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842197

  • 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研究

    李培环,董晓颖,王永章,阎升平,刘成连

    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伴随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积累,淀粉含量经历了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变化。发育中后期,果实淀粉与可溶性糖呈现互为消长的变化。淀粉粒超微结构的变化表明,幼果期果肉细胞代谢旺盛,可观察到发育初期的造粉质体和大量的线粒体;发育中期是果实淀粉的主要累积期,整个造粉质体内充满淀粉;成熟期的果肉细胞呈现降解特征,淀粉粒大部分被降解,但淀粉粒表膜依然保持完整。还研究了淀粉代谢及淀粉粒超微结构变化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2002年03期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98 ]
  • 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中国梨属植物起源、演化和分类中的应用

    李秀根,杨健

    根据植物花粉性状的稳定性和遗传保守性,在对中国梨属植物13个种的花粉形态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的分析方法,对花粉形态7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相似距离系数存在一定差异,种间相似距离系数在0.2215~5.0675之间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3倍。褐梨与河北梨、麻梨与川梨、白梨与沙梨这3对种间的相似距离均小于与其它种间的相似距离。根据聚类结果,把相似距离系数等于0.3作为划分类群的标准,供试的13个种可划分为4个种群。在相似距离系数≤0.3的种群中有豆梨、杜梨、麻梨、川梨、褐梨和河北梨;相似距离系数>0.3≤0.6的有秋子梨、新疆梨和西洋梨;相似距离系数>0.6≤0.9的有木梨、沙梨和白梨;相似距离系数>0.9的只有杏叶梨。从花粉形态遗传相似距离聚类分析中还发现,豆梨与河北梨、褐梨、川梨、杜梨、麻梨、秋子梨、西洋梨、木梨、新疆梨、沙梨、杏叶梨、白梨的遗传距离依次为0.2832、0.4587、0.5842、0.6694、0.7645、1.1027、1.1648、1.3238、1.3280、2.2536、2.5400、2.8350。若把豆梨看作是最原始的种,那么,从豆梨到白梨它们的遗传相似距离越来越大,显示出它们的亲缘关系越来越远,白梨是最进化的种类。

    2002年03期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203 ]
  • 葡萄病毒病的双链RNA(dsRNA)检测技术研究

    牛建新,李东栋

    将病毒dsRNA分析检测技术应用到果树病毒的诊断检测上熏并对生产中广泛发生的葡萄卷叶病病毒穴GLRV雪、葡萄扇叶病毒穴GFV雪进行了检测并确立检测标准,为今后葡萄病毒病的诊断检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对在葡萄上发生的一种黄边花叶病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这种病毒的dsRNA,证实其为病毒侵染所致。

    2002年03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184 ]
  • 6-BA在葡萄植株体内的运转和分配

    张平,黄卫东

    以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根、茎、叶、果等器官对6-苄基腺嘌呤(6-BA)的吸收及它在植株内的运转和分配。结果表明,对1年生葡萄幼苗茎部引入或叶片涂抹6-BA,1h后,在植株所有部位都有分布,其中以茎尖和根部浓度较高,表现为快速、非极性的运输特性。茎部引入5d之内,植株根内6-BA呈持续升高趋势,茎尖内6-BA虽然有波动,但是最后仍达到最大;而叶片涂抹则在涂抹后5h时,全株各部位6-BA浓度达到最大,5d后,除引入叶片外,其它部位几乎测不到6-BA。盛花后30d,果穗浸蘸和穗轴引入6-BA,2h后,果皮、果肉、种子中6-BA浓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果穗浸蘸30d后,果实各部位均已测不到6-BA,穗轴引入30d后,果皮和果肉内仍能测到6-BA,但种子内已测不到。

    2002年03期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32 ]
  • 大果型和小果型荔枝品种果实发育细胞学和生理学比较

    李建国,黄旭明,黄辉白,周碧燕

    以大果型鹅蛋荔和小果型淮枝品种为对比试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果实干重、鲜重均相差2.6倍以上;鹅蛋荔大于淮枝既有库大小的原因,也与库活性大小有关;库大小主要体现在细胞数量上而与细胞大小无关;在果实发育期间,大果型的鹅蛋荔果皮中ZRs含量和ZRs/ABA一直高于小果型的淮枝;鹅蛋荔果实的呼吸率高于淮枝。

    2002年03期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74 ]
  • 钾对黄土区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何忠俊,张广林,张国武,马路军,同延安

    在黄土区土上研究了猕猴桃不同品种及不同量钾肥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连续3年试验结果表明,钾在黄土区猕猴桃上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熏平均增产20.2%,产投比大于2.54。施钾能增加果实可溶糖、维生素C含量及果实硬度熏降低果实酸度,增加糖酸比,提高一级果率及单果重,促进叶生长。氯化钾与硫酸钾在增糖降酸、促进叶生长、提高维生素C方面作用相当,硫酸钾在增加果实硬度、一级果率、叶绿素、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方面好于氯化钾,高量钾好于低量钾。过量Cl-不利于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改善。从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以硫酸钾和氯化钾按1∶1掺合施用效果较好,N∶P2O5∶K2O大致比例为1∶0.9∶1.3。猕猴桃施肥以撒施耕翻效果较好。

    2002年03期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147 ]
  • 扁桃的开花结实特性

    乔进春,朱梅玲,杨敏生,孟庆瑞樊慧

    新疆3个扁桃品种在河北省保定生长正常,以毛桃为砧木的2年生树即能形成花芽并结果;花器发育正常,花药内花粉数量多,有正常的发育能力;供试品种自花结实率为0或极低,属异花结实类型;新疆扁桃能在各类结果枝上形成花芽熏但以中、短结果枝结果为主,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有两次落花落果高峰,结果初期坐果率低,均在10%以下;果实及种子发育正常,果实8月下旬到9月上旬成熟,平均果实干重3.54g,种子(包括内果皮和种仁)干重2.05g,种仁干重0.91g,出仁率为44.4%。

    2002年03期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64 ]
  • 青梅果实采后的软化特性与色泽变化

    王阳光,陆胜民,马子骏,席玙芳

    以青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青梅在25℃±1℃、相对湿度85%贮藏条件下果实采后软化特性及色泽变化。结果表明:采后6~8d,青梅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均出现高峰,表明果实属于呼吸跃变型;采后6d内,果肉硬度和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膜相对透性迅速增大,果肉色泽急剧转黄,表明6d内青梅果实易快速软化和黄化,在常温下仅能保鲜5d左右。采后2~4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x)活性升高,这可能是果肉急剧软化的主要原因。

    2002年03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21 ]
  • 我国果梅品种资源若干果实性状的数量分布及其评价标准探讨

    房经贵,乔玉山,章镇,褚孟

    首次对我国(包括台湾)果梅108个品种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可食率及鲜核重等5个主要品质性状的数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平均为19.58g±6.24g,集中分布在15.01~20.00g与20.01~25.00g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7.44%±1.13%,大多数分布在6.01%~7.00%与7.01%~8.00%的偏低范围内;总酸含量平均为4.74%±0.95%,绝大部分品种资源分布在3.01%~7.00%之间;可食率的平均值为87.97±3.40%,在85%以上的品种数占80.36%;鲜核重平均为2.23g±0.61g,大多数分布在1.51~2.00g和2.01~2.50g之间。首次提出了这些性状的评价标准,从而为果梅资源的研究利用及育种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002年03期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29 ]
  • 山地板栗园覆草效应的研究

    范宏伟

    连续5年对山地板栗园进行稻草覆盖试验,厚度为10cm、15cm和20cm。结果表明:三种厚度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板栗产量,土壤有机质,N、P、K含量以及浅层土壤根系数量;5年间年均增产1260~2352kg/hm2,相对增产幅度为41%~76%,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8.1%~45.7%,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5.2~93.1、4.2~12.5、37.5~103.1mg/kg,0~30cm土层土壤10.0mm以下根系数量增加50~177条。经济学评估表明:以覆草15cm厚度为宜,5年年均增产2100kg/hm2,年增加纯收入8610元/hm2,产投比为5.56。

    2002年03期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21 ]
  • 北方地区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的酶联检测和西瓜品种抗病性鉴定

    古勤生,P.Roggero,R.Lenzi,范在丰,李怀方,俞正旺

    应用DAS-ELISA对分别于1998年在河南、陕西和1999年在河南、陕西、河北和山西采集的葫芦科病毒病样本84份、186份进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的检测,表明该病毒在这些地区广泛发生,ZYM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8%和57.5%熏在北京和河南临颖县ZYMV发生率较低熏≤23.1%,在其余地区即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开封、孟津,山西运城,陕西西安其阳性检出率在40.0%~92.9%之间。除冬瓜样本没有ZYMV外,西瓜、甜瓜、南瓜、丝瓜、小西葫芦、苦瓜、黄瓜和瓠子均受到ZYMV的侵染。不同地区、年份和作物之间ZYMV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对18份西瓜品种的抗ZYMV温室人工接种鉴定的试验表明,目前推广的一些品种对ZYMV缺乏抗病性。

    2002年03期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21 ]
  • 中国荔枝出口的现状及对策

    易干军,王小兵,霍合强

    中国是世界荔枝主产国家之一,1999年中国荔枝总产是其它荔枝生产国总产量的大约两倍。1995~2001年我国年鲜荔枝出口量为1.193×103~12.762×103t,荔枝罐头出口为4.029×103~14.995×103t。荔枝是我国的特色水果,在国际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在阐述中国荔枝生产及国内贸易现状、世界其它荔枝主产国的生产现状、中国荔枝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中国荔枝出口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加荔枝出口的几点建议。

    2002年03期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68 ]
  • 木本果树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曾黎辉,吕柳新

    从遗传转化方法和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两方面综述了木本果树遗传转化技术近年来的进展。木本果树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影响转化的因素主要从受体与再生系统、选择标记基因与转化细胞的筛选、培养方法与培养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述。文章还归纳了导入目的基因并获得再生植株的木本果树种类,并对木本果树基因工程进展及展望进行了讨论。

    2002年03期 19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169 ]
  • 葡萄属植物白藜芦醇研究进展

    郭景南,刘崇怀,潘兴,王季拴

    根据有关文献分别从白藜芦醇穴Res雪的发现、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对葡萄属植物及人体健康的作用、作用机理方面作了简要概述,总结了其诱导、取样、测定方法,在葡萄植物体内的分布、动态变化、器官之间含量的相关性,葡萄属植物种间、品种间及葡萄加工品之间的含量差异,并介绍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几种合成酶,影响代谢的内部、外部因素,对白藜芦醇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讨论。

    2002年03期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0 ] |[阅读次数:210 ]
  • 桃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部位的比较研究

    郭金英,范崇辉,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李红娟

    通过对桃基因组DNA几种提取方法所得的DNA质量分析,表明分步离心法是最为理想的提取方法,能满足RAPD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用此方法提取桃不同部位基因组DNA,结果分析表明,从嫩叶和幼嫩果实提取DNA产率较高。

    2002年03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79 ]
  • 应用~(32)P研究核桃原位枝接中接芽的作用

    张永,李光晨,刘卫强,高同雨

    利用32P示踪技术研究了核桃(JuglansregiaL.)原位枝接愈合过程中接芽的作用。新梢中32P动态变化曲线表明,接芽对接合部位的愈合有一定影响。接芽个数和接芽距接合部位的距离对早期愈合及新梢生长都有影响。双芽枝上检测到32P的时间最早,其次是上芽枝和下芽枝,这表明最早的砧穗间物质运输发生在双芽枝上。尽管无芽枝形成嫁接愈合体,但其上没有检测到32P的出现。双芽枝上所抽生的两个新梢的生长情况并不相同。

    2002年03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