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2004, (04) 324-327+39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杏品种授粉生物学研究
Studies on the Pollination Biology of Apricot Cultivars

郑洲,陈学森,冯宝春,刘焕芳,杨红花

摘要(Abstract):

以红丰、新世纪等11个杏品种及特新一号等4个新品系为试材,对自交与杂交亲和性、花粉管形态及花粉、花柱氨基酸组分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杏生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按照白花授粉坐果率≥6%为自交亲和这个标准,红丰、新世纪等10个品种为自交不亲和品种(SI),而特新一号等4个新品系是自交亲和的(SC);(2)选自同一杂交组合不同姊妹系的红丰与新世纪杏品种相互授粉坐果率仅为00.73%,属于杂交不亲和;(3)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的坐果率差异很大,据此筛选出特早红、红玉杏及凯特等品种是红丰杏适宜的授粉品种;而新世纪用骆驼黄及金太阳等品种授粉的坐果率最高;(4)自交不亲和组合在授粉后72 h花粉管到达花柱3/4处,末端膨大,停止生长,而自交亲和组合的花粉管可以继续生长,并在授粉后96 h进入子房;(5)自交不亲和品种(系)与自交亲和品种(系)花粉的17种氨基酸含量并无显著差异,而花柱氨基酸的组分与花粉氨基酸组分有所不同,其中自交不亲和品种(系)酪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自交亲和品种(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关键词(KeyWords): 杏品种;自交亲和性;杂交亲和性;花粉管形态;花粉与花柱氨基酸含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92)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002370010495) 山东省三0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Author): 郑洲,陈学森,冯宝春,刘焕芳,杨红花

DOI: 10.13925/j.cnki.gsxb.2004.04.010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