮纤维丰富,木质导管分化少、孔径较小,出现枝迹与叶迹,髓部细胞伸长受抑制,体积约为健康组织的1/4。

    2011年04期 v.28 708-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杧果畸形病茎部解剖结构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杨顺锦;詹儒林;赵艳龙;柳凤;

    采用ELISA法比较了杧果病、健幼茎中4种激素(IAA、ZR、GA3和ABA)含量的差异,同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了杧果畸形病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在畸形幼茎中,4种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杧果的健康组织,其中以GA3含量差异最大,是健康组织的5.14倍,其次为IAA,ZR和ABA,分别是对照的3.03、1.77、和1.74倍。病健幼茎中解剖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病茎皮层薄壁细胞增多,韧皮纤维丰富,木质导管分化少、孔径较小,出现枝迹与叶迹,髓部细胞伸长受抑制,体积约为健康组织的1/4。

    2011年04期 v.28 708-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低磷胁迫对西瓜苗期铁、锰、钙、镁吸收的影响

    孟祥祥;刘娜;张莉;杨景华;张明方;

    采用植物生长箱溶液培养方式,研究了低磷(P)胁迫对7个西瓜品种苗期铁(Fe)、锰(Mn)、钙(Ca)、镁(Mg)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会影响西瓜Fe,Mn,Ca,Mg的吸收。低磷胁迫使西瓜Fe的吸收降低,而对Mn、Ca和Mg吸收的影响则因品种而异。在低P胁迫条件下Ca,Mg的吸收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以相对元素含量为筛选指标研究低磷胁迫下7个品种Fe、Mn、Ca、Mg吸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早佳和早春红玉为Fe高效吸收基因型,早佳为Mn高效吸收基因型,丽芳为Ca和Mg高效吸收基因型。

    2011年04期 v.28 712-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低磷胁迫对西瓜苗期铁、锰、钙、镁吸收的影响

    孟祥祥;刘娜;张莉;杨景华;张明方;

    采用植物生长箱溶液培养方式,研究了低磷(P)胁迫对7个西瓜品种苗期铁(Fe)、锰(Mn)、钙(Ca)、镁(Mg)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会影响西瓜Fe,Mn,Ca,Mg的吸收。低磷胁迫使西瓜Fe的吸收降低,而对Mn、Ca和Mg吸收的影响则因品种而异。在低P胁迫条件下Ca,Mg的吸收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以相对元素含量为筛选指标研究低磷胁迫下7个品种Fe、Mn、Ca、Mg吸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早佳和早春红玉为Fe高效吸收基因型,早佳为Mn高效吸收基因型,丽芳为Ca和Mg高效吸收基因型。

    2011年04期 v.28 712-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技术与方法

  • 葡萄斑点病毒的RT-PCR检测

    卓娜;王国平;邓丛良;洪霓;

    由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引起的葡萄斑点病是世界上普遍发生的葡萄病毒病害。采用RT-PCR从表现明显斑点症状的葡萄样品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和胜宝叶片中检测到预期大小为179 bp的片段。对这些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这3个样品的GFkV序列间相似性为97.2%~98.9%,与NCBI已登录GFkV序列AJ309022的相似性为96.6%~97.8%。在此基础上,采用纳米磁珠法从以上3个葡萄品种的休眠枝条韧皮部与休眠芽中提取病毒RNA,根据上述已测序列设计合成了TaqMan探针与引物,初步建立了GFkV的MNP Real time-RT-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无核白鸡心中GFkV含量最高,且该病毒在休眠芽中的含量比韧皮部约高出10倍,通过MNP Real time-RT-PCR最低可从100μg葡萄组织中检测到GFkV。

    2011年04期 v.28 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葡萄斑点病毒的RT-PCR检测

    卓娜;王国平;邓丛良;洪霓;

    由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引起的葡萄斑点病是世界上普遍发生的葡萄病毒病害。采用RT-PCR从表现明显斑点症状的葡萄样品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和胜宝叶片中检测到预期大小为179 bp的片段。对这些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这3个样品的GFkV序列间相似性为97.2%~98.9%,与NCBI已登录GFkV序列AJ309022的相似性为96.6%~97.8%。在此基础上,采用纳米磁珠法从以上3个葡萄品种的休眠枝条韧皮部与休眠芽中提取病毒RNA,根据上述已测序列设计合成了TaqMan探针与引物,初步建立了GFkV的MNP Real time-RT-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无核白鸡心中GFkV含量最高,且该病毒在休眠芽中的含量比韧皮部约高出10倍,通过MNP Real time-RT-PCR最低可从100μg葡萄组织中检测到GFkV。

    2011年04期 v.28 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草莓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王静;赵密珍;于红梅;王壮伟;

    从公共数据库中下载61 731条草莓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组装后得到系列非冗余EST 14 948条,总长度为9 969.35 kb,挖掘到1 807个SSR,分布在1 515条序列上,发生频率为10.14%,平均每5.52kb出现1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其中,235条系列包含2个或2个以上SSR,76个SSR以复合形式出现。二核苷酸(794个SSR)和三核苷酸(795个SSR)是主要的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3.94%和44.00%。AG/CT(691个)和AAG/CTT(278个)在二、三核苷酸中占主导地位。利用这些序列,设计47对引物,对生产上主栽的3个日本品种进行多态性研究,44对引物有扩增产物,6对表现多态性。结果表明,从草莓相关EST数据库中开发的EST-SSR引物可行且有用,在草莓品种鉴定、种质资源分析、遗传作图等研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年04期 v.28 72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草莓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王静;赵密珍;于红梅;王壮伟;

    从公共数据库中下载61 731条草莓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组装后得到系列非冗余EST 14 948条,总长度为9 969.35 kb,挖掘到1 807个SSR,分布在1 515条序列上,发生频率为10.14%,平均每5.52kb出现1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其中,235条系列包含2个或2个以上SSR,76个SSR以复合形式出现。二核苷酸(794个SSR)和三核苷酸(795个SSR)是主要的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3.94%和44.00%。AG/CT(691个)和AAG/CTT(278个)在二、三核苷酸中占主导地位。利用这些序列,设计47对引物,对生产上主栽的3个日本品种进行多态性研究,44对引物有扩增产物,6对表现多态性。结果表明,从草莓相关EST数据库中开发的EST-SSR引物可行且有用,在草莓品种鉴定、种质资源分析、遗传作图等研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年04期 v.28 72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苹果新品种——晋霞的选育

    孙俊杰;续海红;程慧;弓桂花;吴晓璇;田建保;

    晋霞亲本为富士×津轻,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30 g,最大果质量达280.54 g。果形指数0.91。果实底色淡黄色,果面光洁、艳丽,披鲜红色条纹;果皮较薄,果肉黄白色,肉质细,松脆,汁液多,甜酸适口,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69%,采收期果实去皮硬度7.15 kg.cm-2。在晋中地区,3月20日左右花芽开始萌动,4月10日始花,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品质上等,11月下旬落叶。树势较强,开张,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果苔枝连续结果能力强;采前落果轻,稳产、丰产。较抗白粉病、轮纹病和腐烂病等。

    2011年04期 v.28 727-728+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苹果新品种——晋霞的选育

    孙俊杰;续海红;程慧;弓桂花;吴晓璇;田建保;

    晋霞亲本为富士×津轻,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30 g,最大果质量达280.54 g。果形指数0.91。果实底色淡黄色,果面光洁、艳丽,披鲜红色条纹;果皮较薄,果肉黄白色,肉质细,松脆,汁液多,甜酸适口,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69%,采收期果实去皮硬度7.15 kg.cm-2。在晋中地区,3月20日左右花芽开始萌动,4月10日始花,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品质上等,11月下旬落叶。树势较强,开张,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果苔枝连续结果能力强;采前落果轻,稳产、丰产。较抗白粉病、轮纹病和腐烂病等。

    2011年04期 v.28 727-728+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柑橘新品种——桂脐1号的选育

    甘海峰;肖远辉;梅正敏;雷新南;尹华田;钱开胜;杨怀刚;石元琴;区善汉;傅翠娜;刘建养;唐燕玲;陈腾土;陈贵峰;麦适秋;

    桂脐1号是纽荷尔脐橙优良芽变株系,平均单果质量272.5 g,椭圆形,平均果形指数达1.2,大小较均匀,可食率达73.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9%,全糖9.97%,酸0.64%,风味浓郁,甜脆化渣。树形开张,丰产稳产,商品性好,适应性强,果实成熟期12月上旬,耐贮藏。

    2011年04期 v.28 729-730+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柑橘新品种——桂脐1号的选育

    甘海峰;肖远辉;梅正敏;雷新南;尹华田;钱开胜;杨怀刚;石元琴;区善汉;傅翠娜;刘建养;唐燕玲;陈腾土;陈贵峰;麦适秋;

    桂脐1号是纽荷尔脐橙优良芽变株系,平均单果质量272.5 g,椭圆形,平均果形指数达1.2,大小较均匀,可食率达73.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9%,全糖9.97%,酸0.64%,风味浓郁,甜脆化渣。树形开张,丰产稳产,商品性好,适应性强,果实成熟期12月上旬,耐贮藏。

    2011年04期 v.28 729-730+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早熟甜橙新品种——渝早橙的选育

    漆巨容;刘正富;黄柳根;程昌凤;谢永红;陈华林;刘建军;欧毅;王武;吴纯清;魏召新;代正林;

    渝早橙是从江津地方实生甜橙桐子柑通过60Co-γ射线辐射诱变选育出的早熟甜橙新品种。该品种果实成熟期早,早果性强,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易栽培,平均单果质量163.5 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平均可食率77.35%。平均种子数6.5粒,远低于桐子柑的24.4粒;果实细嫩化渣,汁多,味浓,是优良的鲜食和制汁加工早熟甜橙新品种。

    2011年04期 v.28 731-732+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早熟甜橙新品种——渝早橙的选育

    漆巨容;刘正富;黄柳根;程昌凤;谢永红;陈华林;刘建军;欧毅;王武;吴纯清;魏召新;代正林;

    渝早橙是从江津地方实生甜橙桐子柑通过60Co-γ射线辐射诱变选育出的早熟甜橙新品种。该品种果实成熟期早,早果性强,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易栽培,平均单果质量163.5 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平均可食率77.35%。平均种子数6.5粒,远低于桐子柑的24.4粒;果实细嫩化渣,汁多,味浓,是优良的鲜食和制汁加工早熟甜橙新品种。

    2011年04期 v.28 731-732+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晚熟脐橙新品种——伦晚脐橙的选育

    谢宗周;邓秀新;伊华林;夏仁学;谭勇;宋文化;廖胜才;

    伦晚脐橙为华盛顿脐橙的芽变,经多点试验和示范,表现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风味浓郁,耐贮藏,有香气等优良性状。果实成熟期在湖北秭归为翌年3月下旬。

    2011年04期 v.28 733-73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晚熟脐橙新品种——伦晚脐橙的选育

    谢宗周;邓秀新;伊华林;夏仁学;谭勇;宋文化;廖胜才;

    伦晚脐橙为华盛顿脐橙的芽变,经多点试验和示范,表现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风味浓郁,耐贮藏,有香气等优良性状。果实成熟期在湖北秭归为翌年3月下旬。

    2011年04期 v.28 733-73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砧木新品种——抗砧5号的选育

    樊秀彩;郭景南;孙海生;李民;潘兴;刘三军;张颖;姜建福;刘崇怀;

    抗砧5号是以贝达×420A杂交选育而成的葡萄砧木新品种,极耐盐碱,高抗葡萄根瘤蚜,高抗根结线虫,适应性广。与生产上常见品种嫁接亲和性良好,偶有"小脚"现象。对接穗品种夏黑、巨玫瑰和红地球等葡萄品种的主要果实经济性状无明显影响。在郑州地区,4月中旬萌芽,5月上旬开花,7月中旬果实开始着色,8月中旬果实充分成熟,10月下旬叶片开始老化脱落。

    2011年04期 v.28 735-736+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砧木新品种——抗砧5号的选育

    樊秀彩;郭景南;孙海生;李民;潘兴;刘三军;张颖;姜建福;刘崇怀;

    抗砧5号是以贝达×420A杂交选育而成的葡萄砧木新品种,极耐盐碱,高抗葡萄根瘤蚜,高抗根结线虫,适应性广。与生产上常见品种嫁接亲和性良好,偶有"小脚"现象。对接穗品种夏黑、巨玫瑰和红地球等葡萄品种的主要果实经济性状无明显影响。在郑州地区,4月中旬萌芽,5月上旬开花,7月中旬果实开始着色,8月中旬果实充分成熟,10月下旬叶片开始老化脱落。

    2011年04期 v.28 735-736+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晚实核桃新品种——陇薄香2号的选育

    张辉元;王发林;何义和;田会平;

    陇薄香2号是从甘肃地方核桃资源中选出的优质晚实核桃新品种。坚果椭圆形,三经平均3.7 cm,平均单果质量14.6 g,壳厚1.13 mm。内褶壁膜质,横膈膜膜质,易取整仁。出仁率57.4%。核仁充实,饱满,仁色黄白色。核仁含脂肪66.4%,粗蛋白18.4%,风味甜香,品质优良。经多年区试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

    2011年04期 v.28 737-738+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晚实核桃新品种——陇薄香2号的选育

    张辉元;王发林;何义和;田会平;

    陇薄香2号是从甘肃地方核桃资源中选出的优质晚实核桃新品种。坚果椭圆形,三经平均3.7 cm,平均单果质量14.6 g,壳厚1.13 mm。内褶壁膜质,横膈膜膜质,易取整仁。出仁率57.4%。核仁充实,饱满,仁色黄白色。核仁含脂肪66.4%,粗蛋白18.4%,风味甜香,品质优良。经多年区试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

    2011年04期 v.28 737-738+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沉痛悼念我国果树学家李嘉瑞教授

    <正>我国果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嘉瑞教授于2011年2月3日14时30分在陕西杨凌不幸逝世,享年74岁。李嘉瑞教授1937年3月5日生于山东省兖州市。1960年毕业于原西北农学院园艺系,1982-1984年在加拿大B.C.大学与Guelph大学进修与合作研究,先后去美国、日本、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或专业考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果树学博士生导师,曾兼

    2011年04期 v.28 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沉痛悼念我国果树学家李嘉瑞教授

    <正>我国果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嘉瑞教授于2011年2月3日14时30分在陕西杨凌不幸逝世,享年74岁。李嘉瑞教授1937年3月5日生于山东省兖州市。1960年毕业于原西北农学院园艺系,1982-1984年在加拿大B.C.大学与Guelph大学进修与合作研究,先后去美国、日本、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或专业考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果树学博士生导师,曾兼

    2011年04期 v.28 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编辑部论文著作权转让书

    <正>《果树学报》期刊社(编辑部):全体作者同意将本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纹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果树学报》期刊社。未经《果树学报》期刊社书面许可,我(们)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2011年04期 v.28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果树学报》编辑部论文著作权转让书

    <正>《果树学报》期刊社(编辑部):全体作者同意将本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纹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果树学报》期刊社。未经《果树学报》期刊社书面许可,我(们)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2011年04期 v.28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2011年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参考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请勿列入,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或用脚注说明)。参考文献表按顺序编码制,各篇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列出,并置于方括号内。文献的著录请按下列格式:【期刊】责任者.文献篇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2011年04期 v.28 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果树学报》2011年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参考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请勿列入,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或用脚注说明)。参考文献表按顺序编码制,各篇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列出,并置于方括号内。文献的著录请按下列格式:【期刊】责任者.文献篇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2011年04期 v.28 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投稿须知(2011年1月修订)

    <正>《果树学报》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果树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国际标准16开本,160页码。1读者对象果树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具有同等水平的技术干部。

    2011年04期 v.28 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投稿须知(2011年1月修订)

    <正>《果树学报》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果树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国际标准16开本,160页码。1读者对象果树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具有同等水平的技术干部。

    2011年04期 v.28 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