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源;刘凤之;曹玉芬;王昆;
应用SSR技术对59份苹果属材料进行基因组的多态性分析,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12对SSR引物扩增出1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14.7个等位基因。位点杂合度为0.4039~0.7412,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156。用3对引物(CH02a04、CH02g04和CH01f03b)即可区分全部供试材料。NTSYS软件进行相似系数计算,UPGMA法聚类分析将59份苹果属材料分为3大类群,即栽培品种、地方品种和新疆的野生苹果、野生种或其变种。栽培品种中具有相同亲本起源的品种被紧密地聚到了一起,相似系数较高;地方品种与新疆的野生苹果的聚类相互交错,呈现出新疆的野生苹果作为东亚基因中心的起源种与中国各地方品种在起源演化上的相关性;各野生种及其变种类型均聚到了一起,与传统的系谱基本一致。
2007年02期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0 ] - 张妤艳;张绍铃;吴俊;张瑞萍;李秀根;
多数梨品种自花授粉不结实,生产上要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才能获得应有的产量。鉴定梨品种的S基因型,能为梨园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提供依据。以我国育成的梨品种为试材,利用特异引物PCR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DNA序列分析,鉴定出了14个梨品种的自交不亲和基因型(S基因型),并通过统计部分品种的田间人工授粉的坐果率以及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异花授粉后花柱内的花粉管生长情况来验证鉴定出的梨品种S基因型的可靠性。这些品种的S基因型为:八月酥S3S16、绿云S3S29、谢花甜S29S34、香茌S1S21、脆绿S3S4、新雅S4S34、雅青S4S34、伊犁红句句S22S28、猪嘴酥S19S22、假直把子S5S19、青魁S1S3、德胜香S3S29、张掖长把S3S29、金坠梨S21S34。
2007年02期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刘晓丽;何天明;张美勇;张立杰;慈志娟;张春雨;陈学森;
以清香、香铃、爱米格为试材,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将PCR体系的主要成分设定5个梯度,根据每个成分的变化引起的PCR-SSR的效果差异,探讨了核桃SSR技术中PCR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引物WGA321的适宜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引物WGA321的最适退火温度为48~52℃,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15μL体系中,Mg2+1.0mmol/L,dNTPs浓度0.40mmol/L,TaqE用量为0.5U,DNA模板1.0ng/μL,引物浓度为0.4μmol/L。利用此反应体系对部分核桃品种进行PCR扩增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有较高的多态性,表明该体系适合核桃的亲缘关系分析。
2007年02期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王永康;田建保;王永勤;隋串玲;李登科;黄丛林;
为建立完善枣种质资源分类鉴定技术体系,采用了基因组DNA-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32对引物中筛选出了E-AAC/M-CCT、E-AAC/M-CAT、E-ACT/M-CCG、E-AAG/M-CCC和E-ACC/M-CAT等5个多态性好、分辨率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21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2条,多态性百分率76.16%。通过计算品种间单匹配系数,不加权算术平均值法绘制聚类图,可将28个供试品种和品系全部区分开;通过观察指纹图谱,也可明显看出新品系与其原种的差异带的多少,可快速准确地区分和确定新变异品系;另外,还可消除枣种质资源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从而表明,AFLP技术是鉴定枣品种的有效方法。探讨了基因组DNA-AFLP分析技术的各关键步骤,并展望AFLP技术在枣品种鉴定上的应用前景。
2007年02期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杨向晖;林顺权;何小龙;
在枇杷属种质资源搜集与调查的过程中,对所搜集和调查的枇杷属植物进行了详细的性状观察,补充了一些枇杷属植物种类的叶片、花和果实的性状描述。此外,对广西枇杷的主要性状作了简要描述。专门调查、记载和统计了枇杷属植物叶片性状的若干数据指标,并对叶片的调查及数据记录方法进行了讨论。
2007年02期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谢启鑫;庄东红;吴奕恒;
以油柿下胚轴为材料进行了不定芽再生和再生苗生根的研究,旨在建立油柿的离体再生体系,为转基因操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所有培养基中,MS(1/2N)+IAA0.1mg/L+ZT2.0mg/L最适合油柿下胚轴培养,其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最高,分别为81.7%和(5.3±2.1)个。再生苗接种于添加IAA和IBA各0.5mg/L的MS(1/2N)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达(3.2±1.4)条,平均根长度为(2.4±1.0)cm,且侧根较多、植株生长迅速而健壮。再生苗生根后移栽,30d时成活率达96%。
2007年02期 157-16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樊卫国;安华明;刘国琴;
以贵农5号刺梨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供氮条件、营养元素缺素胁迫和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刺梨植株根、茎、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及其与总氮及硝态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供应的氮源为30%NO3--NH4+70%NH4+-N时,能够促进刺梨对氮素的吸收,根和叶中总氮含量最高,而NRA并不最强。单纯供应NO3--N时,根和叶中的NRA最强,但总氮含量显著低于同时供应NO3--N和NH4+-N的处理。单纯供应NO3--N和同时供应NO3--N和NH4+-N时,刺梨根和叶中NRA与总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同时供应NO3--N和NH4+-N时,刺梨对氮素的吸收并不完全受NR的支配。在缺氮、缺钼条件下,根和叶中都没有检测出NRA;在缺铁、缺硼条件下,根中的NRA很低,叶中没有检测出NRA;其他营养元素缺素胁迫对根和叶中NRA抑制程度的强弱顺序为缺Zn>缺P>缺Mg>缺Ca。根、叶、茎中的NRA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NO3--N含量则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2007年02期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正>2007年参考文献一律采用英文,只选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请勿列入,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或用脚注说明)。参考文献表按顺序编码制,各篇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列出,并置于方括号内。
2007年02期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辉;梁惠凌;韦霄;蒋运生;王满莲;
为探讨银杏夏季摘心对枝叶生长发育的影响,2005年在广西植物研究所银杏良种园内对银杏高接换种树1年生枝梢进行了夏季摘心试验。采用Li-3000A叶面积仪定期测量嫩叶面积;同时在摘心前后对一次梢和二次梢的粗度、长度进行测定,统计二次梢的萌发数量。结果表明,夏季摘心有效地抑制了枝条的加长生长,促进了加粗生长,摘心后一次枝粗是对照的1.52倍;并促进二次枝的萌发和有效叶片数的增加,摘心后枝条上平均每芽着生的叶片数是对照的3.50倍;摘心还促进了叶面积的快速增长,提早叶片成熟时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为提早结果、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另外,叶面积与叶柄长和粗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该项研究将为银杏夏季整形修剪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007年02期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安巍;赵建华;石志刚;焦恩宁;
对60份枸杞品种(种质)资源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实纵径/横径、果肉厚度、果柄长等6项数量性状指标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项指标均存在18%以上的变异系数,其次数分布图均为正态分布。根据分布状况,提出5级分级指标和参照品种,其中3级作为中间级,是概率分布最高的范围。每个性状的每个等级有1~2个参照品种,一般选择育种者公认或广泛栽培的品种。该项研究为枸杞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07年02期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刘冬;
余甘果汁饮料由于在贮存期严重沉淀和褐变而阻碍了产业化生产。采用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处理余甘果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结果表明,用5%(m/m)的PVPP在30℃处理余甘原果汁1h,对多酚的去除率达到89.2%。处理后的原果汁风味达到最佳,维生素C损失3.4%,贮存期超过12个月未见沉淀产生且褐变轻微。该技术为余甘果汁饮料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2007年02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郝宝锋;于丽辰;许长新;
苹果黑点病(黑点症)主要发生在套袋苹果上,发生率高达90%。为进一步确定套袋苹果黑点症的危害因子,2003-2005年进行了调查、模拟昆虫危害、室内培养、药剂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套袋苹果上和果袋内的害虫数量总计为2079头,其中乱跗线螨占91.8%;乱跗线螨的发生与“黑点症”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而康氏粉蚧和甲螨没有此相关性;刺孔试验出现了与苹果“黑点症”相同的危害状;在使用化学杀螨剂的化防果园苹果“黑点症”的发生率仅为12%;“黑点症”病斑处的黑点并不随着果实的生长而扩展,在室内高湿培养下亦不扩展,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病害的发展规律。综上所述,乱跗线螨(Tarsonemus confusus Ewing)是套袋苹果“黑点症”的危害因子之一。
2007年02期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方平;符悦冠;金启安;张敬宝;
为了探明比哈小爪螨在龙眼、荔枝、杧果上的种群增长情况,采用以上3种果树叶片为寄主材料进行饲养,以观察其发育、存活及繁殖。结果表明,比哈小爪螨取食龙眼世代发育历期最短为14.57d,取食杧果最长为20.71d;世代存活率龙眼最高为93.8%,荔枝最低为83.8%;产卵量以龙眼最高为46.63粒,杧果最低7.32粒;内禀增长率以龙眼最大为0.1328,杧果最小为0.0467;种群趋势指数的顺序为:龙眼>荔枝>果。
2007年02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荣江;宋建伟;朱春茂;
采用5因子5水平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硼砂、GA3、尿素、NAA、2,4-D配成36个处理,在梨枣幼果发育期对植株全量喷洒,探讨防止果实脱落、提高结果指数的最佳药剂和不同药剂的最佳配比与浓度。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提高山西梨枣结果指数效应的作用程度大小依次为:尿素>NAA>硼砂>2,4-D>GA3。混合药剂中双因子互作提高山西梨枣结果指数效应最大的是硼砂和GA3,其次为硼砂和NAA。在结果指数90%以上的预期目标下,混合药剂中不同成分的使用浓度模拟结果为硼砂0.1558%~0.1700%,GA315.58~16.09mg/L,尿素0.1210%~0.1313%,NAA15.07~16.57mg/L,2,4-D7.916~8.571mg/L。
2007年02期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玉鑫;康恩祥;马凌之;陈年来;
研究了厚皮甜瓜黄河蜜和薄皮甜瓜白沙蜜在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和保护酶SOD、CAT、POD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甜瓜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大。叶片SOD、POD和CAT酶活性对NaCl胁迫的响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NaCl对黄河蜜叶片膜系统的伤害小于对白沙蜜的伤害。渗透调节是甜瓜在盐胁迫下的适应性表现。
2007年02期 19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冯婷婷;周志钦;
苹果是一种重要的温带落叶果树。研究栽培苹果的起源及其与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对未来的苹果育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关于栽培苹果起源问题,现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栽培苹果是由塞威士苹果直接栽培驯化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塞威士苹果与其他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杂交产生了现今的栽培苹果。综合有关文献,深入分析这2种观点,概述了近年来有关栽培苹果起源研究方面相关的实验证据,包括细胞学、孢粉学、分子标记以及DNA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当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2007年02期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李保印;张启翔;
综述了我国园艺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今后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方向,即要加强对取样策略、分组原则等问题的研究,加速收集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数据、特征数据、评价鉴定数据及分子检测数据,尽快建立一批我国原产的、重要的园艺作物的核心种质,以提高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种质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园艺产业快速发展。
2007年02期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波;王孝娣;刘凤之;程存刚;高东升;
无休眠栽培是指利用一定的措施使具有休眠特性的落叶果树避开休眠继续生长,进而开花结果的一种栽培模式。控制营养生长、保证花芽分化,使树体避开休眠,促进足够多的芽整齐萌发,避免二次休眠的发生是无休眠栽培成功的4项重要保证。温带地区无休眠栽培的研究重点是:自然休眠诱导因子的确定;花芽分化进程及自然休眠进程的精确界定;避免进入深度休眠及促芽整齐萌发的配套技术;无休眠栽培条件下树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树体综合管理技术;二次休眠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克服措施;无休眠品种的选育。
2007年02期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周瑞金;杜国强;师校欣;马宝焜;
以转基因苹果组培苗嘎拉、王林、富士和乔纳金为试材,研究了影响转基因苹果试管微嫁接苗成活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以继代培养30d左右、生长健壮的组培苗嫁接成活率较高。适当提高嫁接苗所在培养基中BA质量浓度有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其中以MS+BA1.0mg/L+NAA0.05mg/L培养基中嫁接成活率最高。接穗以带2~4片叶片为宜。同时研究发现,不同转基因品种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2007年02期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兰大伟;刘永立;原田隆;
以狗枣猕猴桃试管苗的叶片为外植体,接种于含3%蔗糖和0.2%Gelrite的BW培养基上,外加2,4-D(0,0.1,1和10μmol/L)与玉米素(0,1和10μmol/L)的12种激素组合,置于25℃,光周期为16/8h,光照强度为4000lx的条件下培养。在含1或10μmol/L2,4-D与1或10μmol/L玉米素组合的BW培养基上,产生了体细胞胚,并分化出小植株。随着玉米素浓度的增加,每个外植体上的胚再生频率和体细胞胚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以叶片为外植体产生的狗枣猕猴桃试管苗的愈伤组织表层产生了不定芽,并抽长成枝。发枝率随着玉米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受高浓度的2,4-D所抑制。枝芽转接到含1μmol/LNAA的BW培养基上生根,长成小植株。
2007年02期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高启明;罗淑萍;郑春霞;李疆;
以普通扁桃品种纸皮为试材,研究了幼果生长发育期间Ca、Fe、Mg、Zn、Mn、Cu元素的含量变化。旨在为指导扁桃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果实生长发育,扁桃种仁中Ca、Zn、Mn、Cu4种元素含量呈升高趋势,Fe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果皮中Cu、Ca2种元素含量呈升高趋势,Zn、Mn、Fe3种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Zn、Mn、Cu元素含量在叶、果间呈极显著正相关,Ca元素含量在叶、果间呈显著正相关,Fe元素含量在叶、果间相关性不明显。
2007年02期 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杨荣萍;龙雯虹;张宏;许彬;李文祥;
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了25份云南地方石榴材料(品种或类型)的亲缘关系,从12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多态性引物,并用这些引物对25份云南石榴材料进行RAPD扩增,共扩增出11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9.17条。多态性程度达到71.8%。用Statistic分析软件计算出的遗传距离为0.027~0.342,对25份材料进行了UPGA法聚类,亲缘关系树状图显示,25份云南石榴材料的遗传背景较复杂,难以划分类群。研究结果与生产上根据风味、花色、皮色、子粒颜色、核软硬程度等某一性状及栽培目的的分类方法不一致。
2007年02期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刘雨娜;于泽源;李兴国;
为了解沙棘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24个大果沙棘品种为材料,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进行沙棘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18个引物用于扩增反应,在24个大果沙棘品种中检测到171个RAPD位点,其中多态性DNA带112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65.5%,表明大果沙棘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RAPD分析的基础上,对大果沙棘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相似系数0.58处作为分界,可将供试的24份大果沙棘种质分为4类。
2007年02期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蒋桂华;谢鸣;方丽;王汉荣;吴延军;张慧琴;黄普乐;孙崇波;
采用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温度、硼、钙及农药对草莓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莓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0℃。(2)外源硼酸为草莓花粉萌发必需物质,适宜质量浓度为0.3g/L,低质量浓度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高于0.3g/L则起抑制作用。(3)外源钙为非必需物质,但适量的外源钙离子有利于花粉萌发,适宜质量浓度为0.3g/L,高钙抑制花粉萌发。(4)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常规浓度的7种农药,每处理几乎无花粉萌发,加入1/10常规体积分数的7种农药中,只有一遍净、速克灵、奥美特等3种农药处理有少量花粉萌发,说明农药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强烈抑制作用。
2007年02期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许锋;程水源;王燕;李琳玲;程述汉;
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从多种生物克隆已知DNA序列的侧翼序列。对传统的TAIL-PCR方法进行改良:(1)将TAIL技术应用于TAIL-PCR中第3步PCR循环。(2)以10bp的随机简并引物即RAPD引物代替基因侧翼简并引物。以银杏品种家佛手的叶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简并引物克隆到银杏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片段序列Gbchs1,以此序列设计3条特异引物,利用改良的热不对称交错PCR方法克隆到CHS基因Gbchs2。结果表明,Gbchs2长1238bp,编码304个氨基酸并包含3’末端序列。GbCHS2蛋白质序列与其他植物的CHS蛋白质序列高度同源,包含CHS蛋白质保守的环化作用活性位点,催化活性位点、香豆素活性位点、及催化活性基序。改良后的TAIL-PCR方法为基因全长的克隆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新方法。
2007年02期 237-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张吉平;王娟;郑学勤;
为研究季铵化壳聚糖(HPTAC-CTS)对冬枣的保鲜效果,于-1℃~-2℃冷藏温度下,采用2%季铵化壳聚糖对冬枣进行涂膜保鲜处理,可保鲜贮藏冬枣80d。贮藏后果实不变形,果皮硬度高,果肉仍然很脆;腐烂率低于4%,好果率超过96%;失重率低于<5%,外观、口感可达贮藏前的水准;含糖量、含酸量、维生素C含量基本不变,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
2007年02期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阎振立;张顺妮;过国南;马庆州;李玉萍;赵锁印;
早红是从意大利引进的嘎拉自然杂交种中选育出的一个早中熟优良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223g,果实底色绿黄,果面鲜红色,鲜艳光洁;果肉细、松脆、汁多,风味酸甜适度、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8%,果肉硬度为7.1kg/cm2,品质上等。郑州地区果实8月上旬成熟,冷藏条件下,可贮藏30d左右。该品种生长势强,易形成短果枝,早果、丰产,可在嘎拉品种适栽区栽培。
2007年02期 248-24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韬;吴瑞东;
建阳橘柚是从国外引进的橘柚品种中通过芽变选育成的杂柑类新品种。该品种果实扁圆形或圆球形,平均单果质量为171g,果面亮黄色,有蜡质光泽,油胞较突出,果皮较厚,较耐贮藏,果肉橙黄色,无核,肉质细嫩,多汁,兼有橘和柚的风味,可溶性固形物14.0%,12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220~230d。该品种具有品质优,风味独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福建省温州蜜橘种植区推广。
2007年02期 250-25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赵廷松;方文亮;范志远;习学良;张雨;
核桃新品种云新90303号,亲本为三台核桃×新早13号(新疆早实优株)。经过10余年在不同生态条件地区比较试验,该新品种果实为椭圆形,外观好,平均单果质量13g,最大果质量16g,仁色白,壳厚0.9mm,出仁率59.40%,含油率68.2%,食味香纯。昆明地区9月上旬成熟,早实、丰产,质优、抗寒、树体矮化。
2007年02期 252-25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