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涛;张艳敏;陈学森;
对新疆巩留与新源2地的新疆野苹果居群年龄结构及郁闭度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资源的保护保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随机选取的200个单株中,巩留居群Ⅰ级幼树为0,而且Ⅱ级小树数量也极少,仅2株,只占1%,年龄级构成有下降性特征,存活曲线呈断点凸型,故年龄结构应属老衰类型,郁闭度为0.47;新源居群有Ⅰ级幼树,10株占5%,Ⅱ级小树达26株占13%,年龄级构成有稳定中略有上升的特征,存活曲线呈弧形凸型,故年龄结构应属稳定类型,郁闭度为0.80。上述结果显示,巩留新疆野苹果居群破坏严重,亟待加强保护,而新源新疆野苹果居群保存较完好。
2007年05期 57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 ] - 陈迪新;张绍铃;
对自交不亲和强度不同的梨品种丰水和菊水的不同花龄花进行自花授粉和丰水×菊水异花授粉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萌发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开花当天及以后的自花和异花授粉花粉在柱头上均有较高的萌发率;自花和异花花粉管在花柱内的生长速度及停止生长的位置不同,丰水自花授粉后花粉管生长的短且慢,菊水自花花粉管生长的长且快,而异花授粉的花粉管生长最快。自花授粉后,不同花龄对花粉管生长影响表现为:开花4d前的蕾期授粉以及开花4d后的延迟授粉,花粉管生长长度显著的长。开花6d前的各种授粉组合,花粉管生长均较差。这与田间授粉坐果率的高低基本一致,即整体表现为各个花龄的授粉都以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其次为菊水自花授粉,丰水自花授粉坐果率最低。另外,自花授粉中,蕾期授粉和延迟授粉(开花2d后除外)坐果率都有提高,而异花授粉中蕾期授粉和延迟授粉的坐果率却有所下降。
2007年05期 57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陈巍;王力荣;张绍铃;陈昌文;曹珂;
利用34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不同国家的56份桃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3对SSR引物共检测出226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为222个。桃群体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为0.224,Shannon遗传多样性表型指数为0.367,说明桃总群体遗传变异较低;基因分化系数为0.081,与AMOVA分析结果8.13%相近,说明2者遗传变异以群体内遗传变异为主;基因流值为5.657,则说明不同国家间桃育成品种交流比较频繁。根据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表型指数2指标所得,欧美品种群遗传变异最高,其次为中国,最后为日本。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系谱关系基本吻合。
2007年05期 580-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杨英军;张开春;林珂;姜全;
为获得桃果实离核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以桃(Prunus persica L.)品种京玉和美味的69株正反交F1代为试材,采用RAPD分析技术和BSA法,获得了控制桃果实离核性状基因的RAPD分子连锁标记OPI07-1000,该标记与目的基因的连锁遗传距离为2.5cM。对该片段回收、克隆后进行测序,得到全序列,长度为1054bp,该序列可作为进一步合成检测桃果实离核性状探针的基础,用于早期检测果实性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007年05期 58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李靖;王政;方庆;李成斌;
以豫农矮化砧木1号(Prunus persica L.cv.dwarfing rootstock Yunong1)、毛桃(P.persica L.)、寿星桃(P.persi-ca L.var.densa Mak.)、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 Thunb.)和豫甜桃为试材,研究了豫农矮化砧木1号的矮化机制。结果表明,豫农矮化砧木1号的木质部导管长度、长宽比、叶片和韧皮部POD酶活性均居毛桃与寿星桃之间;叶片内源激素中生长素(IAA)的含量、细胞分裂素类与生长素的比值(ZR/IAA)均与豫农矮化砧木1号的矮化性状呈显著相关性;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显示豫农矮化砧木1号第9、13处有特异蛋白,而毛桃和寿星桃均没有;第10处蛋白质丰度有差异,依次是寿星桃>矮化砧木>毛桃;解剖结构显示豫农矮化砧木1号为砧木的嫁接部位愈合良好,且愈合部位出现4处漩涡纹。POD酶活性、内源激素的含量、导管和嫁接部位解剖结构的差异均是影响豫农矮化砧木1号矮化的因子。
2007年05期 589-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李华;程玉文;李佩洪;王华;
为培育短副梢葡萄品种,对中国野生葡萄副梢长度性状进行调查,以葡萄短梢×长梢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燕山-1×河岸葡萄)F183个单株为试材,采用BSA法和RAPD技术,通过369个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与中国野生葡萄副梢长度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OPB07-2000,并在中国野生葡萄17个种46个株系中得到验证。这就为葡萄短副梢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葡萄生产上夏季副梢生长过旺的问题。
2007年05期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远鹏;翟衡;王晓芳;厉恩茂;陈锋;魏树伟;裴承国;
为探讨葡萄插条质量对苗木质量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不同长度和粗度的插条为试材,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随插条粗度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长30cm的粗插条(S30),其苗木总生物量、枝条生长量和根系质量显著优于其他组合,其次是长20cm粗插条(S20)和长30cm的中粗插条(M30)组合。细而短(10cm)的插条(L10)苗木质量最差。随插条长度和粗度增加,插条的淀粉含量增加并与苗木根系淀粉含量呈正相关(r=0.95);起垄比平畦和沟植春季地温回升快,光合能力和相应部位生物量均比其他2种种植方式高。采用长度20cm以上、直径超过7.4mm的枝条育苗质量较好。
2007年05期 600-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学英;张上隆;叶正文;骆军;李世诚;
以大石早生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颜色的果袋对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果实外观色泽、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果实中糖酸含量、PAL(苯丙氨酸氨解酶)和UFGT(类黄酮葡糖苷转移酶)酶活性与花色素苷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果袋的透光率与果皮外观色泽有密切关系,透光率越高,a*越大,果皮颜色越红。白色果袋与对照、红袋与黄袋果实外观无显著差异,白袋与红袋,黑袋(完全不透光)与黄袋,红袋与黄袋处理之间的果实外观色泽存在显著差异。果实成熟时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与纸袋的透光率呈正比,波长580nm以上橙、红光的透光率与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相关系数r>0.99。在不同颜色果袋影响果实成熟时果皮的糖酸积累方面:不同颜色果袋对果肉中糖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果皮的糖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亦无显著相关性,但成熟时果皮中酸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815*)。不同颜色果袋影响PAL、UFGT酶活性,果实成熟时不同果袋PAL酶活性与花色素苷含量相关性显著(r=0.9613*),UFGT酶活性与花色素苷含量相关性显著(r=0.9365*)。
2007年05期 605-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楚宗丽;王力荣;朱更瑞;冯义彬;方伟超;
以盛花后25、35、50、55、60d的凯特杏胚珠为外植体,研究胚珠培养的适宜条件;选择发育一致的幼胚子叶,研究不定芽的发生条件。结果表明,SH培养基是凯特杏胚珠培养的适宜培养基;盛花后25d的凯特杏胚珠(PF=0),仅采用生长培养不足以发育成可见胚,试验采用诱导方式获得了可见胚,诱导出胚率为80%;以MS为基本培养基,BA与NAA结合诱导能力强;但这种胚小且瘦弱,继续生长培养,利用幼胚子叶诱导不定芽。在幼胚子叶诱导不定芽方面,盛花后25、35d取样的凯特杏胚珠,培养后获得幼胚子叶,诱导不定芽的适宜TDZ质量浓度为1.25mg/L,诱导出芽率分别为85.00%、80.00%;盛花后50、55d取样的材料,适宜TDZ质量浓度为2.50mg/L,出芽率分别为65.00%、60.00%,而盛花后60d取样的材料,适宜TDZ质量浓度为5.0mg/L,出芽率为61.11%,不定芽主要发生在子叶的近轴面、胚轴连接处及子叶近轴端两侧;在相同培养基中,25℃进行21d暗培养,盛花后35、50、55、60d材料出芽率分别为72.22%、65.00%、60.00%、55.56%;4℃下28d暗培养,35、50、55、60d依次为59.09%,71.42%、77.78%、86.36%;对不定芽进行伸长、生根与快繁培养,获得了健康正常的植株。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凯特杏幼胚4级培养体系,即(1)胚珠培养,获得可见胚(1级培养);(2)幼胚生长培养(胚培养),获得了健壮幼胚(2级培养);(3)幼胚子叶再生,获得不定芽(3级培养);(4)不定芽组培苗快繁(4级培养)。
2007年05期 611-615+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何科佳;王中炎;王仁才;
以中华猕猴桃翠玉和美味猕猴桃米良一号为试材,研究高温季节(7月初-9月底)不同遮阴强度(0、25%、50%、75%)对猕猴桃园生态因子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遮阴的自然条件下,猕猴桃叶、果表面温度极高,蒸腾强烈,叶片光合作用出现严重的"午休"现象,表明树体处于严重的胁迫状态;遮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温增湿,改善猕猴桃冠幕微环境,大大降低叶温和果温,有效消除叶片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翠玉适宜的遮阴强度约为25%,米良一号约为50%。遮阴对翠玉叶片蒸腾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对米良一号的影响较大。可见,适度遮阴能有效缓解夏季高温强光对猕猴桃的危害,但过度遮阴有负面影响。
2007年05期 616-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郝艳宾;黄武刚;王克建;齐建勋;续九如;
为从基因水平对我国核桃组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9对SSR引物对核桃组中29份核桃(Juglansregia L.)样品、2份铁核桃(J.sigillata D.)样品、4份J.sigillataD.×J.regiaL.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出等位基因47个,每个位点扩增3~9个等位基因,平均5.2个。9个SSR位点的PIC值在0.3188~0.7902,平均为0.6357。35个样品在9个SSR位点上有杂合位点1~6个,样品的杂合度在0.11~0.67,平均0.35。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35个样品可以分为4组。其中陕西晚实核桃与华北核桃聚为一类,陕西早实核桃聚为一类再与新疆核桃聚为一组,表明秦巴山地核桃可能属于华北和新疆2个地理生态型。铁核桃与西藏核桃聚为一组,说明铁核桃与西藏核桃的亲缘关系较近,认为铁核桃和西藏核桃作为核桃种下的一个生态类型可能更为合适。
2007年05期 620-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王勇;宋宇琴;韩玉虎;田建保;程恩明;
对祁县6个核桃品种1年生枝条韧皮部的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不同树龄间和不同品种间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核桃1年生枝条韧皮部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存在显著差异,休眠期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期;不同品种、不同树龄核桃1年生枝条韧皮部的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还对不同品种、不同树龄核桃1年生枝条韧皮部中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2007年05期 626-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扈惠灵;李壮;曹永庆;冷平;
为揭示磨盘柿杂种败育的细胞学机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磨盘柿正常杂种及早期和晚期败育型杂种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正常杂种的胚在授粉后35、40、45、55d依次发育至球形期、心形期、鱼雷期和子叶期;与正常杂种相比,早期败育型杂种的初生胚乳核分裂出现异常,多数胚最终只能发育至球形早期;晚期败育型杂种的胚乳没有明显的异常现象,但胚发育滞后,且着生位置偏离珠孔,呈横生或斜生状态;2种败育杂种在种形异常之前胚基本正常,可望借助胚挽救手段分别于授粉后30~40d及60~70d进行离体培养获得F1杂种。
2007年05期 630-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卢龙斗;刘素霞;邓传良;卢志远;汪小飞;高武军;
以55个石榴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15条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1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2条,多态性百分率73.6%,说明品种间有变异。应用TFPGA软件计算55个石榴品种间的Nei’s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聚类图,将55个石榴品种分为4个类群,从DNA水平上揭示了石榴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采用UPGMA法聚类的结果与形态上的分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与根据花色和果味进行的分类没有相关性而与瓣型进行的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
2007年05期 634-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文亚峰;何钢;
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26个枣优良品种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得到88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17条,多态性比例达到了92.2%,体现了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大部分来源于北方地区的鲜食品种聚为一类,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近;制干、兼用品种和南方本地品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酥脆枣与孔府酥脆枣亲缘关系很近,而河南鸡蛋枣与湖南鸡蛋枣之间存在着较远的遗传距离。
2007年05期 640-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张建瓴;李松;可欣荣;洪添胜;张铁民;
根据仿形喷雾的作业要求,开发设计了一套基于DSP的果树形态参数检测系统,可以对果树图像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并快速计算出果树的部分形态结构参数。主要介绍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和果树形态参数的检测计算。经实验验证,系统对果树最大冠幅和高度的检测相对误差分别在-2.51%~0%和-3.0%~1.7%范围内,同时郁密度检测也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果树的实际稀密程度。
2007年05期 64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赵同生;于丽辰;焦蕊;许长新;郝宝锋;
为了探讨苹果套袋后苦痘病加重的原因,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钙、氮含量的变化规律,果实幼果期和成熟期钙总量,套袋后果实微环境湿度变化及不同有机质果园苦痘病发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苹果果实在幼果期吸收钙量占成熟果实总钙量30%左右,后期占70%左右,套袋影响了果实对钙的吸收;套袋使袋内湿度增加,果实表面蒸腾作用降低,使果实对钙的吸收受到影响;同时套袋果氮含量一直高于未套袋果,N/Ca增大,促成了苦痘病的发生。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根际钙离子供应,降低苦痘病的发生。
2007年05期 649-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 ] - 闵晓芳;邓伯勋;陈丽锋;余慧;
青霉菌是柑橘类水果采后优势致病菌,也可使多种果蔬腐烂。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引起柑橘采后腐烂的青霉菌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与指状青霉(P.digitatum Sacc.),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病原真菌的鉴定通常采用传统形态学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用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不同产地分离获得的能引起柑橘贮藏期间腐烂的8株青霉菌(L﹑Q﹑PL﹑PQ﹑CL﹑CQ﹑PTY-1﹑PTY-2)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柑橘采后腐烂的青霉菌除指状青霉(P.digitatum Sacc.)外,还有扩展青霉[P.expansum (Link) Thom],波兰青霉(P.polonicum Thom),黄青霉(P.chrysogenum Thom)等多种青霉。为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快速鉴定及其病害的及早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07年05期 653-656+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1 ] - 谢文龙;谢钟琛;张跃行;宁火根;罗水鑫;李健;
2003—2005年闽西北桃产区大范围骤发"桃小叶症",典型症状为春梢展叶期叶片不能正常伸展,病叶狭小细长,呈丛生莲座状、花萎无果,各主栽品种均同时受害。经研究该病嫁接不传染,且经2年20个重复的发病果园病株叶片分析,含B≤9.71mg/kg,远低于适宜值下限20mg/kg,结合生殖障碍等形态症状与施B矫治疗效,诊断"桃小叶症"为重度缺B症。再则,根据萌芽期2月至翌年4月发病期各时段雨量与次年发病率的滑动相关分析还表明,中亚热带季风红壤缺B≤0.45mg/kg地区,桃生长季2月中旬—9月上旬的严重干旱是引发翌年桃小叶症区域性骤发的诱因,而非发病季当年春季的降水不足;同时由同类土壤的模拟干旱试验还表明,高温、干旱并不导致同类土壤热水溶性B明显下降,干旱对桃B吸收障碍另有原因。还就桃小叶症矫治提出相应措施。
2007年05期 657-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红霞;李强;张长波;李红叶;张志恒;王强;施祖华;祝增荣;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大棚草莓生长初期的重要害虫。为明确斜纹夜蛾在草莓上的时空动态,连片调查了草莓上低龄幼虫数、中高龄幼虫数、受害叶片数以及叶片受害率,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M-m的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呈明显的聚集分布,中高龄幼虫则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受害叶片和受害率呈明显的聚集分布;通过聚集均数(λ)判断低龄幼虫高密度时λ>2,聚集由于成虫产卵块、初孵幼虫成聚集危害引起;低龄幼虫低密度时λ<2,聚集由植株间距等影响初孵幼虫的扩散因子引起;中高龄幼虫呈随机分布的田块的λ<2。*
2007年05期 663-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刘莉莉;蔡斌华;刘丹;李玉玲;章镇;
为了建立新红星苹果离体高效再生体系,以苹果品种新红星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质量浓度、外植体类型以及暗处理时间对其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的最适基本培养基均为MS培养基;叶片的再生效果最好,其次为黄化茎段,茎段最差,最高再生频率分别为74.1%,51.9%,42.6%;叶片和茎段的最佳暗处理时间为3周,黄化茎段的最佳暗处理时间为2周。新红星苹果再生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培养基为MS+TDZ1.0mg/L+NAA0.3mg/L+蔗糖30g/L+琼脂6.0g/L,最佳暗处理时间为3周。
2007年05期 679-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姚聪;王俊;
提出了一种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2种预测模型的优点,并用此模型对我国的苹果产量进行预测。将GM(1,1)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实际值作为输出变量进行神经网络训练。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2004、2005年苹果产量的预测精度分别为98.11%、98.45%,高于单一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或BP神经网络。
2007年05期 682-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刘遵春;苗卫东;包东娥;宋建伟;
以盆栽金光杏梅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金光杏梅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金光杏梅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逐渐下降,而细胞间隙CO2浓度逐渐上升。水分胁迫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双重作用造成的,轻度水分胁迫下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严重水分胁迫下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金光杏梅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与土壤水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
2007年05期 68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宋尚伟;闫锋;苗红霞;王娟;
为探讨杏花粉种质保存的方法,进而为花粉培养、遗传转化和杂交育种提供材料,以杏品种金太阳的新鲜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干燥法和玻璃化法2种超低温保存技术,对花粉干燥时间、解冻方式和贮藏时间等影响保存后花粉萌发率的有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时间对金太阳杏花粉超低温保存后的萌发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干燥法宜在4℃下硅胶干燥8h、玻璃化法宜在(20±1)℃下以玻璃化液PVS2(体积分数15%二甲基亚枫+15%乙二醇+30%甘油+0.4mol/L蔗糖)处理60min;干燥法保存后分别以4℃2h、20℃30min和40℃70s等3种方式化冻,花粉萌发率无明显差别,而对玻璃化法则以40℃70s化冻后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以2种方法分别保存1、10、30、60d后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变化。
2007年05期 689-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莉;潘烨;王永平;汪琼;徐小勇;陈鹏;
对银杏胚乳发育过程进行连续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1)发育成熟的银杏胚乳包括糊粉层与内胚乳2个部分,淀粉体主要积累在内胚乳细胞中,均为单粒淀粉,发育成熟的淀粉体可分为大粒和小粒2种;2)根据淀粉体的形状、大小和发育程度大致可分为淀粉体发生期、淀粉体体积与数量快速增长期、淀粉体发育成熟期3个时期;3)胚乳淀粉体的发生时期及充实部位表现出很大差异,合点端胚乳细胞中的淀粉体发生早,充实快,而珠孔端胚乳细胞中的淀粉体发生迟,充实速度慢;内胚乳外围细胞中淀粉体的充实要高于内部;颈卵器周围的胚乳细胞淀粉体的充实差。
2007年05期 692-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何业华;王瑞霞;罗吉;欧阳若;叶自行;林顺权;高爱平;谭耀文;
酸解去壁及低渗处理后,对根尖细胞进行压片,对从城黄皮、岐山屈督黄皮、甜黄皮、鸡心黄皮和郁南无核黄皮等5个品种的实生苗进行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它们均为二倍体,2n=2x=18,未发现随体、多倍和混倍现象。
2007年05期 696-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